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那年第一次找到他时,他92岁,正牵着一头毛驴从地里回来,92岁,还下地劳作,对我们来说,如果不是亲眼看到,真的很难相信。第二次去看他,正是年前的冬天,他一个人闲不住,跑到离家很远的山坡地里松土。天很冷,还飘着零星的雪花,在那么空旷的山坡上,只有他小小的身影,我们一路寻他,都气喘吁吁,而他一个92岁的老人走起路来却丝毫不落下风。看见他风尘仆仆的样子,我心疼地不知说什么好,本想埋怨一两句他的家人,没想到家人先说了:怎么也劝不住,就是恋着那些土地。
在涉县,土地曾经是很多人的命根,如今老兵魂归大地,该心安了吗?
他的经历很平凡,也很简单,就像现在的很多热血青年一样,保家卫国参军打鬼子,然后又是解放战争,最令人惊诧的是他参军3天便上了战场,害怕吗?在枪林弹雨中穿行,没有人不担心对面射过来的子弹。
谈起那一段岁月,他很自豪,因为耳聋,很多的交流都不是那么顺畅,但是每次去看他,他都很兴奋,有一两次还亲自到剧场的空地上等我们,在村里老乡们的注目下,我能够感觉到因为我们的看望,他心中的那一份骄傲。
敬重老兵,除了因为生活在革命老区,当然最重要的是那种割舍不掉的红色情节,在穿行于7个抗战老兵的村庄时,我总想在他们那里听到一两句对现实生活的抱怨,但是他们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总是说:与牺牲的战友相比,我们儿孙满堂,已经很幸福了,不给国家添麻烦了。
这样的回答常常让我心起波澜,什么是最可爱的人?什么是这个社会最宝贵的东西?可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很多人都漠视了这种珍贵的精神。他们追求金钱,追求享乐,唯有这些最可爱的人他们看不见。不知道是社会的悲哀,还是老兵们的悲哀?
对于老兵的离去,我虽然忧伤,但并不难过,因为在他们的晚年,除了个别老兵,大部分老兵晚年生活还是很不错的,孩子们孝顺,家庭氛围和谐,这也是他们能够长寿的原因之一。
斯人已去,独留怀念。想我于2018年春天,开始寻找抗战老兵,前前后后一共找到了7个抗战老兵,开始是我一个人单打独斗,后来队伍越来越大,大家捐钱捐物,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和国不能忘记。没想到短短6年,他们就一个又一个的魂归大地,以后,去哪里寻找他们的音容笑貌,也许只有在我们的文字,或者在我们的短视频中。
:长歌当哭,逝者逝亦,生者善之。在公益的道路上,也许我们还要走下去,因为这个世界需要爱,因为人间不能没有爱。
升平天下瑞,和睦世间春。王秋堂老人院门两边石亭上的对联如是说。
佛刘:河北作协会员,有文曾在《散文》《读者》(原创版)《黄河文学》《延河》《山花》等杂志报刊发表。多篇文字入选《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诸多选刊。曾在《榆林晚报》开设小小说专栏。出版短篇小说集《故乡在黄昏中》、小小说集《小花招》、散文集《一茬一茬的月光》。主编《美丽固新》,另有十五篇文字被选作初、高中语文考试试题。
尽管有了很多的思想准备,尽管我们上个月刚刚去看过他,但是当得到他去世的消息时,我的内心还是泛起一股淡淡的忧伤,因为他走了,涉县的抗战老兵就一个也没有了,对于昔日的这块抗日根据地来说,似乎失去了什么最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