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小时候的故事
日期:2020-03-28 09:28:25  点击: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韩庆平 申海顺

 

荀子小时候的故事

作者:韩庆平  申海顺

峰峰矿区和村镇八特,建村于上古期,位于左鼓山右行,滏洺福地,是一个依山傍水,古老而普通的村庄,她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古往今来,从这块土地上,走出了千古伟人荀子、一代名相蔺相如、武安君李牧、汉军事战略家李左车、元朝右丞相龙聚云、解放军中将李炳成、中央台金牌得主,著名剧作家韩飞……

在当今人们纷纷争夺荀子故里,八特人没有去做,而是像他们的先辈一样,口头流传着汉古碑铭文和荀子小时候的故事,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读耕传家平静恬淡的日子。

一、圣人诞生

荀家庄坐落在邯郸市峰峰矿区和村镇八特村,荀子的父亲荀荻。“守业、劝学农桑”是闻名百里的老秀才,家中经营着皇封的数百亩土地,桑园和山川。

公元前300多年前,一年立秋节气刚过,荀荻正在伏案理财,一佃户面带喜色前来禀报:“东家,大喜啊,大喜!”荀荻放下手中的笔问道:“喜从何来?”佃户答:“今年地里的谷子、棉花棵棵都是谷秀双穗儿,花开靠背,一年顶两年的收成哩!这还不是大喜事!”荀荻听后半信半疑,与佃户相跟随着快步来到田间,只见偌大的田块,不但谷顶上棵棵秀出双穗,茁壮的棉花枝上,全挂满了成双的棉花和棉花桃儿。在阵阵微风的吹拂下,正摇头晃脑,仿佛正在欢迎着主人的到来。心情畅快的荀荻,背膀着手,哼着地方小曲,健步回到荀家庄园。

这天夜半,躺在床上的荀荻,心情激昂,夜不能寐。暗暗思忖着,吾先祖荀欣,为卫地贵族大家,辅佐赵烈侯多功,提升中尉(相当于赵国组织部长职位),赵敬侯迂都邯郸后,“王命居室邯郸邑苑”(八特荀家庄),现已经四代,从未见过今年的好年景,莫不是荀家将出什么大事……

时间过得真快,忽悠到了年终,这年腊月二十九日,天上飘起了雪花,荀家庄园里的数棵腊梅正在绽放,散发出沁人心扉的芳香,十几只喜鹊在梅花枝丛中喳喳的叫个不停,在雪花的映衬下,荀家庄园显得格外喜气热闹。

除夕之夜,荀家庄与七小庄的村民,正围着火炉守岁。恭候着新的一年的到来。临产的荀荻妻忽觉的肚子痛,顿时荀宅的男男女女,面带喜色,很快的忙碌起来,有的去叫接生婆,有的烧水,有的准备婴儿的襁褓,还有的扶住荀妻,好言安慰,此时的荀荻半喜半忧,在庭院里焦急不安地来回走动……时间不长,只听到“哇”的一声,婴儿的啼哭声,荀妻生下了一个白白净净的大胖小子。霎时,满屋异香,香气绕梁,久久不散。荀荻恍然醒悟:怪不得谷秀双穗,花开靠背,喜鹊登梅,这便是大喜的前的预兆,当即给孩子取名“荀况”,字卿。

荀子的啼哭声划破了山庄的夜空,给喜迎新春的八小村庄增添了几分喜气,八小村庄的村民沉浸在歌声,笑声,爆竹声的无限喜庆的气氛中。

这天是周赧王二年戊申,赵武灵王十三年(夜11点至1点)子时,千古伟人,我国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三圣人之一的荀况诞生了!它暗示着中华大地将开创一个伟大的时代,它像一盏璀璨的明灯,将照耀着中国2000多年的伟大的历史进程。

二、四岁背诗

荀子的故事源自于八特村的民间传说,源自于民间轶事,源自于1945年至1947年,时任负责学校图书管理的副村长,尚成元老人。他提供的有关荀子的古书,昔毁于当时的民兵们(长工出身无文化),擦枪所用,后来尚成元老人将自己在抄书中有关荀子的故事及书中载文提供给老书记张宪云。

荀子,祖籍晋,新绛,于周桓王十三年(前706年),迁此安居,系荀伯万后裔。

荀子高祖荀,随同赵敬侯迁都邯郸定居于荀家庄,南靠山顶,庙群宏伟,树木茂盛,北依石井沟,河水长流,(周安王16年,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荀况家世:高祖欣曾祖逸,少祖地,父亲荻,子踞,孙疆。

荀况从小聪明好学,三岁就知大知小,很有礼貌,对家庭长辈和邻居都是尊敬称呼,他的记忆力和模仿力很强,只要学过的东西,便过目不忘,永记脑海。他四岁能背诗四首。

㈠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㈡召南:

维鹊有巢,维鹊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㈢卢令:

  卢令令,其人美且仁。卢重还,其人美且鬈,卢重鋂,其人美且偲。

㈣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三、猜蚕迷

少年的荀子,十岁学完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易经、尚书、诗经、礼仪、春秋)。

当时的八特荀家庄,村户中养蚕很多,荀子从小喜欢蚕,他与小伙伴们经常到桑园摘桑叶,回家养蚕。闲暇之余,小伙伴们聚集在一起,听荀子讲故事,出蚕谜,猜中谜语(底)者,奖励幼蚕十只(条),猜不中者罚桑叶一小篮赏与中奖者。据村中古书记载,荀子所出的谜语有三,内容大致如下:

⑴白白胖胖大姑娘,纺的线儿细又长。害怕媒婆来提亲,修间房子把身藏。

⑵有个小工匠,盖房不用梁。墙壁白如雪,折了做衣裳。

⑶姑娘真勤快,专门吃青菜。成天纺细线,供人做穿戴。

四、蚕赋

荀子十二岁写蚕赋,全文如下:

为物于此裸裸兮,(luo裸)其状,屡化如神,功被天下,为万世文,礼乐以成,贵贱以分,养老长幼,侍之而后存。名号不美,与暴为邻,功立而身废,事成而家败,弃其者年老,收其后世,人属所利,飞鸟所害,臣愚而不识,请占之五泰。

五泰占之曰: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屡化而不寿者与,善壮而拙老者与?有父母而无此壮者与?冬伏而夏游,食桑而吐丝,前乱而后治,夏生而恶暑,喜湿而恶雨,蛹与为父,娥以为母。三俯三起,事乃大已,夫是之谓蚕理。

笔者文采浅薄,译文如下:

世上有一种叫春蚕的动物,一生喜欢光着身子,像神仙似的一生多变。由卵变为蚕蛹,脱皮后长成中蚕,再脱皮后,长成白白胖胖的大姑娘,开始吐丝,为人类提供做衣被的重要原料,深受人类的喜爱。春蚕不择贫贱人家,只要你好好喂养,都会一视同仁,将做衣被的原料,无私奉献于您。虽名字不美,可能随时随地遭受到恶鸟、雷电、冰雹等恶劣天气与天敌的袭击,需要人类的细心呵护;春蚕功成之后,隐身茧内,终结一生。次年春天,渐渐变暖,大地阳气回升,由蛹变成蛾,蛾产卵,喜温出幼蚕,慢慢长大吐丝,再造福于人类。我愚而不识,占卜问五泰。

无泰占卜说:春蚕是男子身,女儿貌,马头像,但寿命不长,一生多变,人人待见,长得快,老的也快。此规律年复一年,代代如此。春蚕儿冬天伏眠,夏天游走,吃的是桑叶,长大即吐丝,夏天恨热,喜欢湿润而恨雨。蛹为父娥为母,行走三起三伏,吐丝时前乱而后治,井然有序,乃治理天下之哲理。我荀子要像春蚕那样生活,一生为人类吐尽最后一丝,这就是蚕理。

五、智救落水儿童

少年的荀子机灵、聪明、善良,结识了不少情投意合的小伙伴,他们大多是八特原八小庄穷人家的孩子,但荀子不歧穷,不欺穷,时常拿出家资周济他们,因而荀子像一块磁石,紧紧的把它们聚集在一起。如,庙台的胡铁蛋和胡铜蛋,张家庄的张孬、张二蛋,张灵狗;李家庄的李狗剩;常家庄的常不缺;蔺家庄的蔺迎春等等。他们常在一起打台、碰拐、吹杏核、值老宝、甩鞋片、藏老母等儿童游戏。以上游戏不带任何赌博性质。如打台,划出两道横线,猜拳决定先后,输者将自己的台放在身边的中心线上,后者把输者的台砸,一次一下,如砸出另一横线,就算赢家,属于自己,如砸不出界限,则将自己的台放在中心线上,让另一方砸,最后看谁赢的台多,则产出冠军,亚军,季军。

小伙伴们玩累了,玩腻了就坐在一起听荀子给讲故事。

这年秋罢,小伙伴们奉父母之命,拿着柴刀绳子,准备越冬备用柴禾。荀子像往年一样,与小伙伴们相跟着来到荀家庄北,一个叫拾金沟的地方。

拾金沟,东西长1000余米,沟深坡陡。沟内有一水池,叫澄金池。温泉长流,两岸长满了荆棘及杂木树丛和野生花草。相传此地产金沙,是众仙女洗澡嬉戏的地方,也是小伙伴们理想的打柴禾之地。

一到拾金沟,小伙伴们就忙碌起来,有的拾柴禾,有的砍枯木,有的摘柿的、黑枣,还有的扒高拾低,攀登到悬崖上摘酸枣,砍台王(一头有疙瘩,一头可手拿儿童玩具),顽皮的小狗剩,手抓杂木,脚踩枯木,攀到半山腰要砍一台王,不料枯木折断脱落,脚下一滑,从十几米高的沟崖上滚落而下,落入澄金池中,小伙伴们忽听的哎呀一声,只见小狗剩已在池中挣扎,大口的喝着池水,身子正在慢慢的下沉。当时小伙伴们都吓傻了,只见荀子抡起柴刀,奋力砍下几根七八尺长的红眼狼河里条,随手扔给狗蛋,说:“快用柴绳把荆条拴在一起扔给我!”便快步如飞,一个猛子扎入池水中,左手拽住小狗剩,右手抓住荆条,在小伙伴的帮助下,将小狗剩拉扶上岸,恰好小狗剩的父母与众乡亲闻声跑来,大家七手八脚控出了小狗剩肚里的水。只听得哇的一声,小狗剩得救了。狗剩的父母夸奖孩子们做的好。

快语的灵狗说:“是荀子哥下水救的狗剩!”。大家不约而同的向荀子看去,只见此时的荀子浑身浸湿全身发抖,双手被疙针扎破了,鲜血直流。小伙伴们见状,一涌而上,有的脱下衣服让荀子换上,他们伸出胳膊,打着铁钩,让荀子坐在“轿子”上,向荀家庄走来。众乡亲异口同声的夸奖荀荻养育了一个好孩子,更敬佩荀子临危不惧,急中生智,舍己救人的高尚风格。

六、荒年设粥棚

荀子十三岁那年,武安南乡一带,一冬无雪,开春后又一直干旱无雨,眼看小满芒种节气已过,大地旱的直冒烟。村民种不上庄稼,按不上禾苗。原八小庄的穷人只好离乡背井,扶老携幼外出逃荒要饭。荀子的小伙伴们纷纷前来与荀子告别,含泪离开家乡……

看着三三两两逃荒路上的荒民,荀子心中难过极啦!他扪心自问,为什么穷人就穷,富人就富,为什么老天不睁开眼睛看看大地,不下场透雨,让村民种上地,为什么富人占有良田、水源,而大多村民只能耕种山川薄地?为什么?……

这天夜半,荀子失眠了,他想:“”自己家有皇封的几百亩良田、山地,除了少量水浇地外,全部未种上庄稼,家中虽不富裕,但尚有余粮,何不拿出一部分,设粥棚,无偿救济荒民,让众乡亲度过荒年。没准儿后半年下场透雨,再向众乡亲发放一些荞麦种和六十天还仑的谷种,乡亲们糠菜半年粮,就能按住心慌,毕竟穷家难舍,故乡难离呀!

第二天,荀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荀荻赞叹儿子比自己想的周全,有主见。说干就干,只见荀家男女老少一起动手,在八特西行南川古道旁的大杨树下,搭粥棚,垒灶台,支桌张,备碗筷。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因为八特村是南川古道,通往秦晋的必经大道,那些沿滏口径西行的荒民,吃着玉米面,杂面窝头,喝着香喷喷的小米粥,称赞赵国良臣荀欣后代的义举恩德,当得知是少年荀子的主意时,更是对荀子刮目相看。

粥棚从芒种一直坚持了大暑,长达六十多天,直到中伏下了场透雨才撤掉。看着田园里正在补荒忙碌的八小庄村民,荀子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之中……

七、卧羊坡布兵摆阵

少年的荀子,在父亲荀荻的教诲下,每日三更起床,温习“四书”“五经”,学习“孙子兵法”,思考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对促进北方各民族的融合,强大赵国的深远意义及影响。

荀子认为:赵国要强大必须打破常规,弘扬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开拓进取精神,加强国力,军民协作定能无往而不胜。

少年的荀子,性格耿直,说话办事有主见,人缘好,加之“智救落水童”, “设粥棚”事迹,在小伙伴的心中,荀子哥是自己主心骨、“靠山”。谁有啥事、难事儿、发愁事都乐意找荀子给自己出主意、想办法。

俗话说:“树林子大了,啥鸟都有”,当时八特原八小庄有一个叫耿家庄的小村,村中有一个耿姓混小子,仗着自己有点儿三脚猫功夫,常欺男霸女,敲诈乡邻,无恶不作,人称“耿霸天”,村人皆恨之。这年秋末的一天晌午,张家庄的张灵狗慌慌张张的跑来说道:“荀子哥,俺在俺大爷的地里拔了两棵胡萝卜吃,恰好耿霸天路过,楞说俺偷了他地里的红萝卜,要揍俺,待会儿他就追过来啦!俺打不过他,俺害怕!”荀子一面安慰灵狗儿,一面对小伙伴们说:“耿霸天作恶乡里也非一日,今天不治下他,还不翻了天”,又接着说:“卧羊坡南山有一荀家沟,东西沟岸上树木成林,以便隐身,铁蛋、狗剩各带三人,埋伏于东西崖上,迎春带人埋伏于沟南隐蔽处,我带人隐于沟北,灵狗去引诱耿霸天,只要进入荀家沟埋伏圈内,咱们四路齐出,把这坏家伙教训一顿”。接着对灵狗授于秘计,大家各自行动起来……

说时迟,那时快,耿霸天一路追来,只见灵狗正蹲在堰头上晃着手中的胡萝卜,顽皮地吃着,冲着耿霸天喊:“怂大个儿,我就拔了你家的胡萝卜,你能把我怎样!”耿一听,怒气冲冲地撵到荀家沟不见了灵狗儿,正在纳闷时,只见荀子把,儒巾一摇,四路人马齐出,小伙伴们把耿霸天紧紧的围住,举棍乱打,只打的耿霸天哭爹喊娘,跪地求饶,屙尿了一裤子,嘴里说荀子哥,我以后再也不敢欺负人了,并向灵狗磕头如捣蒜求饶,荀子这才制止住大家。

消息传出,众乡亲拍手称快,八特村八小村庄自此治安肃然,人们对荀子更加敬佩。

八、出走齐鲁

荀子小时候,常听爷爷荀地讲三国分晋的故事(前403年);讲赵国遭受外侵内乱,由弱变强的经历;讲赵烈侯定都中牟,重用高祖荀欣,举贤臣,远小人的故事;讲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及赵惠文王,蔺相如、廉颇,君明臣良,共御强秦的故事。爷爷的教育对荀子幼小的心灵触动颇大。

每当想到这些,荀子常常夜不能寐,他想自高祖荀欣之后,以延四代,从曾祖辈份其荀氏在政治上开始衰落。父辈守业,劝学农桑,虽是闻名百里的老秀才,但年龄不饶人,季节不饶天,经营着赵廷封的数百亩土地、山川、桑园。现七国争雄,各霸一方,战争连绵不断,中华大地四分五裂,要想把中华大地治理得井然有序,必须像蚕吐丝的春蚕那样,前乱而后治,必须走出太行山,到文明列国的齐鲁稷下学习掌握治国本领。

荀子将想法告诉父母,父母开始总担心儿子尚小,外面太乱,放心不下。后经过荀子再三解释,深明大义的父母为儿子学习知识,以便大展宏图,光宗耀祖,终于答应了儿子的请求。

冬去春来,荀荻择一吉日,为儿子准备了盘缠行头,叫一心腹人陪同,荀子含泪告别了父母、乡亲;告别了众小伙伴;告别了山清水秀的八特荀家庄,徒步踏上遥远的齐鲁大地。

九、探亲

荀子离开了家乡八特荀家庄,在齐鲁潜心研究学文四十年左右。因学问博大,“最为老师”。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洒’”(学宫之长,因秦王聘,后西游入秦,称秦国)。“百姓朴”、“百吏素然”而进“治之至也”后返回赵国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前,以为“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 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并向赵孝成王提出许多国事上、政治上的建议,被赵孝成王待为上客,并加封为上卿。

赵廷议兵后,荀子顺便回家乡八特一趟,听说“名人大人物”荀子回家了,八特村上下沸腾了,乡亲们与荀子忆童年,听民情,讲趣闻,请荀子讲述天下大事和治国方针,令众乡亲大开眼界。

在短短探亲的日子里,乡亲们盛感荀子的功德,东家请西家叫,一日三餐不重样,乡亲们拿出家乡酿的米酒、野兔、山鸡、獐、狍、猪牛羊等佳肴款待荀子,用拽面、抿吉、糖糕、菜角、粘糕、烧麦、饺子等来招待贵人。临别前,荀子在众乡亲陪同下,到父母祖茔前再次祭祀……

十、怀念

秦灭赵前,八特村人,首先想到荀子曾“赵秦训令”,斥责过秦王,秦必来报复屠村。便秘密将荀氏族人护送到河南滑县及黄河流域,隐姓埋名,隐居下来。随后又将坚立在南山庙顶赵王宫内的,蔺相如廉颇亲赐八特村名的石碑推到、深埋。因碑上书写着八特蔺相如荀况的大名,八老还商议并告知村人“对外称荀子不是八特村人,我们不知道荀子是什么人,凡是泄露秘密者按照村规严惩”。以上措施有效地保护了荀子蔺相如族人的安全。八特村人对荀子的怀念,还体现在辈辈相传祖训:“咱这里有人家荀氏的田园,啥时人家说要,当要施还与人”。

八特村已故村支书齐治文曾言:“从八特村走出千古伟人——荀子,是咱八特的荣幸,等将来村里条件好了,一定要为荀子竖碑,塑像、建祠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宏伟目标,中华大地进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八特村是一个古老村落,有着八千多年的历史。,二千多年建镇史,虽经历年战争、地震等自然灾害损坏,至今仍有近百处古迹古建筑、古遗址、古文化,这在冀南地区实属凤毛麟角。村双委一致认为:可利用荀子的名人效应,利用八特村七千多年的丰富的文化矿藏发展旅游业。申报古镇、古村落材料,竖荀子像、立荀子碑、建荀子祠堂,荀子广场,荀子小学,荀子幼儿园,荀子故里一条街,荀子故里研讨会,全面发展弘扬荀子文化,让荀子的“天道观”、“ 认识论”、“ 人性论”,“ 教育观”,在冀南大地,在省、市、全国及世界各地弘扬光大,一句话,让荀子的思想,光照寰宇。我们坚信,借此次大会东风,有各级领导的鼎力相助,有八特村民的全力支持,有各位同仁的关注厚爱,八特村党总支、村委会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全力打造好荀子文化,带领村民走美丽乡村之路。让老百姓人人有活干,个个有钱挣,家家钱包鼓起来,走共同富裕的八特梦。已为期不远。我们坚信,我们的目标一定要实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在今天的荀子故里研讨会上,更加引起八特村人对千古伟人荀子的怀念,特献拙诗一首以奉献诸君。

怀念荀卿

我怀念荀卿

八特钟灵毓秀出“圣人”

难怪谷秀双穗

花开靠背兮,喜鹊登梅

 

我怀念荀卿

少年赴齐求学别乡亲

寻觅强国真理

三为祭酒兮,恩泽苍生

 

我怀念荀卿

不循旧章兮改革创新;

留著三十二篇,

犹北斗指引历史进程。

 

我怀念荀卿

“劝学”说理透、语言精;

提倡“性恶”观点,

隆礼重法兮,光辉耀古今。

历史背景及素材的来源

峰峰和村镇八特村,于1945814日解放,八路军129师一支部队开进十字街,召开村民大会,庄严宣布:“日本鬼子已投降,咱们八特村解放啦”!大会上,随军文艺宣传队还为大会演出了快板,捉鬼子的等文艺节目。

1946---1947年,八特村在村农会的领导下,相继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据村中老人忆:当时五亩地为中农,家有五亩地以下者,视土地多少,依次定为下中农、贫农、雇农,而五亩地以上者,视家有土地多少,依次定为上中农、富农、地主成分。在土改运动中,村党支部、农会的政策是:坚定地依靠贫农、下中农、雇农,团结中农,打击地主、富农。当时八特村有八路军兵工厂,战地医院,村中民兵连多有贫下中农出身的穷人组成,他们拥护党,思想先进、爱憎分明,在解放战争中他们抢救伤员,运送武器,捐物支前,为邯郸战役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不识字,没文化。

当时村中富户全被抄了家,如书籍等浮财全由农会民兵没收到小学校(赵王殿)当时负责学校图书管理的是副村长尚成元,小学的图书及富户浮财,全由民兵持枪值班看守。

据现年82岁的八特文化名人,老支书张宪云忆:当时自己十多岁了,常去那儿要,自己出身好,民兵们不拦我,但富户(专政   对象)是不许迈进赵王殿三门半步的。那时候,副村长尚成元负责小学图书管理,他知我不多言,爱文化,常给我讲村上的故事,每逢农会开会,他说:“别的书咱看不懂,这儿有关于咱八特故事的书,(大多是礼仪、荀子的故事、古赵一类书)当时小学老师王修文、韩入和、韩文秀、霍庆悟、孔凡兵等常给我讲荀子的故事及村史,回家后我做了笔记。

至于村中古书的下落,1945---1947年任副村长的尚成元身前回忆说:古书毁于当时农会,农会的干部和民兵都是贫苦出身,没上过一天学,连自己的姓名都不会写,认为这些破书烂纸没用,所以让民兵擦枪用了。

村中的古书未能保存下来,是当时的历史背景造成的,我们暂不去评论,但张老先生以及5位小学老师提供民间流传的少年荀子故事素材,对荀子故里的研究,对荀学的发扬光大,提供了难得的参考价值!

(韩庆平、申海顺)

2018416晨一稿

2018526  二稿

2018611  定稿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