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县衙
永年境内历史上曾有曲梁、易阳、广年、临洺等四个古县,北宋以前县令(县长)何止千人?但《广平府志》、《永年县志》中记载的只有寥寥数人,还只有姓名、朝代,没有具体宦绩。笔者查阅典籍,浏览网络,又增补了5名古代县令,遂凑齐十人,这些古县令中包括甄宓之兄、秦琼曾祖、财神李诡祖等,因李白之弟李皓政绩一般,不在统计范围。这十名永年宋代以前县令为:
甄俨(?-196):汉献帝时任魏郡曲梁长(治在广府)。据《三国志魏书后妃传》载,甄俨中山无极(今石家庄市无极县)人,为西汉太保甄邯的后代,甄氏为无极的名门望族,他兄妹八人,最小的妹妹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魏文帝曹丕文昭甄皇后,也就是电视剧《新洛神》里曹植梦中情人甄宓。甄俨举孝廉入仕,先在汉灵帝何皇后异母兄长何进大将军府为掾(佐吏),后来出任曲梁长。为什么称曲梁长而不叫曲梁令,是因为人口超过一万户方能称“令”,不足一万户的只能称“长”。甄俨于汉献帝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英年早逝,当时甄宓刚刚十四岁,尚未出嫁,所以说甄俨出任曲梁长与甄后无关。但甄俨得以史书留名,全仰仗其妹甄皇后。特别是其外甥魏明帝曹睿继位后,于青龙二年(公元234年,以下省略公元和年),追封甄俨为安城乡侯,谥号穆侯;于青龙四年(236),改封为魏昌县侯,谥号不变。可想而知,甄俨如不是早亡,前途不可限量。
著名演员常铖在电视连续剧《三国机密》饰演的杨俊
杨俊(?-222):汉献帝时任魏郡曲梁长(治在广府)。据《三国志魏书杨俊传》载,杨俊河内郡获嘉(今河南新乡市获嘉)县人。他眼光独到,东汉末年天下将乱,杨俊预测到洛阳附近会成为主战场,就带领全家族老少到大山中躲藏。他慧眼识才,司马懿、司马芝、王象还都是普通百姓时,杨俊就说这几个人今后必成大器。曹操平定中原后,他被任命为曲梁长,后分别担任丞相掾属、安陵令、南阳太守、中尉等,都有很好的政绩。杨俊与临淄侯曹植私交很好,当初曹操还没有确定太子,曾征求杨俊意见,杨俊虽然同时说出曹丕和曹植的特长,没有明确说出谁当太子合适,但对曹植的溢美之词相对多一些,曹丕因此怀恨在心。曹丕践祚当上皇帝后,杨俊职务不升反降独孤求剑,一直为南阳太守。有一天曹丕驾临南阳郡宛县,以市场萧条为借口将杨俊逮捕,虽然司马懿、王象等人一再向曹丕求情,曹丕仍不肯饶恕他。杨军被迫自杀。电视剧《三国机密》中杨俊戏份很重!
著名演员杜旭东《三国演义》中饰演的县令庞统
韩范(?-?):汉献帝时任魏郡易阳令(治在阳城)。据《三国志魏书徐晃传》载,汉献帝建安九年(204)四月,曹操留下曹洪围攻魏郡所在地邺城(今临漳县邺镇),亲自率领大军攻打邺城周边的县城,以阻断各地对邺城的支援。在曹操先后打下邯郸等地后,迫于形势严峻,时任易阳令韩范被迫投降,被曹操封为关内侯。韩范时间不长又开始反悔,占据易阳,拒绝投降。曹操于是派徐晃前去攻打易阳。徐晃兵临城下,先给韩范写了封信,用箭射入易阳城中,向韩范陈述利害,劝他立即投降,韩范被说服后献城归顺。之后徐晃上书曹丞相,说明不战而让韩范投降,主要是让韩范为黄河以北各县树立样板,先礼后兵,以德服人。假如攻下易阳并屠城,那么周围各县一定拼死抵抗,黄河以北就没有安定的那一天了。曹操认为他的意见很好,采纳徐晃的意见并嘉奖了徐晃。韩范的生卒年月不详,投降曹操后特别是离开易阳县担任职务也不详。
永年老百姓过春节所请增福财神李诡祖
李诡祖(?-?):北魏孝文帝(467-499)时任曲梁县令(治在广府,元判官胡仲升所撰《福善平施公碑记》载魏文朝不是指魏文帝朝,试问三国人名有双字的吗?)。李诡祖任曲梁令时,正值南北纷争,洪水肆虐,生灵涂炭,人民苦不堪言。他上任后收拢流亡,敦行德政,兴修水利,廉洁为民。后积劳成疾,死于任上,当地的老百姓十分怀念,于是修建神庙来纪念他。李诡祖后唐封增灵德侯,宋扩建其神庙规模,元封福善平施公,明晋祀名宦祠。根据《畿辅通志》和《广平府志》记载,一直到元明清时期,永年、曲周、鸡泽、肥乡等地还建有增福庙,庙里祭祀的是一代贤令李诡祖,历代朝廷重视,百姓衷心爱戴,使李诡祖一步一步走上神坛。查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历朝历代地图册,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曲梁县一直在广府古城,今有人说北魏时曲梁不在永年,无语!各位老乡可以留意一下,您家过春节请的财神,大都是增福财神李诡祖。
隋末唐初秦琼胯下黄骠马肩扛瓦面金装锏
秦孝达(?-?):北魏(约522年左右)时广平郡广年令(治在故城)。1995年济南市一处工地施工时,出土了秦琼之父秦爱墓志铭,上面赫然有“祖孝达魏广年县令”。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关于秦琼的出身,《隋唐演义》说其祖为北齐太宰秦旭,其父为北齐武卫大将军秦彝;《历城县志》记载秦琼出身寒微,世代冶铁。秦爱墓志铭出土后,方知秦琼之父秦爱曾任北齐咸阳王录事参军,其祖秦方太曾任齐广宁王府记室,其曾祖秦孝达曾任北魏广平郡广年令,自此揭开了秦琼身世之谜。秦爱出生于北魏正光三年即公元522年,常理推算这个时间也应为秦孝达出任广年令时间。查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图册,两汉、两晋、南北朝,广年县治一直在永年县故城村。北齐天保七年(556)移治曲梁,并改曲梁为广年,隋仁寿元年(601)因避太子杨广讳,广年县更名为永年县。秦孝达所任广年县令时,县治在今曲陌乡故城村。
隋末唐初永年县令、洺州刺史程名振
程名振(?-662):唐初武德年间(620左右)永年令(治在广府)。洺州平恩(今曲周、邱县一带)县人。隋末窦建德定都洺州后,任命他为普乐(今鸡泽)令。程名振认为窦难成大事,遂改投大唐,唐高祖李渊任命他为洺州永年令。由于当时洺州还是大夏国都,他实际并没有到任。唐军收复大夏首都洺州后,他才正式就任永年令。唐武德四年(621)腊月,刘黑闼攻陷洺州,秦王李世民率大军与刘黑闼决战,程名振多方袭扰叛军、策应唐军,为李世民击败刘黑闼立下大功,后担任洺州刺史。唐太宗听说他很善于用兵,召之询问用兵方略,十分赞赏他的才干,当日颁旨任命程名振为右骁卫将军。在征讨高丽之战中,常常出奇制胜,以少胜多,威震辽东,被誉为唐朝名将。唐高宗李治永徽六年,升任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当年五月率兵在辽水附近打败高丽军队,立下赫赫战功独孤求剑,后历任晋、蒲二州刺史,唐高宗李治龙朔二年(662),程名振去世,朝廷赠封右卫大将军。
闻名全国的宰相村——山西闻喜县裴柏村
裴琰之(?-?):唐高宗永徽时(650—655)任永年令(治在广府)。山西闻喜县裴柏村人,该村为闻名全国的宰相村。裴琰之名门出身, 曾祖裴献“隋使持节上开府仪同大将军、临汾县开国公”,祖父裴罗“隋魏郡通守”,父裴历“侍御史、祠部郎中”,兄裴瑾之唐“太子舍人、祠部郎中”,儿子裴漼唐吏部尚书。他于唐高宗永徽中任同州司户参军。当时他很年轻,整天吊儿郎当,不安心司户工作。刺史李崇义很轻视他,认为他是纨绔子弟,没什么真才实学。此前州中有积案200余件,李崇义把这些案件交给他,限他立即办完。裴琰之让书吏数人提供纸和笔,很快全部判完,而且判词精美,处置得当,无懈可击。李崇义看了,大吃一惊,立即向裴琰之道歉。此事迅速传遍同州,裴琰之名声大振,人送外号“霹雳手”。《三国演义》中庞统耒阳县审案情节来源于此。后来他任洺州永年令,施行惠政,当地官吏和百姓立碑赞扬他的功绩,入祀名宦祠。离开永年后为仓部郎中,因病过早离开仕途,在病床上度过残生。
著名相声演员李菁饰演的唐朝县令形象
杨茂谦(?-?):唐中宗景龙(705-710)时任洺州临洺县令(治在临洺关)。河北道贝州清河县人。据《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二.循吏》记载,窦怀贞当初为清河县令时,认为杨茂谦是个人才,十分器重他,勉励他刻苦读书,求取功名。杨茂谦离家考中进士后,担任左拾遗,后离京出任洺州临洺令。易阳县原在阳城村,魏孝文帝于北中(临洺关)重建易阳县,隋开皇十年更名临洺县。杨茂谦担任临洺县令时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当时他与清漳县令冯元淑、肥乡县令韦景骏,都有很好从政之声,杨茂谦府志、县志均有载,入祀名宦祠。杨茂谦因廉洁而出名,提拔为秘书郎。那时窦怀贞担任宰相,多次称赞并推荐他,于是他仕途顺利,先后担任大理正、御史中丞等。窦怀贞在“先天政变”时被唐玄宗赐死,他也受到连累,于开元初年,被贬为魏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他与张怀玉本为同乡,开始关系融洽后来互相攻击,受惩戒被贬为贵州都督,在广州都督任上因病去世。
戏剧中五代时的县令形象
司徒诩(894—959):五代时洺州永年县令。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人。司徒羽从小喜欢读书,二十岁参加科举落第。后唐明宗李嗣源(当时还不是皇帝)镇守邢台,安排他任邯郸县佐吏,后历任洺州永年县令和陈州项城县令,都有很能干的名声。唐明宗长兴初年(930),他先后担任从事、左补阙、史馆修撰。唐末帝李从珂清泰初年,入京为兵部员外郎。后晋高祖石敬瑭称帝(936),司徒诩历任刑部郎中、枢密直学士、兵部郎中、左谏议大夫、给事中、集贤殿学士判院事、左散骑常侍、工部侍郎,又先后担任许州、齐州、亳州知州。后汉刘知远称帝(947),任礼部侍郎,曾主持过三次科举考试,从礼部侍郎开始,不过数年,六部侍郎他已全部任遍,最后由吏部侍郎被授予太子宾客。周世宗柴荣(954)称帝,任太常卿,因病在本岗位退休。柴世宗显德六年(959)夏天,逝世于洛阳家中,享年六十六岁。死后赠工部尚书。
北宋县令形象
杜纮(?-?):北宋神宗(1067-1085在位)时任永年县令。濮州鄄城(今山东菏泽市鄄城县)人。刚考中进士,出任洺州永年县令。当时正值灾荒,老百姓想逃往外地谋生,杜纮让人对老百姓说:“我不能强迫你们不出去,但假如能留下来,我一定让你们不挨饿”,老百姓欣然听从他的劝告。于是杜纮让官府出面印制票据,平价向富户借贷粮食,约定丰收之年监督偿还。于是老百姓都能填饱肚子,没有人逃往外地。第二年粮食丰收,仍按平价向富户还粮。宋神宗听说他很有才干,于是任命他为大理寺详断官等,不久升任刑部郎中。宋哲宗元祐初年(1086),他担任夏国国母的祭奠使,不辱使命,维护了大宋的尊严和利益。后升任左司郎中、大理寺卿,以直秘阁衔兼任齐州和邓州知州,又重新担任大理寺卿,代理刑部侍郎、加集贤殿修撰,出为江淮发运使兼郓州知州。后来杜纮又担任应天府知府,死到任上,终年六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