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七师——直南革命的策源地,革命先烈郭隆真、谢台臣、范筑先
日期:2020-08-27 10:29:17  点击:
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小周周有话说

 

大名七师是直南革命策源地,在建党之初就点燃了革命烽火。当时的直隶省南部,包括现在鲁西、豫北部分县市的早期共产党人,都是在大名七师接受革命教育,然后到各地建立党组织,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拉起了革命的红色帷幕。王从吾、薄一波等一大批的高级干部曾先后到这里指导革命工作。抗战时期,邓小平到善乐营主持会议,号召各县抗日组织,奋起抗日。卫东一带号称小太行,是红色根据地,走出了大批军政界高级将领。五女师培养了一批现代女性,打破封建枷锁,在漫漫长夜里撒播火种,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大名县还走出了李大磊、赵北源、裴志耕等共和国将军。

金滩镇金北村是大名最具代表性的红色革命之乡。金北村是中共早期的女革命家郭隆真的出生地。郭隆真,北方妇女运动先驱者和工人运动领导人,河北历史上第一所女子学校创办者。五四运动爆发之时,郭隆真主持召开了预备班积极分子大会,与刘清扬、邓颖超等一起号召大家立即行动,得到 600 多人响应,筹备成立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及觉悟社,成为出色的妇女运动领导人之一。金滩镇至今存有郭隆真生长、成长的历史遗存。

抗日战争时期有远近闻名的金滩镇抗日联防大队罗大队,1945 3 13 日,受上级党组织指示,他们配合冠县县大队,一举跋掉了盘据在卫河河湾处南桥口的日伪炮楼,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郭隆真

郭隆真(公元 1894 年一公元 1931 ),女,回族,金滩镇金北村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河北省第一位女共产党员,也是妇女运动、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杰出领导人。

郭隆真出生于开明绅士家庭,自幼随父郭荣桂读书。15 岁时在父亲支持下,创办元城县(后并入大名县)第一女子学堂。1913 年春,她在天津直隶第一女师结识了刘清杨、邓颖超等,经常在一起探讨国家大事。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筹备建立了“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任评议委员和演讲队长。1923年郭隆真参加共青团,她被中共党组织派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后因整理文件时被敌人发觉,被捕入狱。一年后,经中共党组织营救出狱,离京去上海。

1929 年春,郭隆真辗转至东北领导工运,先后任中共满州省委委员、满州省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曾到中东铁路三十六棚总工会工作,领导了“失业工人后援会”、“工人失业团”的复工斗争。1930 年,郭隆真调山东省青岛工作,任中共山东省委委员、中共青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领导工人运动,不久被捕,关押在济南第一监狱。在狱中受尽各种酷刑,坚贞不屈。1931 4 5 日,从容就义,时年 37 岁。

革命教育家谢台臣

谢台臣(公元 1884 -公元 1936 年),直隶省濮阳县人(现属河南省),原名丕阁,字苔岑、苔尘。1902 年,谢台臣考中秀才。1905 年进入直隶省保定高等师范学校就读,毕业后在大名、保定、天津等地中学任教。1921 年当选为直隶省参议员。1923 7 月,谢台臣受直隶省教育厅派遣,到大名创办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并被委任为首任校长,致力于教育革新。1927 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谢台臣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全力配合党组织开展活动,为革命作出了很大贡献。早在 1918 年,《新青年》宣扬的新文化、新思想就给予了谢台臣很大的思想启发,致其积极反对旧文化,提倡科学与民主。谢台臣在七师校长任期内,广招人才,形成了以晁哲甫、王振华、高韶厅为骨干的一支进步教师队伍;致力于教育革新,提出了“以作为学”和“师生打成一片”的主张;辩证论述了“作”与“学”的关系,提出“凡是称得起科学的理论,通统是作的经验的结晶,同时,又是推进作的经验发展的动力”的哲理。谢台臣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出“我们要尊重劳动,长于劳动,会生产,说真话,做实事”的重要理论的。

为了实现“以作为学”,谢台臣领导全校师生积极开展种植和养殖活动,兴办了纺织、制革、制肥皂等小工厂。经过二三年的努力,七师成为一座整洁美观的学校。通过“以作为学”主张的实施,使学生懂得实践出真知,不能拘泥于书本知识,学到了真正有用的科学与技能。谢台臣十分强调讲授教材要充实新政治内容。他逐步废除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审定的文科教科书,选用李大钊、鲁迅、郭沫若等人的文章,也选用苏联作家高尔基等人的革命文艺作品。他能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讲授历史课,深受学生欢迎。为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他让图书馆购进《共产党宣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新青年》等大批进步书刊,这样学生借书、购书、读书蔚然成风,政治思想大有提高。

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

范筑先,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原名金标,清光绪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881 12 12 日)出生于山东省馆陶县南彦寺村。1904 年,卫河泛滥,馆陶县遭受严重水灾,生活无望。这时,清政府要扩充北洋军,便派官员前来招募兵勇,范金标投军,开始数十年的军旅生涯。

1911 年中华民国成立,范金标任炮兵连长,驻防在天津马厂一带。1923 年,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范金标随所在的第四师离开马厂,进驻沪杭铁路沿线。1926 7 月,范金标投身冯玉祥西北军,任同乡张维笠为军长的第十三军参赞,范金标认准北伐是符合国情民意的义举,心情十分振奋,决心在北伐中出力报国。遂改名“筑先”,筑先者,筑路先锋之谓也。从此,“筑先" 一名通行于世。

1933 年初,范筑先出任沂水县县长,7 月回济南,任第三路军军法处处长。10 月又被任为临沂县县长。前任县长留下的是一个百病待除,百废待兴的烂摊子,范筑先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断狱公平,兴利除弊,处处以身作则,时时兢兢业业,短短一二年,树立了正气,稳定了秩序。因此,他深受各阶层民众的拥戴。当其从临沂调离后,沿街民众设酒欢送。范筑先调离临沂后,再次奉命出任沂水县长。1936 年冬, 升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1938 11 5 日,因叛徒出卖,日军攻下聊城,范筑先光荣殉国,享年 58岁。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