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人民不忘共产党
幸福的回忆
刘邓大军司令部,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驻我村时,刘邓首长有一段时间曾住我家。那时我16岁,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最难忘的日子,现在回想起首长住我家的情景还久久不能平静,如电视一样在我脑海里闪现。
刘邓住进我家
提起刘邓首长住我家的事,还得从我父亲说起,父亲乔德华,贫农出身、老党员,1945年参加工作,在邢台县工农科。1946年3月调回武安任冶陶村村长。这是我参加工作入党后,父亲把我叫到他身边语重心长地讲述这段历史:一天、我正在工农科,邢台县委领导通知我调回武安,于是我挑起行李步行回武安城。那时,我县委领导是王庭栋、贾慧生,县委领导对我说:“老乔,这次你从邢台调回,党交给你一个重要任务必须完成,刘邓首长率军南征,以后留下的机关和首长家属们还住在你村,准备让你回村代村长。一面发动群众搞好土改、及发展生产支前工作,另一方面要保护好中央局军区机关和首长家属正常工作及安全。”接受到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后,我便就马不停蹄地回到了冶陶村。两年来,我和村支部一班人,紧紧依靠党员和群众,完成了县委交给的任务。1949年5月份,我又按县委指示调到阳邑工作。
父亲说罢这段历史后又使我想起小时候的事情,记得一天晚上,父亲对我母亲说:“今天晚上,我有重要任务,你和孩子们早点睡吧!”第二天早起一看 ,后院住上了部队,门上有岗,那时只知道住的大首长。几天后我们就熟悉了,刘(伯承)邓(小平)首长的警卫员,一位叫耿发苏是山西榆次人,一位叫于何的是河南省安阳人。李达参谋长的警卫员李生富、张苏。刘司令员一家住北屋,邓小平政委一家住东屋,李达参谋长一家住南屋(此屋是前院的北屋,是过亭),警卫员住西屋。我家住前院东屋。(因我村刚土改分后的房子还没有住)我们就这样住在一起。我经常和首长孩子们在一起,到1949年5月份李达参谋长的夫人张乃一搬走后,我才住到后院北屋,回忆我父亲为保护首脑机关和首长家属们,总是起早贪黑,有时不脱衣服睡觉,有时带病工作,这件事只给我讲过,从没有向领导和同志们谈过。他生前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为党工作,就要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
同甘苦 共患难
那时正是艰苦时期,刘邓首长住我家时,军民亲如一家,共同渡过了那艰难的岁月。刘司令员爱人汪荣华、邓小平政委的爱人卓琳、李达参谋长的爱人张乃一的子女们和我家和睦可亲。我经常拉着刘司令员的女儿小密群、邓小平政委的胖胖一齐玩耍,胖胖喜欢吃软柿子馒玉米面窝窝头,卓琳知道后,就体罚胖胖立正,还说:“不准吃大娘的东西。”我母亲见了就对胖胖说:“你就说我给你吃的。”胖胖说:“爸爸、妈妈教我们不能说假话。”我母亲听后对卓琳说:“咱们是一家人,缺啥,孩子吃啥过来拿。”后来胖胖常端着碗到我家换饭吃。首长家属们称我母亲为大姐,有时首长从前线回来,总是问一声:“大姐,老乔在家吗?”那时刘邓首长在前线打仗很少回家,只要一回来,总是找我父亲谈话,研究和指导我父亲在村里的工作。
那时,首长家属同战士们生活一样,在军区大伙房吃饭,有时首长回来,还让警卫员给我家送饭。刘邓首长与战士们一样穿灰粗布衣,办公用的是农家的桌凳,黑夜办公用的是煤油灯。首长的孩子们生活更苦,记得李达参谋长的夫人,为给孩子补营养,用的是熬胡萝卜水,让孩子们一碗一碗地喝,我母亲见了过意不去,就常给做些抿曲汤和面条汤、圪瘩汤送去,让孩子们补一下身体。
初冬时,我母亲为了让首长生活好一些,把秋收的芥菜擦成条,加油炒后,再加上黄豆瓣、芝麻面,送给首长吃。刘司令员吃着问警卫员,“这菜挺好吃,是从那儿搞来的?”警卫员说:“是乔大娘送的。”刘司令员说:“那可不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说罢,从口袋里掏出冀南票,让警卫员送去,并风趣地说:“再给你两仟元(相当现款两角)买些咱们吃。”我母亲坦然地说:“一分一厘也不能收,这是我专门为你们做的,也不成敬意,刘司令员吃了再来盛。”
卓琳领导冶陶村搞土改
1947年10月在冶陶召开了晋冀鲁豫中央局土地会议,会后,中央局由卓琳、杨之华(瞿秋白的爱人)、李秉甲等在冶陶村领导土改复查工作。卓琳工作细心、认真、积极热忱、助人为乐、不怕苦累,我记得我父亲和黄天成(当时民兵连长)每天护送卓琳一起到村公所,深夜理再护送回家。在村上成立贫雇团时,首先深入到户调查,研究工作,了解到刘小虎一家,两代为地主当长工,一家4口住三间破房,坑上一领席子,两条破被子,十分贫困,刘小虎出身雇农、本质好、情况真实、斗争性强。卓琳主动推选他当选为贫雇团团长,并让我父亲专门教刘小虎文化、搞讲说。卓琳见刘小虎家庭困难,就亲自送给他衣服,被子和粮食,鼓励他好好工作。卓琳认真贯彻中央局土地会议精神,并又对1948年4月对土改工作有过左的现象,进行了逐户的填平补齐,执行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薄一波副政委上时政课
1947年我已15岁了,在首长亲属的带动下,我母亲也让我上学识字,刘太行(刘司令员的儿子)和我岁数差不多,还有薄副政委的女儿薄起生,还有王向池(王宏坤副司令员儿子)等20多名首长子女,都在冶陶村学校上学,我记得本村有乔恒祥、刘成柱,女生有黄丽、黄桃恩等。当时学校校长是毛育民,主任夏华两位女同志,都是中央局派的,课程有语文、算术、自然、地理、历史、还有军事课,更重要的是时事课。冶陶村学校直接受中央局军区领导,从人力物力给了很大的帮助,学校办的很正规,很活跃,很适合当时的革命形势需要。
政治时事课是中央局薄一波副政委上的,时间不定,薄副政委一到学校,全校师生集中起来,听薄一波副政委讲当时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然后讲革命故事、爬雪山、过草地和抗日战争的故事。他说:“全国解放战争开始了,胜利是属于我们的,你们是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好好学习。”特别讲到新中国美好远景时,他高高地挥着手说:“新中国将建成一个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再不用坐木板车、要坐汽车、火车、飞机。新中国是属于你们的,希望你们一定要刻苦学好科学知识,准备接好班。”在我少年的心灵中播下革命的种子,对我一生参加革命工作指明方向。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所以,我17岁那年就参加了革命工作。
回忆当年在冶陶学校上学的同学,都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黄丽在石家庄桥东区工作,黄桃恩在北京外贸工作,乔恒祥在兰州市委工作,乔恒祥因公出差到北京,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指挥院看望了同学刘太行,还谈起在一块上学的事,现在都是60多岁的人了,当时冶陶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冶陶村民乔存梅口述,张森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