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元珪故里永年县永合会镇吴庄村牌坊(摄于201502)
过吴宰相坟
李养冲
宰相孤坟不记年,但凭父老漫相传,
风吹晴雨幽局冷,水涨平沙古碣迁;
石马夜嘶侵墓草,野禽朝带近村烟,
故庐一教邱陵改,华表何由看鹤还。
(4)省、府、县三级志书均载吴元珪为永年人。《畿辅通志》为清代官方所修的河北省地方志,其权威性不言而喻。据钦定四库全书《畿辅通志卷四十八》载:“吴元珪墓在府城西临洺镇元瑜墓相近”,明确说明墓在临洺关附近,并于其弟吴元瑜墓相邻;嘉靖、康熙、乾隆、光绪所有四个版别《广平府志》和所有版别《永年县志》均记载:吴元珪为临洺人;特别是府志、县志均记载吴元珪墓在临洺镇西边的赵庄(召庄)村,其弟吴元瑜墓在临洺之坤隅(西南方向),其父吴鼎墓在石碑社(石北口),召庄、石北口距离临洺关均不超过八里,父子三人墓址都说得十分清楚。(见图3-7)。
(5)《元史》、《新元史》关于吴元珪籍贯的记载。《元史吴元珪传》中“吴元珪,字君璋,广平人,少简重。。。”(见所附吴元珪传)。稍有一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里所说的“广平人”是指广平路人,而非广平县人。古时永年籍官员文人均习惯称自己为“广平人”,如三国沮授,唐代宋庆礼、司空曙,元吴元珪、何荣祖,明卢大中、姚三让,清申涵光等,主要是因为广平郡、广平路、广平府驻地一直在永年县城。再说广平人与广平县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与现在称邯郸人不同于邯郸县人一样。呜呼,今后外出介绍自己的家乡,一定要说的完整,否则就要防备被人篡改籍贯,乱认亲戚了!
清末民初柯劭忞以《元史》为底本,并在此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编纂出《新元史》,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就曾下令把《新元史》列入正史。《新元史·卷二百二·列传第九十九》载:“吴元珪,字君璋,广平永年人。父鼎,世祖求通书算学者,郡以鼎应命,参议汉地公事,多所全宥。。。”,关于吴元珪,《新元史》已不再是含糊不清的说其为“广平人”,而是明明白白的说他“广平永年人”。广平县的朋友,请您认真阅读一下《元史》和《新元史》!
(6)广平县一些人把吴元珪误认成老乡属以讹传讹。其根源就在清末出版的一套《广平县志》上。该版《广平县志》根据《元史》中的“吴元珪,字君璋,广平人",不加考证,主观臆断,生吞活剥,硬把吴元珪说成为广平县人。1995年广平县重修《广平县志》时,没有及时予以纠正,以致以讹传讹,一错再错,贻害后人,致使2013年1月编纂的《广平县文史资料》记载吴元珪仍是广平县人!古代消息闭塞,资料短缺,漏错在所难免,情有可原;太平盛世修志,材料应有尽有,再出现如此低级错误,实属不该。要知道严谨细致、尊重历史、一丝不苟是修志工作的生命线!!!
试问,假如吴元珪是广平县人,他贵为宰辅,名闻天下,哪一篇史料记载他是广平县人?他生活年代距今不到700年,他是广平县哪个村的?他的后人状况如何?他的墓冢又在哪个村?广平县有没有关于他的诗作?还有哪些史料能佐证他是广平县人?
综上所述,可以肯定地说,吴元珪是永年县吴庄人。吴元珪是广平县人的说法应予纠正!
此为笔者和几位朋友从油锤下抢救出的吴元瑜墓田碑拓片,原碑现保存在东召庄一户村民家中,上有吴元瑜字君宝,吴鼎之次子之记载。其墓在临洺之坤隅。同治十三年岁次甲戊清和月等字样。。。吴元瑜乃吴元珪之弟。(1)
《新元史》记载:吴元珪,字君璋,广平永年人。父鼎。。。(2)
雍正《畿辅通志》六十一选举:吴鼎临洺人,吴元珪鼎子,至元中召吏部尚书。同页吴鼎、吴元珪、何荣祖、张璧均为地地道道的永年人,所记籍贯却各各不同。吴鼎、吴元珪记为临洺人,是因为北宋之前永年西部设临洺县;何荣祖记为广平人,本意为广平路人,张璧直接记为永年人。广平县为什么不抢何荣祖为本县名人啊!!!
雍正《畿辅通志》记载元代永年籍三宰相王磐、何荣祖、吴元珪墓均在永年
嘉靖《广平府志》记载:吴鼎字国器世燕人徙家广平之临洺。吴元珪鼎之子治赋理民。。。(3)
康熙《广平府志》载:吴鼎字国器,世燕人,徙家广平之临洺。吴元珪鼎之子。(4)
乾隆《广平府志》载:吏部尚书吴元珪墓在临洺镇(元邓文原撰神道碑);
中书右丞吴鼎墓在(永年)县西五十里石碑社;集贤直学士吴元瑜墓在临洺镇(5)
光绪《广平府志》载:吴鼎临洺人。。。吴元珪鼎子。。。(6)
乾隆《永年县志》载:吴鼎墓在石碑社,吴元珪墓在临洺镇,邓文原撰神道碑(7)
附《元史-吴元珪传》
吴元珪,字君璋,广平人,少简重。至元十四年,世祖召见,命侍左右,授后卫经历。十七年,从幸上都,受命取御药于大都万岁山。元珪乘传,未尽一昼夜而至。帝奇其速,擢枢密都事。尝从同知枢密院事俺伯进西蕃铠甲,帝问其制度,元珪应对详明,帝益奇之。枢密院奏京师五卫、行省、万户府设官有差,均俸禄,给医药,设学校,置屯田,多元珪所论建。
大德元年,除吏部尚书。选曹铨注,多私其乡里者,元珪力矫之。累迁工部尚书。河朔连年水旱,五谷不登,元珪言:“盖民力息则生养遂,生养遂则教化行而风俗美。”宰相韪其言,土木之工稍为之息。六年,佥河南行中书省事。初朱清、张瑄以金币赂当道,及败,具籍受赂者姓名,惟元珪一无所污。
武宗即位,由佥枢密院事拜枢密副使。诏议政中书,皆切于世务者。初,诏发军万人屯田称海,海都之乱,被俘者众。至是,颇有来归者饥寒不能存,至鬻子以活。元珪奏其事,诏赐钱赎之。帝在军中,闻元珪名,至是特加平章政事,赐白金二百五十两
皇庆元年,出拜江浙行省左丞。江淮漕臣言:“江南殷富,盖由多匿腴田,若再行检覆之法,当益田亩累万计。”元珪曰:“江南之平,几四十年,户有定籍,田有定亩,一有动摇,其害不细。”固争月余,不能止,移疾去。复为枢密副使,召见嘉禧殿。帝曰:“卿先朝旧臣,宜在朕左右。”特加荣禄大夫,赐钞五千缗,貂裘二袭。元珪奏曰:“今经理江淮田亩,第以增多为能,有司头会箕敛,俾元元之民困苦日甚,臣恐变生不测,非国之福也。”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lishi/2021-07-08/4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