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到来了,参加高考考生和家长都在祈祷能考上一所心仪的学校。但您知道在我国古代人的“高考路”有多难吗?
在开始正式内容之前先捋一捋古代科举各级考生的名称以及跟现在考生名称的对比:
秀才:
秀才由院试(童试)选拔而来,相当于现在的小学升初中,只是古代文盲较多,有些童生年纪比较大,甚至有五六十岁还在考秀才的。各个朝代秀才的待遇不同,大体都是见了地方官不用跪,犯了罪不被打,免除服役等,有些朝代秀才可以分到良田、银两等。
举人:
中了秀才以后就有了功名,可以继续参加乡试(秋闱),考上了就称为举人,相当于现在的初中升高中。秀才考成举人从待遇上算是一种质的飞跃了,中了举人除了秀才的特权还有固定的经济补贴,可以免除十人服役和赋税,与地方官平起平坐,利用特权赚点钱是没问题的。
进士:
考中举人后就可以参加殿试了,殿试是由皇帝主考的,考中前三名为一甲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可以直接授官了,剩下的为二甲和三甲进士,可以继续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做官。进士就相当于现在参加高考后考上大学,考了重点直接被某公司录取,剩下的要继续进修,等毕业了才能去面试。
隋朝开始推行科举考试,朝廷通过科举考试取仕,以后一直沿用下来。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称“大比之年”。期间自下而上要经过童试、岁试、科试、会试、殿试等。考试内容限于经书,有四书大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大全(《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以及性理大全和通鉴等。作文形式则形成一种固定式的八股文。自宋至清,馆陶县有19人中文进士,9人中武进士,79人中举人,243人岁贡,16人拔贡,19人府贡,65人例贡。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停武科,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停文科。
从以上数据看,馆陶县从宋开国到清代结束近千年的时间才出现28个进士,其中还有9人不是大文大理考上的艺术生(武进士),由此可说明三个问题:一是古代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文盲多;二是家里能供养起读书人的不太多;三是古代科举考试太难了,全国高等院校就皇帝那一所,才真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想想古代看看现在,广大考生是极其幸福的:人人都有学上,家家砸锅卖钱也要让孩子有个好的教育环境,全国各类大学能让你挑花了眼。
宋代至清代馆陶出现的进士、举人名单
朝代
进士
科时 职官
举人
宋
柳开
开宝六年 贝州知州
王沿
天圣年间 监察御史
王鼎
太常寺博士
金
郝钧
承安五年 经义榜进士
明
孙文义
洪武庚午科 监察御史
宋昇 仲宣 赵麟 高安 张智 石岩 张浩 刘志 刘衡 赵资 吴誉 王杰 靳亮 汪箎 王江 樊江 杨文 武雷 王坦 武德智 刘之翰 王汝楫 米世功 王无逸 王祯 米成道 王祈祯 温汝舟 柴可立 王训 王之藩 王来聘 王跃鲤 杨源
陈卣
永乐甲午科 大理寺少卿
郭良
天顺丁丑科 光禄寺少卿
马懋
成化丁酉科 布政使
耿明
弘治丙辰科 江西左参政
杨师震
嘉靖甲辰科 山西大同兵备副使
武建邦
嘉靖丙辰科 湖广参议(未任)
倪汤
隆庆辛未科 顺天府推官
姚鋐
万历戊子科 副使
耿如杞
万历丙辰科 山西巡抚
王佐才
崇祯辛未科 青州府守备
耿章光
崇祯丁丑科 尚宝寺卿
清
耿愿鲁
康熙庚戌科 翰林院编修
邹鲁 姚班 李志东 姚士烈 姚士娘 李渝忠耿锡观 张璘 高廷俊张汝清 张晓林 徐福梅 汪毓藻 刘汝典 初凤龄 翟鸣冈 迟冲汉 郭祥瑞 孙鉴 李坦 张明远 秦良藩 汪维尧 张登鳌 张丰年 张锟 郭起凤 王寿朋 李文灿 郭万年 范鹏蛟 张占鳌 陈登龙 孙万魁高连举 张殿举 秦飞龙 王峻峰 阎秀章 董化龙 霍腾云 杜鹏飞 冀致君 霍灵雨张麟台
马延眉
康熙戊辰科 守备
高重光
康熙癸丑科 内阁中书
耿贤举
乾隆乙丑科
郑太平
乾隆甲辰科
张元杰
道光乙未科
王琴堂
道光甲辰科 都司
赵鹏飞
道光甲辰科 湖北兴国州守备
冯国桢
道光己已科
娄峻岭
咸丰壬子科 助武训兴学三品衔
张清文
光绪癸未科
宋金钟
光绪丙戍科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