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蕴山同志光辉的一生
司枕亚
解蕴山同志又名解瑨,一九O五年生于河北省大名县谢儿寨一个地主家庭。他的父亲解丕玉在本村东头泰山庙教私塾,解蕴山同志.自幼就在这里读《孟子》、《论语》、《诗经》之类。他在这里读了四年私塾又转到大名城内西大街第一高级小学攻读了四年。一九二三年夏第七师创办首届招考高级师范班(学制为二年)、初级师范班(学制为六年)各一班。分别称为一班和二班,解蕴山同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第二班。
大名“古天雄”是河北省的南大门,地处冀、鲁、豫三省要塞,是当时冀南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解蕴山同志由家乡偏僻的农村进入城市,这是他思想上一个大转折。特别是在他考入七师之后,他的思想和视野显然较之过去开阔多了,犹如进入一个新天地。由于他天资聪颖,才华出众,加以勤奋好学,不仅学业成绩优越,而且政治上、思想上由启蒙阶段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五四运动在我国社会进步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第七师校长谢台臣在晃哲甫、王振华的协助下,在创办这所学校伊始,即高举五四时代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提倡民主精神,在校内强调“师生打成一片”,学生可以向教师提意见;提倡科学精神,强调“以作为学”。他们反对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告诚学生走出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头。谢台臣校长曾说:“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知识,也才能修正理论,充实和发展理论。”①贯彻以作为学的方针,学校开辟了校园,种植了蔬菜、花草、树木,并试办了制革,制皂、织抹、木工、照像等小型厂(馆)。废除了教育部审定的课本,由教师自编教材。在教学方面,采取了学生阅读,提出疑难问题,进行讨论而后由教师总结。这一切都具有开拓创新的意义,完全摆脱了旧教育制度的模式和轨道。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来说,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解蕴山同志在这一环境的教育和熏陶下,思想解放了,进步很快,加之他处处、事事起模范带头作用,在班内实际已成为核心和骨干,第七师范教学改革, “以第二班为重点,做出成绩立即向全校推广”。②当时曾遭到社会上一些人的误解和反对说:师生打成一片,损害了老师的尊严,以作为学,荒废了学生学业。最初学生也很难接受,但在解蕴山同志等进步同学的模范作用影响下,逐渐得到了扭转和克服,引导同学刻苦钻研,学生思路大为开阔,从而体会到学校领导的深谋远虑和良苦用心。
一分九二五年的五卅修案是一场席卷神州大地的反帝风暴,它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当时卖国政府积怨的大爆发,帝国主义在上海血腥镇压工人的消息很快传遍全中国。第七师范的同学首先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同十一中学、第五女师以及各小学组织了联合会,宣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暴行。接着召开了市民大会,号召抵制日货,并开展募捐支援上海工人的罢工斗争,不久北平又发生子三一八惨案,把反帝怒潮推向高峰。同学们在这次反帝斗争中受到了深刻教育,提高了爱国热忱。认清了帝国主义的狰狞面目,也认清了段祺瑞卖国求荣的丑恶嘴脸。晃哲甫同志 生前回忆说,“这次运动同学当中以二班为最活跃,许多重大倡议多是二班发起的。如组织纠察队、募捐等。二班表现最突出的有刘大风、赵纪彬、平杰三、解蕴山等同志。”③解蕴山同志带领纠察队到各商店检查日货,进行登记,并宣布:不准再进日货,巳登记的也不得出售。这时解蕴山同志十分关注国家命运,他已成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军阀政客、反对土豪劣绅的坚强战士。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回顾自己青少年的历程时曾说:“我自己和大家一样受过旧教育,后因为看到民族危亡,山河破碎而觉悟起来,参加了革命。从爱国到革命,这几乎是一切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走过的共同道路。”④周恩来总理走上革命的道路是这样,解蕴山同志走上革命的道路同样是从这里起步的。
第七师范谢台臣校长总是设法从各地聘清进步的教师来校任教,如张苏、千家驹、王冶秋、李梦岭、张衡宇等都曾在七师执教。一九二六年八月聘来一位英语教师—冯品毅,他当时任中共河南省委农民部长兼共青团省委书记。国民党在广州召开党代表会议时,冯品毅以跨党身分被选为河南代表参加了会议。国民党的广州会议以后不久,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开始了反共,刚回到开封的冯品毅就受到了威胁,不能在河南活动了。谢台臣校长听到冯的情况,就毅然聘请他来执教。冯在校工作虽短,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却做了大量的工作。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冯离校之前发展赵纪彬、刘大风、李大山三个同学为中
国共产党员,随即又发展成润、昊益普为共产党员。分别组建了党团两个特别支部,这标志着大名党组织的成立。晃哲甫同志说: “一九二七年四月,党终于接受我们入党了,同时入党的除去我、谢先生、王振华三人之外,在学生中还有解蕴山、裴志耕、李同朝、曾则西等。”⑤但根据刘大风等几个老同志回忆:解蕴山、裴志耕、曾则西等同志入党的确切时间是一九二七年一月学校即将放寒假之前,比谢、晃、王入党时间要早三个月。⑥这标志着解蕴山同志巳由一个民族民主的爱国者逐步达到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觉悟高度。在当时国民党恐怖统治下,他开始了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革命生涯。
一九二七年五月,大名爆发了红枪会运动,直鲁军阀谢玉田先是在城内固守,后来看到红枪会声势浩大,就突围弃城逃跑了,这年七月红枪会占领了大名城。不久军阀孙殿英用笼络手段瓦解了红枪会,其部队占领了大名城,后来国民革命军梁寿恺又进攻大名。由子局势混乱,尤其因为停发了学校经费,第七师范于一九二七年下半年起至一九二八年底被迫停课放假。在学校停顿这一年半的时间内,同学都回到家乡县深入农村,在不少地方发展党员、建立了党组织。“进步的同学如赵纪彬、李大山、刘大风、平杰三、刘汉生、李大磊、裴志耕、成润、解蕴山则积极地发动农民为革命而斗争,曾出生入死,对革命做出了很大贡献。”⑦就以大名来说,儒家寨、李茂提、金滩镇、张铁集等村党支部,都是在这一时期同学深入农村建立起来的。解蕴山同志在谢儿寨发展了党员,并成立了秘密农会。解蕴山同志并帮助曾则西同志在儒家寨发展党员,建立了党支部,成立了农会。农会后来又演变为杠子会,迂有富户娶亲、死人都有杠子会承办,给贫苦农民谋了许多福利。儒家寨在党支部领导下的农民斗争搞的有声有色,这与解蕴山同志的帮助分不开。
一九二九年初,第七师范开学复课不久,原中共大名县委书记刘大风同志调邢台中心县委工作,解蕴山同志接任大名县委书。同年九月曾则西同志担任县委书记,一九三O年初曾则西同志到北平受训,又由裴志耕同志担任县委书记。这期间解蕴山同志一直为县委成员。这一年学校党组织有很大发展,党团员和反帝大同盟等外围组织的成员,合计占全校师生总数的三分之二。还成立了学生自治会,下设若干部,它实际成了党组织进行活动的公开合法组织。这一年党的工作也很活跃,散发传单、书写标语,下乡宣传、发动群众。学校附近许多村夜校都组织起来了,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提高了群众觉悟。这一年党的组织和工作顺
一九二九年夏,解蕴山同志学业期满,由于党的工作需要而留校当了职员,实际以公开身分而从事党的秘密工作。这年 “双十节”根据上级巡视员张含辉的指示,学校全体党团员走向街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地散发传单的统一行动。将解蕴山同志等县委几个领导人事先准备好为“打倒国民党”、‘“反对进攻苏区”等传单分给参加散发的党团员,乘全校同学傍晚排队进城开庆祝会之机,带进国民党召开的大会会场。按预定时间分别溜走,每个同志准时到达负责散发的街道和地段,全城同时行动,五分钟要散发完毕,这体现了解蕴山同志对工作一丝不苟,事无巨细都认真研究和布置的作风。
“双十节”的统一行动,鼓舞了人民,震慑了敌人,但也是党的一次自我暴露。从此反动统治者就一直伺机扑灭革命烈火,对名声远扬的七师狠下毒手。一九二九年十一月间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大名县驻军旅长孟宪吉命令团长郎春生带一营兵力包围了七师,扬言捕捉共产党,一个不能漏掉。这次围剿的起因是这样:新招七师的学生孙耀宗给十一中学一个同学写信中有这样一句话“……国民党处处皆矛盾,无话不荒唐。……”这封信被反动当局检查出来了,把孙耀宗抓到旅司令部,在反复恫吓威逼的审讯下,当时只有十四、五岁的孙耀宗说出:这是原政亭老师在讲课时说的,这次重兵包围七师就是为了搜捕原政亭,进而搜捕共产党,在这一严峻形势下,县委成员曾则西、解蕴山、裴志耕、成润举行紧急会议,县委决定:要想一切办法把党的文件和印刷器材秘密地转移到校外可靠的地方;让原政亭老师躲藏在新建小食堂的顶棚上,指定一个同学给他送饭、联系。在县委领导下,党员布置周密,行动果敢,方法巧妙,一切文件、物品都转移到学校附近油粉町村李平之同志家中,使敌人五天五夜的搜查一无所获。原政亭老师不愿长期连累全校师生,乃挺身投案。这次围剿虽然捕去师生十多人,但一个党员没有暴露,党也没受到什么损失。捕去的人因证据不足多取保先后释放了。解蕴山同志在这次反围剿中起了重大作用。
面对着这样严峻的形势,仍未能引起左倾盲动主义领导者的注意和警惕。一九三O年春,直南特委书记冯和斋、省委农民部长郝青玉先后到大名,他仍一再强调“革命高潮已经到来”,“国民党已接近崩溃的边沿”,提出要把群众的经济斗争引向政治斗争,发动武装暴动,夺取政权,建立苏维埃,把红旗插在七师校门口。他们视谢台臣、晃哲甫、王振华为右倾,是推行暴动计划的障碍,在一次会议上批判了他们,并宣布把他们开除出党。在会议上还不点名地批判了解蕴山等同志。这样做的结果,党员的思想混乱了,党的组织涣散了。暴动计划也以流产而告终。
谢台臣校长既被开除出党,已感到不能再领导学校,不得不向教育厅提出辞呈。教育厅也认为大名共产党活动与七师有密切关系,因而将计就计拟派反动透顶的张达夫接替。但考虑到谢台臣在社会上和学校内的崇高威望,又不敢轻举妄动,于是首先试探性的以督学身分派张达夫来校。在党的领导下,全体同学团结一致,立即开展了挽谢驱张的学潮。但教育厅还是于一九三O年六月十九日直接下令批准谢校长辞职,正式任命张达夫为校长。七月二十日张达夫带来一批反共的顽固派接管了学校,辞退了全部进步的教职员,从此解蕴山同志就难舍难分地离开了培养他并进行战斗过的母校。
张达夫接任校长只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就被波澜壮阔的学潮赶走了。一九三一年初教育厅在社会舆论的压力和广大学生的正义要求下,派谢台臣重回七师主持工作。但一九三二年暑假国民党蓝衣社分子郭鸣鹤又篡夺了七师校长,他的反动程度比之张达夫有过之而无不及,自然很快就遭到学生的反抗,但直到一九三五年底才把郭驱走。王振华回校任校长,晃哲甫仍为教务主任这时解蕴山同志离开县建设局一个小职员岗位又重回母校工作了。
二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震惊世界的卢沟桥事变爆发了,华北的时局转瞬即变。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天津后,兵分两路夹击河北,节节向南推进,这年十一月十二日大名县城失守。国民党军队抵挡不住日军的进攻,形成兵败如山倒的溃退局面。广大群众面对这样兵荒马乱的景象,人人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一些知识分子有的携眷南逃,有的改头(把长发剃光)、换装(脱下学生装换成农民装)。在这中华民族空前危机的时刻,解蕴山同志抱定宁
要打日本侵略者必须扛起枪来,解蕴山同志抓武装的思想既明确又坚定。在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救国会的同时,就着手组建抗日武装,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有时是因为没有牢牢地掌握武装的领导权,而是让士绅出面当领导,有时是因为队员成分复杂,动机不纯,不是为了抗战,而是为了个人的目的和利益。特别是有一次改编一股土匪时,没有一只坚强的武装作骨干,结果这些人不听从改造。当时个别人灰心地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解蕴山同志总结了过去经验教训,他同李大磊同志担任主要领导人,团结爱国知识青年为骨干,一九三八年三月,大名县第四区抗日自卫大队终于组建起来了。四大队活动在卫河以西,大(大名)邯(邯郸)路以北广大地区。由于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日伪军视为眼中钉,而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爱戴。
由于过去在国民党恐怖统治下,斗争形势极端复杂,尤其是左倾盲动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解蕴山同志同其他许多老党员一样,曾与党失掉联系,脱离关系。这时解蕴山同志迫切想找到党,以便在抗战初期复杂的形势下,如何进行工作,求得党的指引,一九三八年夏,栗汇川同志曾向三地委反映这一问题,经地委研究后由当时地委组织部长陈荣同志告栗,要栗介绍解蕴山等同志重新入党。他们重新入党后,很快将四区区委会组建起来了,解蕴山同志任区委书记,并在四区大队和农村发展党员,建立了党的支部或党的小组,当时党员已发展一百多人,各项工作蓬勃发展。冀南区党委组织部长于光汉同志来大名检查工作,当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说:“解蕴山同志的脱党情况要弄清楚,弄清之后如无问题可以恢复党的关系,未弄清楚以前不能重新入党,解蕴山同志的组织关系暂且停止,但他们发展的党员仍然有效。”时隔不久,解蕴山等同志党的关系果然恢复了。这时解蕴山同志如虎添翼,为了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而日以继夜不知疲倦地工作。
在日本侵路军猖狂进攻,国民党军队和腐朽政府的官吏仓惶南逃之际,当时河北省濮阳(今属河南)专区的专员兼保安司令丁树本却没有南逃,并提出:“抗战到底,统一战线,军民合作”的三大主张。当即受到中国共产党直南特委的支持,从而很快在直南一带组建起两个旅:一旅旅长王之义,二旅旅长张秀昌。号称冀鲁豫保安军,丁树本为司令,陈明韶为副司令,所以又称“丁陈部队”。一九三八年春,陈明韶带了一个连到大名城南北张村一带,一面筹建大名抗日政府,一面扩军组建第三旅。陈任县长并兼二旅旅长。这样四区大队就成了陈明韶下辖的一个区队。为了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起来共同对敌,四区大队接受陈的任命,归属了他的建制。根据党的安排解蕴山同志也到大名抗日政府担任了民训科长。一九三九年初,大名县抗日政府又成立了两个行署,解蕴山同志又调任第一行署主
一九三九年,发生了一件重大的意外事件:冀鲁豫根据地的主要负责人——晃哲甫同志去冀南三分区参加传达苏共十七次代表大会的精神,途经大名城西二十余里的地方与城内外出的伪军遭迂,被俘到大名城内。解蕴山同志得到这一消息,趁日本宪兵队尚未获悉,晃哲甫同志仍由伪军扣押之际,火速同郭宪卿商议,利用社会关系与在伪政府任职的马宇民联系。晃哲甫同志协助谢台臣校长创办七师并长期担任教务主任,在教育界威望是很高的。马宇民在七师第一班毕业后,曾在大名乡师任校长,他对晃哲甫一直就很敬仰,而且马宇民是金滩镇人,也愿意为自己留条后路。经过解蕴山同志做了周密果断的营救措施,利用汉奸,蒙蔽日寇,晃哲甫同志被押几天就侥幸释放了,并安全地达到四区大队。他与解蕴山同志会面后,当提及营救经过时仍余悸未消,感到真是虎口余生。通过营救晃甫哲同志这一生动事实,说明解蕴山同志对党对革命对人民的赤胆忠心。
一九三八年一月中旬,八路军东进纵队出师太行山,挺进冀南平原。这年四月二十七日,冀南军区宣布成立。我军所到之处,收编、改造游杂武装,摧毁伪组织,声威大震。与此同时组建各地抗日政权和救亡团体。八月中旬,冀南召开人民代表会议,正式成立了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正当冀南抗日根据地日益发展壮大之际,国民党却派来河北省主席鹿钟麟,又将国民党军石友三的第十军团由鲁南调到冀南,加强与我制造分裂、进行磨擦的实力,遂即掀起反共高潮。一九三八年十月,丁树本夜过陇海路参加了卫立煌在洛阳召开的反共会议回来后,公开宣布受鹿钟麟领导,从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肆意滋事寻衅。陈明韶特别是大名县抗日政府反动透顶的秘书杨钟祥,对解蕴山同志恨之入骨,吹毛求疵,造谣诬蔑、一九三八年十月,日本侵略军攻陷聊城后,他们造谣说聊城失守是知识分子不服从命令、不听从指挥造成的。并以种种借口限制四区大队的发展。不久,陈明韶又以集训为名,调四区大队到卫河以东集结,由于到达指定地点迟了一步,陈就集合干部大加训斥地说:四区大队不听他的调动,拿他的命令当儿戏,还含沙射影地攻击我党我军。陈还命令副官统计四区大队的枪枝弹药,并说:“你们都是有家的,今后如少一颗螺丝,我要把你们家的地皮深挖三尺。”当时解蕴山同志一方面据理驳斥,一方面强调团结,强调统一战线,这场风波才告平息。
次日早,大名城内日伪军出动,向卫河以东地区进行扫荡。但陈明韶却以阵地战企图据河抵抗。四区大队进入陈指定的防区,但下午五时许,陈部防区被攻破后率部南逃。并命令四区大队作掩护,随他边打边向南撤退。这明明是陈吞并四区大队的一个阴谋,解蕴山同志没有执行这一命令,而立即率部渡河西去,返回四区坚持游击战争。从此解蕴山同志与陈明韶的斗争,就更加明朗而尖锐了。
一九三九年春,解蕴山同志由大名县民训科调第一行署担任主任。一行署机关经常驻在二区北台头村。这时解蕴山同志对陈明韶已提高警惕,再三告诫四区大队的领导说:“对陈要保持自已的独立性,要提高警惕,决不能让陈收了我们的枪。”而陈也更加反动了,企图借刀杀人,阴谋杀害解蕴山同志。乘解蕴山同志到行署研究工作之机,陈暗中指示二区大队长刘玉庆逮捕解,幸好解蕴山同志在行署研究工作后,当天傍晚由陈蕴贤同志陪同又去了三区大队。刘玉庆并没有料得这一情况,便迫不及待地武装包围了行署,但逮捕解的阴谋并未得逞。⑧从此解蕴山同志就返回四区,集中精力扩建四大队,同陈作坚决地斗争。
一九三九年秋,反动秘书杨钟祥率一营兵力,突然渡河到四区境内,并通知解蕴山同志说:“他们部队要与四区大队联欢。”大队领导认为:如不同意,他们造谣说我们破坏统一战线,不讲团结;同意吧,杨居心叵测,不易防范。大家正拿不定主意,解蕴山同志毫不扰像地说:“联欢就联欢,只要我们全体指战员作好充分的思想动员和战斗准备,就能应付突然事变,怕什么?!”开联欢会那天,杨钟祥先登台讲话,大肆彭吹一个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的陈词滥调。解蕴山同志上台反驳说:“抗日战争要动员广大群众,团结各党各派和无党派人士共同对敌,才能取得最后胜,决不是那一个党派和个人所能包办的……。”解蕴山同志的讲话旗帜鲜明,立场坚定,鼓舞了士气,指战员振臂高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杨钟祥灰溜溜地收场了,未敢妄动。
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无比愤慨。一九四0年二月九日冀南发动了反顽讨石战役,在威县东南给右友三主力以歼灭性地打击,丁陈部队随石军残部向南逃窜。丁树本、陈明韶在政治上是有原则区别的:丁树本是国民党顽固派;陈明韶当时已是单线联系的中共党员。由于陈明韶是丁树本的副司令,而且陈被杨钟祥、丁培尧等一些反共的急先锋所包围,因而看来陈明韶在对待解蕴山一些问题上是失掉立场的,但在发生上述一些事端中陈明韶究竟应负什么责任,这就难以说清了。
丁防部队向南逃窜后,解蕴山同志被任命为大名县抗日政府县长。根据斗争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以四区大队为骨干,将三区大队、五区大队合并组成冀南抗日游击第二支队,解蕴山同志兼任政冶委员。这标志着地方游队过渡为正规的八路军。在组建二支队的过程中,针对战士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解蕴山同志呕心沥血地做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支武装组建后南征北战,尤其是参加了百团大战,在德石路的破击战中立下汗马功劳。这是解蕴山同志对部队长期严格训练和教育的结果。
一九四O年秋,建立冀南一专区,将大名县划分为大名、魏县、元城三县,新成立的一专区包括:大名、魏县、元城、漳河、成安、临漳共六县。这时解蕴山同志调任魏县县长。魏县地处冀豫两省交界,历来政府鞭长莫及,是土匪横行的地方。大股土匪就有郭清、程希孟、王自全、李成华、程道合、杨法贤六股。日本兵入侵后,为了实现以华制华的政策,对一些土匪头头都加委封官。这六股土匪又以回隆一带郭清的实力最大。郭清以魏县北皋为据点,经常骚扰我抗日根据地,成为魏县最大祸害。解蕴山同志在主力部队配合下,积极开展武装斗争,打击敌伪,同时发动群众,团结开明士绅,并利用各种关系,争取郭清部下的郭金堂率部反正。瓦解了敌人,打击了郭清的凶焰,迫使他退缩到安阳附近。
一九四一年初,因组织上的原因,解蕴山同志被免去县长职务,调到一个只有二十几个人的游击队当队长。他同战士们愉快地生活在一起。这支游击队在解蕴山同志带领下,经常与敌伪周旋,机智灵活地打击敌人。这年秋专区群众团体数十人住在岸上村,敌伪拂晓将村包围。解蕴山同志闻讯率部前往。敌伪听到外围多处有枪声,并没有弄清游击队的兵力,就撤出包围窜回据点了,使群众团体的干部安然无恙。这就是以少胜多的岸上战斗。
一九四二年初,一专区根据地增加了伪治安军李英的部队,并修筑了许多伪军据点,可谓碉堡林立,公路成网。在这抗日战争处于最艰苦的岁月,解蕴山同志调任一专署专员。他在那夜宿碉堡下,举月识星空,动辄穿险道,日日闻枪声的惊险环境里,利用本地人,了解民情,熟悉地形,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在这些有利条件下他日日夜夜与敌伪周旋。专区机关曾一度被迫撤至卫河以东元城、大名和馆陶之间活动。为了恢复邯大公路以南的根据地,于一九四二年秋我军进行了一次秋季战役。驻在回隆的两大股土匪,矛盾十分尖锐。李成华比较靠近我们,驻有我敌工人员,程希孟十分顽固,死心与我为敌。由李成华在镇内配合,给我军开门引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突袭,消灭程希孟千余人。紧接着利用成安守东门伪警备队一个排长的内线关系,奔袭成安,摧毁了一些敌伪组织,一度解放了县城。这次秋季战役拔除了邯大公路以南伸向我根据地的许多据点,重新恢复了邯大公路以南的根据地,地、专机关又回到路南活动了。但是敌伪仍然不断地进行扫荡。一九四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是日伪军进行最大的一次扫荡,敌伪集中优势兵力,搜寻我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搞奔袭行动,层层包围。就在这次反扫荡战斗中,解蕴山同志光荣的以身殉国了。
三
解蕴山同志的一生虽然是短暂的,但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极其丰富:
一是坚定的革命意志,英勇的献身精神。解蕴山同志出身于地主家庭,生活优裕,但他不满意旧社会,迫切要求改变现状。他在七师这所革命学校里投入党的怀抱后,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怖统治下昼夜奔波,虽几经挫折和危险,但从未动摇他的革命意志。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所到之处,奸淫烧杀无恶不做,有人劝他南去暂避凶险,他决心不离开地方和群众,就地宣传群众,打击敌人。一九四O年敌人多次用烧杀抢掠、逮捕家属、悬赏收买等恐吓卑劣手段,想让解蕴山同志屈服,不仅未动摇他的革命意志,反而使他更加坚定。他说:“群众的家就是我的家,群众的父母兄弟就是我的父母兄弟,敌人虽残暴,群众是烧不尽杀
不绝的。”又说:“家被烧光,减少了负担,使我革命意志更坚决。”他这种不屈不挠的豪迈气魄和钢铁般的革命意志,不仅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敌人的无耻勾当,还影响周围许多干部,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爱民如父,爱兵如子的革命品质。在过去艰苦的游击战争环境里,每逢住到一村,他总是先向房东问长问短。有一次住在一户群众家,房东老大爷患哮喘病,夜间咳嗽不止,因怕影响解蕴山同志休息,老大爷主动搬到草屋去睡。解蕴山同志发现后,让警卫员把自己的皮大衣盖在老大爷身上,还冲了两个鸡蛋送去。天亮部队出发时,他还给老大爷留下一碗米。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一碗米虽少,但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一九四O年秋,解蕴山同志带部队从大名杨桥一带出发,夜过邯大公路封锁沟,黎明到达魏县蔡小庄,行军走了一夜,大家又渴又累,解蕴山同志的警卫员田景颜为了爱护首长,在瓜园摘了一个西瓜为他
三是不计个人得失的坦荡胸怀。一九三O年组织上错误地把谢台臣、晃哲甫、王振华开除出党〔后均纠正),并不点名地批判解蕴山等同志,这些同志认为:“应以学校为掩蔽之所,把党员培养成熟后,派往农村深入发动群众,伺机成熟再行起义。”⑨事实证明这一主张是完全正确的,但遭到当时左倾盲动主义路线领导者错误的对待。尤真是在一九四一年初,个别同志反映解蕴山同志地主出身,立场不稳,社会关系复杂,走上层路线,不够党员条件,只能算是个开明士绅。组织上对解蕴山同志并没有从本质上考察和了解,听了这些不实之辞将他由魏县县长调到一个只有二十几名战士的游击队当队长,而他从未表示过有什么意见
四是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解蕴山同志长期患有眼疾,视力很差,老战友都亲切的称呼他“瞎子”,夜间行军常跌跤子,但他从不骑马。同志们劝他休息,他说:我的眼是老病了,一时很难治好,在岗位上也不会影响工作。解蕴山同志在生活方面同大家一样,外来客人,除领导机关者外,一律不招待。即使招待,也只备以简单的两菜一汤。解蕴山同志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吃苦在前,不计享受。他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从这一方面来说,深受同志们的爱戴和拥护。
五是认真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楷模。解蕴山同志对丁陈部队在统战工作中表现高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做到了有理、有利、有节,从斗争中达到团结的目的。解蕴山同志在根据地政权建设中认真地贯彻了三三制政策,做到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对群众内部之间这样或那样的纠纷,解蕴山同志总是出面调处。一九三八年春季,樊河道与马时庄两村之间发生矛盾,樊河道的一个会门首领带徒弟多人到马时庄,准备拼一死活。解蕴山同志闻讯深夜赶到马时庄,向他们反复地说明了利害关系,从而避免了一场流血事件,达到了团结抗日的目的。毛泽东主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⑾列宁也指出:“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尽管这些同盟者是暂时的、动摇的、不稳定的、靠不住的、有条件的。谁不懂得这一点,谁就丝毫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丝毫不懂得一般的现代科学社会主义。”⑿解蕴山同志正是遵循这一理论而工作的。
解蕴山烈士遗像送入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安放仪式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二日在邯郸举行。这次仪式是由邯郸地区、邯郸市以及大名县党政领导机关共同承办的。这次仪式由岳歧峰同志主持,郭俊之同志代表各界高度评价了解蕴山烈士光辉的一生。
注释:①②③⑤⑦⑨晁哲甫:大名七师革命。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传,第8页。
⑥安 明:回忆直南党的活动。
⑧司枕亚、陈蕴贤:魏县北台头反革命叛乱始末。
⑩后汉书:孔稚珪语。
⑾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
⑩列 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