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新闻单位在武安
(三)永兴印刷局在石洞
抗战胜利后,晋冀鲁豫解放区迅速扩大。1946年5月,为筹备创办《人民日报》,中央局调集精兵强将组建印务队伍,由《新华日报》(太行版)的部分印刷人员、军区政治部印刷厂(1945年12月28日由山西迁至武安青烟寺村)和华北新华书店印刷厂(1943年10月从太行版《新华日报》社分离出来)合并,组成了永兴印刷局(对外也称“永兴印刷公司”)。主要承担《人民日报》、党内刊物、华北新华书店的书刊和军区政治部的印刷任务。
1946年6月底,永兴印刷局随同人民日报社一起从邯郸撤退到武安南文章村,不久进入武安西部山区,印刷厂进驻青烟寺村,印刷局经理和各职能部门进驻石洞村,华北新华书店驻赵庄村。“永兴”的经理王显周,新华通讯社晋冀鲁豫总分社是在1945年11月成立的,后和报社合并为一家,挂两个牌子。“永兴”经理不幸因病去世后,军区政治部李玉龙同志任厂长。印刷厂的车间都设在赵庄、河西、田二庄等村的土窑洞内。成立了五个印刷厂:一厂专门承印《人民日报》,在田二庄的黄路观内设有印刷车间;二厂是印书厂,设在石洞村;三厂是排字厂,驻青烟寺村;四厂是胶印厂,驻涉县的西辽城;五厂是铸字厂,驻青烟寺村。1946年10月,又成立了一个印刷厂,原准备印刷《人民画报》,后改为印刷刘邓大军南下急需的钞票,1947年7月,该厂划归冀南银行。到1947年盛夏,永兴印刷局作了调整,印报厂划归报社,印书厂归新华书店,另组建军区印刷厂,一部分随军南下。至此,永兴印刷局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当时工作条件十分艰苦,设备简陋,是手摇活动式排版、平版、整版,然后打纸型,待一块块纸型晾晒干后整制,放在手摇的印刷机平台上,然后才出报和书籍。在赵庄村印出了高质量的《毛泽东选集》,平装、精装两种。永兴印刷局驻石洞期间成为全区传播解放胜利消息,教育和鼓舞群众的有力武器。
华北新华书店印刷厂秘书处原标志牌(赵庄村
(四)《工人日报》与赵庄
《工人日报》创刊于1949年7月15日,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报。毛泽东同志两次题写报名,她与在革命老区武安赵庄村创办的《新大众》报有着密切关系,是我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一个有力佐证。
1945年6月1日,华北新华书店为了向根据地的老百姓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出版了通俗化月刊《新大众》。华北新华书店编辑部编,由新华书店、韬奋书店发行。主编是冯诗云、章容,后为章容、培时。刊物以区村干部、中小学教员和有一定文化的农民群众为对象。刊物设立了多种栏目,如“有问必答”、“天下大事”等。为了便于广大农民读者读得懂、理解透,编辑们力求稿件做到口语化。该刊出版到第45期,从1948年1月8日起,改为《新大众》报,初为周刊,同年3月改为五日刊,九月改为三日刊。王春任社长,冯诗云任总编辑,农民作家赵树理曾撰写了不少重要稿件。同年8月,《新大众》编辑部随同华北新华书店,由武安赵庄村迁往平山县继续出报。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2月4日,《新大众》报出至第94期终刊。3月,《新大众》报随中共中央华北局进入北平。3月15日,为适应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的需要,出版面向城市市民的《大众日报》。1949年6月,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李立三向毛主席提出办一份工人报纸的想法。毛主席给予支持并亲笔题写了报头——《工人日报》。随之《大众日报》撤销,报社改为工人出版社。1949年7月15日,《工人日报》诞生。原报社领导成员王春(在武安赵庄村时任华北新华书店总经理)担任工人日报社社长,冯诗云任副社长兼总编辑,赵树理任工人出版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