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心长
第二 王乔洞
王乔是中国古代仙化了的长寿者的代表人物,在中国文化史上知名度很高。《邯郸县志》《武安县志》都记载紫金山有王乔洞。唐朝刘禹锡在他有名的《陋室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王乔洞在紫金山上,从而使紫金山具有了名山的文化氛围。
如果阅读古代历史文献,会发现许多诗文中有王乔的记载。三国时期曹丕曾写过一首在邺城铜雀园芙蓉池边夜晚行游的诗《芙蓉池作诗》,这首诗写道:“乘辇夜行游,道遥步西园。双渠相灌溉,嘉木绕通川。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诗中所说的“松乔,指古代传说中的两位长寿仙人。松,指赤松子。乔,指王乔。古代历史文献中,往往“松乔”连用,成了长寿仙人的代名词。《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佐助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对刘邦说,我家世代相韩,秦灭韩,我不惜万金之资,刺杀秦始皇,为韩报仇,今因三寸之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作为布衣百姓,富贵算是到顶了,我也十分满足了,“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从此张良就跟着赤松子学辟谷呀,导引轻身呀,就不再过问政治方面的事了,以至《史记》中没有张良去世的记述。张良是一位智商很高的人,他练习气功不问政事,其实是一种韬晦安身保己之术。不少跟着刘邦打天下的英杰们没有看到这一步,还在表演自己而掉了脑袋。从这条史料看,赤松子似乎是和张良同时代的西汉初期人。但晋朝干宝的《搜神记》却记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仙人,是神农时的雨师。“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冰(《法苑珠林》及艺文类聚》卷七十八、《太平御览》卷八O五、八O八引《列仙传》作水”)散,以教神农。能入火不烧。至昆仑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游人间。今之雨师本是焉”。王乔在古代与赤松子相提并论,可见王乔在古代长寿仙人中的位置和档次是很高的。《资治通鉴》卷二十四记载西汉中尉琅邪王吉上疏劝谏昌邑王刘说:“心有尧、舜之志,体有乔、松之寿。“这里的“乔”指王乔。唐颜师古注“仙人伯乔及赤松子也。”所以,西汉王乔和赤松子并称,都是长寿仙人。王乔在古代又叫王子乔。《搜神记》中也有关于王子乔的记述。“崔文子者,泰山人也。学仙于王子乔。子乔化为白蛇,而持药于文子。文子惊怪,引戈击蛇,中之,因堕其药。俯而视之,王子乔之尸也。置之室中,覆以敝筐。须臾,化为大鸟。开而视之,翻然飞去”。《楚辞・天问)王逸注和西汉刘向的《列仙传》也有类似的论述。《后汉书王乔传)记载了东汉时期河东的一位方术之士王乔。河东是现今山西省南部一带的地方。王乔在东汉明帝时当过叶县令。这个人有点仙术,每月初一和十五,经常从叶县到朝中,明帝很奇怪王乔来得这样频繁而且迅速,也看不到他的车辆,就密令太史伺望是怎么回事。太史暗中窥察,搞清了原因。告诉明帝说,王乔每次快到京城的时候,就有两只野鸭子从东南方向飞来。明帝下令说把这两只野鸭子给我捉住。于是太史就等候两只野鸭子飞来的时候,立即举纲捕提,一只飞走了,捕住的一只原来是一只木鞋。明帝又下令让制造皇家物品的尚方加以辨认,结果查明是明帝四年(公元61年)赐给尚书官属的鞋子。后来,叶县大堂从天降下一个玉棺,官吏们推也推不动,王乔说:“难道是天帝要召我吗?于是就洗了澡,穿好衣服躺在玉棺中,棺盖立即便盖上了。晚上埋葬在城东,埋的地方自动地就形成了一座坟。那天晚上,全城的牛都累得流汗喘息,没有一个人知道是怎么回事。当地百姓为王乔立了庙,名叫叶君祠。这个记载,颇有点象民间传说的神话故事。王乔也和魔术师变幻特技戏法差不多。《后汉书王乔传》最后的记述说:“或云此即古仙人王子乔也。”这里把王乔和王子乔看成了个人。王乔或王子乔是古代人们羡慕的一位仙人。西晋何邵写有一首(游仙诗》,这首诗写道:“青青陵上松,亭亭高山柏。光色冬夏茂,根抵无雕落。……羡昔王子乔,友道发伊洛。迢递陵峻岳,连翩御飞鹤。”唐代李善在《文选》注中说:“《列仙传》曰:王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之间。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见柏良曰:‘告诉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果乘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首谢时人,数日而去,立祠缑氏山下。”这可能是王子乔搞得一个小幻术,使众人产生幻觉,好象王子乔站在山头上,又好象乘鹤飞去。这位王子乔生活的时间在周灵王(公元前571-前545年)时,比东汉明帝(公元58-75年)早出600余年。如果王乔或王子乔是一个人,东汉时还活着,已是600多岁的超级老人了。这位王乔或王子乔的真实性和真实生平,可以留待对古代方术仙异感兴趣的专家学者去考察研究。紫金山的王乔洞和王乔或王子乔是什么关系,可以探讨研究。王乔乘着鹤和王子乔踩着鸭子在天上飞来飞去,恐怕是民间的神话传说或方术之土的杜撰。《后汉书》记载的那位真实的王乔是河东人,河东为现今山西省西南部地区,距邯郸紫金山并不远。可能后来紫金山曾栖居过仰慕王乔的隐士。这位隐士居住过的自然山洞被后人称为了王乔洞。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我们发现上引两条史料中把现实的人仙化并把时间前提都出于西汉刘向的《列仙传》。这可能和秦皇汉武期望延年长寿听信方术之士的虚言妄说有关,最高统治者的提倡推动了古代方术思潮的兴起。汉武帝在位时间比较长,因而在西汉崇尚方术之士成了一种风尚。刘向生活的时间在汉武帝之后不久,他编《列仙传》,大约也是受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也可以说是当时社会风气的产物。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社会上有大量的仙异人物和事件被编造出来,刘向的《列仙传)可能选录了其中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传说。汉武帝晚年虽对方术之士的欺骗行为有所感悟,也杀了一些方术之士,但这股风并没有消声匿迹。后来簊汉的王莽信符命,东汉光武帝刘秀好谶纬,方术怪异之风依然很盛,我们翻开《后汉书・方术列传》中有关方术之士的记载,就可以看到这股风在社会上还是影响很大的。这些方术之土多隐居在山川秀美之地,并且对于紫色很感兴趣,十分崇尚。如紫石、紫气、紫烟等等,大约这种紫色对于方述之士们的仙道神秘色彩较为协调。晋代的郭璞是一位很有名的方术之士,后来的风水先生称他为始祖,他写过七首《游仙诗),其中有这样几句:“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诗中说的赤松,指赤松子。浮丘,指把王乔接上嵩高山的浮丘公。洪崖也是一位长寿仙人。赤松子驾鸿乘紫烟,超脱尘世,寿如龟鹤,这样飘逸世外的仙人,是世上的蜉蝣的芸芸众生所不能理解的。紫金山上的紫石、紫气对于方术之士们可能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以至仰慕王乔的隐士或方土来紫金山隐居。《武安县志记载有明代武安县教谕刘动写的一首诗,这首诗写道:“峰高擎日览云低,老至登临自杖藜。碑篆龙蛇□半落,洺川花柳望中迷。春晖为惜青氊冷,览胜口能彩笔题。洞中王乔犹在否,传来凫烟踏青堤。”明清人的这种看法,是当地的古代流传下来的传说,还是文人在读了《后汉书》的后的推想,还难以搞清。大约王乔这个人在古代长寿仙人中的名气太大了,所以有王乔传说古迹的地方不止一处。在河南省的嵩高山有王乔成仙的记述,在河北省隆尧县的古柏人城东北的宣务山也有王乔成仙的记述。北朝北齐时代的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书证》记载:“柏人城东北有一孤山,古书无载者。唯阚骃《十三州志》以为舜纳于大麓,即谓此山,其上今犹有尧祠焉;世俗或呼为宣务山,或呼为虚无山,莫知所出。……余尝为赵州佐,共太原王邵读柏人城西门内碑。碑是汉桓帝时柏人县民为县令徐整所立,铭日:'山有巏嵍(wu),王乔所仙。'方知此巏嵍(wu)山也。”这个地方很早以前也有王乔在宣务山成仙的传说。《列仙传》)记载:“王乔为柏人令,于东北巏嵍(wu)山得道。”到唐五代还有这样的传说,北梦琐言》记载:“韩定辞为镇州王镕书记,聘燕帅刘仁恭,舍于宾馆,命幕客马彧延接,马有诗赠韩云:“邃(《全唐诗话》作“燧”)林芳草绵绵思,尽日相携陟丽谯。别后巏嵍(wu)山上望,羡君将复见王乔。”这个典故,段玉裁《说文解字》九篇下嵍(wu)篆,《东坡题跋)卷二都有记载。《路史・发挥五》也有注引《列仙传》关于王乔为柏人令,于柏人城东北巏嵍(wu)山得道的传说。可见王乔在柏人城东北宣务山得道成仙流传很早很广,并为学者所认同。紫金山北距柏人城和宣务山只有100公里左右,这些传说史料可以提供这样一种推测,就是可能王乔曾在紫金山隐居过,或者王乔曾来紫金山游览,登临过紫金山的山洞,因而留下了王乔洞的古迹。王乔得道成仙显然是社会上的民间传说,因而不必去真究其真实的存在。这个民间神话传说的文化内涵是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祈盼,对长寿仙人的向往。应该说,王乔洞作为一处紫金山的神话传说景观,还是很能提高紫金山的文化韵味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