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冀鲁豫边区我党的一所中学
——太行区公立漳滨中学
李贞干
酝酿筹备
1944年的10月、11月间,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在山西省黎城县南委泉召开的群英大会上,太行区五行署专员田裕民等领导同志对来自磁县的参加大会的教育战线代表们说,老师们要随时注意搜集各种书报杂志,即使是国统区和敌伪区的也要,用其在思想上和知识上装备自己,以适应我们抗战胜利后在新解放区办中学的需要。
1945年5、6月间,太行区五专署交际主任李巨川同志、磁县抗日县政府教育科张科长在磁县中贾璧村委托李麟瑞、齐靖海、段景寰和我等筹办中学。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太行区党委决定立即在新解放区办中学。1945年9月,我(当时任磁县抗日县政府参议、县人民代表)受县政府委托,先后到知识界名人李静波、李清波、薛起昌、白辑五等先生家里访问,漫谈党对解放区知识分子的政策和对政府办中学的想法,了解新解放区知识分子对政府办中学的认识,希望他们发挥自己的作用,尽力支持政府。他们表示,拥护人民政府,赞成、支持政府办中学。这在社会舆论上、在群众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1946年元旦,漳滨中学筹备处宣告成立,上级任命李巨川为筹备处主任。委员有李麟瑞、齐靖海、段景寰、任介民、王闻尧、李国清(女)和我等8人,配有一名炊事员专搞伙食。办公地址设在彭城前大街东头路北借用的一家民房内。元旦前夕,8名委员齐集筹备处,个个满怀激情,欢聚一堂,除旧布新。李巨川主任首先讲话,对大家表示热烈欢迎,然后说:“中学一定要筹备好,要办好。”他最后说:“明天元旦,咱们改善伙食,大家要吃好,食不饱,力不足嘛!搞不好伙食,工作起来怎能够事半功倍呢!”当时,专署领导同志曾亲临筹备处慰问。
元旦后连续三天,彭城街头各界群众都在热火朝天地欢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新年,相继表演了各种文艺节目。筹备处的同志在和群众共度佳节、欢庆胜利的同时,组织学习了《新华日报》上关于《双十协定》等时事文章,学习的材料还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论联合政府》、《大量吸收知识分子》、《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等毛泽东主席的有关著作和党的教育方针。通过学习,初步从理论上武装了大家的头脑。随后,我从韦武庄家里拿来了《教育学》、《教育概论》、《心理学》、《中小学规程》、《新学制课·程标准》、《师范教育》等书籍,供教学、备课参考。
元月末,筹备处移至南响堂寺。该寺背靠神麋山,前临滏阳河,风景秀丽,诚然是一个办学的好地方。一天,李巨川主任传达上级领导的意见,让大家对筹建学校的名称进行议论。原来上级拟议的校名为“漳北师范”,后又改为“漳北中学”。一个晚饭后,李主任召集大家开会座谈,议论中,我建议说:“漳北中学的‘北’字似不周延。现在国民党还盘踞着安阳,如用‘北’字大有放弃漳南之嫌,况且‘北’字音节也不响亮,不如改用‘滨’字,取名为‘漳滨中学,为好。”大家一齐赞成。李主任第二天即向上级汇报,立即得到上级同意。于是,校名定为“太行区公立漳滨中学”。
1946年2月,漳滨中学筹备处移至磁县城南关。起初,上级领导指示学校校址建在彭城响堂寺,该寺中共有房屋洞窑64间,可容4个班学生 。嗣后,由于形势发展,上级领导决定校址建在磁县南关原县立初级中学旧址,在教育战线上同安阳国民党办的学校展开竞赛。原磁县县立初级中学系于1927年由王玉轩、李靖波、王向荣、张锷威等先生创办。段景寰、齐靖海、董雨亭和我曾在该校任教,黄华(王汝梅)、许振平等曾在这里学习过,是富有光荣传统的。
筹备处搬到磁县南关后,广为聘请教师。当时,段景寰和我曾受李巨川主任委托到东玉曹村聘请赵连城先生到漳滨中学任教,赵先生因年老体弱多病婉言谢绝。1950年春,赵先生到安阳第一中学任数学教师,殷勤工作直至病逝。在广为聘请教师的同时,大家还分头走访了地方教育工作者及工商业者、农村干部群众,虚心征求他们对办中学的意见。他们一致认为,经过八年之久的抗战,学校被敌伪摧残,教育园地荒芜,现在胜利了,重新创办中学是当务之急;办教育要以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知识分子为宗旨,要剔除封建糟粕及资本主义的破烂,尤其是日伪盘踞期间散布的伪教育毒素,解放区的中学要采用老解放区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教材除不断加以完善外,并结合发展的革命形势自己动手编写。李清波、白辑五等还慨然应允,协助筹备处做好招生工作。在招生考试中,他们都亲临现场监考。
招 生
经过紧张的准备工作,1946年2月15日,太行区公立漳滨中学开始招生。考前,齐靖海、段景寰和我等几经商酌,拟出了试卷题目。作文题是《我的志愿》,数学试卷分别由算术、代数、几何等四道题组成。没考政治,意图是避免造成新解放区考生的思想压力,而通过作文了解学生的一般思想。试题经李巨川主任审定。
2月15日早饭后,300多名考生络绎不绝地进入磁县女子高级小学校,经段景寰高声一个一个点名后,井然有序地进入考场就座。前两小时考作文,后两小时考数学,监考人如数收缴试卷,圆满地完成了招生考试。
午后、晚上阅卷,齐靖海、段景寰、我和任介民等评阅试卷到次日天色大亮,始告完成。当李麟瑞写的榜示贴在学校门外墙壁上时,考生、考生家长及有关人士前来看榜者,前呼后拥,项望踵接,不少人赞叹道:“我们不再当亡国奴了”,“我们不再受日军的奴化教育了”,“我们的子女受革命教育了!”都说这真是解放区的一件盛事!
学校根据考生成绩和志愿,将250名被录取的学生分为:后师一个班,前师两个班(前师一班、前师二班),初中两个班(初中一班、初中二班)。
太行区第五干部中学两个干部班,奉太行行署令,迁来合并入漳滨中学。
开学育才
1946年3月15日,漳滨中学开学了。学校人员组织班子,除筹备处原有人员外,增加了从涉县来的太行第五干部中学的马力、李天祥、蔺秀斋、路扶之等,从太行区五地委、五专署、五分区来的巩廓如、江丰、吴亮璞、洪波、吕云、张云生、张雪峰、杨明、张凤元、车广训、常国义等(其中大部是一二九师部队工作者)。李巨川被委任为漳滨中学校长,巩廓如、周性初为副校长。巩兼党组书记,党组成员有李巨川、李天祥、龚受益、杨明、蔺秀斋。李天祥任党总支书记,委员有常国义、吴亮璞。学校秘书主任是龚受益,后为董兆林。副秘书主任吕云,教务主任蔺秀斋,副教务主任张雪峰,训育主任杨明、路扶之、车广训、洪波。班主任有杨明、路扶之、车广训、洪波等,教员有李清波、冯庆云、齐靖海、段景寰、任介民、崔璧瑕、王福臻、徐履谦、吴缄三、邢敏斋、李善舜、薛福新和我等。总务有李麟瑞、赵修文、傅俊三、刘占义、张来运、王存心、傅俊金、傅明德、傅俊德、刘乃生。文印赵汝章,会计韦东元。
在开学典礼会上,李巨川校长报告了学校筹备工作情况。太行第五干部学校校长马力在介绍该校情况后,还讲了一段激动人心的话,他说:“今天漳滨中学开学了,领导、老师、同学和来宾,济济一堂,热烈庆祝这件大事。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发扬解放区革命传统,把我们的革命教育办好,多多培养出革命人才,为人民服务,以报答党的关怀和人民的期望。尤其要争口气,在教育战线上同安阳国民党办的中学开展‘竞赛’,看看谁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讲话博得了全场师生员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在学校形成了巨大的动力,促进了全校教职员工团结奋进。
漳滨中学隶属太行行署第五专署。学生来源:干部班来自地委所属各县区一般干部、打字员、小学教师和准备提拔为区干部的村干部,1946年春季开始面向社会招收学生。
漳滨中学的课程设置为语文、算术、物理、化学、自然、历史、地理、政治、音乐。师范班增设教育学。教材常常配合中心工作由教师自编一部分,如《土地还家》、《生死斗争》、《织布纺线》、《组织起来互助合作》和《农业生产基本知识》等。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以课堂注入式为主,嗣后分科实行小单元教学;二是“大单元设计教学法”,即组织学生参加土地改革等中心工作,在实践中学习。干部班学生李致敬、史安琴,1946年春,结合学习,到本县城南东曹庄村参加减租减息斗争。他们热情宣传党的政策,深受群众拥护,被誉为“群众的救星”。但是敌人对他们十分痛恨,反动地主武装还乡团竟于农历二月十六日夜里对他们进行了武装袭击。李致敬、史安琴在一名村干部的配合下,毫不畏惧,与敌人英勇搏斗,终因寡不敌众,光荣牺牲。李、史二位同学牺牲后,在学校和东曹庄村分别为他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师范班和初中班的学生还于1947年春参加了解放河南汤阴的战斗。
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在摸清情况、分类排队的基础上采取由革命老干部带动新区的教师,由老区的学生带动新区的学生,并通过参加中心工作,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学校还通过美化校园环境等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劳动观念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为了配合中心工作,还组织了文娱宣传活动。主要是演戏、扭秧歌,以班为单位.人人参加。逢年过节。还到街道、农村巡回演出,影响很大。排演的节目有《农民大翻身》、《地主吃人精≯、《蒋介石哭鼻子》、《送军粮》、《平鹰坟》、《血泪仇》等。乐队的乐器多数是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
当时,安阳还被国民党军队占据着,磁县的反动残余势力亦逃亡在那里,不断策动地主武装“还乡团”伺机渡过漳河来骚扰和制造惨案。为了保证学校正常教学、参加土地改革运动和支援解放战争,漳滨中学组建有学校武装,装备有步枪30余支,手榴弹200多颗,轻机枪一挺。定期有军训课,要求做到5分钟全班集合,几小时内把全校主要物资转移出去。还组织学生学习了制造火药和各种武器的技术原理,学习了大摆地雷阵。学校武装不仅保卫学校的安全,还配合地方民兵打击敌人。保卫解放区的人民政权和土地改革成果。
1946年秋季,因国民党军队从安阳进驻到距磁县城十数华里的三台,漳滨中学迁到磁县西部山区的岗西、索井等村继续上课。1947年夏季我军反攻,刘邓大军南下,学校又迁回到磁县南关,招收了初中三、四两个班。
学校建有学生会,由一名主席和委员若干人组成,从学生代表中民主选举产生。学校纪律主要是学生会制订的公约。
漳滨中学先后招收结业两个干部班、一个师范班、两个前师班、四个初中班,共计学生450人。1946年初春开学时并入漳滨中学的两个干部班,于次年秋结业。由地委分配工作。1946年春招收的初中一、二班、前师一、二班于1948年秋结业。1946年秋季招收的初中三、四班,于1948年夏结业。前师班毕业后由专署教育科分配做教师工作,也有改做党政工作的。初中4个班每班约50人,除其中参军或调出的外,多数被分配到公共单位工作,个别在校表现不好的被遣回原籍。
修建校舍
由于“七七’,事变后,原磁县中学长期被敌伪盘踞,致使校舍破烂,门窗俱无,不堪居住。筹备处搬来初期,李巨川校长因陋就简地住在学校传达室内总揽学校一切事宜。齐靖海、段景寰、任介民和我等暂借了学校路北6间民房办公。艰苦朴素的作风得到上级和群众的赞誉。为了改善教学条件,李麟瑞、赵修文、傅俊三领导总务人员偕同不少学生千方百计地搞来木石砖瓦修建校舍。那时正在拆城墙,零整砖头搞来很多。三月初基本完成。同时,还在校门西边办起了学校附属石印厂,以补救文印员赵汝章、高鹤亭刻制钢板之不足。
后勤处刘占义、李之才、张来运等在漳滨中学本部及磁县城内简师伙房搞伙食,努力让师生员工吃饱吃好,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尤其是刘占义,自动栽树、浇树、修树,表现出老工人热爱集体、勤于奉献的品质。小鬼傅俊德等不图名、不图利、日日夜夜做着平凡的勤务工作。木工傅月库以校为家,做桌凳、盖房屋忙个不停。
总务员王存新系工商业者,受其弟共产党员王明的影响,看到学校创办开始缺这少那,慨然捐献了大批布匹、玻璃、床板等。
捐献图书
漳滨中学开学后,李清波先生向学校捐献了他私人所有的书籍,计四、五箱。数、理、化、文、史类都有。其中有整套的《四部备要》,装璜美观,堪称珍品。
土地改革运动中,在干部群众的支持下,从上七垣村“民有渠水利社”及其它村庄搞来了不完整的两套《万有文库》,还有一些别的书籍、仪器、图表,其中有不少课本,被用作教学参考。这就为以后建图书馆准备了条件。
我和齐靖海曾几次提出将自己所存书物大部分捐献给学校,作为建图书馆之用。李巨川主任说:“这个意见很好,现在还不到时机,以后再说吧。”以后都把这件事给淡忘了。1947年春天,磁县二区区公所(在南大峪)黄世燮把我的8箱子书搞走了。数十天后,我得到消息,报告给李巨川校长,才把书搞到当时在索井村的学校,不过数量大为减少,仅剩下一驮子、一挑子。而齐靖海的书籍却在群众运动中丧失殆尽了。
聘任和报酬
漳滨中学开学好几天,有几个新解放区参加工作的教员因不见学校给聘任书,不止一次地表示担心。李巨川校长听到后笑着答复说:“什么聘书不聘书,只要诚心诚意为人民工作,学校不会辞退教师。”这样就解除了教师担心失业的顾虑。
筹备处在响堂寺时,春节前夕李主任对大家说:“咱们虽然不讲报酬,一个人工作可也得养活一两口吧。”趁大家回家过年,每人发给冀钞3万元(折合人民币5元),过了个愉快的春节。漳滨中学开学后,实行供给制,每人每月津贴小米4斤。6月,解放战争开始,为了响应上级号召,紧缩开支,停发学校经费,教职工津贴亦取消了。直至1949年元旦,奉上级指示,始定每人每月小米240斤(包干)。
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
解放战争开始,上级停发经费,取消了津贴,学校在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号召下,组织全体师生员工同心协力大搞生产自给:一是学校操场原有16亩大,用其中8亩种了蔬菜。每班分包一亩,教职员工种一亩。另外还在沿城墙公地上种了40亩地。萝卜、白菜都获得了丰收,解决了吃菜问题。第二年,又在离校8里地的北来村种了80亩地,经常有一个班学生住那里,边耕边读。二是组织纺棉花小组,发动全校女生利用课余时间纺棉花,每小时可以纺线二两,每纺一两棉线,边区发给一斤小米。三是织毛巾、袜子、毛衣和做肥皂。为此,学生们自己组织了生产合作社,下设工厂、农场、生产队、组,民主选举了理事、监委和正副主任。合作社主任由女生共产党员侯爱莲担任。
当时边区赚钱快的是搞运输和经商。于是学校除了把车马组织起来搞运输外,还大搞商业,副教导主任吕云被抽出在外联系业务。学校设有经理部,经理部下设商店、棉花行。段克成、程庆堂、苟习文分别为“漳滨中学商店”的经理,常建邦主持花行。北至邯郸、邢台、石家庄,一气发展了22个大小商店,生意兴隆,学校经费除开支外还有结余。
校 歌
学校为了统一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认识,增强凝聚力,仿照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由党组书记巩廓如编写了《漳滨中学校歌》。其歌词内容是:
我们爱好真理,
我们有远大前程,
我们来自四面八方,
聚集在漳河之滨;
源源河水,
澎湃汹涌,
洗去旧社会的污泥,
来做新社会的主人;
结合实际学有本领,
为人民服务要面向工农,
自学自治积极战斗,
千锤百炼成英雄;
艰苦奋斗英勇牺牲,
各方面去参加斗争,
建设我们的边区,
解放全中国人民。
我们意志如钢,气概如云,
要坚决肃清封建,
消灭万恶的法西斯,
我们的壮志高万丈,
照耀在漳河之滨!
这雄壮有力、气壮山河的校歌,激励着师生们奋勇前进。
1948年5月,上级决定漳滨中学迁到武安县北关,改称“太行区第六联中”。1949年4月初,“六联中”改称“安阳中学”。5月,安阳解放,学校随军迁入安阳,经过接收安阳县中,改为“太行区安阳第一中学”。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