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涉战备铁路
日期:2022-06-30 10:31:19  点击: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卫庆前 贡延红

 

 

邯涉战备铁路

——解放战争时期的军工大动脉

 

卫庆前  贡延红

 

解放战争时期,有一条军工运输大动脉——邯涉战备铁路,为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也是太行军民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一个壮举,更是中国铁路史上一座划时代里程碑。由于各种原因,这段历史今天很少有人提及,甚至几个与铁路有关的博物馆也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好在这个事件的发生地邯郸民间红色收藏爱好者,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征集到若干文献资料,弥补了国有铁路建设历史档案的空缺。本文根据收藏的部分文献并结合有关史料,讲述与邯涉战备铁路建设相关的故事。

邯涉战备铁路 ——解放战争时期的军工大动脉 

1、邯涉战备铁路示意图

 

刘邓首长部署军工运输生命线

 

1945年秋,随着上党战役、邯郸战役的胜利,解放战争的序幕拉开。10月初,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进驻邯郸峰峰矿区,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邓小平、副书记刘伯承在峰峰召开全委扩大会议,为了解决太行山军工和军需用品的运输问题,作出修筑邯(郸)——涉(县)战备铁路的决策。刘伯承司令员说:“通过上党、邯郸两战役,大家看清楚筑建邯涉战备铁路迫在眉睫,万万火急”。副政委薄一波也强调说:“邯涉战备铁路是大军的生命线,可谓万万火急。”铁路从革命老区涉县延伸连接到邯郸,与平汉铁路相接,进而辐射中原以至更广大地区。

 邯涉战备铁路 ——解放战争时期的军工大动脉

2、第九区公所给上偏凉村的派工函

 

为什么要修建从涉县到邯郸的战备铁路呢?涉县处于太行山腹地,抗战时期为防止敌人袭扰,八路军总部、129师创建的黄崖洞、西达、梁沟等10多个兵工厂都隐蔽于陡峭的太行深山之中。这些兵工厂,为我军生产炮弹、枪械大量军工产品,仅涉县西达兵工厂就月产“七五”山炮炮弹6000发;根据地征购的军粮、生产的大量军鞋、被服,也急需运往部队。然而,军工产品运输路途艰难遥远,完全依靠人担畜驮,效率很低。繁重的差役,还影响了根据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随着解放战争的战线拉长,军工和后勤供应工作难以保障的问题进一步摆在面前。建设邯涉战备铁路迫在眉睫。

 

峰峰会议后,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研究实施“铁路搬家计划”,即动员平汉线两侧的民兵扒铁路,扒下的枕木不准烧毁,与铁轨、夹板、螺栓等一起完整运往太行山区,一时来不及搬走的埋于地下。这样做,一是可以阻止国民党军乘坐火车北上打通平汉铁路线的企图,二是为建设邯涉战备铁路提供物资基础。在刘邓首长主持下,成立了邯涉战备铁路的领导机关,由晋冀鲁豫边区军政联合财经办事处主任杨立三(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副主任戎伍胜(后任新中国财政部副部长),直接领导筑路事宜。任命王效斌为邯涉铁路筑路处主任(后任新中国铁道部副部长),任命王志恒为邯涉铁路筑路处副主任(后任新中国西安铁路局副局长),任命耿振林为邯郸铁路管理处处长(后任新中国铁道部副部长)。同时,以磁县六河沟和峰峰煤矿为建设邯涉铁路的生产加工基地,利用煤矿的设备、机车车辆和技术人才,制造机具和零件。

邯涉战备铁路 ——解放战争时期的军工大动脉 

3、三区公署给各村派遣修筑铁路的命令

 

邓小平政委指出:“筑路需要有专门的科技人才,要培养人民的专家。”刘邓首长和杨秀峰(边区政府主席)三顾茅庐,聘请铁路专家白楷为筑路指导。白楷又推荐了詹天佑的学生李芝圃,组建邯涉铁路秘密踏勘队。在我地下党号召下,平汉、同蒲、陇海等地的铁路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奔赴太行,参与筑路工作。在秘密踏勘总领队王效斌、耿振林、王志恒,总工程师白楷、李芝圃、铁夫的带领下,1946年底完成了踏勘任务,绘出铁路勘测蓝图。

 

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建铁路

 

19472月,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邯涉战备铁路正式开工,党领导下的一支既能勘测设计又能建设铁路的队伍诞生了。根据战争形势和铁路材料的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先修筑磁山至冶陶段。首先组建了邯涉铁路筑路处,以王效斌为主任,王志恒为秘书主任。磁县六河沟煤矿和峰峰煤矿的两个机修厂搬迁到磁山,成立“大成铁工厂”,负责机车车辆铁路配件的维修制作。筑路民工来自河北、山西、河南三省的武安、涉县、峰峰、磁县、永年、左权、黎城、林县等地。

 

邯涉战备铁路分为四个路段先后建设。

 

第一路段磁山至冶陶段最先开建,于19478月建成通车。在冶陶军民载歌载舞同声欢庆中,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滕代远(新中国首任铁道部部长)高兴地宣布:“我们有火车了!”在挺进大别山作战途中刘伯承司令员闻讯后高度评价:“我们白手起家修铁路,这是我们自己的第一条铁路。”

 邯涉战备铁路 ——解放战争时期的军工大动脉

4、岩涉办事处关于争当筑路模范的奖励办法

 

此时,解放战争的形势发生巨变,开始进入战略大反攻。为配合这一形势,194710月,军区、边区政府领导滕代远、杨秀峰、薄一波、戎伍胜等研究决定加速修建,多个路段的建设同时进行。第二路段峰峰磁山至邯郸,第三路段武安冶陶至岩城,同时进行。当年12月,武安冶陶至岩城路段通车。第四路段是岩涉路段。1947年底,成立涉县偏城乱石岩至涉县的筑路机构——岩涉铁路筑路处,主任章奋(后任新中国铁道部华北工程局局长)、秘书主任耿振林。此路段的尖饼岭段区土石方量巨大,是整个岩涉路段中最关键、最艰难的工程。滕代远在动员大会上指出:“邯涉铁路是我们大军的出山栈道,是支援刘邓、粟裕、陈谢三路大军的咽喉要道。进涉县前有一座亘古的大山尖饼岭拦阻,雨季前要移开尖饼岭,实现今年全线贯通。中原逐鹿,鹿死我手。我们口号,会战尖饼岭,决胜千里外!”

 

为攻克尖饼岭难关,太行行署下达指令,要求各县县长任施工的民兵团团长,县委书记任政委,进驻尖饼岭参加会战。涉县、武安、左权、黎城、林县、磁县等各县长、县委书记,身先士卒,深入一线。涉县派民工5000人奋战5个月,用工约75万个,一日三班不停。军区、边区政府领导滕代远、杨秀峰、薄一波带领机关干部参加劳动,并开展争当劳动模范运动。

 

19485月,杨立三在西柏坡向毛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汇报刘邓大军的战勤保障工作时说,邯郸至岩城铁路段已修建完成,太行各军工厂生产的物资齐聚岩城车站,已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周副主席听后赞叹道:“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奇。”

 邯涉战备铁路 ——解放战争时期的军工大动脉

5、岩涉办事处编印的《筑路》油印报

 

全线通车,为淮海战役立功劳

 

历险克难,艰苦奋斗,邯涉铁路于19481020日全线通车。铁路全程长100.6公里,轨距610厘米,每节车皮载重1吨,一次挂30节可运30吨,从涉县几小时就可到达邯郸站。同样重量的物资如用人担驴驮,400人来回需用7天时间,大大提高了运力。铁路的建成大大减轻了根据地群众的差务,军民欢心鼓舞。铁路通车还活跃了太行山区与平原地区的商贸流通。运进太行山的煤炭、钢材等各种物资,进一步促进了军工生产。

 

邯涉战备铁路的通车,连通了平汉铁路、陇海铁路。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田裕民(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铁路管理局副局长)在郑州接收陇海、平汉铁路,任铁路管理委员会主任,并打通商丘建立总兵站,胜利架起了“太行山淮海大陆桥”。太行军工产品由人担畜驮发展成火车、汽车联运相结合的千里后勤保障线。

 邯涉战备铁路 ——解放战争时期的军工大动脉

6、乱石岩至武安段建成后关于乘车费的规定

 

1948年冬,淮海战役进入最关键时刻,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围歼蒋军黄维机械化兵团12万人,急需黄色炸药爆破碉堡和坦克。接到命令的太行各军工厂通过邯涉铁路、平汉铁路源源不断运往商丘总兵站,进而发往前线。1215日,在江苏宿县围歼黄维兵团总攻中,几十辆坦克被黄色炸药包炸毁,黄维乘坐的坦克动弹不得,被解放军活捉。刘伯承司令员在邯郸车站慰问铁路职工时说:“边区人民修筑的这条栈道传奇般地将黄色炸药运去,若晚10分钟炸药跟不上,黄维就跑掉了。你们立了大功!”

 邯涉战备铁路 ——解放战争时期的军工大动脉

7、第九区公所关于派遣牲口运送军火到乱石岩站的函

 

邯涉战备铁路的建设过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所铁路大学校,为新中国铁路建设培养了大批即懂理论又懂技术的专业领导人才。新中国成立后,有近30人担任铁道部和路局的领导职务,成为新中国铁路事业的中坚。

 

新中国成立以后,邯涉铁路几经技术升级改造,当年的面貌早已消失。但是,当年太行军民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应当世代相传,发扬广大。

注:本文所附图片中的文献资料,均为本文作者贡延红藏品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hdwhua/2022-06-30/6029.html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