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春秋》迁都邯郸
日期:2018-08-15 11:01:29  点击:
来源:邯郸春秋  作者:申凤鸣

  公元前425年,赵襄子卒。其子赵浣继位,是为献侯,都城也由晋阳迁至中牟。献侯在位15年卒,其子烈侯赵籍续位。烈侯在位9年卒,传给弟弟武公。武公在位13年卒又传给烈侯之子赵章。赵章即赵敬侯。也就在赵敬侯即位的第一年(前386年)赵国自中牟迁都邯郸。

  迁都邯郸的一个直接原因,是“武公子朝作乱”。按正常情况,武公卒后应传位给其子赵朝,结果由于群臣和宗室拥戴,武公无奈只好“复立烈侯太子章”。侯位传给赵章,赵朝当然不服,于是就发生了赵朝与赵章争夺侯位事件。虽然这次变乱最终以赵朝“不克,出奔魏”而失败,但也使赵国的都城中牟遭到了破坏。在这种情况下,赵国要想谋求发展,就需要选择一个靠近中原,便于发展,拥有一定物质基础和优越地理位置的城市作为都城。而当时的邯郸恰好符合作为都城的条件。

  邯郸位于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部,周围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传统的重要农业产区。这样一种经济条件,使得战国初年的邯郸已经可以提供各种手工业和农业产品,提供各种商业服务,具备了作为赵国政治中心的经济基础。同时,邯郸又恰好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南北大道,处于大行山八陉之一的滏口陉东连南北大道的交汇点。它背幕太行山,南临漳河水,地理位置重要,交通发达。且靠近中原,邻接齐、魏,是赵国进取中原,争衡天下,威胁齐魏的理想出发地和后勤供应基地,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和故略地位。

  鉴于邯郸的经济条件和地理位置,谋求发展中的赵国,在赵敬候的率领下于公元前386年,义无反顾地迁都邯郸。
 
(作者简介:申风鸣,1951年12月生,河北省永年县人,曾任邯郸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1966年参加工作。做过工,当过兵,搞过宣传报道,抓过生产经营。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业余创作,随后有各类体裁作品见诸省内外报刊。主要作品有报告文学集《古城邯郸行》散文集《寄给故乡的明信片》以及与人合作编著的《赵都观光指南》《赵地风流》等。1986年始从事地方志工作,先后主编和参与编写了《邯郸纺织工业志》、《邯郸市志》、《邯郸年鉴》等多种著述。)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