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县怀调剧团与卢万春
日期:2023-09-22 13:28:50  点击: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曹玉声

 磁县怀调剧团与卢万春

 

曹玉声

 

冀南豫北一带,流传着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怀调戏剧艺术,广泛活跃在民间的戏剧舞台上。而以艺名“合成”蜚声剧坛的卢万春先生,在解放前后的五十余年间,以其独具风格的怀调唱腔和表演艺术,曾赢得了万千观众的青睐和热爱。

 

(一)

 

卢万春先生,艺名合成,俗称银娃娃小生,1919年出生在磁县柳儿营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4岁时,由于家境窘迫,父亲含着眼泪把他送往磁县北关的“三义粤戏班”学艺,接受了“学艺期间,不管车轧马踏,摔伤致残,投河跳井,均不与家庭相干”等一系列苛刻条款,并在命运攸关的白头文书上忍痛画押,从此,他走上了艰苦的学艺生涯。

   

在黑暗的旧社会,戏班艺人地位低下,而班主为了维持生计,只以粗淡的饭食和严厉的训练,教养着跟班学童。他和师父们一样,白天奔台赶场,夜宿破庙牛棚,在不分寒暑的流浪岁月中,凭着聪慧的天资和坚韧的毅力,经过三年磨练,唱、做、念、打的各个行当,样样功成。17岁时,他首次在《打八郎》戏中扮演主角杨八郎,其字正腔圆的真假嗓音更变,及干炼而细腻的表演,博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叫好声。由此,小“合成”一举成为戏班的台柱子。因他年少俊美,乡亲父老们亲切地称呼他为“银娃娃小生”。

    

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政治腐败,世道混乱。1937年春天,已经名挂头牌的卢先生,因病卧床,无法登台。一个国民党军队头目为了给其主子做寿,点名立逼卢先生去唱堂戏,班主再三解释无效,却惹来了砸烂戏班牌子之祸,并把卢先生打得死去活来,卢先生只得隐蔽亲友家中,长达一年之久。

   

“七七”事变之后,日寇的铁蹄践踏了漳河两岸。卢先生为了养家糊口,随班到河南一带谋生。1943年,在安阳演出传统戏《盔缨记》时,卢先生扮演主角养由基,他以荡气回肠的唱腔,慷慨激昂的表演,把一位民族英雄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引起台下爱国民众的强烈共鸣。当地日伪汉奸准备封闭台口,却被宪兵队长的一位姨太太格外开脱,以卢先生给其唱堂会为交换条件,戏班才免遭其难。

     

在国破家亡的年代,卢先生还历受劫辱,饱尝了流浪艺人的辛酸和痛苦。

 

(二)

     

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磁县胜利解放了,卢先生和一班艺人们获得了新生。1947年,他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西小屋村组建起了“西小屋怀调剧团”。

     

卢先生和全团人员一起,白天参加生产劳动,晚上赶排新编剧目,不到半年时间,就先后为群众上演了《白毛女》、《小女婿》等五、六个现代戏,卢先生在每个剧目中都扮演着主要角色。一次,剧团在下七垣村演出现代戏《血泪仇》时,卢先生扮演贫苦农民王仁厚,他以情技交融的表演,再现了翻身穷人在旧社会受尽的苦难,一位老汉紧紧握住卢先生的手,热泪纵横地说:“你演的太好了!王仁厚就和俺一样,是共产党、毛主席救了俺全家人啊!”随即,老人振臂高呼口号,顿时,全场爆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声。

    

1953年,在党对文化艺术事业的关怀下,“西小屋怀调剧团”由业余剧团改建为半职业剧团。其间,卢先生把自己对党的无限感激之情,付诸于实际行动之中。为了怀调艺术的发展和提高,他积极倡导剧团成立了“艺委会”,并在怀调历来口授流传、没有文字剧本的状况下,把六十多部保本戏,三十多种板式,从唱腔台词、表演技巧,到文武场、锣鼓经及舞台经验全部记述下来,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怀调戏剧事业。

     

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使卢先生深受启发。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其它地方戏剧之所长,反复推敲出二十多段格调新颖,又不失怀调风格的唱段,如《打八郎》中表现杨八郎对妻子爱慕之情的偷字闪板唱法,《盔缨记》中表现养由基英雄气概的大起板唱法等。尤其在新编现代戏中,努力改革传统唱腔的程式化方面,都有着难能可贵的突破,至今仍在各个怀调剧团继续延用。

     

1958年,磁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磁县怀调剧团”正式转为职业剧团。已到中年的卢先生,更加不辞劳苦,废寝忘食地工作,积极为新编剧目想计献策,言传身教,先后配合导演使剧团成功地上演了《苦菜花》、《洪湖赤卫队》、《潘杨讼》、《孙庞斗智》、《火焰山》等五十多部现代戏、历史剧和神话剧,处处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1963年,在全团人员的一致拥戴下,卢先生光荣地当选为磁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三)

   

遵照党的“弘扬民族文化,保留传统剧种”的号召,1978年,河南省政府决定成立“安阳县怀调剧团”,专程邀请卢先生及一班怀调老艺人,为其筹建中的怀调剧团传技授艺。年近花甲的卢先生,不负重托,以诲人不倦之精神,对该团进行了半年时间热心的艺术指导和培训,安阳县怀调剧团如期公演获得成功。卢先生等人以戏剧艺术为纽带,增进了两省及邻县人民之间的友谊和感情。

    

1980年,已经退休的卢先生,被邀请回到西小屋村,为新组建的“西小屋怀调戏校”再洒辛勤汗水。他不顾体弱多病,与一班老艺人们共同为怀调戏剧事业奉献余热。不到一年时间的精心培育,一批戏苑新苗茁长成材,使《盔缨记》、《战洛阳》等怀调传统剧目成功地再现舞台,河北电视台还录制成电视片,展现给了全省的广大观众。

    

卢先生在致力怀调戏剧事业的平凡岗位上,辛勤耕耘数十年,他不仅促进了磁县怀调剧团、安阳县怀调剧团在艺术上的提高与完善,而且还扶持了磁县的庆和峪、黄鼠、十里铺和临漳的常家屯、东太平等十余个农村业余剧团。先后培养了五代学生,近七百余人的怀调戏剧队伍。其中有扮演生角的马桂清、孟朝文、王思印、王长命,有扮演旦角的张秀英、孙爱云、靳士琴、王凤霞,有扮演净角的李正春、靳士贵等优秀演员,都在各自不同岗位上,均已桃李满园。

 

1987年4月,卢先生不幸因病与世长辞。在他一生的执著追求艺术道路上,是党的无微不至关怀,使他从一个旧社会的怀调戏班艺人,成为一个新中国的怀调戏剧传人和名人,遗憾的是,他没有留下任何音像资料,只留给人们永远怀念的品德与精神。           

(根据王居民、张秀英、王思印提供材料整理)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