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功卓著一名将(待续)
李子方
在烽火漫天的抗日战争时期,李侍曾在邱县、威县、临清一带是颇有点名气的。因为他是八路军冀南主力部队的一位较有威望的团长,在这一带有广泛的社会关系和影响。更主要的是他在党的教育下,由一个旧军人,转变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正如他自己常说的: "没有共产觉,就没有我李侍曾。”
一
李侍曾,原名世增,亦作仕曾,字继孔, 1898年正月初五日生于邱县贺钊镇西村(现威县贺钊侍曾村)一个地主家庭里。五岁时,突遭变故,家庭破产。
侍曾自幼聪颖,但未能念书。从十二三岁开始,农忙时做短工,冬闲时卖花生、梨膏糖,借以谋生。也曾跟人去曹州(山东菏泽)贩过牛。1920年大旱,生活无计。1926年被保荐到北胡帐民团局当兵,是年又参加国民党军队。后又到邱县警备队当班长、骑兵排长、县政府政务警长。他人虽在旧军队,为人正直厚道,具有民族正义感,曾为救护一名共产党员而险遭迫害。1935年随县长薛儒华到高密县, 1937 "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时仍任山东高密县政务警长。他拜东目寨青帮头子姚洛俊为师,是青帮“二十四”。在邱县、威县、曲周等地收徒千余人。
在北胡帐当兵时和杨氏结婚,后又从邱县常屯纳一妾,均不育,养一义女,名子葵。
二
“七七”事变爆发,威县国民党当局不战而退。土匪蜂起,一片混乱。当时,威县城周围就有大小土匪二十六股。
1937年秋末的一天,邱县土匪李景龙窜到贺钊。他是侍曾的青帮徒弟,虽不敢抢劫师父的家乡,却扬言要把贺钊工商队的枪带走。这一下急坏了商绅乡老,求告侍曾族侄出面把枪支留下,由各商号和富户凑足三千元“慰劳费”送去了事。
不久,侍曾从山东高密回来。在乡绅怂恿下,为了“保乡保家”,以邱县、威县的民团为基础,成立了“壮丁队” ,侍曾为司令。临清、冠县北区和清河的民团亦前来参加,又收缴国民党散兵一批枪支弹药,“壮丁队”迅速由21人发展到3000多人,1700多条枪,100多匹马。成为一支较有影响的势力。
1937年11月16日威县沦陷。在豪绅包围和日寇胁迫下,“壮丁队” 被日寇收编为“清水部队警备第一旅第二团” ,侍曾为团长。这时,一些长期跟随他的人相继离去,大批社会渣滓和土豪劣绅乘机涌来。国民党河北民军张荫梧也派人拉拢侍曾,一些亲朋好友对他规劝指责。侍曾犹豫徘徊,陷于痛苦为难之中。
三
1937年底,八路军挺进巨鹿。先派来刘相林(冀中人),又改派廖中符(辽宁人)同侍曾联络;与此同时,威县党组织指派他族侄李子方到他身边工作。
侍曾对被日寇收编当汉奸,本不甘心;和国民党素无联系,对其军队一向反感。他性情刚直,有爱国保家之心。这是侍曾能够被我争取的有利条件。他的社会关系复杂,有多年的混事经验,旧的积习较重。对共产党素不了解,有许多怀疑。他知道红军能打仗,把毛泽东、朱德当作传奇人物来敬仰。对其能否抵得日冠,对于中国抗战前途,茫然不解。这又决定了侍曾接受我党的教育和改编,是不会一帆风顺的。
八路军派来联络的人,最初不公开身份。侍曾指令部下管吃住,走时送给盘费,拒不接见。后来把八路军身份亮明,也只让他的族侄接待。对于国民党,地方豪绅和其他方面来联络的人,以及书信来往,都由他族侄办理。连对他有过影响的堂兄一位穷书生,也不耐烦见面了。这样一来,实际上减少和排除了其他方面对他的纠缠和影响,便于我们对他进行工作。
随着冀南抗战形势的发展,侍曾逐渐关心起同八路军联络的情况,关心起对共产党、八路军的深层了解。侍曾曾很神密地问他的族侄: "共产党共产共妻是真的吗?”“你两个五大娘怎么办?会不会共一个?你去常屯一趟,找宋襄臣,先把你那个五大娘离掉。”“共产党会相信我吗?把我当成汉奸怎么办?”“听说共产党都是念书识字的人,是吗?你在共产党没有?”“你见过八路军吗?八路军是不是‘朱、毛’的红军?”“国民党那么多军队都跑了,八路军能打赢日本吗?....他不只一次地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思想有顾虑有怀疑,在犹豫在斗争。
1938年元旦前不久,侍曾带着几个骑兵出走了!既不要他族侄相随,事先也未告诉任何人。第二天传来消息,在香城固一带被土匪扣留了。这是怎么回事?他去香城固干什么?盘踞在香城固-带的土匪王来贤和赵山峰同是青帮的人,同被编为清水部队警备一旅。且不说侍曾人马比他们多,势力也比他们大,为什么要扣留他?八天之后,侍曾回来了。据说是他青帮师父把他要出来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后来,侍曾交代说:“当时,害怕背汉奸的骂名,又怕共产党不相容,昼夜不安。想来、 树大招风’都是因为领着这么一伙人。但又不知道这伙人能把握到什么程度,想避一避风,看一看动静。”岂知这使他更加孤零和痛苦。他想这决非长远之计。可以认为这是他当时的真实思想,也可能事情并不这么简单。因为侍曾不是一个头脑简单、做事鲁莽的人。最好的说明是他后来发展的全部实践。
从香城固回来,侍曾的政治态度开始明朗,决心也比较大了。“以后河北民军来的人不要理他们。“南边土匪来了人,扣起“把姓徐的那家伙杀掉算啦! " (徐某,湖北人,原是国民党部队的一个排长。南逃时,脱离部队,纠集数十名散兵,在威县广宗交界一带抢劫。后为侍曾收编,委以连长。但恶习不改,后被处决。)
1938年元月一天晚上,八路军东进纵队骑兵连由任县邢家湾进驻威县鱼堤。真如神兵天降,人心沸腾起来,侍曾马上要他族侄代表他前去欢迎和慰劳。他详细询问八路军情况,对他们一夜之间从邢家湾来到这里感到惊奇。对八路军艰苦的作风,严明的纪律,以及刷写标语、宣传群众,教儿童唱歌这些新鲜事赞叹不已。他特别注意这支部队的口音,当他知道是“南方口音”的时候,连说:“江西红军!江西红军! "深受鼓舞和感动。
一月下旬,陈再道司令员、宋任穷政委率八路军东进纵队进驻南宫。他立即要他族侄去南宫欢迎。他族侄带回东纵政治部主任胥光义、参谋长王蕴瑞的亲笔信。侍曾第一次接见了八路军代表、东纵参谋科长贾建国和工作人员廖仲符。
在抗战形势鼓舞感召下,侍曾下定决心,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走抗战救国的道路。
四
经过几个月的复杂斗争和紧张工作,侍曾率2000余人于1938年2月16日反正,毅然宣布参加抗日,接受八路军改编。4月5日东进纵队在北胡帐将其所部正式改编为“冀南抗日游击独立第二师” (简称独二师) ,侍曾任主事副师长兼二团团长,参谋长廖仲符,政治部主任邓易非。社会渣滓被淘汰,一批青年学生和共产党员输入部队,部队又随之扩大。但部队成份仍很复杂,一部分权力和重要位置还把持在国民党分子和豪绅手中。4月初,独二师驻扎七级整训,宋任穷由南宫到七级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讲抗战形势和建党建军任务。研究攻打威县城事宜。4月底,独二师移驻经镇,做攻打威县城准备。5月9日,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和陈再道、宋任穷在经镇召开参战部队首长和参谋人员会议,下达进攻威县城作战命令。独二师任务是打埋伏,只抽警卫连7名战士当向导。牺牲3名。
5月10日凌晨,威县攻城战斗结束后,独二师移驻香城固,遂又进驻邱城,官兵纪律严明,买卖公平,深受群众拥戴。6月下旬回师威县城内,徐向前、宋任穷主持整编,独二师整编为“八路军冀鲁抗日游击第一支队” ,侍曾任支队长,副支队长廖仲符,政治处主任孙卓夫。辖4个大队, 2个直属连,共3000余人,正式冠以“八路军”称号。由地方游击队发展成为党领导下的抗日野战军。开始建立政治机关,设立政治委员、教导员和指导员。我党一部分党员的身份,也公开了。
7月,调赴临清驻防,时第一支队四大队大队长宫聘之和土匪冯寿彭(外号冯二皮,曾为聊城专员范筑先收编)勾结,阴谋率部叛逃,为我政治工作人员发觉,宫聘之率十几名亲信仓惶逃走,后被抓获枪毙。这一事件对侍曾教育很深,震动很大。由此使他懂得了“巩固部队”,同时认识到开展政治文化教育,活跃部队生活,宣传组织群众,维护部队纪律等工作的重要性。他认识到八路军同一切旧军队有本质的区别,深深敬佩共产党治军打仗的办法。
8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与独立旅合编为青年抗日纵队。8月21日在夏津,第一支队和七七一团一个营,青年纵队一个炮兵连,整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青年抗日纵队第三团”(代号成安),侍曾任团长,政委刘福胜(桂承志1939年8月),副团长廖仲符,参谋长(刘昌义)张鹤声,政治处主任孙卓夫。其编制是四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连,一个特务连,一个骑兵排,全团共2000多人。装备加强,弹药充实,成为八路军的一支野战主 力部队。遂转战鲁西北、鲁西南、豫北、冀西、冀南和晋东南一带,是年11月20日青纵三团进驻邱县。部队政治工作和战斗力得以加强。同时, 侍曾也受到教育,政治上进步很快。期间曾参与漳南战役,袭击巨鹿、阜城、南宫、广宗、束鹿、武邑、任县、枣强、威县、清河等县城。
1940年6月,青年纵队第三团改编为一二九师冀南军区新编第四旅第十一团,侍曾任团长,他是这个团的开创人。政委桂承志,副团长黄学义(程其昌),参谋长陈明春、政治处主任王谦(赖达元)。1941年12月14日,十一团于隆平耿庄桥,伏击敌汽艇。12月24日,袭人成安县。1942年6月2日,侍曾逝世后新四旅十一团与四分区三十六团合并为二十团。不久新四旅奉调开赴陕甘宁边区,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毛主席。解放战争时期是西北战场的主力部队之一,打了很多胜仗。后编人彭总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这是后话,因此时他已去世。
五
侍曾担任青年纵队三团团长以后,在党的关怀教育下,经过战争锻炼,日益成长起来。组织上专为他配备一名教员,帮助他学政治、学文化、学历史。鼓励他参加干部理论学习,吸收他参加“朱德青年队”。他积极学习,带头遵守学习制度,按时完成作业。很快学会读报纸,看作战方案,拟电文、写日记。他写日记很认真,虽然错别字免不了,但内容丰富,词句通顺。在行军作战紧张情况下,也坚持不断。他的实际行动鼓舞了干部战士的学习热情。1939年被评为“模范朱德青年队员”,1940年冀南军区授予他“模范干部”的称号。他很快学会了八路军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许多道理和做法,每到一地都要召集老乡座谈,在群众大会上讲话。对于开辟新区工作,扩大我党我军政治影响起了积极作用。在开展敌区和伪军工作方面成绩尤为突出。
1940年,调侍曾到太行山师部学习两个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及其他首长都和他谈过话,朱德司令接见了他,把他作为思想转变的一个典型予以鼓励。6月,九师党委吸收侍曾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月,侍曾率十一团1500余人,活动于邱北地区。8月,转移。
侍曾入党后,和指战员更加亲密无间。他在部队中有很高的威信,经常深入连队,检查督促连队伙食,和战士拉家常。战士们亲热地喊他“我们的老团长” ,他可以叫出许多战士的名字。有一次,一个战士俏皮地问他“报告我们老团长,我叫什么名字? "对这些敢说敢讲的“俏皮”鬼,他不但叫得出名字,还知道他的绰号。有时,他不直接回答,却严肃地发出口令: "立正!报名字来! "战士只得报名。“不对,还叫什么名字?只好说自己的绰号,于是一阵大笑。官兵之间无拘无束亲密无间。侍曾不会从头到尾唱完一支歌。这事被战士知道了,一有机会啦啦队就要他唱歌。这时,他就领唱一句,指挥着大家齐唱起来。歌声不断,此起彼伏。他是很会鼓动情绪,活跃部队生活的。
六
1941年冬,因积劳成疾,侍曾身患重病,经确诊是晚期肝癌,仍坚持指挥战斗。冀南军区派来医生专门为他治疗,军区和旅首长数次前来探望。当时战斗频繁,医药奇缺,环境日益艰苦,上级决定让他离队治疗,由一个排担任警卫,进行特别护理。他的疗养点邱县大省庄被敌人发觉。一天夜里突然被敌人包围,经过激战,部分战土冲出,部分战士隐蔽,侍曾由群众掩护起来。我增援部队赶来,把敌人打退。被转移到倪宋,仍不得安静,又转移到下堡寺小李庄。几经周折,病情日趋严重。1942年4月 29日,敌寇一万余人对冀南四分区威县、企之、宏毅、广曲、邱县一带进行铁壁合围,战斗十分激烈。侍曾一周内数次转移,病情恶化,终于5月5日(一说5月29日)在香城固逝世(-说逝世于临清县李马寨),秘密葬于东目寨,终年45岁。
赖达元《硝烟散尽青山在》云:“四.二九铁壁合围时,十一团团长李继孔当时身患重病,在突围转移后,病情加剧,5月5日在香城固病逝。李继孔是- 员骁将,敌人很怕他,他负伤的时候,战士用担架拾着过封锁线,走到敌人岗楼前,他对战土说:“告诉他们, 就说我李继孔要过去’。结果敌人乖乖地放行了。
1947年秋,其族人将其尸骨迁葬原籍祖茔。二年后,上级决定将侍曾尸骨移葬邯中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因族人有不同意见,邯郸来人只取走了些其生前遗物,因之邯算家园墓穴也就成了衣冠冢。
侍曾生前,上级已任命他为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因战争环境恶劣,任命通知尚未宣布。但八路军序列及军区沿革、一二九师留有记载。
1945年11月2日,邱县在威县境内飞地贺钊等28个村划归威县。
1947年为永远纪念李侍曾烈士,威县民主人民政府决定:将烈士家乡贺钊镇西村正式改名为侍曾村。
(参考《晋冀鲁豫英烈》有增删)
摘自《邱县英烈》
链接:www.handanwenhua.net/hdwhua/2021-08-16/4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