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出西门唯一的“九门相照” ——记武安市冶陶镇张家大院
日期:2019-07-31 14:53:16  点击:
来源: 武安文联  作者:

 一、“西通秦晋”冶陶镇

冶陶镇(现为冶陶村)位于武安西南25公里,于南洺河之阴,旧志称“居龙虎河北岸,粮车塞途,行旅接踵,而镇居西陲,商贾辐辏,粮行椒店,交易尤繁,自古称为武安八大镇之一”。该镇北依药王山、南临龙虎河,为东西交通要冲,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冶陶镇历史悠久,村西商末西岗古城至今有2700多年,建村于唐代。古代因炼制陶瓷为业,故取村名冶陶。

冶陶镇为典型的太行山古村落,现存大量民清时期的古阁、古庙、古民宅等古建筑,仍保持昔日格局和风貌。其中,古民宅为单檐硬山布瓦顶和平房单层建筑,少量二层楼房建筑。古民宅门楼、硬山、悬山垂柱、拱券式等。村内古迹、古庙多因年代久远、风浸雨蚀,加之人为破坏,完整保留下来的极少。经过挖掘整理,冶陶镇的历史遗迹可归纳为:

三古:西岗古城、古冶铁遗址、古寺(普光寺)、

三楼:五棚楼、奎星楼、登花楼。

三堂:三教堂、观音堂、氏族祠堂。

九阁:关帝阁(南阁)、玄帝阁(西阁)、里仁阁、丁字阁、观音阁(陈家巷阁)、西关帝阁(后窑口)、拱凤阁、大黄家胡同门阁、防护阁。

十二庙:黄龙庙、药王庙、奶奶庙、吕祖庙、七垅庙、河神庙、关帝庙、姜太公庙、菩萨庙、狐爷庙、土地庙、马王庙。

此外,还有坷拉山峰火台、九门相照、阎王殿、刘家贞洁牌坊。

冶陶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曾驻扎在这里。董必武、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薄一波、滕代远、杨秀峰、李达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冶陶这片土地记录了先辈们战斗的峥嵘岁月,留下了先辈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晋冀鲁豫中央局、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旧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466月至19485月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土地会议”、“华北财经会议”和“南征会议”在这里召开;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号角在这里吹响,“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在这里实现,新中国金融事业在这里起步;共和国的多名部长从这里走出大山,这里是新中国政权建设的摇篮。

如今,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大院、军区司令部驻地、老一辈革命家旧居、窑洞、地道等遗址保存尚好,并建有“晋冀鲁豫边区纪念馆”。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孙宝存咏诗赞曰:

万冶千陶出雄兵,陈房旧屋值万金。

缘何今日美如许?冰壶明月心照心。

 

二、张家的“九门相照”

冶陶镇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村民习惯将高的区域称作“上街”,低的区域称作“下街”。上、下街有用青石砌的坡形街道相连。在上街的中心位置上庄巷,有一处院院相连的青砖灰瓦的老式民宅,三座高大宽敞的门楼明显区别于周围普通的民宅。三家的主人便是张家的兄弟三人:子英、子敬、子龙,其中中间的一座便是“九门相照”,主人张子敬,是清代武安出西门一带屈指可数的富户,传说家中曾挂过“千顷匾”。

张家“九门相照”大约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宅院院院相连、颇具规模,距今已有近二百多年历史。整个庄园座北朝南,为一进三结构,南北长56米,东西长16米,总建筑面积约400平米,为砖、石、瓦、木结构,其中木雕、石雕、砖雕十分精致,座座房脊龙兽铸有铁角,这是旧社会权势的象征。院里所有的梁檩椽等木制建材全部用生红漆浸透,有的保留至今还闪耀着光泽。

“九门相照”的每个院落都有正门和侧门,关起正门便是独立的院落,平时往来走侧门。每逢遇到重大节日和婚丧嫁娶等大事时,九门全开,院院相照,能从第一道门一直看到第九道院门,呈一条线。设计和构思很独特,景象也颇为壮观。虽然如今这座宅院历经风雨,变得破败陈旧,有的还因坍塌或重新改建失去了原貌,但仍能从尚存的建筑中依稀看出当年张家门第光耀、富甲一方的豪门气势。

“九门相照”的第一道大门临街,是一座宽大的五脊六兽门楼,大门之里的第二道门是垂柱门楼,往里是小院,一边栽有海棠树、一边栽有石榴树。第三、第四道门是木制精雕的对开扇屏门,门两侧是砖刻影壁,往里是四方院,东西厢房为拱形圆瓦屋顶,别具特色,比较罕见。前墙为木框式木制雕刻。正房是过厅(待客大厅),为单檐硬山布瓦顶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建筑高大雄伟,前墙为明柱对扇扇屏,屋内正中吊有大灯。大厅中间扇屏上还挂有蓝底金字匾额,书有“文明堂”三字,至今金光闪闪、依稀可见。

过厅后门往里是第三串院,两米处有道砖墙,中间为梅花状的八棱造型圆形门,砖雕精致,造型独特,至今保留完好。门的北侧为悬山垂柱门,这两部分组合在一起,工艺巧妙,实为罕见。再往里是中院和过厅,设有前后门。

第四个院子是主人张子敬居住的地方,四方大院,分主楼和东西侧楼,砖石结构。院内青砖铺设,设有水井、地窖和石桌等家用设施。

堂屋是主楼,原为二层,因年久损坏,楼顶已拆,只剩飞檐。楼下为五间,东西各有一间过道,相当于又是两间房子。屋中间是大厅,东边是炕,屋内的炕(也叫卧榻)仍然保持着原先的结构,设计别致,隐于客堂一头的拐弯处,像凹进去的一个硕大的窗口一样,既不占屋内的面积,也不影响室内的美观,而且卧榻所处的位置正好是二楼的通道,卧榻下面是空的,冬天可以烧火,也可以储藏东西。西边有一个木质楼梯通楼上。楼上共七间,木质地板,楼两侧有小门通到东西楼,叫闺女楼,也叫绣楼,是旧时大家闺秀的起居室。东楼现已毁坏,西楼保存完整,两座楼都是拱形圆瓦顶,前墙门窗为圆拱券形砖雕。东楼东侧为后花园,南侧有小门与院内相通。后花园现保留有几棵参天梧桐树,南侧为饲养牲畜的圈棚。

主楼两侧有小门可通向后院,后院为长工仆人的居所,房屋低矮,院落狭小。后院有小门通向外面的胡同。

上世纪九十年代,文物商贩曾多次来到冶陶镇,悄悄骗买了张子敬后代张广汉孙媳黄拉的一枚价值连城的大徽砚。商贩出价500元,黄拉的一听500元,一块黑石头值这么多钱,就坦然地卖了。此砚一尺多长,宽六寸,造型精美奇特,四角雕有卧狮仰头面向中央,砚台一侧有一墨池,墨池中雕有一小金鱼,实为罕见。此徽砚可以见证张家曾是书香门弟,聚集了冶陶镇当时一批的文化人。

大院北门向西出胡同南侧,有一“丁”字形阁楼,拱券式门洞一分为三,造型别致。平时我们常见的大都是“一”字的阁楼,是通向两个方向的,而“丁”字形阁楼却通向三个方向,这在武安也是别具特色的。穿过阁楼向南,东西走向的街巷就是上庄巷,向东有一座小关帝庙,两侧墙上树有修缮纪念碑,一块是乾隆年间的,上面记载着修庙捐款事宜。其中以张子敬、张子英的名字为首。另一块是同冶年间“再修纪念碑”,上面有张德昭(撰文) 、张带洺(主事)的名字,这些都是张家的先人。

说起武安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古宅,张家大院要比武安的淑村、伯延等几处庄园早很多年,是目前武安尚存的明清特色建筑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张家大院的修建时间大约是在清代乾隆时期,因建筑格局独具特色而被周围的富家借鉴。但是,冶陶的张家大院却没有得到当地政府很好的保护,这些民俗文化遗产正在面临破败和消失。

 三、张家的风云往事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有一年秋末,冶陶张氏兄弟三人从当地买了花椒,推着木轮小车到山东去卖。一路上,日落借宿,天亮登程,边走边打听行情。十多天后到山东某村镇,听说市场看好,想住下来投市尝试。他们找到一大户人家借宿,主人说:“倒有一处闲房子,就是黑夜有些紧,已多年无人居住。如不嫌弃,你们就将就着住吧”。子敬说:“出门在外有个休息的地方,能挡风避雨就行,还能再讲其它?”他们谢过主人,就安顿下来。由于一路颠簸、长途跋涉过度劳累,晚饭后便和衣进入了梦乡。夜间,子敬梦见一红脸大汉对他说:“主人,你可来了,我在这给你看管多年了,现在就把屋中银印交给你了”。子敬醒来,正是鼓打三更,他叫醒两个弟弟,把做梦的事情说了一遍。“难道是财神给我们送银子来了?”弟兄们一起寻找,终于在屋内角落砖下发现了一窖银子,弟兄三人的兴奋心情可想而知。

第二天,他们匆忙卖了花椒,连夜把银子装满小车,但还剩很多,如果回头再来拿第二趟怕找下麻烦。无奈之下,他们跪下祈告神灵:“我们千乡百里,身处异地,这银子一下实在拿不回去。如果是我们的财帛,我们将钱袋子放在上面,求财神帮我们运回河北武安冶陶上街张门家下。”说完,把银窖子盖好,于是便连夜启程。回家后,在自家磨房的碾道里果真发现了自己放在山东装银子的钱袋,便急忙安排家人在放钱袋的地方向下挖,结果挖出金银无数。

从此,张家暴富。这便大兴土木,修建豪宅。在上庄巷座北朝南计划并排兴建三座庄园。几年后,中间一座庄园落成。这时家业已地过百顷,骡马、牛羊成群。冶陶村向东沿路都是张家土地,一直种到徘徊镇铺上村边。

据传说,过去张家地多,有一次自家牲口跑了,长工告诉了主家,主家问向哪个方向跑了,长工说向东。主家说那没事,吃不了别人家的庄稼。由此可见张家当时的富庶程度。

每过五月,麦收碾场在若大的打麦场上要套十三盘石磙。虽说张家财大势高,但一贯仗义疏财,每到春、秋耕地、播种时节,门前常放有农具、牲畜、籽种供穷人使用。牲畜和家具不用问主人可随时使用,用后送回原处即可。张家这种施舍于人的义举,深得群众赞誉。因此,张家成为当时闻名武安西部的开明大财主。

为求人兴财更旺,子敬先后请来多个知名风水先生,从山西到冶陶,找遍各个峻岭山川,最后在冶陶村北张乐山找到一处绝好的风水宝地,在此大造坟茔,并将先祖移入新茔。美中不足的是新茔张乐(落的谐音)山和张家犯了地名,对张家很不吉利。为了坟茔的完美无缺,决定修改地名。于是择吉日良辰,大摆宴席,邀请全村每户一人赴宴。席上,主人郑重宣布:“自即日起,张乐山改名张起山。”大家边吃边随声附和。宴后,人们叫惯了的张落山还是顺口流传,新改地名张起山还是没能叫出来。

张家兄弟三人,子敬无子,子英有两个儿子,一个过继给子敬取名永茂。永茂逐年长大,整天无所事事,觉着活着很没意思。有一天他问长工:“一年四季冷了热了,热了冷了,每天又是明了黑了黑了明了,吃了睡了睡了吃了,年年天天这样一直循环往复,人活着多么没有意思”。长工说:“那你还想怎样个过法?这就是天地人生,几千年都是这样”。几天后,悲观厌世的永茂投井身亡。至今“永茂墓”还在张落山坟茔。

如今,张家的张落山老坟地上高高竖立的精制的石旗杆和墓碑还在,从墓碑可知张子英是清朝的一名太学生。

多年后,世事变幻,张家兄弟三人为争夺家业对薄公堂。为了打胜官司,各方不断轮番加码向县衙行贿银两,数量之大用牲口驮运,官司也因此轮流胜负。几年下来,家中钱财耗尽,官司也不了了之。至此家业衰败,未落成的两处庄园半途而废,至今只留下其中一处。此宅设计新颖,别具一格,一进九道门,门门相照,这便是武安出西门唯一的张家“九门相照”。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