财神爷出自永年——北魏曲梁县令李诡祖小考
永年独孤求剑
广府古城南门外护城河新桥和老桥(摄于201403)
我们家家敬奉的增福财神李诡祖,北魏孝文帝(467-499)时任曲梁县令。当时正值南北纷争,洪水肆虐,生灵涂炭,人民苦不堪言。李诡祖上任后收拢流亡,敦行德政,兴修水利,廉洁为民。后他积劳成疾,死于任上,当地的老百姓十分怀念,于是修建神庙来纪念他。根据《畿辅通志》和《广平府志》记载,直到元明清时期,永年、曲周、鸡泽、肥乡等地还建有增福庙,庙里祭祀的是李诡祖。在冀南一代,李诡祖成了人人顶礼膜拜的增福财神!
一、关于北魏时的曲梁县治所在地
曲梁,春秋时为晋邑。《左传》载:“(鲁)宣公十五年(前594),晋荀林父败赤狄于曲梁”,这是“曲梁”第一次见诸文献。汉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七月,封平干王刘偃子敬为曲梁侯,晋杜预《左传》注云:“今广平曲梁也”。唐《元和郡县志》云:“永年本汉曲梁县”。阅遍典籍,冀南古曲梁,唯在今永年。“曲”字意为弯曲,“梁”字本义为水堤,曲梁因洺水环绕,堤围其周而得名,永年洼现为河北省第三大洼淀,历史上就是一片沼泽地,实地与“曲梁”名称相符,今冀南各县,除广府古城外,无一地符合此条件。永年县的历史沿革为,西汉时县域内有三县,即西部易阳县(县治先在阳城后迁至临洺关遂更名临洺县),中部广年县(县治大致在今故城村),东部曲梁县(今广府古城)。北齐天保七年(556年)省广年入曲梁称广年县,曲梁作为一地名称,历史上除几次短暂更名外,在存世1100多年后,终于消失。隋文帝仁寿元年(601),为避太子杨广讳,广年县更名永年县。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降临洺县为镇入永年县,北宋时期的永年县所辖范围与今天的永年县区域大致相同。查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西汉、东汉、三国、西晋、北魏时期广平郡地图,曲梁县所处位置准确无误的在今广府古城。毋庸置疑,北魏时的曲梁县驻地在邯郸市永年县广府古城。
二、关于地方志记载的增福庙情况
《畿辅通志》为清代官方所修的北直隶(河北)地方志,其权威性不容置疑。钦定四库全书《畿辅通志卷四十九》记载:增福庙在(广平)府治内,曲周在治东,肥乡在县治南,鸡泽在西关,祀旧邑令李诡祖。现存最早的《嘉靖广平府志》关于李诡祖增福庙记载:“一在(广平)府大门内,一在曲周县治东,一在鸡泽县治西门外”。《康熙广平府志》关于增福庙的记载:“府在治内,曲周在县治东,肥乡在县治南,鸡泽在西关”。
为什么永年、曲周、鸡泽、肥乡四地均有李诡祖庙,笔者认为应与当时曲梁县所辖区域有关,时曲梁县治在今广府古城,管辖区域为今永年、曲周、鸡泽、肥乡各一部分。查《光绪广平府志》,北魏北齐后周时,今永年县区域有三个古县,分别为曲梁、广年、易阳,其中易阳县辖区主要为今临洺关及以西地区,包括沙河、武安一部分;广年县辖区为今永年县故城村为中心的县中部地区;曲梁县应为广府古城东部和南部地区,包括曲周、鸡泽一部分。今曲周县当时也有三个古县,分别为曲安、斥章、平恩,查这三个古县辖区,斥章县和平恩县在今曲周的东部和南部,曲安县在曲周的东北部。今肥乡县当时也有二个古县,分别为列人和肥乡,列人在今肥乡县东北部,肥乡县北魏天平初省入临漳,说明当时的肥乡县更接近临漳(今肥乡县城距离临漳县城35公里)。府志载当时无鸡泽县。现在的曲周、肥乡县城距离广府古城均为20余公里,鸡泽县城为30余公里,曲梁县时为郡治,常理推测其管辖范围应该比较大,所以说当时的曲梁县辖区包括今永年东部、曲周西部、鸡泽西南、肥乡西北各一部分应该是可信的。民唯受其惠,才为其立庙,此乃人之常情。
毫无疑问,增福庙里供奉的神仙为李诡祖。关于李诡祖及增福庙,各版本《广平府志》均有记载但内容不一。《广平府志》创修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除成化本府志外(已佚失),现存世的还有四个版本,分别为嘉靖二十八年(1549)版、康熙十五(1676)年版、乾隆十年(1745)版、光绪版十九年(1893)版。笔者查阅了现存四个版本府志。关于李诡祖记载,嘉靖本记载为:增福庙有三个,分别在府城(永年)、曲周和鸡泽,并附元判官胡仲升所撰《福善平施公碑记》。胡判官碑记只能是为府城增福庙所撰,肯定不是为曲周县增福庙所撰,否则王一鹗碑记就不会说“按郡乘”,而直接说按原碑胡判官碑文记载。康熙本记载四县有增福庙,即除上述三县外,还载肥乡县也建有增福庙,同时只附王一鹗为曲周增福庙所撰《重修增福李公祠碑记》。乾隆本和光绪本除在职官条目有李诡祖外,干脆不再写三县的增福庙,单单记载曲周县增福庙并附王一鹗碑记。为什么新老版本《广平府志》在记述增福庙上前后不一,笔者认为这主要与万历年间曲周籍兵部尚书王一鹗碑记有直接关联。
查有关资料,王一鹗生于嘉靖十三年(1534),卒于万历十九年(1591)。万历十七年(1589)王被封为兵部尚书,死后追封太子太保,从一品。修订嘉靖二十八年(1549)《广平府志》时,王一鹗年方十五尚未入仕,十八岁(1552)中进士后嘉靖府志已问世,所以王一鹗为曲周县增福庙写碑记时才有可能“案郡乘”(即依据府志记载)。修订康熙本府志时,王虽已去世八十五年,但作为兵部尚书、一品大员,应为广平府内数一数二的顶尖人物。再看看元判官胡仲升,仅为从七品佐官,自从一品到从七品,官品与王一鹗相差12级,况且胡判官还是在元朝为官,元朝官吏历来就被汉族士大夫看不起,而志书在记载同一事件时,一般不同时辑入两篇碑文,这样删掉胡判官所撰碑记,添加王尚书碑记就十分符合情理。笔者认为这就是为什么康熙之后各版本府志,不再收录胡判官碑记,不再详述各地增福庙的主要原因。
元各路总管府、散府及州设判官,为佐官。元判官胡仲升为府城增福庙撰写的《福善平施公碑记》,徜徉恣肆、辞藻华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碑文。但由于其位卑言轻,致使其撰写的《福善平施公碑记》在重修府志时被无情删去。王一鹗尚书撰写曲周县增福庙《重修增福李公祠碑记》时,所谓“按郡乘”,我认为主要依据之一就是胡判官之碑记,这从两篇碑记的文字上不难看出。虽然王一鹗所撰碑记时间在后,但由于其位高权重,所撰《重修增福李公祠碑记》在乾隆版《广平府志》上得以保留。
三、关于王一鹗、王希贤在光大文财神形象中的作用
在文财神李诡祖之发扬光大上,明万历兵部尚书、曲周人王一鹗和光绪年间曲周县令、淄川人王希贤功不可没。王一鹗《重修增福李公祠碑记》中记载:“祠崇祀旧邑侯李公也。案郡乘,公家世淄川,魏文帝朝仕曲梁。。。”,可直译为:“祠庙中所尊崇奉祀的是古代担任过本县县令的李公。根据(广平)郡档案记载,李公籍贯淄川,北魏孝文帝时曾在曲梁为官。。。”。旧邑侯,指本县过去的县令,曲周县临近永年的乡村,北魏时曾属曲梁县管辖,曲周人当然可以称呼李诡祖为旧邑侯。王一鹗身为高官,亲自为家乡的增福庙撰写碑记,且用语考究,妙笔生花,以他的官职和身份,对文财神文化普及起到了很好的推波助澜作用。王希贤到曲周后深受百姓拥戴,作为李诡祖同乡,他重修已破败的曲周李诡祖增福庙,并撰文纪念李诡祖,都在情理之中。毋庸置疑,王一鹗、王希贤两人在宣传光大文财神方面贡献巨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北魏时李诡祖任职的曲梁就是今永年县广府古城。是淄川的沃土养育了文财神,永年的洼淀成就了文财神,曲周的高官光大了文财神。三者缺一不可,同等重要。淄川、永年、曲周三方应携起手来,共同开发和广大财神文化,让一代清官、好官继续造福三地百姓!
康熙版《畿辅通志》关于增福祠的记载:(永年)在府治内,曲周在县治东,肥乡在县治南,鸡泽在西关,祀旧邑侯李诡祖,按诡祖家世淄川,魏文帝朝仕曲梁。。。
雍正版《畿辅通志》关于增福祠之记载:(永年)在府治内,曲周在县治东,肥乡在县治南,鸡泽在西关,祀旧邑侯李诡祖,诡祖家世淄川,魏文帝朝仕曲梁。。。
上图为1963年上海古籍书店出版的天一阁本《嘉靖广平府志》,其关于增福庙之记载为:府城(永年)、曲周、鸡泽均有庙并附元判官碑记。上图左页为元判官胡仲升所撰《福善平施公碑记》。
《康熙广平府志》关于增福庙之记载:府城(永年)、曲周、鸡泽、肥乡均建有增福庙,并附兵部尚书王一鹗所撰《重修增福李公祠碑记》 ,删去胡判官所撰《福善平施公碑记》。
《乾隆广平府志》关于增福庙之记载:唯留曲周县增福庙和王一鹗所撰碑记 ,其它三县增福庙记载被删,更无胡判官所撰《福善平施公碑记》。
《乾隆广平府志》关于曲梁令李诡祖之记载(其他版本俱有类似记载)
《康熙广平府志》关于李诡祖曲梁县令记载
《康熙广平府志》关于北魏时曲梁令李诡祖的记载
《乾隆广平府志》关于北魏曲梁令李诡祖的记载
光绪十九年《广平府志》记载李诡祖淄川人文帝时曲梁令
光绪十九年《广平府志》记载北魏时广平郡所辖各县情况 :永年县境内时有曲梁、广年、易阳三县。曲周县境内时有平恩、曲安、斥章三县。肥乡县境内有列人县和肥乡县。
福善平施公碑记(摘自嘉靖广平府志)
元判官胡仲升所撰、永年县文化学者杜振国断句
夫福善而祸淫者,天之道也;害盈而福谦者,神之灵焉。是以禀河岳星辰之秀而诞于世者,乃英明哲智之神人也。故明而为人则作忠良正直之臣:幽而为神则号显应灵威之主,无不有以统天理流行之道而著神灵恒赫之名。仰惟福善平施公,淄川人也,仕魏文朝,出宰曲梁。怀英明之德,抱哲智之才,其决如神,其谋若圣。于是有妖狐之害,巨水之灾,公即除妖拯溺,泽流四境,民获安生,功烈固已至矣。其土俗感恩之深,即升之后,遂立神宇而敬,致祭亨庶报其赐。考诸祭法,能御灾捍患则祀之。理固诚然,迨后唐天成二祀,封增灵德侯,神之灵应日以宣著。逮亡宋,岁在咸平,复增修庙貌,其雄壮观于四方。鸿惟大元天历二年,加封福善平施公,益崇祀事,盖取诸书易,福善祸淫称物平施之义,以彰神之英明德化,礼亦甚称。世传适在金国邑罹攸灼之灾,诸舍宇为之一空,惟是庙岿然独存,所以表其神之异尔,今则凡值旱乾水溢螟蟊疾厉之害,有祷即应,其福民之功复何量耶?
福善平施公碑记译文
行善者得福,作恶者受祸,这是人世间的规律;自满者招损,谦虚者受益,这是神的灵验所在。所以秉承山川星辰之灵气而诞生者,才是英明睿智的神人。因此,在阳世为人,则作忠良正直之臣,在幽界为神,则为灵验威严之主,无不以顺天理、行大道,而彰显神灵的威赫之名。受人敬仰的福善平施公李诡祖,本是山东淄川人,北魏孝文帝时,出任曲梁县令。他心存英明的品德,具备睿智的才能,决断如神明,谋略若圣人。当时曲梁县有妖狐和洪水灾害,李公当即铲除妖孽,拯救百姓,恩泽遍布四方,人民得到安康,他在任期间政绩卓著,当地百姓深受其恩,在他升天之后,就立神庙来敬奉他,献祭品来报答他的恩惠。考究祭祀规矩,能抵御灾难驱除祸患,人民则祭祀他。正因为这个道理,于是到后唐明宗天成年间享受二祀,被封为增灵德侯,他作为神的灵验越来越得以彰显。到了宋真宗咸平年间,朝廷颁旨再次增修庙宇规模,其神庙更加雄伟壮观。到大元天历二年,李诡祖被加封为福善平施公,更加尊崇其祭祀之事,因为多种书上解释,行善得福作恶受祸,并依据善恶大小进行赏罚,来彰显神的英明德化,也十分合乎礼仪。传说当时金国各地正遭受水火之灾,许多房屋被夷为平地,只有李公神庙岿然独存,因此说明该神与诸神不同,现在凡遇到干旱水涝害虫疾病等灾难,只要祈祷就能见效,其护佑庶民的功劳之大,怎么轻易就能够测量呢?(参照康熙、乾隆、光绪《广平府志》翻译)
附王一鹗《重修增福李公祠碑记》
(摘自光绪十九年《广平府志》卷三十九· 古迹略· 祠宇)
祠崇祀旧邑侯李公也。案郡乘,公家世淄川,魏文帝朝仕曲梁。时殛狐妖,塞横水,心切民隐,贻福孔多,既逝之后,民作庙祀之。盖能御大灾,捍大患,固祀典之。所宜祀者,有唐封增福相公,元封福善平施公,则庙之所由建也远矣!明兴,晋祀名宦庙,仍唐封,以便民之伏腊荐享。灾祥祈禳者,公多灵异,每祷辄应。嘉靖初年,按使毁淫祠,议及公庙,稽功德独存之。庙制:中为享殿五楹,左右翼以廊各五楹,前重门,次乐楼,后燕宫。积岁,两廊燕宫就圮。迄乙未秋,乡民宋渊等,请于祝侯斗南,倡议捐资,聚材鸠工。正梁宇,新覆构,耀金碧,藻檐朱栋,饰牖画垣,民咸乐趋,不月而焕然。且增建穿廊及广生殿,以循古典,以循时制,庙其大备矣乎!岁时伏腊,百姓祀公于庙,而公坟墓在安上村。朱邑所谓子孙爱我,不如桐乡之民也!则公之尸祝于兹土也,固宜与名宦崇祀,共垂不朽矣。(府志上王一鹗碑记与网上流传碑记有十几处不同,似因不同版本所致,今均按光绪府志改之。因已有高人翻译,在此不再狗尾续貂,请各位仔细阅读为盼!)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lishi/2021-07-13/4402.html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