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鲁克夫妇建国后三访什里店
日期:2021-06-25 10:52:38  点击: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李维新

 柯鲁克夫妇建国后三访什里店

作者:李维新

1959年夏天的一个上午,当时,我还在什里店小学四年级念书,校长和老师通知我们列队欢迎国际友人柯鲁克先生到我村访问。县委早已事先通知村里,对柯鲁克先生重访什里店的日程做了安排。村里人像盼望亲人一样互相转告,这一天,一起奔向大街前去欢迎柯鲁克先生。人们以喜悦的心情,纷纷回忆柯鲁克夫妇40年代土改时在什里店村工作的情景。村会计王福星是当年参加过土改的干部,给大家讲述了柯鲁克夫妇在土改时期的事迹。他说这两位外国朋友文化很高,都是大学毕业生,伊莎白还是个硕士,给他们当翻译人叫李棣华,是山西辽县人。他们都是老革命,对什里店很有感情。柯鲁克夫妇离开什里店以后他们都在大学里教书;李棣华是那个大学的副校长。这次柯鲁克来什里店看望大家,看一看什里店建国后有什么变化。

 

长辈们的介绍,把我引入了50年代中期一些老人给我们讲述的柯鲁克夫妇在什里店传奇般的往事里:他们在土改时期,与什里店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土改政策执行的情况。担水、扫院、种地、开会、深入群众访问,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劝说农民要重视文化教育等等。他们这次来访怎能不使人欢欣鼓舞。只听村支书王米山说“都准备一下,柯鲁克来了。”他的话音把我们引向远处的公路北头。人们像潮水一样一齐向北走。大家举着红旗,敲锣打鼓,从村里一直涌到村外,大家异口同声地高呼“欢迎柯鲁克先生到我村参观。”柯鲁克下了汽车,只见他身着短衫,背着一架照像机,和蔼可亲地和大家一一握手。县里一位干部向大家一一介绍从汽车里下来的人:有北京外国语学院梅仁毅同志,涉县县长王德恒,阳邑公社党委副书记靳汉臣等。村支书王米山又向他们介绍石洞管区干部杨元库、郭明泰等人。柯鲁克用汉语向前来欢迎的人打招呼,徒步和大家从村外一直走到村里。边走边拍照,见到当年和他一起参加过土改的老同志便走向前去一一握手。当时担任什里店村民校义务教员的李保兰也和柯鲁克握手问好。走到村里,柯鲁克向前来欢迎的群众做了短暂的讲话,他说:“我这次重访故地什里店感到格外高兴。见到大家就像见到亲人一样,感谢老乡们的欢迎,祝大家身体健康”。他那亲切、严肃而又热情的风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柯鲁克进村后稍事休息,便急切要求会见曾和他一起工作过的老同志。在村干部去通知这些同志时,他登上了休息地方的房顶环顾什里店村全景,指指点点给梅仁毅同志讲这个村过去的情况。

柯鲁克会见当年曾在一起工作过的老同志时,感慨万分,关切地询问了建国后村里的变化。由于当时极“左”思想的影响,只许说好不许说不好。实际上村民在食堂是吃不饱的。但由于管区干部事先交代过,不好的方面群众没有谈。会后,群众说,“尽管现在生活苦,但柯鲁克还来咱这里看看,没有忘记咱们。”

 

第一次重访什里店,他除和村干部座谈外,还访问了学校,柯鲁克踏进校门观看操场和校园,甚至用手摸一摸学校的围墙,并且很有兴趣地给梅仁毅讲起学校过去情况和他参加在学校里召开的土改会议的情况。他走进教室总要抚摸一下孩子们的头,问一下孩子父亲是谁,在哪住,好像久别故乡的亲人见了故乡的孩子一样。他走进教师办公室和老师们交谈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直到现在那些教师还能记起当时的情景,都称赞柯鲁克了解情况极细致、极认真。

我班的教室门前是欢迎大会临时搭起的主席台。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迎接柯鲁克登上主席台。校长简短的欢迎词后,柯鲁克在热烈的鼓掌声中向学校师生讲话,梅仁毅同志用中文翻译给我们。柯鲁克说:“建国后什里店村变化不小,特别是村小学变化很大。10多年前,我在这所学校院里参加土改会议,学校只有一个初小班,学生很少。现在,学校已发展成一所完全小学。过去女孩子上学的几乎没有,现在男孩子和女孩子同在一个课堂听课,同在一个学校学习。人们的文化意识有了转变,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学校现在有300多人,还有农业初中班。这表明只有在新中国诞生后,教育才能发生变化。我希望全体师生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努力向上,将来为党和国家做更大的事情。”他讲完话后掌声经久不息。接着,几位学生代表向柯鲁克同志致词,表示学习决心。身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给柯鲁克和梅仁毅同志戴上红领巾。最后,柯鲁克和梅仁毅同志向学校送了篮球、排球、幻灯机,帮助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表示自已的心意。

 

联合国救济总署晋冀鲁豫边区分会(什里店村)

欢迎会结束后,他们参观了学生课间活动,并和校长教师交谈了以后的教学工作,最后,他们和全校教师合影留念。

访问学校后的第二天,他们开始访问寨上的群众。在解放战争时期,寨上是晋冀豫边区参议会和边区政府交际处驻地。柯鲁克夫妇当年就住在这里。访问寨上时,我们一伙家住寨上的儿童跟在他们后边。柯鲁克一边走,一边看,一边询问寨上老乡的情况。当得知我们这一伙学生中,有老房东郭金荣的外甥王纪红,老乡付扁的的儿子付刘山,付立军的儿子付虎拴、李会的儿子李僧贵时,便招呼他们在寨西门外照像合影。寨上的老乡是柯鲁克当年的老邻居。生活、劳动经常在一起。虽然十多年未见面,但一见面就能用汉语叫出他们的名字来。我记得他一见到付扁的,就用双手紧紧握住付扁的的手,用汉语说:“付扁的,我们是老朋友。”他访问寨上的邻居,询问他们的生活和家庭情况。他访问了寨上的老乡,其中有付扁的,付立库、王书福、王香的等人,直到现在当时的情景我还记得清清楚楚。

19596月下旬,正是夏播大忙时节,农民除种谷子、玉米等农作物外,还要担水栽种红薯。红薯是建国后合作化过程中才开始在什里店试种的,是从外地引来的经验。红薯产量大,但栽种时需要刨坑、担水点栽。什里店缺水,需要花大力气从远处担水到地里点栽。柯鲁克看到这种点栽庄稼方法,便走到地里试一试怎样栽种,并询问红薯产量有多大,是哪一年试种的,人民喜欢吃这种粮食不喜欢。群众告诉他红薯产量大,是1956年从外地引种的,少吃点喜欢,并可以晒成薯干磨面吃。但什里店缺水,种这种农作物困难很大。他说:“学习外地种庄稼方法很好,但是一定要解决用水问题,不然农作物是长不好的。”他建议党支部一定要加强水利建设。

我再一次见到柯鲁克同志是在19607月下旬,也是建国后他第二次重访什里店村。这次访问比上一次时间长一些,并且有夫人伊莎白一同前来,仍由梅仁毅同志陪同。这一次他们访问了老房东郭金荣,询问了老房东的生活状况。郭金荣还问起李棣华和其他参加土改的同志的情况。尽管老房东上了年纪,但对柯鲁克夫妇印象极深,所以对当年情景还记得清清楚楚,思路不乱。伊莎白很赞赏她的为人处事,夸奖她记忆力好,并且说老区人民真和我们感情深,十多年了,还惦念着当时我们在这儿工作的许多人。

访问学校时,我已是五年级学生。记得下了课,只见柯鲁克夫妇从农业中学初中班教室里走出来。农中班的学生议论说:我们这一课讲的是《科学并不神秘》。老师是付高明。在教室里听课的有外国朋友和县干部,外国朋友和翻译还看学生作业,询问我们接受能力如何。他们真是认真细致。

 

从建国至1960年,什里店学校由初小发展到高小并附设了农业中学初中班,学习与就业情况如何,这是他们要了解的重要问题。听说该校有十几名学生已由小学升入冶陶、阳邑等中学;家庭困难或成绩达不到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高小毕业生,可以到本校农业中学初中班就读,农中开设农业课,毕业后为农业服务。柯鲁克说:“这个初中班办得好,能让更多的孩子升学,也为农业的发展培养人材。”当他听说什里店高小毕业生王根旺于1959年从武安中学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李保江于1956年从武安中学考入石家庄一所机械学校(现在北京理工大学工作),李同顺于1957年从阳邑中学考入邯郸一所卫生学校(现在武安计生委工作),有的学生毕业后就业于农村,在农村担任青年团书记、会计、农业技术员等等时,伊莎白说:“这些孩子真有志气,是什里店的好孩子,希望在座的老师努力工作,为什里店村多培养一些人材,为国家多做贡献。”

 

他们夫妇不仅访问了学校,而且还参观幼儿园,询问了保育员的管理工作。

柯鲁克夫妇在什里店访问期间,登山观望了什里店秋季农作物生长情况,走进农田观察群众如何中耕施肥,锄草灭虫。什里店上川有块地是县长王德恒的棉花丰产试验田,他们和王县长一起打棉花杈,用照像机摄下了县长参加劳动的现场,赞扬干部参加劳动好。

柯鲁克建国后第三次访问什里店村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9852月。当时,我在武安均河小学任教,寒假回乡听人们说,柯鲁克夫妇和梅仁毅教授来什里店参观访问,并已在春节前返回北京。

春节期间,在什里店村农民家庭里,我在走亲访友的路上听到人们都在谈论柯鲁克夫妇在什里店的故事。听他们说,柯鲁克夫妇这次访问参观主要是想知道什里店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的各种变化。

 

在参观访问学校时,他们听了初中英语教师讲的英语课,又听了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并很满意地说,课讲得很好,和教师、校长交谈了学校的工作,并畅谈了什里店村学校的学生在社会上的贡献。梅仁毅告诉他们,建国后什里店小学毕业的学生,在小学努力学习,刻苦向上,经过中学的学习考入大学的有十多人,考入中专的有13人。现在他们都在不同的岗位为国家工作。特别是1959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的王根旺,现任河北电视台台长,为广播电视做出了贡献;1964年获得邯郸地区化学高考第一名的王用书,被成都地质学院录取,现在武安矿山公司任经理,他领导6000多人的公司,是武安利税收入首户;1977年高考获得全县总分第一、邯郸地区总分第二、河北省总分第六名的李勋章,被武汉大学录取,现在在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担任总工程师,他设计的一种电脑中外闻名。伊莎白说,这些儿童过去在学校都是艰苦努力而得到好成绩,做出大事业。他们的成绩离不开小学教的培育,希望大家更加努力,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勤奋学习的优良作风。

参观访问什里店村时,人看到村里建成两个蓄水池、一条引水渠。柯鲁克说,社会在不断进步,土改时我在什里店,人们还是用手拔井绳提水,井里水少得很;1959年我来什里店,寨上的井已改成机械提水;这次来什里店,什里店有了大水池和引水渠,变化不小。

他们还饶有兴味地参观了村办企业。他们说,过去这个村只有一个油坊,打油工只有三四人;现在村办企业很多,农业剩余劳力可以到工厂里做工。有的个人还买了汽车搞运输。他们说,过去农民买汽车不敢想,现在农民已能买到汽车搞运输挣钱,只有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什里店村民才可能有这种可喜的变化。

他们参观了当年的故居。老房东郭金荣已去世,房子由郭金荣的外甥王纪红居住,他们详细询问了老房东去世前后的情况,了解王纪红现在的生活。王纪红爱人把亲手做的布鞋赠送给柯鲁克夫妇,以表示房东的心意。访问当年的老干部和老邻居时,他们都说现在吃的好,穿的好,并拿出土特产送给他们表示全村人民的心意。

在这次访问期间,村里召开了多次座谈会,最后又开了欢送会。座谈时大家畅谈了十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变化,村里干部告诉他们要为群众办好十件事的计划。他们非常赞成,并提出村里第一要办好教育,第二要彻底解决饮水问题,并且还向有关领导反映了该村饮水问题。同时决定提议什里店村作为他们第二故乡,今后要常来常住。他紧紧地握住老支书王米山、支书付李忠和村主任王锦义的手说,我们的友谊要子孙万代传下去,世世代代保留这种友情。

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第二年(1986年),他们派他们的三儿子柯鸿岗(在英国广播公司工作)代父母访问了什里店村,随同来访的有新华社记者梁百萍。在这时里,他们走访了什里店学校,柯鲁克夫妇原来的房东和村干部,并召开了座谈会,了解了1985年村干部为群众办好十件事的落实情况。柯鸿岗说他是代表父母亲来看望大家的,回去以后,要向父母亲如实讲述他们所关心的什里店村和什里店学校的情况,并向大家说,他的父母、大哥、二哥还要来,他们一定要遵照父母的教导把什里店村与他们的友谊传下去,让儿子、孙子一代一代传下去。

几十年来群众没有忘记柯鲁克夫妇与什里店村人民的友谊,在北京工作的什里店村乡亲,常到柯鲁克家里做客,什里店村人到北京出差或办事也要去看望一下柯鲁克夫妇。信件来往不断,友情日益加深。我于1991年和1992年曾两次到北京出差。柯鲁克夫妇与他的二儿子柯马凯一见我面,他们的第一个话题就是什里店群众怎样,饮水是否解决了,什里店学校情况怎样,这些话我永远记在心里。

柯鲁克夫妇与什里店村的友情也引起有关部门关注。1986年后,他们与什里店的友情已先后被记载到《武安县志》、《武安教育志》里,《涉县大事记》和河北省《党史博采》也报道了他们与什里店干部和群众的友情。

(作者李维新)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