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在太行山的129师《战场画报》
卫庆前
在抗日战争时期,战斗在太行山的八路军129师曾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创办过一份彩色画报——《战场画报》。这份诞生于抗日根据地腹地涉县的画报,以彩色绘画和木刻印画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法,还插有摄影、剪纸等,每组画都附有文字故事或诗歌,是抗日根据地图文并茂、趣味与教育融为一体的优秀刊物,在我国摄影史、画报史、新闻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寻找《战场画报》实物,领略她的真容,追寻她的足迹,了解这一段历史,成为邯郸红藏人的又一个追求目标。
2011年夏天,笔者一行参加长治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举办的“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红色文物展”,期间应邀赴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参观。在该馆,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战场画报》。该馆馆藏的《战场画报》共有5期,分别为1943年1月创刊号,1943年2月第二期,1943年4月第四期,1944年8月第十二期和1945年6月第十三期。笔者隔着展柜玻璃,用照相机拍下了《战场画报》。
《战场画报》创刊于1943年1月1日,由驻扎在涉县王堡村的八路军129师政治部主办。当时,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信心,为广大工农兵服务,师领导决定运用画报这种形式,将部队的战斗、学习、生活等情况生动形象宣传出去,鼓励根据地军民战胜困难,鼓足干劲,最终取得抗战胜利。
图1、《战场画报》创刊号
由于年代久远,《战场画报》创刊号难以寻觅,尤为珍贵。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位名叫郝汀的收藏者将他珍藏的《战场画报》创刊号捐赠给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经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根据有关资料作一介绍:《战场画报》创刊号纵26.7㎝,横19.2㎝,为纸质。封面为彩色套印,红地上印有昂首吹号的战士和正在行进中的队伍,画的上方印有“战场画报”,下方印有“一二九师政治部出版,一九四三年一月”。刘伯承师长和邓小平政委对画报的创办极为重视,两人同时为画报题词。刘伯承师长的题词是“胜利到来之前必须越发结合群众机警顽强进行斗争。战场画报创刊,刘伯承敬祝。一九四三年第一日”。邓小平政委的题词是“画报应该反映部队的生动事实,成为教育的有力武器”。扉页是黄镇同志的发刊词,之后为129师领导人的木刻肖像图和连环画故事。连环画有“平顶山战斗”、“火浇阳明堡机场”、“阳武战役剪影”、“敌特清水的暴行”、“巧杀敌人”等。
图2、《战场画报》第2期
由于缺乏器材和专业人才,早期的《战场画报》不能照相制版,只能刊登木刻和线条简单的美术作品,单张石印。
1944年6月,部队领导决定出版摄影画报。129师政治部副主任黄镇指派当时129师的战地记者高帆,前往晋察冀画报社请教并协助制版。高帆经化装后,腰里塞了两颗手榴弹,带着刘伯承、邓小平的信件和一叠照片,在武工队员的护送下,越过重重封锁线,从晋冀鲁豫前往晋察冀军区。在“扫荡”与“反扫荡”、“蚕食”与“反蚕食”、“封锁”与反“封锁”的对敌斗争中,高帆历尽艰辛,在晋察冀军区把照片制成铜版,带回摄影制版材料,往返40天,圆满地完成了刘、邓首长交给的任务。从此开始,《战场画报》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开始发表摄影作品,成为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
图3、《战场画报》第4期
1944年8月第十二期的《战场画报》,封面上就是一副黑白照片,画面上是两个八路军战士,一个俯卧持机枪瞄准,一个站在战壕内朝前方观察。按照上面的说法和时间推算,这期画报应该是第一次刊登照片。
图4、《战场画报》第12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129师改为晋冀鲁豫军区,由太行山来到邯郸。高帆再次到晋察冀画报考察学习,在他带领晋察冀画报支援的摄影人员和器材,返回晋冀鲁豫首府邯郸后,将《战场画报》改名为《人民》画报,出版单位也由129师政治部改为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高帆首任画报负责人,画报以新闻照片为主。1948年10月,《人民画报》和《晋察冀画报》合并为《华北画报》。
图5、1944年129师政治部在涉县王堡村挖窑洞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hdwhua/2022-08-03/6126.html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