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令智昏
公元前262年,秦军攻占了韩国的野王(今河南沁阳县)。野王被占,便截断了韩国上党郡与韩国本土的联系。
上党郡大守冯亭见归路已绝,就准备以上党降赵,换取赵国的保护。上党一共17座城池,不是个小数目,所以赵王一听使者禀告,心中大喜。他首先召平阳君赵豹商议:“冯亭人城市邑17,受之如何?"谁知赵豹却不同意。赵豹说:“人怕的是无故之利。秦国攻取韩国的野王,目的是断绝上党与韩国本土的联系,好坐收上党之地。现在秦出兵而赵受其利,秦国能善罢甘休吗?冯亭所以不投降秦国,是想着嫁祸于我们。”
赵王说:“发百万大军攻城略地,逾年历岁未得一城,今坐收17座城池竟不费一兵一卒,这是一件多么便宜的事情。”赵豹走了之后,赵王又召平原君商议,谁知平原君十分同意。于是,赵王派平原君为使者去接受上党之地,还封上党太守冯亭为华阳君。
秦国探得赵国占领了上党之地,非常恼怒,便派大将白起攻打赵国。赵国无奈,只好派廉颇带兵驻扎于长平拒秦。后来,廉颇免赵括代将,使赵国一败涂地,40万大军全部覆灭。司马迁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的最后写道:“平原君,翩
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日: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40余万众,邯郸几亡……”
以后,“利令智昏”即成成语,同时,“未睹大体”又变化出成语不识大体"。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