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涉县革命老区,人们就想起一二九师骁勇善战抗击日寇的故事。刘邓大军的故事已家喻户晓,但在当地,一支来自异国的抗日队伍———朝鲜义勇军华北支队的故事,近些年越来越被人广泛提起。他们与中国人民一道浴血奋战,抗击日寇。仅从1941年至1945年四年间,他们就参战40余次,有20多名同志为此献出了生命,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一曲国际主义的悲壮战歌。
韩商代表向烈士敬献花篮
朝鲜义勇军中的女兵(资料图)
朝鲜义勇军挺进太行地区
涉县党史研究室主任李书味,对这支义勇军的历史悉心研究多年,他告诉记者,1910年8月,日本正式吞并朝鲜,大批朝鲜独立运动志士流亡到中国,开展抗日复国斗争,并在上海成立临时政府。抗日战争爆发以后,1938年7月,在国共两党的共同支持下,朝鲜义勇军在武汉成立。从1938年至1940年的两年间,义勇军转战于6个战区13个省份,和八路军并肩战斗,共同抵制日寇。
李书味说,朝鲜义勇军华北支队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太行山上的一支由朝鲜爱国青年志士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部队,他们来到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并在这里创办了朝鲜青年联合会,与八路军和太行山区人民同心同德,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战斗争。
精通中、朝、日三国语言,战场瓦解敌军有奇效
随着战斗的不断深入,义勇军的分布区域也逐渐扩大。大约是在1941年10月左右,朝鲜义勇军华北支队第二分队一行30名战士在队长金世光的率领下来到元氏时家沟村。由于义勇军战士们大都精通汉语、朝鲜语、日语三种语言,因此,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前线担负着武装宣传任务。据不完全统计,从1941年1月起的一年多时间里,义勇军队员就散发了中、朝、日三国文字的传单227种计123800张,贴墙壁标语1453条,并先后训练了2万多名火线上用日语喊话的战士,使八路军瓦解敌军工作大大前进了一步。在抗日战争中,这支队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峥嵘岁月成就中韩友谊桥梁与纽带
进入新中国后,随着中韩建交,前来祭拜的韩国游客不断增多。据2013年邯郸市旅游局统计,韩国游客已成为邯郸市入境游第一大客源国,其中,朝鲜义勇军在中国的抗日遗址吸引着大批韩国游客纷至沓来。邯郸市提供数据显示,2012年该市接待韩国旅游团126个、11260人次;2013年3月至4月,接待韩国来邯旅游大团14个、2480人次。
李书味告诉记者,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陆续有游客从韩国来到涉县,他们当中既有当年义勇军的后人,也有学生。这些人对中国的感情通过朝鲜义勇军的这段历史逐步加深。一位曾经来过这里的学生,回国后专门从事这段历史的研究工作。韩国的一些企业拨出专款赞助这些来中国寻访的大学生。“中韩两国的友谊桥梁,在涉县得到了最直观的体现,涉县不仅修建了中国第一座朝鲜义勇军纪念馆,而且还将朝鲜义勇军在邯郸的战斗事迹编入了教科书。这些都将吸引更多的韩国友人前来参观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