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时期,鼓山滏口道地区在政治、军事上的地位较之以前各代虽大为逊色,但它在这期间爆发的一系列战争中,仍然是北方的一处古战场。
隋文帝时,曾分天下为四大总管区,其中并州总管是文帝爱子汉王谅,他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可谓隋朝前期的一大政治、军事巨头。
文帝死炀帝继位,汉王杨谅遂凭持雄厚的军事实力,发动了反对隋炀帝继位叛乱,他计划自晋阳五路出兵,其中的一路是命“大将军綦良往滏口,以越黎阳”
其目的是要切断运河金道,占据平原的庶富粮仓。綦良出滏口后,初攻磁州,不久又攻黎阳,给隋炀帝政权一度造成重大威胁。炀帝遣大将史洋为行军总管,几经激战,才击败了綦良,粉碎了杨谅的军事阴谋。
隋末唐初,河北起义军窦建德曾在广府建都
隋末唐初,各地人民因不满隋杨氏的残酷统治,纷纷起兵,天下大乱。隋王朝被推翻后,中国北方又出现了群雄割据的分裂局面,各方势力为了各自利益的争夺,展开了激烈的兼并战争。他们各自为了扩大地盘,消弱对手,往往依持北方少数民族突厥的力量,而突厥族也借机经常入侵内地,大肆抢掠人口财物。
唐武德三年,突厥就曾一度计划自幽州会合割据河北的起义军窦建德,从滏口径而入山西,进军晋、绛。
次年,李世民率大军急攻王世充,窦建德决意发兵救援,以联合王世充,共同抵御唐军。在他讨论用兵战略方向时,其妻曹氏就主张迅兵闪击,出其不意,从滏口西上,乘唐军后方空虚,趁势夺取河东,迫使李世民回援,以达解王世充之围的目的。
这一战略设想虽然未能实现,但从中仍然可以看出这个时期滏口道在政治、军事上的举足轻重作用。
唐玄宗时期,起因于藩镇割据的“安史之乱”爆发后,在河北自南到北出现了魏博、成德、幽州三大藩镇。河北地区成为藩镇割据的大本营。魏博镇就在鼓山地区之东,所以,鼓山地区又变得重要起来。
永泰元年(765),昭义节度使薛嵩于故临水县城置昭义县,使鼓山滏口道地区再次成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域。当时的昭义节度使(又简称昭义镇)辖有泽、潞、邢、磁、洺五州,其地域大概包括山西上党地区和河北西南部一带,由滏口道将东西两大部分结成一个整体。
由于鼓山滏口道地区处在这样一种地理位置和政治环境中,昭义镇实际上成了唐王朝同割据藩镇进行斗争的前沿阵地和桥头堡,担负着监视、控制河北三镇的重要任务。
顾祖禹就曾指出:“唐以昭义一镇控御河北”
在昭义镇所辖的五个州中,邢、洺、磁三州,又直接与魏博、成德镇毗邻,更处于前线的前沿,其军事战略地位尤为重要。魏博镇的首领田悦就曾说过:“邢、磁如两眼在腹中,不可不取”。唐武宗宰相李德格也说过:“昭义根本,尽在山东三州”。“邢、为昭义之襟要”,“唐之中叶,昭义一镇能限隔河北者,籍邢、洺、磁三州掣其襟”
当时的磁州辖有四县,即滏阳(今磁县)、邯郸、武安、昭义。昭义县位于滏阳县之西的滏口之下,更是磁州联系昭义镇要道咽喉。唐王朝占据它可控制三镇势力,三镇控制它,可出滏口西击京都。所以,昭义县成为唐中央政权同藩镇势力争夺控制的重点。
大历九年(744),魏博镇田承嗣反叛朝廷,就曾派大将霍荣国、卢子期两次进攻磁州。
卢子期被唐军打败于鼓山临水城下,是当时一次规模较大的战役。《新唐书•藩镇•魏博》记载:“大战临水,贼败,尸旁午数里,斩九千级,马千匹,执子期及将士二千三百,旗纛器甲鼓甲二十万,诸军承胜进,距磁十里”。
这次战役,唐军正是控制了鼓山地区,所以取得了临水大战的胜利,迫使田承嗣最后不得不在表面上归顺朝廷。
唐武宗会昌年间,昭义节度使刘从谏死,其子刘穰擅称留后,反叛朝廷。于是武宗下令讨叛,分兵数路进攻昭义,命魏博节度使何弘敬取道磁州,命成德节度使王元远取道洺州,进攻昭义。其西路兵马的进军路线分别是沿鼓山滏口的南北两道,在战略上也是首先控制鼓山滏口道。
唐末至五代,社会处于大分裂状态,各地军阀恣意妄为擅易郡县,如同儿戏。磁州本属昭义镇五州之一,可是军帅孟方立在以武力夺取主帅之后,遂擅自将邢、洺、磁三州裂为一镇,以邢州为治所。磁州又成为邢磁节度使的属州。
当时占据中原的割据集团或王朝,同割据河东的藩镇经常发生战争,因此,处于二者之间的邢洺磁地区的战略地位就非常重要,它的归属常常对某个军阀集团的存亡产生重大影响。
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曾说:“朱温攘夺洺邢(磁),西通上党,而河东兵势为之衰耗”。相反,“河东得之,遂为灭梁之体”。
由于这些原因,鼓山滏口道一带常常成为军阀攻战的场所和进军的通道。占据河东的李克用集团,为了向中原地区扩展势力范围,经常取道滏口东出河北平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鼓山滏口地区几乎无岁不战,史称:“(李)克用击邢、洺、磁无虚岁,地为斗场,人不能稼”,整个社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到处是生灵涂炭的战乱景况。
唐僖宗光启二年,李克用就曾同依附朱温的孟方立大战于鼓山西北的焦风(今属武安),攻取故镇(固镇)。孟方立军被斩首者多达万余。唐昭宗天复元年,朱温试图消灭李克用势力,先后发六路大军进攻河东地区,其中以贺德伦进军太行路,以魏博都将张文恭进军磁州新口,以葛从周进军土门路,以洺州刺史张旧厚从马苓进军。
张文恭进军新口的具体位置,按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在武安县西,即鼓山西北方向,也就是传统的滏口道。后周广顺年间,北汉军队屯兵黄泽关,计划进攻河北,后周遂也派军队集结于磁州鼓山周围地区。
显德年间,北汉军进攻潞州,后周大将符彦卿“领兵从磁州固镇路压其背”,沿滏口道向北汉军队侧后进军。
由此可见,在五代时期,鼓山地区的政治军事地位也是相当重要的,直到宋王朝统一中国后,随着全国政治中心的东移和经济社会的稳定,鼓山滏口道的政治、军事地位大不如前,而经济地位日渐上升,成为这一区域发展的主导方面。
综上所述,鼓山滏口道在中国唐宋时期以前的古代历史上,其政治、军事地位十分重要。殷商后期邯郸城的兴起,春秋战国两汉时期邯郸城的发展与繁荣以及邺城的兴起与繁荣,都是由于滏口道处在山西东出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东麓南北传统大道交汇点上的自然地理优势有着直接关系。
相反,也由于在军事上失去了对滏口道的有效控制,邯郸、邺城也先后在战争中迅速失陷而尽早败亡。当然,邯郸、邺城的衰落带有历史的必然性。但是,鼓山滏口道在屏障邯郸、邺城的长期战争中,毕竟起到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写下了惊天动地的光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