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私学、惩恶僧!邯郸百姓曾捐资立碑纪念“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
日期:2018-06-27 10:03:49  点击:
来源:解读邯郸  作者:邢云

   清朝廉吏于成龙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2012年,河北肥乡县在全县文物普查统计中,发现一通清康熙年间古石碑。该石碑位于元固乡中油壶寨村西南方向,碑文显示为“清康熙三十年孟夏之吉”立,距今已有321年历史。

 

石碑记载了于成龙在肥乡兴办私学、惩处恶僧的事迹。石碑的发现对研究当地历史文化、民风习俗有重要价值。

 

1、村里老人对石碑印象深刻

 

 

 

这通石碑位于油壶寨村西南约200米的田地里。村里74岁的侯国奇老人说,小时候,他和伙伴们经常在这里玩耍游戏,比谁认识石碑上的字多,所以对石碑印象极为深刻,甚至于当年能把碑文全部背下来。

 

这通古石碑呈坐西朝东方位而立,由碑座、碑身和碑帽三部分组成。

 

碑座是头部残缺的驮碑神兽赑屃,碑身是新刻立的,通体呈长方形,正面由隶书繁体共三排27个字组成,左上侧与右下侧两排字大小相同但较中间字体稍小,分别书“清康熙三十年孟夏之吉”和“阖县民赠”。

 

中间一排字体稍大,上下顶满碑体两端,书“抚院于老爷廉慈公宜万民永念碑”,字形饱满,遒劲有力。背面用小楷撰书,记载石碑发现、挖寻过程及事件发起人、捐助人、书丹、篆刻人等方面内容。

 

碑帽呈方形浮雕双龙戏珠图案,正面为下首双龙戏珠图雕,背面为上首双龙戏珠图雕,在正面的正中下方还有一楷书“清”字,大小约占碑帽三分之一高宽,“清”字两侧的两条祥龙腾云俯冲而下,龙首拱着“清”字,上方戏着一颗龙珠,造型奇特,气势磅礴,寓意吉祥。

 

经测量,石碑通高384厘米。

 

2、曾深埋黄土之下三十年

 

 

 

“这是祖先留下来的东西,要好好保护啊!”侯国奇老人回忆,他小时候这个石碑还相当完整,没有受到毁坏。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那场浩劫中,这通古石碑惨遭破坏。

 

后来,村里修二斗渠建桥时,把毁坏的碑身、碑帽作为建筑石料垒成了桥的基座,赑屃碑座由于太重,不好搬运,加上形状也不规则,破坏后就地掩埋。

 

1979年河水断流,河渠干涸、废弃,从此石碑被深埋地下达30年。

 

20099月中旬,村里的刘跃先、侯国奇、刘学光、刘学智、刘学廷等5位老人凑在一起,商量着把石碑挖出来重新竖立。

 

他们的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全村人的拥护,于是想法很快就付诸行动:村干部组织200多名群众来到村西南,老人们依据记忆确定了查找范围,20人一排分成10组,拿着火钻(农村烧火用的铁棍)轮番在地里探测。

 

傍晚时分,村民们终于顺利找到并成功将石碑挖出。村民侯志河说,“找到石碑后,我开着自家的铲车把石碑从地下近3米深的地方挖出来,拖到原来立石碑的地方。”

 

3、村民集资捐款重立功德碑

 

石碑挖出后,碑帽、碑座保存还基本完好,但碑身残缺不全,只剩下三分之二,且散碎成大小不一的七八个石块,已经不可能组合在一起了。

 

“不行就比照原来的样子重新刻个碑身吧?”大家想出一个补救的办法。碑身解决方案有了,在哪里立又成了问题。因时代久远,原来竖立石碑的地方由于离路太近,既影响农业生产,路人经过也不安全,已不再适合立碑。

 

经过商议后,一致决定原址向北平移100米,将村边两条十字交叉乡道的西北角作为重新立碑的地址。

 

解决办法有了,选址确定了,大家心里亮堂了。于是,你500元、我100元、他50元……纷纷开始为立碑捐款。村支书说,村民们的误工钱都没人要,但找碑、立碑踩毁掉的青苗还是要补偿群众的,毕竟都是靠庄稼过日子的农民。

 

村支书说:“这块石碑记录着我们村的历史文化和祖祖辈辈对于成龙兴办私学、惩恶扬善的尊崇。为了更好地保护石碑,村里打算向上级文物部门争取点专项资金,盖个亭子把石碑好好保护起来。”

 

4、记载兴办私学、惩治恶僧事迹

 

 

 

据《肥乡县志》和相关史料记载,康熙十九年(1680),一代廉吏于成龙出任直隶巡抚,邑绅郝文灿遵照于成龙命令,在该村建义学一所,后规模扩大,改名漳南书院,由兵部督捕侍郎许三礼题写院名。

 

康熙三十五年(1696)春天,清思想家、著名学者颜元主教漳南书院。颜元反对宋、明理学,讲求经世致用,实行分科授课,倡行请假制度、轮班当值制度,要求同学团结友爱,形成了“现代综合性大学的雏形”,对近代及现代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漳南书院成为当时全国著名书院之一。

 

同年,于成龙轻车简从、微服私访至清漳(原属肥乡,今属广平),暗访中得知附近洪门寺和尚洪能,平时欺男霸女、作恶多端、危害乡里,将其就地铲除正法。

 

漳南书院两千多名学子及肥乡、曲周、广平等周边县几十个村庄民众为感激于成龙兴办私学、教化乡民、惩恶扬善的义举,共同捐资修建了“抚院于老爷廉慈公宜万民永念碑”,永世纪念。

 

该石碑的发现,对研究当地历史文化、民风习俗有重要价值。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yd03208109)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