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历史上留下的地契文书很多,明代的地契文书几乎没有,清代前期顺治、康熙年间的很少见,乾隆时期的地契就比较多见了。从清中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期,武安历代的地契、房契、以及补契、分家文书、过继文书等比较常见,尤其民国时期离现在比较接近,这一时期的纸质契约更多,更容易见到。
武安乾隆年间地契,武安县印十分清晰
民国23年北文章村李姓收养儿子文书
契约上的印章的变化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清代县衙的大印是汉字和满文并用的印章,能反映出清代满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用满文来体现满人的权力。这一时期的县衙大印均为方章,左侧为满文,右侧为汉字,内容是:“武安县印”。繁体篆书。
乾隆年间武安县印
清代同治年间大印
民国三年了依然使用清朝的印章
就武安县这枚大印,自清代以来一直使用,中间没有变换过样式,一任知县传给下一任知县,流传了260多年,即使到了民国初年,这颗大印继续流传到民国县长的手里,继续行使它的权力。后来,民国武安县长把县印改为“武安县印”四个篆书大字,去掉了满文。政府具体部门和乡村级也刻有自己的印章。
1927年武安县印
武安县政府第一区峰店乡
武安县契税经理局印
1937年到1945年日伪统治武安县东部时期,伪政府重新刻了印章,内容是:“河南省武安县公署印”,这颗大印是压武安沦陷区人民头上的一座大山,体现了伪政权对武安人民的剥削压迫和残酷的统治,是彻头彻尾的反动政府行使权力的罪证。
日伪时期武安县公署印
抗日时期,1939年11月武安西部山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先在尖山村成立了武安县抗日民主政府,县政府驻地阳邑、柏林,俗称武北县政府。1941年将武南办事处改为武南县,1942年3月,武南县与磁县西部山区合并为磁武县。1944年在上下焦寺、山底、盆水、令公一带成立武东县政府。
磁武县政府印
磁武县井家峧抗日村公所
抗日战争结束后,为便于土改,在县境西部、南部成立武西县。此时的印章体现了全国人民一致对外,早日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内容,抗日救国和实现民主的色彩十分浓厚。村级也成立抗日村公所和抗日农民救国会。县级印章,比如:“磁武县政府印”,“武西县政府印”。
武西县政府印
新中国成立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中国人民自此站起来了,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此时的印章把“人民”二字加了进去,正是体现了人民掌权,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武安县人民政府印
武安县人民政府农业税专zhang
武安县北西井人民政府图记
此时的县级印章均为方章,内容是:“武安县人民政府印”,仿宋体,“县”字为繁体。村级也成立人民政府,也有自己的印章。政府部门也刻有自己的公章,比如:武安县人民政府农业税专章。“”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