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不仅是千年历史古城更是红色文化之都
日期:2021-10-15 16:15:01  点击:
来源:文旅河北  作者:

 千年古韵文化,百年红色征程。邯郸这座城市,自诞生之初就有着独特的魅力。六朝古都、成语之乡不再过多介绍,今天就来讲讲邯郸的红色文化,看看邯郸这座城市和红色革命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

 

 

一、觉醒

 

百年之前,在邯郸磁县走出了第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王子清。王子清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从小饱读诗书,被人称为“神童”,1917年的十月革命使他深受影响。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之时,他马上赶赴北京,参加了著名的五四运动,回到家乡后,他和当年的有志青年一样,发传单、搞演讲,在磁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1921年,他在李大钊的介绍下成为了共产党员。成为党员后他更加努力为革命事业做贡献,为了方便与北京区委联系,建立秘密联络点,他变卖了家产,全身投入革命事业,但是他的小女儿却因冻饿夭折。王子青也在后来的革命事业中牺牲。正是因为有他这样的革命志士,才唤醒了邯郸地区更多人的意识觉醒。

 

 

二、抗战

 

邯郸作为四省交界之处,是棉花、粮食、钢铁的储存和运送的重要之地,在战争年代,这样的交通要塞更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129师便驻扎在此,这也是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所在之处。在刘伯承的带领下,晋冀鲁豫四省的好男儿英勇奋战,用无数牺牲换来了胜利,抗日战争八路军中牺牲的最高将领左权也长眠于此。但正是在这些领袖的带领下,无数人的奋力抗战,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但战争时代的条件却格外艰苦,1946年时,晋冀鲁豫军区由邯郸转移到武安陶冶,著名领导人刘伯承、邓小平、董必武、李达等人曾在此工作一年多。后来美国作家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描述了自己采访陶冶时的场景;“当我来到人口只有两千的陶冶这个小山村时,几乎看不出任何迹象表明,指挥30万正规军和100万游击队的首脑机关就设在这个小小的石头城内。”这不仅表明了当时条件的辛苦,也展现了我们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三、宣传

 

从建党时期的民众意识觉醒到抗战时期的同仇敌忾,都少不了思想方面的宣传。也正是因为我们国家的经历,重大宣传的机构在诞生之初就和国家处在同一战线,著名的《人民日报》、《新华社》都是如此。他们在建设之初就是党的宣传刊物。而《人民日报》的创刊之地就在邯郸。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等党政机关进驻邯郸后,决定筹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机关报,于是在火磨街东口的一幢小楼内,创建了《人民日报》,楼外用红色油漆涂写着“人民日报馆”、“新华通讯社”。从1946年5月15日到1948年6月14日,《人民日报》在邯郸待了两年零一个月。北平解放后,《人民日报》入驻北平,成为中共中央的机关报,一直到现在。

 

 

四、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邯郸经过行政区域划分,成为了地级市,虽然不再有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但是邯郸依旧不忘革命初心,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重工业,在近些年来的环保号召下,邯郸也不断革新技术,重新恢复绿水蓝天。与此同时邯郸也发掘自身文化,将三千年的历史底蕴和红色革命文化相结合,打造出拥有自己独特魅力的旅游文化。邯郸地区的人民也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过上了幸福舒心的生活。

 

 

筚路蓝缕创伟业,初心不忘再出发。百年历史征程,百年沧桑变化。邯郸这座古老的城市一直在与时代共进步。如今的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中,以后的美好生活还需我们这一代人共同创造。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hdwhua/2021-10-15/5290.html

 邯郸、千年历史、红色文化、红色邯郸

邯郸、千年历史、红色文化、红色邯郸

邯郸、千年历史、红色文化、红色邯郸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邯郸、千年历史、红色文化、红色邯郸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