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一座烈士墓与邯郸战役
成安县邯郸战役革命烈士墓群管理处
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赶走了日本侵略者,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却置人民生死于不顾,公然撕毁和平协议,挑起内战。
1945年10月中旬,蒋介石指令国民党军队由郑州、新乡沿平汉铁路北犯我晋冀鲁豫解放区。进而占领华北、进兵东北。10月下旬,国民党军队三个军进入磁县东部,临漳、成安及邯郸以南大部地区。我军节节阻击,布置战场,诱敌深入,邯郸战役(也称“平汉战役”)就此拉开序幕。蒋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激起了解放区军民的奋起反抗。先后在磁县东西玉曹和临漳县章里集(又名旗杆章)及成安县温村长巷一带,展开激战。后国民党军队又北进到邯郸县崔曲村,被我刘邓大军死死扼制在邯郸以南地区。
10月30日(农历9月15日),马法五北进受阻,被迫率四十军军部、十一战区长官部及几个团的兵力退到临漳章里集村,将村周围的大小树木全都砍去,并用树枝和干柴草绕村围了一周,又构筑了一条临时防线。傍晚,将树枝和柴草点着,用火光防止我军攻击。我刘邓大军为了消耗敌人的军火和精力,用麻雀战术骚扰敌人。
第二天,我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我突进旗杆章村里的部队,在子弹打尽的时候,开始肉搏战,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在攻打章里集东门时,我军遭到了敌人的疯狂阻击,其中一个连打到最后时只剩下一位战士,其余都光荣牺牲了。
就在我军设置的布袋阵内,经过激战,准备就地全歼敌人的时候,国民党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将军率领其所属新八军和河北民军一个纵队共一万余人,在邯郸市马头镇举行起义,严重动摇了国民党军的军心。敌军其余两个军被迫匆匆南逃,被我军围困于临漳旗杆章、马营及磁县东、西玉曹一带。经激战,我军攻入进驻于临漳旗杆章村黄龙庙内的国民党四十军军部。残敌仓惶南逃。在溃逃中又受到我军沉重打击,死伤无数,其余者投降。这次战役中,我军俘获了国民党高级将领、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四十军军长马法五,第四十军副军长刘世荣、参谋长李旭东等人。
抬运在旗杆章战斗中负伤及牺牲的同志,很大一部分是长巷一带人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支前分队,通过人背、担架抬、柴车拉等,把伤员及烈士遗体送到后方的。据当事人回忆,参加背伤员的有长巷营村的吕付贵,抬担架的有马长巷的马祥、张夕福、张夕寿等,用车拉烈士遗体的有马长巷的张连元、张长岭(被敌人打了一枪)。邯郸战役中,我军虽然取得了全面胜利,但因武器装备差,伤亡也很惨重。单运到马长巷村西、闫长巷村南苍龙庙后(当时大庙内以及庙旁边的烧砖窑内到处都是烈士的遗体)的就有101名烈士遗体,其余往东北方向运的也不少。
在长巷苍龙庙收殓烈士遗体的人中,有党组织派来的翻身队队长桂玲(是当时在长巷一带以做木匠活为掩护的中共地下党员,魏县南沙口人),农会成员、马长巷村人张保清,闫长巷村人郭永秀,后长巷的连仁堂以及许法明、张实好、许桂林、徐振学、张琴书、闫国兴、郭荣和、李明堂、张桂书、刘全福、刘凤山等,前前后后有60余人参加了烈士遗体的掩埋活动。
烈士遗体全是用白布裹了的,第一天埋葬时,因战争年代,一时筹措不到那么多棺材,所以没有用棺材,只埋了20多名烈士(参加埋葬的大多数是老人和小孩,青壮年人都到前线去了)。第二天党组织从肥乡、成安、魏县派车拉来100口棺材,上级党组织指示,已掩埋的全部刨出来重新装棺埋葬,刨出来的烈士遗体由在场的人将尘土打扫干净,再由队长桂玲检查许可后,才能入棺埋葬,其中在攻打旗杆章时牺牲的一纵三旅二十团团长王大顺同志的遗体埋葬在这座烈士墓群的东南角。盛殓王团长的棺木,是从后长巷大地主张俊家的棺材铺拉来的。安葬时,部队也派人参加了。埋葬工作历时4天,后在每个墓前均植上一棵榆树。当时参加埋葬烈士的徐振学曾查看了一位烈士身上竟有27处刀伤,可以想像敌我双方交战时的惨烈。
烈士埋葬后,党组织曾对他们的姓名、原籍、部队番号等做了认真的登记。后来,因年代久远,再加几次政治运动及水灾等,这些珍贵的档案材料都失落了。1966年,为了纪念这些牺牲的革命先烈们,当时的长巷公社党委和当地的村民们为烈士墓群建立了革命烈士纪念碑;二零零四年七月三十一日,成安县人民政府又将烈士墓群公布为成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保护,六十年过去了,长巷“邯郸战役烈士墓群”历经风风雨雨,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使之成为了对广大人民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点基地,使革命先烈的光辉精神进一步激励后人,发扬广大。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