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边村位于永年县西部丘陵区,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我还是在两年前去过一次。王边老村多废弃的旧宅,几近荒芜,不意被一群画家发现,视为珍宝,纷纷在此设立画室,使王边村声名鹊起。
12月8日下午,在离开朱山石刻文化园后,顺便拐到王边村看了看。这两年来,村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村街上到处是游客。
王边村的大路旁,矗立起这样一座雕塑,一双手托着一枚酒瓶,基座上有“中国美丽乡村”字样,酒瓶上是“王边溪谷”。这其实是王边村酿制的一种酒的广告,因别具特色,成了王边村的标志性建筑。
王边村中央的十字大街口,立了一块景观石,石上有字“王边溪谷画家村”,这是画家们进驻后,为该村起的极具艺术性的名字。
这是十字大街口的景观指示牌,如今王边村有这些景观,向南:孝母石、王氏宗祠、老酒坊、古窑洞、王家大院、老油坊、奶奶土堆、爷爷槐,向北:咖啡屋、豆腐坊、朝阳殿、夫妻槐、老槐树酒家、空中打谷场、藏龙洞,向西:党章墙、村史馆。
王边村的老民居。
沿着老街向北走,路东有一处老院子,已进行过修葺改造,西侧为豆腐坊,东侧为咖啡屋。
前面一条街叫范边,街口东侧50米处一户老宅门前,有两棵450多年树龄的古槐,被称为“夫妻槐”。右边那棵茂盛的大树伟岸挺拔,像是作为家里顶梁柱的丈夫;左边那棵垂着头、欠着身子,恰似整日操持家务、累弯了腰的妻子。
关于这两棵树的来历,相传在明代,从山西洪洞移民过来的一对恩爱夫妻,定居在王边。夫妻俩辛劳一生,把子女抚养成人后,自己也垂垂老矣。在临终前,他们提出一个愿望:从老家洪洞县大槐树上移植两根小树枝,栽在自己家门前。于是,他们的子女历尽艰辛,从洪洞移来两根槐枝栽植在门前,帮两位离世老人实现了夙愿。历经450多年的岁月沧桑和风雨洗礼,两棵老槐树依然屹立在王边街头,就像是一对终生相偕的夫妻,在无声地诠释着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的爱情真谛。
“夫妻槐”的西侧,是王边村著名的老建筑——朝阳殿。该院建于明朝初年,主人曾在朝为官,房屋结构严谨,气势恢宏,当地人俗称“九檩八搭朝阳殿”,是典型的官宦大院,为了避讳建筑规制上的越格之嫌,把本应是方形的窗户都设计成了圆形。
这是王边村的最北端,新建了一座别致的阁楼,我看可以当戏台。王边村的第三怪就是——屋顶上边搭戏台。由于王边村地处半丘陵区,村中农户住宅多依山就坡而建,房屋高低不平,往往东家的房顶就是西家的院子。年节庙会时,村里请来的剧团干脆把戏台搭在平坦方正的房顶上,村民们搬着板凳,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听戏,成为王边村另一道风景。
穿过土隧道后,前面的土山壁上有两孔窑洞,这应该就是所说的藏龙洞,应该也有相关的典故和传说,我暂时不得而知。
路边的一块空地,实际是另一户的屋顶,上面晒着新收获的稻谷,这是王边村特有的“空中打谷场”。
回到十字大街口,向西是王边村的村部,大门两侧对联“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走进村部大院,南侧一排房屋,每个门口都有一块写着“最高指示”的语录牌。
村部大院的西侧,是“王边礼堂”。
从十字大街往南走,路东是王氏宗祠。祠堂的最前端供奉着一块长条形石头,此石叫“孝母石”。
王氏祠堂西侧有一个大院落叫王家大院。王氏先祖移民至此后,据土而居,繁衍生息。勤劳致富后,在此兴建了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米的王家大院,能容纳300多人居住。
“奶奶土堆”的路对面有一棵古槐,人称“爷爷槐”,也是王边村的“圣物”。此槐乃洪洞迁民时移来,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王边族人有训:任何人任何时候不许动奶奶土堆一抔土,不许伤爷爷槐一枝叶。“丈夫洪洞奉双亲,娇妻久盼等不回。一双孝子请祖槐,土堆古槐忆祖根。”诗歌道尽了移民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附近的很多房屋,如今都成了各位画家的工作室。这是陈玉东的工作室和栗宪庭的工作室。
这一处震山河院落,是王边村的古酒坊。三四百年前,王边村的先民依靠当地优质的水源和自然环境开始酿酒。此处为北烧锅,对面为南烧锅,俗称南北烧锅。所酿白酒酒质优良,醇香甘冽,酒业兴旺达数百年,一时酒商云集,在冀南一带颇负盛名。中共建政后,酒坊被收归国有,成为永年县第一家国营酒厂,所酿“王边烧锅”老酒,也红火了数十年,最终走向没落,如今已改制为民办永年县黍花香酒厂,生产王边山庄、黍花液、王边老窖等系列白酒。
村里随处可见的小雕像,充满了文艺气息。
河里嬉戏的小朋友
村子南部的一处土壁上,有两处古窑洞。王边村地处太行山东麓,东毗华北平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结构,形成了具有黄土高坡风情的窑洞文化。先民们掘土为穴,在此生息繁衍。窑洞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现在走进窑洞,仍给人以清凉舒服的感觉。目前王边村尚存有三十几处此类窑洞。
王边村虽小,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王边村正在大搞美丽乡村建设。
重游王边村,感觉非常好,如有机会,还要来这里走一走,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