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冀鲁豫边区第一届临时参议会会场
宋维周(1872-1951),名桢,绰号宋老维的,永年县曲陌一分村人,民国元年(1912)参加国民党,1913年当选永年县参议员,1915年在昆明参加讨袁护国运动。全面抗战爆发后,他积极投入抗日救亡,并与中共多有接触。1941年7月7日当选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副议长。1951年逝世,终年79岁。
宋维周以开明人士身份担任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副议长,与李鼎铭先生情况十分相似。李鼎铭先生1941年夏以无党派人士身份,担任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议长。因提出“精兵简政”议案,得到大多数议员支持,并受到毛泽东主席高度称赞。
宋维周时任晋冀鲁豫边区临参会副议长,晋冀鲁豫边区辖154个县。临参会副议长大致相当于现在人大副主任,根据当时的特殊形势,此职位应该十分重要。当时的许多参议员、边区政府组成人员,建国后均担任了省部级以上高官。宋1951年去世,据说儿辈均未从政,孙辈中有一人曾担任机关管理员之类工作。
晋冀鲁豫边区临参会会址
晋冀鲁豫边区临参会、边区政府简介:
1941年,根据华北抗战形势的发展和巩固根据地的要求,时任八路军129师政委邓小平于3月16日,受中共中央北方局委托,在冀太联办第二次行政会议上,提出了成立晋冀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简称:临参会)的建议,并希望在抗战四周年时召开临参会第一次会议,按照“三三制”(共产党、国民党、民主人士各占三分之一)原则选举临参会参议员,成立边区政府。
会议接受了邓小平的建议,于1941年4月5日决定成立晋冀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筹备委员会,选举临参会参议员。
1941年7月7日,晋冀豫边区监督参议会第一次会议在辽县(左权县)桐峪镇开幕。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的建议,将鲁西33个县划入本区,晋冀豫临参会遂改名为晋冀鲁豫边区临参会。参加大会的参议员共133名,其中共产党员46名,占三分之一。
大会名誉主席团名单: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国府军委会委员长蒋介石、中共领袖毛泽东、孙中山遗孀宋庆龄、中共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国府军委会副委员长冯玉祥、中共资深领导人洛甫、第一战区副司令朱德、彭德怀。
大会主席团由宋维周、石璜、邢肇棠、王乃堂、李雪峰、王悦尘、孙文淑、李之乾、罗青、范子侠、何云、李大章、滕代远、邓小平、杨珏、王振华、申伯纯、陈光、石泰和(回族)、袁致和、绪连柱、李纪月、陈同元等23人组成。开幕当日,宋维周代表主席田致开幕词,冀太联办主任杨秀峰、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在会上讲话。
杨秀峰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彭德怀应邀作了《目前形势与抗日根据地的各种政策》的报告。会议审议了以中共中央北方局提出的15项主张为基础制定的边区政府施政纲领和各种重要条例、法令;选出临参会驻会委员14名和正、副议长3人,大会还选出了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组成人员,共有委员15名。并选出了边区政府主席、副主席和高等法院院长。
1941年8月24日至25日,边府首次行政委员会决定:1、区政府于1941年9月1日在涉县靳家会正式成立,边府主席及全体委员就职视事。2、调整区划为3个行署、22个专署、154个县。三个行署是:太岳、冀南、冀鲁豫,各行署作为边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边区政府领导各地区、各专、各县政府的工作。太行区作为边区政府直辖区不设行署,直辖6个专署、39个县。此外,会议还通过了各级政府领导人的任免名单。
晋冀鲁豫根据地范围:北起正太铁路、石德铁路,西到同蒲铁路,东至津浦铁路,南达陇海铁路。包括原属山西省东南部的26个县、河北省西南部的42个县、山东省西部的42个县和河南省北部的11个县。据1945年统计,全区己建立了约200多个县(市)政权,拥有城市80余座,人口2551万,面积12万平方公里。
边区政府的性质、任务与职能:根据《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组织条例》规定,边府由临参会选举组成,并受临参会监督。边区政府总理会边区政务,对边区施政颁布命令,并根据临参会通过的法令、纲领,制定实施办法与规程及特别地区单行法规。关于增加人民负担、涉及人民政治权利及重要行政事宜,均须临参会通过。在临参会闭会期间,如有紧急情况时,必须征求临参会驻委会意见,后确定暂行办法,并将实话情况向临参会提出详细报告请求追认。边区政府所辖各级政府机关之任命或处分,如有违犯法令、越权或其他不当情形时,边区政府有权停止或撤销。
链接:www.handanwenhua.net/hdwhua/2021-07-12/4383.html
晋冀鲁豫边区临参会第一次全体参议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