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峰与铜雀三台遗址革命标语
日期:2023-07-10 07:32:02  点击: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邓中堂

李雪峰与铜雀三台遗址革命标语

 

邓中堂

 

在河北省临漳县城西南五十余华里的三台村西,突兀、挺拔着一座高约四丈,方圆约九百多平方米的夯土台基,这就是三国时期曹操占据邺城后,在邺城西北面依墙为基修造的铜雀、金凤、冰井三台之一的金凤台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该遗址的南侧,有一座清代顺治年间修建的文昌阁。此阁为一座北朝南,上下两层的古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一层是一城堡式门洞,实为三台遗址的山门。一层东西山墙外侧各有一砖砌阶梯直通二层。二层为三间大殿,前后带回廊。冲着朝南正门,朝北有一个门,直通回廊。现在,在该阁二层北侧回廊的墙上,留有两条用石灰水书写的宣传标语:“八路军优待俘虏”。“川军要回只有……”这条标语现因年久脱落,“只有”二字后面到底还有什么内容已看不到了,估计是“投降”或“缴枪”之类内容,但这只能是一种猜测。原来,人们只知道这两条标语是战争年代八路军所写,但究竟为何人所写,却不得而知。后来,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位老革命家故地重游铜雀三台遗址,才揭开了这个谜底。原来这两条标语是1945年10月打“平汉战役”(亦称“邯郸战役”)时,时任太行军区政委的李雪峰(建国后曾先后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中共河北省委书记,中共八届中央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共九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等职)率部在此阻击北犯的国民党军队时,利用战斗间歇时间写下的。时过半个多世纪,这两条标语仍保存较好,清晰可见,成为不可多得的历史见证和革命历史遗迹。说起这两条标语里面还有一段值得回忆的往事。

 

 

1945年10月,蒋介石按照其“控制华北、抢战东北”的方针,命令其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部,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部,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和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部,分别沿同蒲路转正太路、平汉路、平绥路、津浦路四个方向扑向华北。其首要目标是进入北平(今北京)、天津,进而进占东北。10月14日,敌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五(兼四十军军长)、高树勋(兼新八军军长),率所部三十军、四十军和新八军及河北民军一部共5万余人,从新乡沿平汉路北进。企图在进占石家庄的第一战区第3军、第16军的接应下,首先占领邯郸,打通平汉路,进而夺取北平,另以第32军及伪军孙殿英部等五个军在后跟进,为第二梯队。

 

 

为了粉碎敌人的这一军事行动,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按照党中央军委指示,抓住上党战役大获全胜,部队士气高昂之有利时机,迅速组织太行、冀南、冀鲁豫军区及其它地方部队,并动员三十万民兵自卫队支前,在漳河以北,邯郸以南,临漳、成安以西,平汉铁路以东滏阳河套和漳河故道多沙地带布置战场,准备痛歼来犯之敌,拉开了平汉战役的序幕。为了迟滞敌人北进,以利我军调动兵力,布置战场,晋冀鲁豫军区首长决定,以太行军区一部组成独立支队,由太行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和政委李雪峰指挥,结合太行、冀鲁豫地方武装和民兵,先在黄河以北至安阳之间,对北犯之敌进行沿途袭扰,破坏交通,疲惫敌人,迟滞其前进,以争取时间掩护主力部队从上党及冀鲁豫地区向平汉线集中,并迫使敌留置兵力于安阳以南的铁路沿线,减少其北进部队。待敌通过漳河后,再以豫北军分区武装和太行独立支队控制漳河渡口,阻止其后续梯队的增援,其余地方武装和民兵则继续牵制安阳以南之敌。10月20日前几天,太行独立支队及其它地方武装,从安阳以南边打边退到漳河南倪辛庄、河图、丰乐镇一线,李雪峰等组织部队构筑工事,对北犯之敌进行阻击。经过一场激烈的阻击战之后,我军主动后撤,节节放敌人向我预设战场推进。10月20日,敌之先头部队进占漳河南岸的丰乐镇和漳河北岸的邺镇桥头阵地,掩护架桥。

 

此时,我路西军主力及冀鲁豫军区部队尚在开进途中,第二纵队尚在进行清除伪军据点的战斗。参战主力中,仅路东军一纵队已赶到临漳及该县南东坊地区。为保障主力的集中,刘邓乃令第一纵队先行打击敌人,迟滞其前进。为此,第一纵队乘夜以一部奔袭国民党军先行渡河驻扎在三台、邺镇、景隆等村的部队。但因地形不熟,再加组织欠周密而过早暴露了自己,一度陷入了被动。为保存实力,在经过给过河之敌一定杀伤后,我军主动撤出了战斗。10月20日,敌军全部渡过漳河,新八军在左,40军在右,30军在后,以一部占领磁县,沿平汉路向北进兵,一部向临漳南东坊一线进击,逐步向我军设伏地区运动。

 

 

待敌军全部渡过漳河后,我太行独立支队等部队按照预定部署,封锁了西至丰乐镇,东至明古寺沿线漳河渡口,一面构筑工事,防备北进之敌南返,一面继续阻击敌之后续部队。其间,铜雀三台遗址曾做为我军的指挥所。李雪峰一向注重宣传工作,战斗的间隙,亲自在文昌阁二楼北墙上刷写了本文开始所述的这两条革命标语。

 

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三台文昌阁历经政治运动的风风雨雨和大自然的风剥雨蚀以及几次维修,但这两条革命标语却都幸运地被保存了下来,成为了一个历史的见证。但这两条标语究竟出自何人之手,人们不可而知,成为一个历史谜团。

 

 

时过近半个世纪后的1993年5月10日上午10时左右,在当地有关领导同志的陪同下,一位年近八旬,面目慈祥的老人来到邺城铜雀三台遗址。当他站到文昌阁北侧的碑廊下回身看到文昌阁二楼北墙上的那两条标语时,这位老人凝视良久,神情显得十分激动。他指着那两条标语对身边的随行人员和三台文保所的工作人员说:“‘八路军优待俘虏!’‘川军要回只有投降!’这两条标语是革命文物一定要保护好。这两条标语是当年在平汉战役中我们在漳河打阻击战时写的。”文保所的工作人员问:“你是淮?”那位老人说:“我是李雪峰”。文保所的工作人员摇摇头说:“不认识”。那位老人笑了笑才待说什么,随行的有关领导说:“你们不知道吧,这位老领导就是打平汉战役时曾任过太行军区政委,建国后曾任过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候补委员、华北局书记、河北省委书记的李雪峰同志!”这时,围在他身边的那些年轻的工作人员惊讶地说:“啊,原来您就是李雪峰同志呀!。”李雪峰同志这次故地重游,不仅使人们弄清了铜雀三台文昌阁上那两条革命标语的来历,而且也弄清了“川军要回只有”这条短缺标语后面应是“投降”二字。

 

 

时过近十年后,为进一步印证李老重游邺城三台遗址的时间,今年4月份,笔者就此电话采访了原磁县文保所所长、研究馆员、北朝文化研究专家张子英先生。张先生说:“1993年5月10日中午前,李雪峰同志在有关领导陪同下(据说是从临漳邺城三台遗址参观后,来到磁县),来到了我们磁县文保所。李老参观了我们出土的文物展览后,还应邀欣然为我们题写了毛主席的两句诗:‘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李老的题辞现在我还珍藏着”。由此可见,李雪峰同志到邺城铜雀三台遗址故地重游的时间确为1993年5月10日。铜雀三台遗址这两条革命标语能够较为完好地保存到今天,也仰仗于临漳文保所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据临漳文保所原所长、《临漳县志》主编张子欣同志回忆说:“为了保存这两条革命标语,我和文保所的同志还顶住了来自上面的压力。当时,县里一位领导因不懂文物,不懂革命历史遗迹的存在价值,非要将这两条标语铲掉不行。我和同志们冒着被撤职和受处分的危险,硬是没有看领导的脸色行事,才算是把这两条标语保存了下来。事隔五十多年后,李雪峰同志还一直关心着邺城铜雀三台文昌阁上这两条革命标语,2002年春李老嘱咐秘书赵春伟与中共邯郸市委办公厅联系,委托他们将这两条标语拍成照片,转送北京李老处妥为保存。”

 

 

由于李雪峰同志的故地重游,文昌阁上书写的那两条革命标语到底是出自何人之手的历史谜团终于解开了。仰仗于临漳文保所老所长和同志们的精心呵护,这两条历经战争硝烟和政治风雨的革命标语才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它的存在,也成了向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此文刊载于《邯郸政协》2004年第5期)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