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县医院第一任院长——周书亭
日期:2023-09-21 14:51:11  点击: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索学强 周勇

磁县医院第一任院长——周书亭

 

索学强  周勇

 

磁县医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它成立于1944年8月,是由磁武县卫生所、磁县抗日政府中西医院、磁县县立医院、磁县人民政府卫生院,逐步演变发展起来的。建国前后,它不仅为磁县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当地人民群众治病就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对推进磁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这其中的发展历程,无不倾注着磁县医院第一任院长——周书亭同志的毕生心血。

 

周书亭同志,1911年6月1日出生于河南省内黄县楚旺镇一个世医之家。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熏陶,他刻苦自学西医,并时常为当地的贫苦百姓诊病用药,在楚旺一带已小有名气,家人也都希望他能子承父业,光大门楣。然而,青年时代的周书亭受抗日救国进步思想的影响,认识到要想真正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仅靠医术是绝对行不通的。于是他不顾家庭的阻挠,毅然于1938年8月投奔太行山区参加了革命,并于次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周书亭同志便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和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

 

由于学有专长,周书亭同志在抗日政府太行卫校深造学习后,便投身于抗日救国的战场。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两个小药箱,成了他战斗的武器,不论是在根据地崎岖的山路上,还是在封锁严密的敌占区,人们都经常会看到他肩挑两个小药箱走乡串户的身影。那时候,他一方面全心全意救治伤员,为群众治病拿药,一方面以行医看病为掩护,积极做党的地下工作,宣传党的抗日政策。

 

1941年,太平洋战争暴发后,侵华日军为把华北建成“大东亚战争兵站基地”,频繁地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这一年的农历9月13日,由于汉奸的告密,驻磁日军从贾璧村东岗直接向磁武县抗日政府所在地的独立营进行突然袭击。当时正在开会的磁武县抗日政府县长江东平(建国后任财政部副部长)在突围时同敌人遭遇,被日军用刺刀刺中腹部,当场昏倒在地。苏醒后他捂着肚子,挣扎着来到设在该村的药铺。此时周书亭正在村内抢救伤员,当得知江县长受重伤后,便不顾个人安危,机智地躲过敌人的封锁回到药铺。看到江县长伤势严重,就与别人一道巧妙地将他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在既没有手术室、器械又不足的情况下,果断地采取应急措施为其缝合救治。后经一个来月的精心治疗使江县长很快康复。

 

1944年8月,为适应形势的需要,磁武县设立了卫生所,这便是日后磁县医院的雏型,周书亭同志被任命为卫生所负责人。当时,虽然是县设卫生所,但并无固定地址。周书亭同志依旧肩挑两个小药箱,带领其他四名工作人员,不分昼夜地活动在彭城以西的游击区域内,出色地完成了根据地的医疗保健任务。

     

1945年,日本投降后,周书亭同志肩挑小药箱走进彭城镇,代表抗日政府接收了该镇的“太极堂”诊所,成立了中西医院。建院后,身为负责人的周书亭认真贯彻党对留用人员的有关政策,重用老店员,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同时,为保障支前药品和解决当地群众用药困难,他不畏艰辛,不怕劳苦,走村串乡采购收集药品,东到临漳,西到涉县,南到安阳,北到邯郸都留下他的足迹。仅两年的时间,就由原来的两个小药箱发展成为资金近千元,医护人员十多名,能开刀打针,远近闻名的中西医院。当时,在彭城一带的群众中流传有这样一句顺口溜:“有病用药不用愁,去街(彭城街)医院找老周”。

     

1946年,国民党军队对我解放区大举进犯。当时环境恶劣,人员思想不稳,尤其是部分被接管的人员,思想波动较大。为使中西医院免遭劫难,周书亭同志在积极备战的同时,又做了大量细致的思想工作,对谁去谁留,谁压车、谁探路以及医生、司药人员的安排等都作了周密布置。短短几天,就将贵重药品和主要人员安全地转移到北贾壁村。

      

1947年,周书亭同志遵照上级有关扩大卫生事业的指示精神,根据当时形势的需要,精心筹划,将中西医分成两摊,中医留在彭城,西医随人民政府迁往磁县城内,与当时的民兵医院合并,由磁县人民政府命名,组建了“磁县县立医院”,周书亭同志被组织上任命为医院负责人。县医院创建后,周书亭同志夜以继日地开创性工作,使医护人员由7名增到20多名,资金增至上万元,医院有了较大的发展。1947年5月和1949年5月我军攻打安阳和解放安阳时,每天从战场上下来的伤员有几十人,除需及时抢救外,还要做好转移工作。周书亭院长亲自动手,紧张救治,往往包扎好一个伤员后,来不及休息就又投入其它工作中去。由于医院床位少,还要做好轻伤员的联络转移等事宜,他不分昼夜地工作着,从医疗救治方面支持了安阳历史重镇的胜利解放。

      

建国以后,周书亭同志没有居功自傲,而是用“继续革命,再立新功”的信条来鞭策自己,对党的卫生事业更加热爱。为做好全县的医疗卫生工作,在他的积极倡导和精心组织下,河北省卫生工作者协会磁县分会于1951年4月正式成立。他亲自起草章程并向每个会员颁发了证书和证章,使全县个体行医人员首次有了自己的组织,有了统一的管理。卫生工作者协会从成立到“文革”止,他一直担任主任职务。会员由初期的400余人发展到1300多人,其中中医517人,西医385人。下设有14个分会,130个小组。周书亭同志还组织会员积极宣传贯彻党的医疗卫生政策,组织医务人员培训,大力开展除“四害”讲卫生、绿化荒山、巡回医疗等活动。卫生协会的建立,会员遍布全县城乡,为当时推动全县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防治黑热病及其它传染病发挥了重大作用。城北的陈庄村曾被评为全国卫生模范村,受到中央的表彰和奖励,西部山区还出了个闻名全国的除“四害’’讲卫生运动的模范人物赵元安。

      

1952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钱信忠(后任国家卫生部长,计生委主任)专程来磁县看望他的老战友周书亭同志。出于对周书亭同志的关怀,钱副部长提出调他到条件较好的大中城市或回老家安阳工作。周书亭同志很感激,但却婉言谢绝了。他说:“我对磁县这片土地和这儿的人民有感情了,不愿再动了。”他再次选择了磁县,注定要为磁县的医疗卫生事业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钱副部长为了支持他的工作和让其推广新法接生,特地赠送了部分医疗器械和一把产钳。

     

为了不辜负领导的厚望,周书亭同志针对当时全县妇女生孩子仍沿用解放前传统的“自接自生”旧剪刀处理、“烂棉花包扎”等落后方法,改变一遇难产便束手无策,造成很多妇女产后大出血、新生儿死亡率高等妇幼保健落后状况,积极倡导,大胆偿试推广新法接生。并以卫生协会的名义印发宣传材料,大力宣传妇幼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对新法接生的认识和信心。1952年初夏,城南一名妇女难产,被家人抬到医院。在当时既无手术室,又无先进医疗设备的情况下,他克服困难,大胆采用新法接生,保全了大人和孩子的生命。病人家属深表感谢,到处奔走相告,使群众进一步认识到了新法接生的优越性,也使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了良好的开端。周书亭同志为了弥补器械不足,还动脑筋想办法,根据实践,自制了穿颅器、产钩等,在当时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同时,他还言传身教,努力培养新一代助产士,经常带领学员们深入到槐树、驸马沟、岳城等乡村出诊实践,手把手地指导,毫不保留地传授知识,使她们尽早成为合格的助产士。1951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槐树村一名妇女得了“子痫”病,痛的很厉害。为了及时救治病人,他亲自带着王玉茹骑着自行车,不顾天黑路生,趟麦垄穿小道,赶到病人家中。经过一晚的抢救,终于使患者转危为安。仅1951年至1953年间,经他亲手处理的妇女难产就有40多例。

    

1954年至1959年,为适应全县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周书亭同志精心筹划,先后组建了磁县医院医务股、卫生股,装备了检验室,设立了放射科,新建了手术室,大大提高了医疗质量,方便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在全国解放初期,放射机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他亲自上北京,找到卫生部钱信忠部长,为磁县购回第一台50毫安的X光机,这在当时的县级医院中极为少见。

     

1958年,国家修建岳城水库,为保证水库民工治病需要,省计委于1959年11月批准,省卫生厅投资40万元,拟建一座“王”字型综合医疗大楼,当时周书亭同志任磁县人民政府卫生科长。为了扩建县医院,造福于磁县人民,他四处奔波,多方努力,终于将综合医疗大楼项目争取到手。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医疗综合大楼建在磁县城北(后移交于磁县县医院)。该楼的兴建成为磁县医疗卫生史上的里程碑,为全县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文革”期间,周书亭同志被诬陷为“国民党”,受到迫害。平反以后,服从组织的重新安排,不计个人恩怨,仍兢兢业业工作,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周书亭同志一生不仅精医敬业,而且清正俭仆,从不追求奢侈,从彭城解放来到磁县,直到八十年代,家中没有一件象样的家俱,一直使用着日伪留下的破旧沙发、一个白茬条几和一个白茬方桌。

     

周书亭同志忠于党的医疗卫生事业,在磁县的大地上走完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为磁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作者:

索学强,1963年9月生,在磁县文教体委工作。

周勇,1958年8月生,任磁县政协办公室副主任。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