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邯郸是什么样?
日期:2019-02-20 15:49:35  点击:
来源:邯郸春秋  作者:

 1644年,明朝灭亡,占领北京不久的李自成也由于失误,在清军与吴三桂等明降将合力进攻下,被迫退出北京。于是包括邯郸在内的中原大地遂为清军占领。

入清以后,邯郸一带虽无大的兵燹,但却天灾连年。据记载,顺治二年五月,涉县大雨雹,春早,麦枯;七月,鸡泽大水。顺治三年,邯郸大水,其时,漳水泛滥,城东河沙、张策等乡,田庐倾没无数,平地行舟者十余里,膏腴尽为河腹。顺治四年,临漳等地蝗虫成灾。顺治五年,夏五月,馆陶县大雨雹,麦尽伤。临漳五、六月积雨漳河水淹县城,周围十数里皆成泽国。鸡泽大水,城垣大倾。磁州、永年因漳水泛滥,人多漂溺。涉县、肥乡、邱县、曲周、馆陶,淫雨连绵,平地水深丈余。连年的天灾,加上多年战争造成的创伤,使邯郸人民雪上加霜,倍受苦难。

1662年,康熙即位。康熙在位60多年,清政府奖励垦荒屯田,重视兴修水利,多次减免租税,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雍正继承父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到乾隆时期,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康乾盛世”。然而,在这种繁荣景象的掩盖下,却是贵族腐败、官吏贪污、索贿成风。“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便是其时的写照。由于专制政治的高压和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劳动人民过着悲惨生活。清道光二十五年至二十七年,邯郸地域连续大画积干早。二十五年,广平府所属州县,“夏无麦,秋无禾,民饥“大名、元城、馆陶、邱县旱”。二十六年,“肥乡秋禾被旱被虫”“邯郸夏无麦,永年夏早。临漳涉县被早。”二十七年,大名府、广平府所属州县“大旱,饥人相食”,“邱县被旱”,“邯郸夏无麦,秋无禾,市子鬻女饿死于道者,不可胜记。”

俗话说,饥逼民反。不堪重负的广大人民不断奋起反抗清政府的统治。道光二十五年的三、四月间,“捻党”在大名府经常聚集二三百人杀富济贫,剽夺地主财产,抗击官军剿捕。成丰四年四月,灾民起事,抢武安、过邯郸,与官兵在邯郭河沙堡交战。咸丰七年,七月,广平发生乡民抗官事件,到了秋天,邯郸县蝗灾严重,饥民四起。咸丰十年,白莲教又分别于山东堂邑和邯邮郸市邱县起义。

(作者简介:申风鸣,1951年12月生,河北省永年县人,曾任邯郸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1966年参加工作。做过工,当过兵,搞过宣传报道,抓过生产经营。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业余创作,随后有各类体裁作品见诸省内外报刊。主要作品有报告文学集《古城邯郸行》散文集《寄给故乡的明信片》以及与人合作编著的《赵都观光指南》《赵地风流》等。1986年始从事地方志工作,先后主编和参与编写了《邯郸纺织工业志》、《邯郸市志》、《邯郸年鉴》等多种著述。)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