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
在隋末农民起义军中,有一个人物不得不大写上一笔,他便是后来成为大唐名相的魏征。
魏征,馆陶人。生于580年,卒于643年。他出身在书香门第,祖父魏彦博学多才,善作文章;父亲魏长贤,北齐时曾任著作郎。少时,父亲失意而亡。在孤贫落拓中,魏征仍勤学苦读,终成大オ。
隋末,各地纷纷起兵反隋,魏征也参加了武阳郡丞元宝藏的起义军,并掌管军中的文书。当时,元宝藏为了与李密领导的瓦岗军联合,主动写信联系。李密接信后,见文笔流畅,思路敏捷,诵读再三。当得知出自魏征之手后,立即将魏征请去,任他为文学参军,主管军中的文书。瓦岗军失败后,魏征和李密一起到长安投奔了唐高祖李渊。李密到长安不久就受到了冷落,于是又起兵反抗李渊,结果失败后被杀。魏征为了取得李渊信任,主动请求说服李密的部下,使徐世勣、元宝藏都先后归附了李渊。后来,窦建德挥师南下时,魏征被起义军俘获。窦建德久闻魏征大名,就任命他为起居舍人,负责记录起义军领袖的言行。后来窦建德被李世民打败魏征与窦建德妻子等人回到洺州,在诸将举棋不定之时,魏征力劝,最终与众人一起投降了长安。唐高祖李渊的太子李建成听说魏征才华出众,便招为洗马,负责图书经籍。
627年,李世民继位,李世民并没有因为魏征曾是李建成的同党而予以处置,反因魏征的直率和才华升魏征为谏议大夫,专事向皇帝提意见和建议。
贞观初年,由于连年战争,民生凋散,李世民十分忧虑。魏征便劝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并告诚他说:“君好比舟,民好比水。水可载舟,也可覆舟。”李世民采纳了魏征的意见,几年后大见成效,呈现出“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
在魏征跟随李世民的17年中,前后共向太宗陈谏二百余事,曾提出了诸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至理名言,使太宗经常保持了清醒头脑。魏征死后,唐太宗十分悲伤,他亲自为魏征撰写碑文、书写墓碑。他对身边的大臣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作者简介:申风鸣,1951年12月生,河北省永年县人,曾任邯郸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1966年参加工作。做过工,当过兵,搞过宣传报道,抓过生产经营。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业余创作,随后有各类体裁作品见诸省内外报刊。主要作品有报告文学集《古城邯郸行》散文集《寄给故乡的明信片》以及与人合作编著的《赵都观光指南》《赵地风流》等。1986年始从事地方志工作,先后主编和参与编写了《邯郸纺织工业志》、《邯郸市志》、《邯郸年鉴》等多种著述。)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