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县北阳城考古-茫然无奈易阳城
日期:2018-06-23 15:59:17  点击:
来源:美篇  作者:

   

  茫然无奈易阳城201857日,应刘英魁老师再三诚邀,与相关部门及业界方家一起,对易阳古城遗址进行了一次现场踏勘。

这已是我第二次对这座已不是城池的城池故地重游了。在相关文史资料和刘老师口中,这是邯郸历史上一座意义非同小可的城池。可在我几年前的第一次踏访印象中,这座叫易阳城的城址,根本没有丝毫城址的概念,仅仅是方圆数公里范围内几个村边或田间地头几堆孤零零的荒草土堆而已。要不是刘老师这次再三诚邀,断不会滋生旧地重游的丝毫欲望。而刘老师这次邀请的最大理由是,在易阳城遗址正在建设的“紫禁城”工地挖出了大面积灰土层。按他老人家的说法是找到了历史记载的邯郸城被大火烧毁的证据,考古价值极大。在刘老师陪我的一路上,他如数家珍般列举了大量文物与民间传说证据,得出如今的易阳城就是古邯郸城的判断,并因此查阅了大量邯郸城被毁的文献古籍记载,以此推断易阳城就是邯郸城,荒野中那些连在一起的黄土堆就是连聚非一的丛台遗址。

我虽对此颇不为然,但不忍驳了这位年近七旬长者对古城的那颗拳拳赤子之心。因为刘老师生于斯,长于斯,与这片沟壑黄土耳鬓厮磨了大半生,对那里的一草一木烂熟于心,情同手足,倾注了其无量文化痴情,总想一厢情愿地做出一些一厢情愿的推理与判断,以显示这座古城的显赫历史文化地位,试图引起社会关注与保护。而如今这座古城遗址的现实地位,与我见到它的第一印象一样,姥姥不亲,舅舅不爱,被一波接一波的大规模城乡建设正在肆意损毁着。我深深体会到,刘老师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以其笃信佛学的慈悲胸怀与做了一生高级教师的文化修养,从来没有发作过,但我何尝不知他的心在滴血!何况这次一幢幢高楼正矗立在易阳城遗址的核心区域——“紫禁城”遗址。我不知他跑了多少次现场,终于发现大片灰土遗迹,终于找到了邀请相关部门现场踏勘的充足理由。也不知他多少次鼓足勇气,厚着老脸,一次次邀请相关部门和专家,才终成此行。但我慢慢体会到,灰坑遗迹仅是刘老师邀请大家的一个借口而已,而其真正目的还是想引起社会对古城遗址的关注与保护,停止眼下如火如荼的损毁行为,为子孙后代留下这座已存在了三、四千年的古城遗址。

通过与刘老师一整天的近距离接触,他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无不透漏出这位长者对这座古城的深沉大爱,及其挽救保护古老历史文化的良苦用心。回望这座已是满目疮痍的易阳古城,我何尝不是和刘老师一样,只能发出一声声叹息与一脸的茫然无奈!

从古城址南望,明山、狗山、朱山列列在目。

 

 易阳城遗址位于河北省永年县西部的西阳城乡西阳城村东,遗址在村东200米洺河北岸的台地上,距县城临洺关7.2公里。洺河自西向东从城南流过,隔河与洺山、朱山、娄山相望。现城基轮廓夯土清晰可见,西城墙北段有一段残存达四、五米之高,五十多米长。北城墙西段残存十五米,宽五米,高二米。城墙和城内发现有丰富的战国和汉代文物,如细把豆、翁口沿和面文为“安阳”、“平阳”等战国布币。

易阳城址,1993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易阳城_百度百科,https://www.baidu.com/s?ie=utf8&oe=utf8&wd=%E6%98%93%E9%98%B3%E5%9F%8E&tn=98010089_dg&ch=3

易阳城残址

 

 易阳古城周长4.5公里,面积1.3平方公里,现古城址内有南阳城、北阳城、东阳城和代庄四个村庄。这里的阳城地名应是汉代以来易阳城的略称。

 

——来源:易阳城_百度百科,https://www.baidu.com/s?ie=utf8&oe=utf8&wd=%E6%98%93%E9%98%B3%E5%9F%8E&tn=98010089_dg&ch=3

易阳城残址

 

 在易阳城遗址西南隅,今西阳城乡政府所在地南约二百米处,有一高出周围地面两米多的台地,东西宽约三百米,南北约五百米,地下发现有许多汉之前的砖瓦和陶片,当地百姓称之为“紫禁城”,是“九连王”(或为“景梁王”之类的谐音)居住的地方。此外,城内保留有南校场、北校场、王法台等名称。这些流传下来的地名说明易阳城遗址在秦汉之前决非普通县城,“紫禁城”遗址的高大也决非普通建筑物的台基。易阳城遗址很可能是赵信都遗址或是原在信都遗址上的重建。

 

——来源:易阳城_百度百科,https://www.baidu.com/s?ie=utf8&oe=utf8&wd=%E6%98%93%E9%98%B3%E5%9F%8E&tn=98010089_dg&ch=3

刘老师这次发现的灰土遗迹就在正在建设中的“紫禁城”工地基坑中

 

易阳城残址

 

       易阳,前汉置县,属赵国,建安年中改属魏郡,晋属广平郡,北齐废易阳县入襄国县,置襄国郡,后周仍改为易阳县,别置襄国县。隋开皇六年(586年),改易阳为邯郸,十年(590年)又改临洺,属武安郡,唐武德元年(618年)于临洺县置紫州,武德四年(621年)州废,属磁州;武德五年(622年)属洺州;宋熙宁六年(1073年)改临洺为镇,入永年县。

 

——来源:易阳城_百度百科,https://www.baidu.com/s?ie=utf8&oe=utf8&wd=%E6%98%93%E9%98%B3%E5%9F%8E&tn=98010089_dg&ch=3

易阳城残址

 

易阳城是赵国邯郸西北的重要城邑,信宫是易阳城内赵王一处重要行宫——信宫,《春秋后语》亦称信武宫,地点据唐张守节《史记正义》称:“在洺州临洺县也。”赵国凡接见它国君王、贵宾、节日大朝、国家议事等多在信宫举行。如《史记-赵史家》载:“赵武灵王元年(前325年),梁襄王与太子嗣、韩宣王与太子仓来朝信宫”。“武灵王十九年春正月大朝信宫,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

 

——来源:易阳城_百度百科,https://www.baidu.com/s?ie=utf8&oe=utf8&wd=%E6%98%93%E9%98%B3%E5%9F%8E&tn=98010089_dg&ch=3

易阳城残址

 

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中,武臣、赵歇、张耳曾于故赵地域先后建立过称号赵国和常山国的割据政权。当武姓的赵国政权建立伊始和作为西汉封国的张姓赵国封废之时,其政治中心均在故赵都邯郸,但其间曾屡次迁都信都、襄国(前称信都,后改襄国)。

 

——来源:易阳城_百度百科,https://www.baidu.com/s?ie=utf8&oe=utf8&wd=%E6%98%93%E9%98%B3%E5%9F%8E&tn=98010089_dg&ch=3

易阳城残址

 

在秦末汉初的前后几年中,信都、襄国就曾四次作为赵国政治和常山国政权的中心。第一次立都信都,是在武臣被杀赵歇初立之时。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涉发动了大规模的秦末农民起义,不久建立了张楚政权。陈涉称王后,原魏国的名士旧官吏张耳、陈余也投奔陈涉加入农民起义军行列。陈余向陈涉建议请兵北略赵地,陈涉便以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带兵三千,向北攻侵赵地,武臣率领的北征军自白马渡过黄河,进入赵地,一路进展顺利,扩展反秦武装数万人。至八月,占领了豫北、冀南一带包括邯郸等在内的赵地三十余城。后来,张耳、陈余因投奔陈涉未被重用。心怀不满,便肆意策划武装反叛,脱离陈涉控制。武臣听从了张耳、陈余的建议,遂自立为赵王。以陈余为大将,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建立了武姓赵国,都邯郸。

 

——来源:易阳城_百度百科,https://www.baidu.com/s?ie=utf8&oe=utf8&wd=%E6%98%93%E9%98%B3%E5%9F%8E&tn=98010089_dg&ch=3

 

易阳城残址

 

赵国政权建立不久,武臣便命令部将李良攻太原,由于久攻受挫和秦军的诱降,李良开始动摇,恰在这时他又受到武臣姐姐的羞辱,于是李良决意叛乱,带兵突袭邯郸,杀武臣、邵骚。在这次叛乱中,张耳、陈余因事先有人通风报信,得以逃脱。张耳、陈余侥幸逃脱后,立即纠集残兵,重整旗鼓,并采纳门客的建议,立战国赵王后裔赵歇为赵王。由于此时叛军李良占据邯郸,赵歇、张耳等只好“居信都”,重建赵国政权。接着,赵军又击败前来进犯的李良,李良无奈,只好投降了秦将章邯。章邯引兵夷邯郸城廓,邯郸城从此遭到严重破坏。这便是赵歇政权第一次建都信都的社会背景。时在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的端月(正月)。

 

——来源:易阳城_百度百科,https://www.baidu.com/s?ie=utf8&oe=utf8&wd=%E6%98%93%E9%98%B3%E5%9F%8E&tn=98010089_dg&ch=3

易阳城残址

 

第二次是赵歇于巨鹿之战复居信都。赵歇于信都称王后,秦将章邯进兵攻赵,赵歇因立足未稳遭攻击,与张耳出奔巨鹿。秦将王离率军包围巨鹿,赵歇刚刚建立的赵国政权便遇到了严重的危机。巨鹿被秦军的凌厉攻势,处境十分危机。于是,张耳派人北去常山征调救兵,陈余所率领的数万大军,虽屯驻于巨鹿城北,但摄于秦军的强大声威,不敢越雷池一步,起初,燕、齐、等诸侯军队,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畏惧不前,隔岸观火,见死不救。在巨鹿城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出兵救赵,宋义在救赵问题上犹豫不决,项羽力杀宋义,为上将军,引兵渡黄河,以背水阵击败秦军,使巨鹿转危为安,赵国得救。于是,赵王赵歇、张耳大谢诸侯,此后,赵王歇复居信都,依据历史记载,是年应在秦二世三年(207)的端月。

 

——来源:易阳城_百度百科,https://www.baidu.com/s?ie=utf8&oe=utf8&wd=%E6%98%93%E9%98%B3%E5%9F%8E&tn=98010089_dg&ch=3

易阳城残址

 

第三次是常山国正式以信都、襄国为都城。经过巨鹿之战,当时的反秦力量组成了强大的阵营。赵歇、张耳所拥有的赵国势力也进而成了以项羽为首的反秦阵营中的一支力量。反秦武装在击败秦军的主力之后,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不久,秦将章邯也投降了项羽,项羽在秦楚战争的初期便跃身成为诸侯反秦阵营的盟主。与此同时,刘邦所统的汉军也乘关中地区空虚,迅速攻占了秦都咸阳。至此秦王朝宣布灭亡。

 

——来源:易阳城_百度百科,https://www.baidu.com/s?ie=utf8&oe=utf8&wd=%E6%98%93%E9%98%B3%E5%9F%8E&tn=98010089_dg&ch=3

易阳城残址

 

在反秦力量取得战争最后胜利的时候,刘邦与项羽之间,围绕着争夺全国最高统治权又展开了持续五年之久的楚汉战争。值此之时,赵王歇统治集团内部也再次发生分裂。这次分裂起因是张耳与陈余在巨鹿之战中的军事观点之争。张耳与陈余本是刎项之交,私谊甚厚。此次巨鹿之战,张耳被围困城中,陈余率兵在外,在巨鹿危难之际,陈余没有发兵以死相救,因此,张耳指责其按兵不动,陈余则以徒劳无益为辨。战后,围绕这个问题的争执,二人互不相让。最后,陈余赌气解下军印,推给张耳。张耳起初不受,后经人进言,才收下军印,改编了陈余的部队。陈余本是赌气,不想张耳却是认真,为此,陈余一气之下,愤然走出南皮。之后,张、陈二人反目为仇,这一事件就为尔后赵、常山政权的演变埋下了伏祸潜因。

 

 

——来源:易阳城_百度百科,https://www.baidu.com/s?ie=utf8&oe=utf8&wd=%E6%98%93%E9%98%B3%E5%9F%8E&tn=98010089_dg&ch=3

易阳城残址

 

公元前206年,项羽在秦王朝覆灭之后,自号“西楚霸王”,并分封天下诸侯。项羽将赵国故地一分为二,即常山国和代国分治,将原赵王赵歇迁封为代王,以张耳为常山王,治信都,并改信都为襄国,襄国成为了常山国的都城所在。而陈余占封三县,低张耳一等。

 

——来源:易阳城_百度百科,https://www.baidu.com/s?ie=utf8&oe=utf8&wd=%E6%98%93%E9%98%B3%E5%9F%8E&tn=98010089_dg&ch=3

 

 

第四次是赵王赵歇复返襄国为都。项羽分封诸侯不久,诸侯联盟的阵营即发生分裂,这起因于诸侯对项羽分封的不满。刘邦本有同项羽争天下之心,加之被封为汉王,处在边远地区的南郑,认为“是迁也”,遂立下反楚之意。

此后,项羽杀义帝(熊心),成为诸侯反叛项羽的口实。田荣因项羽立齐将田都为齐王而愤怒,并杀天都自立为齐王。陈余被封三县侯怨恨项羽不公平,也决意反楚。公元前20689月间,陈余借助田荣的势力,攻破襄国,赶走常山王张耳,张耳因与刘邦有故交,则投降了汉王刘邦。随后于年底,陈余迎赵王赵歇由代还都襄国,襄国在赵王歇第三次称赵后,又由常山王的都城再次变为赵国的国都。

 

——来源:易阳城_百度百科,https://www.baidu.com/s?ie=utf8&oe=utf8&wd=%E6%98%93%E9%98%B3%E5%9F%8E&tn=98010089_dg&ch=3

易阳城残址

 

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初赵歇称赵“居信都”,到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复居信都”,即在秦末的二年间,信都二次作为赵国的都城;从汉元年(前206年)初项羽封张耳为常山王,改信都为襄国,到年底陈余击败张耳迎还赵王赵歇,前204年韩信追杀赵歇于襄国,又可知襄国也二次为都,一次为常山国度,一次为赵都。

 

——来源:易阳城_百度百科,https://www.baidu.com/s?ie=utf8&oe=utf8&wd=%E6%98%93%E9%98%B3%E5%9F%8E&tn=98010089_dg&ch=3

易阳城残址

刘老师说,这里就是传说中的“檀台”“刑台”,如今还能找到大量人体遗骸。

 

易阳城遗址上的古地道,当地人称阳城老洞,据说有四五里之长,穿越四周数个村庄。有文章分析称,是宋末宗泽、赵士珸抗金地道。

 

阳城老洞洞口

 

阳城老洞洞口

 

阳城老洞洞口

 

阳城老洞洞口

 

 

阳城老洞洞口

 

阳城老洞洞口外景

 

洞口处遥望明山

 

 


阳城遗址附近麦田

 

“紫禁城”正在建设的工地基坑壁,其中发现大量战汉时代绳纹瓦片以及黑色灰土层。疑似古城被火烧痕迹,有待专家进一步考古证实。

 

“紫禁城”正在建设的工地基坑壁

 

民间传说的将军墓遗址

将军墓旁边的武安与永年界河——峭河

 

峭河

 

 

将军墓近景

 

将军墓近景

 

将军墓近景

 

将军墓近景

 

将军墓近景

 

将军墓,周围群众亦称罗成墓。如今这里既没有将军,也没有白马将军罗成,只遇到当地一位81岁的老农,驾着自己的先进武器,前来锄地。

 

81岁的老人尚在烈日炎炎之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不禁令人悲从心生!

 

 

将军墓旁边的峭河,如同这死去的古老历史,拥挤不堪的绿藻水草,成片死去的鱼苗,难闻的气味。遥遥望去,即使有岸边水草映衬,波光粼粼,依然难掩其不堪重负的破败身躯。

 

 


这里的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一样,在一天天的损毁中渐渐惨淡地老去,无人问津。

 

附近的邓底村崔氏祠堂

 

 

 

 

 

这座祠堂有卷棚暖阁,显示着其曾经的辉煌与尊贵地位。

 

 

 

 

已荒废的旧时学校

 


这里成为学校之前原本就是龙王庙,如今学校破败了,龙王又灰头土脸地回来了,悄悄占据着门口一间逼仄的小屋。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yd03208109)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