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洺河两岸、帽翅乱颤”奇观的奠基人、明成化广平知府秦民悦
著名演员梁冠华饰演的明代知府形象
秦民悦(1436—1512),字邦约,一字崇化,安徽舒城县五里乡人。少时家贫,爱好读书,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进士,22岁被授予行人职务,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升为工部员外郎,负责监督制造,当时朝中太监大多中饱私囊,又欺负他年少,多次为难他,秦民悦严厉打击,一点也不手软。成化十年(1474)离开京城担任广平知府,一干就是九年。九年里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做到亲民爱民,广平府人民心悦诚服(笔者查遍四个版本《广平府志》担任广平知府九年以上的唯他一人)。后来升为江西参政,右副都御使、巡抚蓟州等处。官至南京吏部尚书,逝世后谥庄简,赐祭葬,赠太子少傅。网上查询,秦民悦为安徽舒城县最负盛名的历史人物之一,舒城县名人中还有家喻户晓的三国英雄周瑜,中共早期情报战线“三杰”之一胡底,抗日名将孙立人,香港著名影星王祖贤等等。查光绪《广平府志》,广平府(郡)历史上列入名宦的寥寥无几,其中就有明成化广平知府秦民悦。见图(1)
(一)注重文化教育,创修《广平府志》
致力兴办学校,重视文化教育。明朝的广平府辖永年、曲周、肥乡、鸡泽、广平、邯郸、成安、威县、清河九县。由于兵连祸结、天灾频发,半数以上的县没有县学。秦民悦上任伊始,就提出各县都要想法把县学建起来,还在府衙腾出房间,设立学堂,鼓励读书人到此研读经书,切磋学业。在他的带动下,广平府求学上进蔚然成风。他待人和蔼,礼贤下士,饱读诗书,见多识广,读书人都乐意与他交往,他们之间关系融洽,情如师生。据康熙《广平府志》记载,明王朝276年广平府共出进士152名,其中秦民悦到任前107年出进士21名,到任后169年(成化十一年乙未科之后)出进士131名。特别是广平府所在地永年县明中叶后人才辈出,科甲不断,永年流传的“洺河两岸、帽翅乱颤”,或“洺河两岸,纱帽乱串”就是当时的科举鼎盛写照,这与秦民悦开办学校、重视教育密不可分,可以说秦民悦是广平府文化繁荣的筑基人。
注意文化传承,创修《广平府志》。据说历史上曾有过《广平郡志》,到明朝时早已失传。秦民悦到任后,亲自担任主编,并组织一班人广征博采、多方收集、严谨考证,创编了第一套全面反映广平府封域、山川、科举、宦业、职官、古迹等诸方面的成化《广平府志》。明成化之后《广平府志》曾有过四次续修,第一次续修是明嘉靖28年(公元1549年),由时任知府翁相主编,河南长垣县县丞陈棐主笔。第二次续修是清康熙15年(公元1676年),由时任知府沈奕琛主编,永年申涵昐(翰林院检讨)主笔。第三次续修是清乾隆10年(公元1745年),由时任知府吴谷主编、主笔。第四次续修是清光绪19年(公元1893年),由时任知府吴中彦主编,永年胡景桂主笔,直隶总督李鸿章作序。五个版别《广平府志》,创修本尤显珍贵。现四个续修本存世,成化创修本佚失,可说是邯郸史志爱好者的一大遗憾。哪位老兄如能淘到成化本《广平府志》,对己自然弥足珍贵,对邯郸九县文史界来说,也是一个天大的幸事。
(二)注重遗产挖掘,保护多处文物
发现保护了东汉《夏承碑》。《夏仲兖碑》又名《汉北海淳于长夏承碑》,简称《夏承碑》,东汉建宁三年(170)立,为著名汉碑之一,相传为蔡文姬之父蔡邕蔡伯喈所书,原碑早已毁损。宋李清照丈夫、著名金石学家赵明诚在《金石录》跋云:”碑在洺州,元祐间(1086~1093),因治河堤得于土壤中“。宋洺州州治即今河北省永年县广府古城。嘉靖广平府志载,明成化十二年(1476),秦民悦发现此碑在府衙后堂随便倒放,碑的下半截已缺一百一十字,为了使千古名碑得以流传,他就在府衙东角修建了“爱古轩”凉亭,将夏承碑立在爱古亭内。嘉靖二十一年(1542)知府陈俎开始修筑府城砖城墙,估计是因为修城需要木料的缘故,“爱古轩”在筑城第二年时被工匠拆毁,夏承碑不翼而飞。秦民悦和陈俎均为广平知府,均清廉务实为民,均被列为名宦,秦民悦费九牛二虎之力保护了夏承碑,却在修建府城时毁于陈俎之手,一叹!最近从网上看到,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后代、旅居开封的当代著名书法家武慕姚之女,将明成化夏承碑拓片上交河北省博物院,被河北省博物院列为镇馆之宝。呜呼!如当初秦民悦保护的夏承碑残碑能保存至今,必将被书法界奉为至宝!见图(2)
挖掘扩建了瓜井村冉子茔。”冉墓遗迹“为著名的”平干八景“之一。相传孔子贤徒冉伯牛身染癞疮,经年不愈,听说晋国有一温泉(后人猜测在在今沙河市朱庄水库),洗浴后可治此疾,千里迢迢来寻温泉,行至永年县瓜井村,饥渴难耐,见井上有一西瓜,食之解渴。不知因旅途劳顿还是恶疾发作,竟一病不起,阖然长逝,此地因此起名”瓜井“。当地百姓为了纪念冉伯牛,在瓜井修建了他的衣冠冢,后来瓜井成了村落,冉子茔到了村中央。有据可查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广平国国王刘偃曾重修冉子茔,被后人称为“平干八景”之一。秦民悦从《大明一统志》和广平郡旧志看到冉耕冉伯牛之墓在永年县刘营社,遍访民间得知冉子墓在刘营社瓜井村(瓜井村原属朱庄乡,撤区并乡后属刘营乡,却应了旧志上的永年刘营社),为了使这一古迹不被堙没,秦民悦带头捐出俸禄,发动群众集资,在原址上扩大墓冢,垒砌院墙,栽种松柏,修建祠堂,亲自撰写墓志并书写““郓公冉伯牛墓”碑铭。之后几任广平知府和永年知县几次重修扩建,使”冉子茔“又兴盛了四百余年,成了当地文人雅士、普通百姓瞻仰先贤、聚会游玩的好去处,这不能不说是秦民悦的功劳。冉子茔历史上就是读书人学习的理想场所,到1915年在瓜井村冉子茔开办了新式小学,为永年县立第一所小学,与广府古城1902年成立的广平府官立中学堂、1912年更名为直隶省立第十三中学均为永年县最早学校,学生遍及永年中西部及沙河等地。据悉2012年5月瓜井村“冉子茔”确定为邯郸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图(3)
重新确定了宋庆礼兄弟之墓。宋庆礼洺州永年县人,唐玄宗开元年间曾任御史中丞,与唐文宗宰相宋申锡、唐代宗虞部郎中大历十才子之一司空曙死并成为“唐永年三杰”。宋庆礼去世后葬在永年。旧志记载,唐开元名相宋璟墓在邯郸县西二十五里岩嵛村,还传说被盗掘过。秦民悦在走访群众时,从岩嵛村附近百姓家找到了宋庆礼及其弟宋庆宾的墓志,还找到了刻有唐玄宗敕封宋庆宾的小石碑,石碑上有“临事明允,顷居令长,雅闻声称,控带百越,朝宗万里,端察之任,举才攸属,可守广州都督府司马,散官如故。仍驰驿赴任,主者施行,开元二年九月十一日。”这正是唐玄宗敕封宋庆宾之词。宋璟本是邢州南和人,墓在顺德府(今邢台市)沙河县西北户村,并有颜鲁公真卿所撰神道碑等。秦民悦根据宋氏两兄弟墓志和敕封宋庆宾石碑,通过查阅史志和走访百姓,最后确定此墓为宋庆礼、宋庆宾兄弟之墓,而非名相宋璟之墓。为了保存证据,昭示后人,秦民悦还将敕封宋庆宾小碑垒进”爱古亭“柱子里,可惜嘉靖年间拆毁“爱古轩”时与夏承碑同时不知所终。秦民悦注意保护遗址遗存不胜枚举,在此不再一一列出。见图(4)
(三)注重赈灾备荒,关心百姓疾苦
明初广平府人口空前锐减,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元统治者对汉人的疯狂杀戮。元朝入主中原后,对汉人的杀戮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据史料记载,蒙古人曾一度要杀绝中国人,让良田尽为牧场。若非宰相耶律楚材劝说,使他们意识到中国人还有“纳税”这一功能,当今天下可能就无华夏民族的痕迹。在蒙元统治时期,贵贱分三等,汉人最下贱。每个村子有一个蒙古家庭管理,汉族人姑娘要结婚,初夜权归蒙古男人,为保证血统纯正,许多人家都不养第一胎;汉人年长六十岁,要送到墓穴里等死;五家合用一把菜刀,须在蒙人家中保管;汉人可以买卖,打死一个汉人就如打死一个牲口。蒙古人虽没有将汉人杀绝灭种,但冀南一带人口锐减。二是因为元末战事频仍,河北一带赤地千里,人烟稀少,民不聊生。永年还是元末白鹿庄起义的发源地,受祸尤甚。三是因为靖难之役、燕王扫北(碑)。朱元璋之孙朱允炆继位后采纳齐泰等人建议削藩,不到一年功夫就扳倒了五六个藩王,眼看就要整到燕王朱棣,朱棣打起“靖难”大旗,起兵去“清君侧”,往南对侄子开战,残酷的拉锯战在河北等地连续打了三年多,战火弥漫,生灵涂炭,十室九空,造成广平府明初人口大减。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据乾隆《广平府志》记载,(5)明洪武十四年(1381)广平府九县共有民20240户,八十余年后的成化年间(秦民悦到任之前)有25251户。小县不足万人,中县一万多人,大县二三万人。秦民悦到任后,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百姓开荒种地。由于当时河北一带地广人稀,大片土地被官府圈为牧马地(军马饲料地),秦民悦划出三千五百顷牧马地,无偿提供种子,让百姓耕种,除交足军马饲料外、储备外,余下的归耕者所有,此举大大调动了百姓种田积极性。由于他关心百姓疾苦,他在任九年,心系百姓,昭雪死囚19人,逃亡在外的六千余户百姓回到故土,他到任前广平府总人口才有两万五千户,可以想象当时新增六千户是个什么概念!朝廷在对官吏进行赈灾备荒等项目考核时,广平府名列全国第一。秦民悦卸任广平知府后仕途亨通,最后官至南京吏部尚书,与在广平府担任九年知府并做出不凡的业绩,是有直接关联的。(东拼西凑,贻笑大方,欢迎赐教,不胜感激)
雍正《畿辅通志》记载,秦民悦发现并确定宋庆礼墓
《嘉靖广平府志》载:广平知府秦民悦祀入名宦(1)
《乾隆广平府志》载:成化广平知府秦民悦修爱古轩置《夏承碑》(2)
《康熙广平府志》载:广平知府秦民悦修建扩建冉子墓(3)
《嘉靖广平府志》载:秦民悦多方考证发现唐御史中丞宋庆礼墓(4)
《乾隆广平府志》载:洪武十四年有民20240户(测算后),成化年25251户。(5)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lishi/2021-07-07/4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