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我国发现的当时最早的原始陶器
作者: 张海江
1976年河北武安磁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盂、支脚、罐、三足钵、壶等一批器物,年代距今约有8000年左右,是我国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当时最早的原始陶器。2002年3月27日《中国文物报》上李辉柄著文还称:“……磁山文化中的陶器应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陶器了。”
陶器是古代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所取得的首批重要成果之一,是考古学中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一项重要特征和标志。因它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它所负载的人类文化行为和文化信息一直是考古学界研究的重大的课题。虽然当时较磁山文化年代早一些的华南地区发现了一些碎陶片,但还没有一件复原器(就是到目前为止,比磁山早的新石器遗址中发现的陶器也大都是少量的碎陶片,只有广西、湖南、陕西、山东等省有少量复原器),1976年磁山文化遗址的发掘,出土了丰富多彩的原始早期陶器,而且有许多是成组出现。这里的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有少量夹砂灰褐陶和泥质陶。采用泥条盘筑和手捏制陶。陶胎厚薄不均,器形不规整,常见歪扭变形的现象。其烧造火候不高,一般夹砂陶为850℃,泥质陶为930℃。陶色不纯正。从中可以看出陶器的原始生产迹象。不过这里约半数器物有纹饰,以绳纹多见,还有附加堆纹、编织纹、“之”字形篦纹、划纹、指甲纹等。而附加堆纹为泥条组成的波折弧线、斜线、平行线纹带,最具特色。部分器物还发有乳钉、鸡冠耳、扁耳、半环耳等饰物。看来,磁山人当时已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装饰艺术。陶器的种类有盂、支架、罐、三足钵、盘、壶、碗、杯、漏斗器等多种。盂数量最多,且造型比较规范,直壁平底,称“筒状盂”。支脚数量仅次于盂,呈鸟头形。盂和支脚为这一文化所特有,是这里的典型器物。其次是罐、三足钵、壶、碗等。到磁山遗址发现为止,这可以说是我国考古学界发现最早的陶器遗物。陶器的制造和使用为古代人类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人类的聪明和智慧。近来有专家曹兵武先生指出,“早期陶器在北方地区主要是罐和平底器类,并主要是炊煮器类,它主要是针对谷类和蚌类食用加工而被采有的。如果他们没有合适的炊煮器物和炊煮过程,几乎无法食用谷物和螺蚌类食物”。由此可见,我们在磁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组合成套的陶盂、支脚、罐等陶器,具有史前早期陶器的明显特征。它不仅反映了磁山文化时期的一些社会特征,而且也对探索我国陶器的起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制作陶器是一种专门技术,可能是由有制陶经验的妇女担任的。她们选用细腻的粘土作为原料,并根据器物的用途对原料进行适当加工,如烧制耐火炊煮。陶器就在原料中搀入适量的砂子。陶坯的制作方法大约是这样:先用水把陶土调好,搓成泥条,然后再用泥条回旋盘成陶坯的雏形,或者用泥叠筑成一定形状的粗坯,最后蘸水把里外抹平。陶坯就制成了,一盘大型陶坯都采用这种制法。比较小型的器物,多用手捏塑的方法制成陶坯,陶器的制法均为手制,用泥条盘筑法和手捏制成。一些陶器的内壁,往往凹凸不平,器形不规整,常见至扭变形的现象。
陶器的烧制火候据测定:细泥红陶为930℃,夹砂陶为880℃,部分陶器陶色不匀,有红、黑、黄色的斑点。
陶坯的表面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磨光,当陶坯半干以后,用光滑的石子压磨陶坯的表面,使它缜密,平整,再经烧制,就显得光泽润滑,更加美观。这种压磨方法,使用得非常普遍。另一种处理方法是在陶坯未干的时候,压印绳纹和条纹。将刚刚塑好的陶坯放于纺织物上压印而成,从印痕上观察,纺织物可能取材于麻或其他植物纤维。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加固陶壁,同时这些纹饰又增加了陶器的美观。
为了适应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陶器也制成多种样式:像炊具鸟头形支架,大口直腹平底盂,三足钵等。陶灶可以随意搬动,做饮事更加方便。饮食陶器有碗、杯、盘、钵等。贮藏食物和盛水的有深腹罐、直沿罐等。汲水和运水的用具有小口长颈球形双耳壶、小口长颈椭圆形双耳壶,敞口深腹双耳壶,敞口深腹双耳罐等。直到汉代汲水罐还基本上保持着类似的形制。
磁山遗址出土的陶器均为手制,陶质以夹砂陶为主,泥质陶很少。陶器以素面为主,陶器中40%以上器表饰有纹饰,其中以绳纹的数量为最多,编织纹和蓖纹次之,附加堆纹和剔刺纹的数量较少,仅有个别陶器饰指甲纹、蓝纹和方格纹,而附加堆纹为泥条组成的波折弧线、斜线、平行线纹带,最具特色。部分器物还安有乳钉、鸡冠耳、扁耳、半环耳等饰物。剔剌纹在器表上剔剌成小凹点,并组成不同的图案。看来,磁山先民当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装饰艺术。磁山文化陶器虽然以夹砂陶为主,但从掺砂情况看,普遍比较均匀,砂的颗粒不多,器物表面一般比较平整,且出现了制作比较精细的细泥红陶,还有少量彩陶。
陶制品除生活、生产使用的陶器外,还出土了漏斗形器(陶蓍器)、弹丸(陶丸球)、纺轮等。磁山文化有了比较进步的纺织手工业。纺织的原料主要是野麻植物纤维。人们把野麻纤维剥取下来用陶片磨制成的纺轮搓成细线,然后用最原始纺织工具骨匕、骨梭、角梭编织成麻布。根据陶器上所印的麻布痕迹来看,经纬线紧密交织,均匀规整和现在粗麻布相近。有了麻布,人们就能缝制比较象样的衣服了。漏斗形器,夹砂褐陶,嗽叭形,上部似杯,中有穿孔,直通底面,饰斜蓖点纹。有的专家认为可能是向小口器内注液体的用具。综观磁山文化时期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与农时有着直接关系。它应是“立竿见影”,以测“日”的插竿基座,也就是说用来测日影长度,以便掌握时辰、节气,以便祭祀、占卜、指导农作。弹丸原认为是打猎使用的,而当时磁山先民是以粮食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社会,陶丸球又与粮食同时出土,应是用来说教记事、记数和占卜,形成了后来的易经术数,为八卦之源。磁山文化的陶器形成富有特色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历史轨迹中有着重要地位。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