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园史
日期:2022-05-18 08:21:44  点击: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尚荣生 赵国智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园史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园史

 

尚荣生  赵国智

 

前言

 一九四六年三月,在刘伯承同志的亲自主持下,一座规模宠大的革命纪念建筑__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在河北省邯郸市破土动工,历时四载而完成。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陵园的建设极为关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董必武、刘伯承、陈毅、聂荣臻等同志曾亲临谒陵并题词赋诗,对安葬于此的左权将军及二百位革命烈士表示深切悼念与缅怀,情殷谊浓,感人肺腑。四十年来,陵园建筑设施不断完善,宣传内容逐渐充实,政治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

 

一、缘起与筹建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后,党中央派遣八路军一二九师挺进太行,转战平原,开辟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本区为八路军总司令部和中共北方局所在地,是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心脏与神经中枢;解放战争时期,本区为粉碎国民党军进攻的主要战场之一和全国反攻的主要战略基地。晋冀鲁豫边区,从一九三七年冬创建,到一九四八年八月与晋察冀边区合并,有着十一年光辉的历史。十一年间,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曾经历过千万次浴血奋战,消灭数以百万计的敌人,几十万优秀的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而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为了永远纪念先烈,用先烈的英雄事迹教育人民,培养民族正气,在一九四六年三月十九日召开的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第一届第二次会议上,将建立烈士陵园问题,列入大会议事日程,当会议进行到第九天(二十七日)大会执行主席聂真同志宣布建立烈士陵园的提案时,受到全体参议员的热烈拥护和欢迎,会上讨论通过了修建烈士陵园的五项办法:

 1、在邯郸建立陵园一座,作为总的、代表性的陵园,主要纪念八路军前方总部和一二九题暨晋冀鲁豫军区之牺牲烈士。

 2、在长治修建陵园一所,纪念决死队及最近抗战以来所有烈士。

 3、各个行署,各修建陵园一所,纪念该区党政军民自抗战以来,各种斗争中牺牲的烈士。

 4、由边区成立编纂委员会,凡抗战以来的烈士事迹,人民在斗争中的功劳成绩,都编纂之。

 5、建立陵园,经费开支颇大,可交由边府去筹备。

 至三十日午前,对建园问题结合优抚工作进行了讨论表决,确立了建园地址,并通过了如下决议:

 “为纪念边区子弟兵光荣牺牲之烈士,在邯郸建立陵园,纪念八路军总部前方司令部、政治部,晋冀鲁豫军区及一二九师牺牲烈士;在长治建立决死队烈士陵园,纪念决死队牺牲烈士。

 号召与教育广大群众,热烈欢迎对国家民族有丰功伟绩因复员而还乡的抗日军人,多方予以爱护尊敬与帮助,使其在精神上得到安慰,生活上得到保障,对革命烈士要发动遍及各个角落的纪念运动,搜集与表彰其英勇事迹,以昭民族正气。

 一九四六年三月三十日决议通过后,当天下午,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副主席戎伍胜、参议会副议长邢肇堂、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副政委薄一波、张际春、参谋长李达及杨立三、宋任穷、高树勋等偕同全体参议员到预定地点__邯郸城南郊(原日本东亚神社遗址)举行破土奠基,刘伯承司令员挖了第一锨土,并发表了讲话。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座落在这里,给古老的邯郸城增添了新的光彩。

 

二、施工过程

 

 建造一所规模宏大的烈士纪念建筑物,就当时的历史条件来说是颇为不易的。这时正处在八年抗战和上党、平汉战役结束不久,国家未建,交通未复,国民党军队还盘据着邯郸南北城市(安阳、永年),土匪特务活动猖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就在这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动工了。

 在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的直接领导下,首先组织了“筹建委员会”和“设计委员会”及“工程处”。筹建委员会由刘伯承、杨秀峰、邢肇堂、张际春、薄一波五人组成。设计委员会以军区司令部军政处长杨恬、边区民政厅社会科长金力耕、军区政治部宣传科长刘备耕为委员。工程处由原隆尧县县长张芥石、边府参议何如愚二人负责一切工程建筑事宜。同时调冀南书店邹雅同志负责日常测绘工作。

 各种组织健全后,即着手清理工地,测量面积,确定边界,当时总面积共109市亩,为了节省经费开支,建园工作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在日寇东亚神社废址上,建成花砖围墙一千余米,宾馆一座及职工宿舍、花窖等房屋四十七间,开支冀钞一千二百四十余万元,同时购买了部分花木,使陵园初具雏形。

 陵园在修建过程中,遭到国民党军的破坏。一九四七年敌人曾两次用飞机轰炸纪念建筑,将左权将军墓前七十米处炸成深坑(即今左权将军纪念馆周围的莲花池)。这时战争加剧,在“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前线”的口号下,陵园被迫停工备战,张芥石调边府哈立生医院,皱雅调冀南日报社,陵园仅留何如愚及职工二十三人,其余全部退出城市,到农村进行农副业生产,筹集经费,留守人员在敌机轰炸下,一面看守器材,培养花木,一面利用空地进行生产,表现了高度的责任心和全心全意为烈士服务的精神。

 一九四七年七月,战局扭转,人民解放军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九月,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为纪念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决定在陵园南面建立烈士公墓和单人墓穴,委派苗毅征同志主持其事,并负责收葬烈士遗骨,共拨冀钞四千余万元。这时,由于我军战略反攻节节胜利,主要战场已移到国民党统治区,邯郸环境比较稳定,建园进度较快,年底已完成围墙、墓碑、大门等主体工程。

 一九四八年八月,晋冀鲁豫边区与晋察冀区边合并成立了华北人民政府,随着战争的节节胜利,解放区转入建设时期,政府又拨给陵园建筑经费现米五十万斤,冀钞一亿六千万元,南公墓移交陵园接管,增拨现米五十万斤,继续进行修建。张芥石调回陵园,与何如禺合作,加速陵园建设。

 这时,由于水泥和石料仍无法采运,烈士纪念塔、人民英雄纪念墓等主体建筑仍不能着手修建。大家正在为难之时,朱总司令路过陵园,他详细了解了全面情况后指示说:目前应先从培养花木绿化着手,主要建筑等有条件时再修。临走时,他奖给陵园边币二百万元。不久,中央交通部批准,把铁路从武安牛洼堡村一直修到陵园,解决了石料运输问题,为以后的全面施工创建了条件。

 一九四九年春,全国各大城市相继解放,革命胜利已成定局,在胜利的凯歌声中,陵园开始了全面施工。二月五日,华北人民政府民政部来涵:决定将左权将军遗骨移葬陵园,陵园名称暂定为:“人民解放军前陆军一二九师、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并请朱总司令题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陵园直属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领导。

 一九五○年一月,张芥石去北京汇报工作,中央意见认为:烈士之血已开花结果,陵园建筑也基本完成,可在清明节举行落成典礼,并将左权将军等烈士灵枢移葬陵园,以告慰英灵于九泉。张芥石回来后与大家商议认为:工程尚且浩大, 清明节前落成时间太短,因此呈报内务部,改为国庆节后举行。

 为了按时完工,建园职工在全国胜利形势鼓舞下,提出了“中午不休工,突击两点钟”的口号,开展劳动竞赛,表现了忘我的劳动精神,到十月初,陵园主要建筑基本完成。至此陵园工程初步结束,它从兴建到竣工,历时四年之久,共开支小米三百五十万斤,约合现在的人民币三十五万元。

 

三、落成典礼

 

 一九五○年秋,中央决定左权将军灵枢移葬与烈士陵园公墓落成典礼同时举行。举行前中央人民政府内部务组织了“移灵委员会”,委员名单如下:

 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部长谢觉哉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秘书长魏传统

 华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张南生

 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杨秀峰

 河北省邯郸专区督察专员公署专员石惠轩

 河北军区邯郸军分区司令张瀚维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主任张芥石

 九月二十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召开了“左权将军移灵与陵园公墓落成典礼筹备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军委总政治部、华北军区总政治部、邯郸烈士陵园、内务部等单位的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了以下事项:

 1、移灵时间__十月二十日。

 2、成立编撰委员会__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总署、华北局宣传部、华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内务部等单位组成,负责编印左权将军纪念册及报上发出特刊(办公地点设内务部)

 3、成立大会秘书处__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华北军区政治部、邯郸专署、邯郸军分区司令部、邯郸镇政府、烈士陵园、内务部派人组织,负责大会布置、起灵、招待、生活等工作。秘书处下面根据工作性质再分设几个股。

 4、由内务部通知烈士家属及有关机关团体参加典礼,并拟在报纸刊登移灵启事。其亲、朋、故、旧有参加典礼者于十号前报名(启事用委员会名义)

 5、关于范筑先之灵枢,其家属意见不移邯郸。可否将陈光华灵枢移至范之墓穴,请杨主席决定。

 6、乐队由华北军区政治部负责组织(约三十余人)并负责摄制照片工作。

 7、由涉县起灵至邯郸路经武安这一段,由邯郸专署负责通知武安县政府,动员各机关、学校及城关群众,举行迎灵祭典简单仪式。

 十月十二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邯郸烈士陵园落成典礼暨左权烈士等移灵委员会启事”:前十八集团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及杨裕民、张衡宇、何云、高捷成、赖勤、陈光华(朝鲜烈士)等同志,在抗日战争中先后光荣牺牲,暂葬于涉县石门村,一九四六年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决议修建邯郸烈士陵园,现陵园工竣,兹定于十月二十日将上述烈士灵柩移葬陵园,并举行公祭。敬请左权等烈士生前战友、亲朋及家属届时参加,各界如蒙赠送花圈、挽联及其它纪念文字、纪念品等,统祈于十五日前送交北京西皇城根九号,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收转。其家属参加典礼者,亦请于十五日前到内务部优抚司报名或叫二局一四九五转一号电话接洽,(距邯郸较近者,可迳向陵园报名,赠送物亦同)

 十月二十一日,“安葬左权将军暨诸烈士与邯郸烈士陵园落成典礼纪念大会”隆重举行。午前八点,各界人民代表以及烈士家属五千余人,齐集烈士陵园参加典礼。陵园内外高悬白色挽联,充满庄严肃穆的气氛。

 午前十一点,左权将军等烈士灵枢,用专用列车由涉县运抵邯郸,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代表谢觉哉、军委总政治部代表魏传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暨西南军区代表姚继鸣、华北军区代表张南生、河北省人民政府代表杨秀峰、平原省人民政府代表贾心斋及烈士亲属列队前往车站迎灵。由车站到陵园,沿路遍布花圈、祭桌,邯郸市万余人怀着哀悼的心情,肃立两旁,向缓缓行进的灵车致敬。

 午后一点,陵园公墓落成典礼和公祭安葬在哀乐声中开始。首先由谢觉哉部长剪采,继由杨秀峰主席报告陵园筹建经过情形,接着谢觉哉部长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宣读祭文。公祭后,中央军委总政治部、西南军区、华北军区代表相继讲话或致祭词,代表们在烈士灵前宣誓:“坚决继承先烈遗志,百倍警惕,为保卫神圣的祖国及世界和平而战斗到底!”最后,在哀乐声中举行了左权将军安葬及公祭人民解放军烈士公墓仪式。

 翌日,中央、省、专署、镇各领导机关和军队代表举行了陵园会议,会议决议如下:

 甲、组织管理。由内务部优抚司、河北省政府及邯郸专署等机关,组织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

 乙、扩大建筑基地。陵园再扩大一百亩;公墓再扩大四十到五十亩。陵园所扩充之地,作为建体育场、阅览室之用;公墓扩充之地,作为移葬肖永智、杨宏鸣、袁鸿化等烈士之用。陵园扩充之费用,由中央人民政府开支;公墓扩充之费用。由华北军区政治部拨款,由石惠轩、马昭、张芥石负责作具体计划。

 丙、充实内容:

 1、大公墓内容,为华北解放前有决定意义之战斗经过及所牺牲之烈士,刻在各式各样之石碑上,竖在公墓中,材料由华北军区政治部搜集,图案由邹雅之设计。

 2、陈列馆内容,由内务部优抚司及华北军区政治部搜集充实。

 3、关于塑像,陵园在烈士纪念塔与大公墓之间路口修一组像;南公墓小桥之石墩上,设计一个铜像,由张芥石、邹雅负责,必要时,军委、华北军区均可帮助。

 

四、发展变化

 

 烈士陵园是昭示民族气节,褒扬革命先烈的纪念场所,它不仅要有雄伟高大的纪念建筑,庄严肃穆的秀丽园景,还必须有可歌哥泣英雄事迹,生动感人的政治内容,才能达到“褒扬烈士,教育后人”的目的。因此,从陵园落成后,工作重点便转移到宣传内容建设方面。迄今三十余年间,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1950__1956

 根据一九五○年十月二十二日陵园工作会议精神,对宣传工作拟定了“实施计划提纲”和“内容建设纲要”,原文如下:

 甲:内容建设纲要

 1、陈列馆内容

 ①烈士文物,即烈士生前一切有历史意义的文物,如日记、笔记、信件、印章、著作等。

 ②烈士遗物,即烈士生前进行革命活动使用过的东西,如枪枝弹药、血衣等。

 ③资料,即烈士生前革命经历及死后的政治影响,如传略、事略、生活片断及追悼烈士的祭文、照片、挽词、悼语以及誓词等。

 ④革命文物,包括抗战中的袖章、领章、帽花、边区印章等。

 ⑤搜集对像,重点是左权将军及移葬陵园的烈士。并拟对“四、八”烈士在黑茶山遇难、延安成立治丧委员会等历史照片以及当时领袖题字进行收集、陈列,从而充实四八烈士阁内容。

 2、人民英雄纪念墓内容

 凡在晋冀鲁豫边区各地较大战役中坚强不屈、可歌可泣、众人皆知的烈士事迹,均可陈展。

 3、战绩馆

 晋冀鲁豫地区自进行革命武装斗争以来,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使用的各种武器及武装斗争形势变化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战绩统计表;在边区范围牺牲烈士亲手用过的武器;抗战时期在边区作战中缴获敌人的一切物品。

 4、烈士统计和遗骨搜集

 5、参观别处陵园,改革提高工作

 乙、实施计划提纲

 1、上述内容经河北省民政厅审查同意后,呈请内务部、华北军区修改、补充 ,并请内务部、华北军区发动有关党、政、军民机关协助搜集。

 2、本园也是纪念第二野战军的烈士陵园,派人到西南军区搜集资料,并请该军区和有关领导协助。

 3、在《人民日报》上刊登启事,进行征集。要求烈士家属、亲友等将有关烈士遗物、资料,直寄陵园或派人去取。

 “实施计划提纲”和“内容建设纲要”的重点是搜集烈士文物、遗物、事迹、资料以及有关边区武装斗争的革命文物,自一九五三年开始,陵园先后派人到山西、河南、山东和华北有关军事部门进行广泛的搜集,共搜集到:

 1、烈士遗像二百七十四张(内抗战烈士七十七,解放战争烈士一百九十五,抗美援朝烈士二)

 2烈士遗物六百三十九件(内服装三十四,奖章奖状一百九十五,各种证书八十九,写作笔记一百六十三,生活用品八十三,布币、纸币、军用粮票三十八,图书报纸三十七)

 3、烈士资料十九册。

 4、不同武器六十三件。

 5、战斗照片九百四十二张。

 6、重要历史资料四册。

 7、雕塑左权将军站像一、范筑先、金方昌像各一。

 8、充实了纪念党内容,增绘大型油画六幅。

 以上资料,为烈士陵园的宣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陈列内容上,根据陵园性质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变换。左权将军墓对面的湖心亭曾辟为“文宪馆”,展出烈士传记和一般文件。一九五七年改为“左权将军纪念馆”,与此同时,陵园于一九五二年将新设计的烈士纪念堂计划呈报河北省民政厅转中央批示,批准烈士纪念堂造价三十四亿八千二百万元(旧币),修建甬路费二亿四千万元(旧币)。烈士纪念堂于一九五五年竣工,陈列革命先烈的遗像、遗物和简要事迹。

 陵园在这一时期作了两次大的扩展。第一次在举行落成典礼时,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代表提议扩展园址,在河北省政府主席杨秀峰同意下,拨给土地一百五十亩;第二次在一九五七年,邯郸市将南院附近的一片铁路废址拨给陵园,约五十亩。

 总之,这一时期是陵园建设飞速发展的时期,虽然各项工作还在探索中,展览陈列还是简单粗糙的,但它毕竟迈出坚实的第一步。特别是资料的大量收集和整理工作,充实了陵园的政治内容,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958_1965

 经过一九五七年“反右派”和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运动”,陵园部分人员陆续调离,宣传工作一度处于停顿状态。一九六○年后,陵园增加了新的工作人员,逐步重新走上正轨。

 一九六三年,陵园派人常驻北京,在原八路军一二九师暨第二野战军领导同志的支持帮助下,从中央档案馆、军事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解放军画报社等单位,复制、收集了革命文物、文献及图片资料达五百件以上。同时,在《人民日报》上刊登启示,征集烈士事迹及有关革命文物,在全国各界人士中引起极大的反响,很短的时间里,便陆续收到烈士生前的亲属、故旧、战友寄来的信件和烈士遗物达二百件以上。

 随着资料收集工作的逐渐进行,各纪念堂、馆的陈列内容也做了较大的调整和充实,根据一九五九年六月周恩来总理视察后提出的意见,增加了烈士事迹和遗物的陈列以及部分烈士的塑像,雕塑了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腹心地域沙盘模型,陈列馆设讦了新的“晋冀鲁豫边区开辟与创建光辉斗争历史”的陈列展览。通过大量的文物文献资料介绍晋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的光荣事迹。一九六五年,根据薄一波副总理的指示,开始收集、整理和撰写烈士陵园园史资料。

 陵园在这一时期的园林绿化也有较大发展。所有甬道两侧和纪念建筑之间,都有翠柏为墙,绿柳成荫,兰松与青桐并茂,冬青与长春凝碧,衬托着整个烈士陵园更加庄严肃穆,基本上改变了它的旧有面貌。

 1966_1980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陵园的各项工作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直到一九六九年底,才得以缓慢的开展,其主要任务是逐渐恢复被涂抹的中央领导同志的碑刻题词和各陈列馆的展览内容。这一时期陆续展出的内容有:

 纪念白求恩同志展览(1970)

 一等功臣祖斌烈士事迹展览(1972)

 杀敌英雄赵亨德事迹陈列(1973)

 金方昌烈士事迹展览(1975)

 王克勤烈士事这展览(1976年)

 烈士英名录陈列(1976)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光辉生平图片展览(1977)

 左权将军纪念展览(1979)

 晋冀鲁豫边区革命斗争历史展览(198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陵园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对此,陵园邀请新华社、解放军画报社、河北图片社等单位协助,拍摄印刷了陵园风景图片、中央领导同志题词集、左权、王克勤、赵亨德、金方昌等烈士事迹宣传材料,编辑出版了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名的《怀念左权同志》一书。这本纪念专辑的出版,实现了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等同志对左权同志深切缅怀的宿愿。

 为了提高宣传质量,陵园购置了电影放映机等器械设备,拍摄了“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巡礼”,复制了“太行丰碑”、“左权将军移灵安葬”等影片,积极准备对前来谒陵的外国朋友和广大群众放映。这一时期的资料工作,重点是配合陈列内容的需要,对原有的文物文献进行整理和补充。从一九七四年开始,陆续派人至北京、山西、陕西、四川、湖南、广东等省市的博物馆、纪念馆查阅资料,走访烈士生前的亲属和战友。实践证明,密切配合陈列展览和资料编写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收集资料,抓紧、抓早,不失为切实可行的好办法。

 

五、现状概况

 

 陵园分南北两院,横跨街市,占地面积三百二十亩。主要纪念建筑有十二座,多集中在北院,北院大门门楣高九米三,宽七六米,门楣横额正面有朱总司令的亲笔题词:“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背面有朱总司令的题词“浩气长存”。门内是一条宽阔的甬道,两旁松柏茂密,郁郁葱葱,簇簇鲜花,随风飘展,瑰丽多姿,这些奇花异卉,是中央指示从南京、四川、广州、西安等地用飞机和火车运来的,以此寄托党和人民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与悼念。

 进入陵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巍然矗立的烈士纪念塔。塔上镌刻有毛泽东同志的题词:“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千古无上光荣”,周恩来同志的题词:“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刘少奇同志的题词:“永垂不朽”,朱德同志的题词:“你们活在我们的心目中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里”。塔前的台阶上,有一块长方形青石浮雕祭坛,刻有星火燎原和壮志凌云的图案。塔后刻有晋冀鲁上镌豫边区参议会关于建立邯郸烈士陵园的决议。纪念塔两侧的石碑有任弼时、董必武等同志的题词。

 人民英雄纪念墓,位于纪念塔北面,是陵园的中心建筑,它坐落在二千五百平方米的平台上,墓碑为周恩来同志所题,另外还有陈毅、刘伯承、徐向前等同志的题词,谊重情殷,斐然可诵。陈毅同志的题词是:“往来邯郸道,数度谒陵园。光辉照环宇,成仁齐圣贤;大众歌盛德,英雄足世传。遗爱殷殷在,忽忘缔造难。”人们看了无不为之感动。台前有两组大型塑像,表现为我八路军、民兵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战斗的造型。墓前是可容万人赁吊的广场,四周松柏环绕,繁花点辍其间,令人神清气爽。

 纪念墓的西面是一幢艺术美观、秀雅的宫殿式建筑物,刘伯承同志亲笔题名为“陈列馆”。馆内陈列有“晋冀鲁豫边区革命斗争展览”。陈列馆的东西两厢,是回族抗日小英雄金方昌和解放战争时期著名杀敌英雄王克勤烈士纪念室。馆后是一座双层六角烈士阁,林伯渠同志“为人民民主而死”的手书横匾,高悬在门之处,这就是为纪念一九四六年四月八日在山西黑茶山遇难的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黄齐生而增建的“四八烈士阁”,阁顶用玻璃瓦复盖,六角以红柱支撑,楼梯是螺旋形的,盘旋上升,登上阁顶,全园景色尽收眼底。

 人民英雄纪念墓的东西是被人们深切怀念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之墓。墓上雕有左权将军胸像。墓前为牌坊,牌坊中的石碑上刻有朱德同志写的挽诗和彭德怀同志撰写的墓志铭。牌坊正中是一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有周恩来同志的题字“左权将军之墓”。牌坊上额是谢觉哉同志亲书:“人民共仰”。墓地两侧有附墓六座,这六位烈士是:抗战初期参加组织冀东起义的杨裕民烈士,前中共北方局秘书长张衡宇烈士;新华日报(华北版)社长何云烈士,中共党员、朝鲜烈士陈光华;主持冀南金融和财政工作的高捷成、赖勤夫妇。

 左权墓对面是“左权将军纪念馆”,馆名为徐特立同志所题,它独处在清水湖内,有拱形石桥直通馆内。有关左权将军的生平事迹和珍贵遗物在馆里陈展。

 左权墓东边,是张兆丰烈士之墓。张兆丰烈士是河北磁县彭城人,一九二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北方局军委书记,一九三○年牺牲,一九六一年经薄一波同志提议移葬陵园。

 烈士纪念堂,位于陵园北院的东端,是园内最宏大、最庄严的仿古建筑。面积九百六十平方米,堂高十五米,遍复琉璃瓦,堂内外都经过精雕细刻,丹青灿烂,釉光四射。堂额上的竖匾是周恩来同志题字“烈士纪念堂”。门两侧的朱红柱子上镌有董必武同志一九六五年题写的对联:“爆革命火花生有光芒照日月作献身金鉴死留正气壮河山”。纪念堂内陈烈有一百二十位烈士的遗物、遗像和生平简历,是宣传烈士事迹的重要场所。

 陵园南院为“晋冀鲁豫区人民解放军烈士公墓”。迎门是一座宽阔的沥青路,路的尽头是新建的烈士骨灰堂,里面存放着近年来牺牲的烈士和老红军战士的骨灰。

 道路左侧是烈士公墓。墓碑高大,庄严肃穆。碑两侧的边壁上刻有邓小平、聂荣臻等同志的题词。碑前有椭园形荷花池,池边两座烈士纪念亭分立东西。碑的后面是烈士墓区,安葬着八路军前方总部的部长、科长,一二九师和晋冀鲁豫军区的部长、科长、旅长、军分区司令员、政委、团级以上的干部及边区著名的杀敌英雄、战斗英雄近二百位革命烈士。

 

六、政治影响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不仅建设早、规模大、布局严谨,建筑庄严,绿化优美,而且由于这里安葬着左权将军和近二百位在开辟和创建晋冀鲁豫边区以及在我党我军发展史上做出卓越贡献的革命烈士,由于这些烈士的英雄事迹和珍贵文物,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影响。同时,我国党政军领导同志为陵园撰写的题词、挽联、悼文达四十余件,这在全国各革命纪念地和烈士陵园中也是首屈一指的,故为人们所重视。

 陵园落成以来,国内外前来谒陵的群众络绎不绝,中央领导同志朱德、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同志“往来邯郸道,数度谒陵园”,嘱告要把陵园建设好,让烈士有一个安息的地方,让生者也有一个寄托哀思的场所。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一日,毛泽东同志在视察我国南方的归途中,专程在邯郸下车缅怀烈士,到左权将军墓前肃立默哀。一九五九年六月四日,周恩来同志来陵园时,对陵园的各项工作做了重要的具体的指示。刘少奇、董必武、聂荣臻同志等也先后来到陵园,题词赋诗,表彰颂扬革命烈士。一九七二年春节,刘伯承同志身卧病榻,还谆谆叮嘱前去看望他的老同志,不要忘记战争年代牺牲的烈士们,要大家关心邯郸陵园的建设。

 每年,来自全国各地谒陵参观的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机关干部、青年学生、少年儿童达数十万之多,他们聆听烈士事迹介绍,参观陈列展览,受到深刻的教育,许多人感动得流下热泪,表示要继承和发扬烈士的革命精神,把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世界各国的友好代表团、旅游团、归国华侨在参观时,对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表示饮佩,对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表示了无限的尊崇和敬仰;同时,对陵园的建筑艺术和政治内容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欧州一个国家的专家在留言薄上写道:“……为中国革命而牺牲的英雄们是永垂不朽的,陵园的修饰和设施,也给我留下很好的感觉;在宏伟的纪念碑上、陵墓上、陈列馆的照片上,铭记着中国人民及其军队光荣事业的英雄历史”。

 是的,陵园高大的纪念建筑和烈士公墓,是力量的象征,是胜利的象征,它不仅记载了中国革命不朽的过去,而且昭示了我们伟大祖国光明的现在和未来。随着历史的发展,陵园将更好地担负起“褒扬烈士,教育后人”的光荣任务,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中,发挥愈来愈巨大的作用。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hdwhua/2022-05-18/5914.html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