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北抗日武装的建立
鲁西北地区,系指当时的山东省第六区(聊城)所辖的12个县及第四区(临清)所辖的10个县。鲁西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以后,中共中央、第十八集团军总部给了范筑先部极大的关怀和支持。在中共山东省委的直接领导下,中共鲁西北特委积极帮助范部建立发展抗日武装。共产党在与范筑先合作抗战的同时,还建立了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
范筑先
1937年11月7日,中共山东省委在向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目前形势与工作方针的报告》中指出:目前“日、伪军已经侵进西北,虽然暂时停顿在小的扰乱,但不久将随太原之失利与平汉之退却而迅速进攻山东”。“因此,利用现在的合法地位开展游击战争,是万分迫切的。鲁西北党组织的任务--游击队要争取1万多人,在直接领导之下,作为必争的目标”。中共鲁西北特委遵照北方局和中共山东省委的指示,立即深入各地,建立发展抗日武装。
1937年11月,根据徐运北等人的指示,共产党员解彭年等将堂邑县政训处办事处部分服务员及当地部分共产党员、青年学生、小学教师和农民等,组成一支抗日游击队,并不断将其发展壮大。11月22日,张霖之、王幼平、徐运北和洪涛到堂邑宣布了范筑先的命令,命名这支武装为“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第一支队”。为加强领导,特委派红军干部洪涛任队长,李福尧为政治指导员,群众称洪涛为“洪队”。第一支队初在堂邑东一带的农村活动,很快发展到六七十人、三四十支枪的规模。年底,洪涛调走后,廖云山继任队长,群众称其为“廖队”。1938年1月下旬,第一支队奉命到冠县西唐寺一带驻防。第一支队发展到400人时,编为一个营,营长由长期在上海和华北从事军运工作的共产党员刘致远担任。这支武装成为后来组织第十支队的基础力量。
组建第六区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进一步巩固了鲁西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共鲁西北特委和范筑先建立统一战线后,为发展第六区的抗日武装,建议范筑先将山东省第六区保安司令部改为第六区游击司令部。接着,中共鲁西北特委立即派大批共产党员直接到各地创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1938年1月31日,中共鲁西北特委和范筑先商定,以第一支队为基础,合并冠县、范县、博平、寿张等县地方党组织和政训办事处掌握的武装,在冠县正式成立了山东省第六区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张维翰任司令,王幼平任政治部主任(后由刘子荣、袁仲贤继任)。后来又建立了第十支队机枪营,刘致远任营长。第十支队还按照红军的做法在部队中建立了党组织和政治工作制度。不久,第十支队又收编了馆陶、冠县的两支民团和馆陶的第二十五支队,发展到2000余人。以后,又将汶上、东平的抗日武装编为第十支队独立营,队伍扩大到四五千人。第十支队是鲁西北地方党组织创建的第一支正规抗日武装,是党直接领导的坚持鲁西北抗战的一支重要力量。十支队活动在鲁西北平原、大峰山区及河南省内黄一带,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军的进攻,在战斗中不断成长、壮大。
鲁西北地方党直接领导的第十支队机枪营
鲁西北地方党组织直接创建领导的其他抗日武装
在鲁西北地区,由党组织直接创建并领导的抗日武装中,除了第十支队外,还有以下几支抗日武装:第十一支队,牛连文任司令,王乐亭任政治部主任;第十二支队,1938年六七月间,以齐河县爱国人士卢致和、李聚五等组织的抗日武装为基础组建,中共鲁西北特委通过范筑先委任傅亚屏任司令,高峻岳任政治部主任;第十三支队,1938年1月,在中共直南特委、鲁西北特委的帮助下,在濮阳、濮县交界处创建,冀振国任司令,共产党员王青云任副司令,史占岐、汪毅先后任政治部主任,部队迅速发展到1000余人;第三十一支队,根据中共鲁西北特委指示,1938年10月在长清建立,由范筑先委任管大同任司令,吴亚屋任政治部主任,共850人;第三十五支队,徐茂里任司令,在地方党组织的帮助下,很快发展到1500人;第五、六支队中也有部分党的武装;在临清、高唐、禹城、恩县、平原、夏津等县也分别组建了一些游击大队或八路军武装工作团。到1938年秋,在鲁西北,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发展到1万余人。
鲁西北地方党组织协助范筑先收编改编的抗日武装
鲁西北地方党组织协助范筑先收编、改编的抗日武装大致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留在鲁西北的国民党旧军队,有3个支队,分别为第二支队、第三支队和第二十一支队;第二类是打着抗日旗号拉起的绿林武装,有11个支队和一路民军,包括第五支队、第六支队、第七支队、第十六支队、第十九支队、第二十二支队、第二十六支队、第二十七支队、第二十九支队等和民军第一路;第三类是由地方民团改编而成的,有12个支队和两路民军。分别是第一支队、第四支队、第八支队、第九支队、第十四支队、第十五支队、第二十四支队、第二十八支队、第三十支队、第三十二支队、第三十三支队、第三十四支队,民军第二路、民军第三路。为了使这些武装力量发挥抗日作用,鲁西北地方党组织一方面不断发展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武装力量,按照八路军的建军原则进行建设,使之发挥骨干作用;一方面协助范筑先建立政治工作制度,使得这些武装的战斗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鲁西北抗日游击第七大队成立处安仁小学
至1938年11月,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建设取得极为显著的成效:开辟了30多个县的抗战局面;建立了35个支队、3路民军,共6万多人的抗日武装;组织了几十万人的抗日群众团体。鲁西北抗日武装先后进行了梁水镇、南镇、濮范、黄庄等地的战斗,参加了济南战役,获得了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的宝贵初始经验。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hdwhua/2021-08-21/5035.html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