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太后在秦兵压境,求救于齐,而齐国又以“必以长安君为人质,兵乃出”的问题上,一时糊涂,经过触龙委婉劝谏,终于幡然醒悟,把长安君送到了齐国。
对于这件事,赵国的贤士子义听到后,感慨地说:“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意思是说:“国君的后代,骨肉的至亲,尚且不能仗恃没有功勋的高位,没有劳绩的俸禄,来保住金玉的国宝,何况是人臣呢?”
赵太后经过一番劝谏能够醒悟,除了触龙老先生巧于辞令之外,也说明了赵太后思想开明,施政办事以大局为重。
赵太后系赵惠文王的妻子,起孝成王的母亲,世称威后。是赵孝成王执政初期的实际掌权者。在她执掌国政期间,为赵国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是赵国历史上一位颇有政治远见的女政治家。从赵太后问齐使中,这位女政治家的见解可见一斑。
前266年惠文王卒,孝成王立,威后用事。按照当时的礼节,诸侯之间互派使者聘问。这样,齐王便派使者来问赵太后。齐王给太后的信还没有启封,太后便问使者说:“年成很好吧?百姓很好吧?大王很好吧?”使者很不高兴:“我奉命出使问候威后,现在您不问大王,却先问年成和百姓,难道是卑贱的重要而尊贵的不重要了吗?”太后说:“不是这样。如果没有年成,怎么能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能有国君?哪里有不问根本而问末节的呢?
赵太后不等使者回话,接着又问使者:“齐国有个处士钟离子,他很好吧?他的为人,有粮食的给他们饭吃,没粮食的也给他们饭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穿,没衣服的也给他们衣穿。这是一个帮助国君抚养他的百姓的人,为什么至今不给他职位呢?叶阳子很好吧?他的为人,怜悯鳏寡,抚恤孤独,赈济困苦贫穷的人,补助衣食不足的人。这是个帮助国君养育他的百姓的人啊,为什么至今还不给他职位呢?北宫氏的女儿婴儿子很好吧?她摘下自己的首饰,到老不出嫁,以便奉养父母。这是个引导百姓走上孝道的人啊,为什么至今不让她受封呢?两个贤土没有职位,一个孝女不能受封,靠什么做齐国的国君,做百姓的父母呢?于陵子仲还活着吗?他的为人,上不向国君称臣,下不治理自己的家,中不结交大臣。这是一个引导百姓走向无所作为的人,为什么至今还不杀掉呢?”
赵太后问齐使,见于《战国策・齐策》,前三问(问岁、问民、问王)表现了她民为本、君为末的政治见解;后四问(问钟离子、叶阳子、婴儿子、于陵子仲)又体现了她“养民”“息民”的主张和用人之道。这些政治见解和主张,对于今人来说,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申风鸣,1951年12月生,河北省永年县人,曾任邯郸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1966年参加工作。做过工,当过兵,搞过宣传报道,抓过生产经营。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业余创作,随后有各类体裁作品见诸省内外报刊。主要作品有报告文学集《古城邯郸行》散文集《寄给故乡的明信片》以及与人合作编著的《赵都观光指南》《赵地风流》等。1986年始从事地方志工作,先后主编和参与编写了《邯郸纺织工业志》、《邯郸市志》、《邯郸年鉴》等多种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