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仙祠内的行宫分东、西两部分。东行宫位于吕仙祠三大殿(钟离殿、昌祖殿、卢生殿)东侧,坐北朝南,为二进式四合院建制,建筑面积五百四十平方米。正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七檩前出廊,硬山卷棚琉璃瓦屋顶,两侧各有对称均匀的厢房四座。中间由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八檩带前后廊的过厅相隔,分成前后两进院。厢房四座,分布在前后两院,各为三间,进深一间,比正房略低,为五檩卷棚硬山式屋顶。在该院倒座房与过厅之间有一座六檩卷棚廊罩式垂花门。四根垂柱悬挂廊下,前后对称,柱头为含苞欲放的四朵莲瓣,雕工精细,造型优美,堪称上乘。垂花柱中间安装檐板,檐板下四周装帘笼坊,牙子雀替,更显衬了垂花门的堂皇富丽。从建制上来看,它应是在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所建行宫的基础上重建。不然也不会在县志上出现“规制宏敞,非复昔日之旧”的记载。如果此说法成立的话,该建筑距今已二百多年。
西行宫位于三大殿西侧,由接官厅和西行宫两部分组成。西行宫为一进式四合院,正房同东行宫一样,面阔五间、进深一间,七檩前出廊,硬山卷棚布瓦顶;两侧为对称均匀的东西厢房。西行宫南面建有接官厅,接官厅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两侧为围廊;通过过厅与西行宫相通。过厅也同东行宫一样,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八檩带前后廊,卷棚硬山布瓦顶。
为什么邯郸城内行宫只有一座,而在吕仙祠内却建有东、西两座行宫,据我市文史专家梁辰先生考证,按照宫廷惯制,两宫是不能同居一院的。吕仙祠内的东行宫为光绪皇帝休憩之处,西行宫是慈禧太后休憩的地方。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路经黄粱梦昌仙祠,在行宫稍事停留(可能进了午膳)后,复启程”(见《邯郸历史大事编年》)。而邯郸城内的行宫慈禧太后驻跸的可能性较大,光绪皇帝可能住在县衙,因为在县志上也有“知县袭彦师即县署修建行宫,大堂、二堂及后楼但加补葺”的记载。由于县署早已不复存在,无法考证。
从吕仙祠内的东、西行宫来看虽然也是按照宫室的建筑理念、建筑形制建设,但由于它位于吕仙祠内,也融入了道教的一些建筑理念。如接官厅就不是宫廷建筑的定制,应属道教建筑。同时,在西行宫和东行宫的四座厢房屋顶铺设青筒布瓦,也不符合宫室建筑定制。据作者分析,这可能是东、西行宫在重建施工中的一个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