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阳堡战斗
1942年7月8日,日军对冀南进行奔袭“扫荡”。敌由沧县纠集3000余人,乘汽车300辆,沿邱县馆陶公路推进,企图消灭活动于公路两侧的冀南八路军和游击队。7月11日冀中警备旅奉命从深县、衡水出发,经冀南到山东的阳谷、范县一带集中。7月13日拂晓与“扫荡”的日军一个联队遭遇。
警备旅只有第二团五个连的兵力,负责保卫冀中区党委、行署、军区机关共约500余人。旅长王长江和政委旷伏兆分析认为,部队连续行军作战,十分疲劳,加之人生地不熟,如果再往前走,有济邯公路和漳卫河相阻;敌人雕堡林立,封锁严密,白日行军,势必与敌人遭遇,陷入被动。如果进村固守,一是部队素质好,排以上干部多数是红军,能打硬仗;二是弹药比较充足,是从国民党顽固派那里搞来的,这次转移带上了;三是北阳堡外围有6尺多高的围墙,村外地势平坦,易守难攻。于是进村固守,待机突围。
部队进村后,封锁一切消息,堵村口、胡同口、院落间相互挖通,保护好水井,抓紧时间做饭,又动员群众躲出屋外,分散隐蔽。
太阳升起一树顶子高的时候,敌人向村内轰了几炮,又打了一阵枪,见没有动静,以为村内只有为数不多的游击队,便端着枪列着队气势汹汹地从村西口向村内冲来。村西口由二连防守,配备了三挺轻机枪。等敌人离村不足百米时,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阵猛打,毙敌近百人。敌人吃了亏,立即散开把村子包围起来。中午时分,烈日炎炎,从临清方向骑着自行车赶来增援的100多个敌人,弯着腰从村北高梁地里偷袭上来。等敌人一靠近,警备旅突然开火,敌人丢下五六十具尸体仓皇后退。“富士车”让游击队骑走了一大半。敌人发现对手是八路军的正规部队,午后又调集了1700余人及大量汽车、战马从东面天河村方向驰援北阳堡。战士们利用有利地形,打得敌人尸横遍野。敌人恼羞成怒,先是炮轰,后来又施放毒气。乡亲们把中毒的战士纷纷抢着往自家抬,给战士喂水,往脑门上敷湿毛巾,直到战士苏醒过来。经过大半天的激战,敌人未能攻入村内半步,遂调集火炮、毒瓦斯集中到村东口,企图从这里打开进村的突破口。村东路口东南角有一处菩萨庙,突出在村外,庙西有条路沟直通村内,一旦菩萨庙阵地丢失,敌人就有可能突破进村。菩萨庙阵地有一挺重机枪固守,机枪射手老郑是一个智勇双全的老兵,大批敌人死在他的阵地前。敌人的迫击炮、掷弹筒一起集中轰击,将菩萨庙夷为平地,老郑和他的战友英勇牺牲,机枪埋在废墟里。机枪排长带领一个排杀向小庙,打垮敌人,挖出重机枪,迅速擦拭干净,又投入了战斗。
战斗持续了十二个小时,八路军依村沿工事多次打退敌人进攻,给敌人极大杀伤。敌人的尸首、汽车、死马及零乱的枪支散满了村子的四周。
入夜,狂风骤起,天阴地暗。惯于夜战的警备旅指战员见时机已到,将牺牲的机枪手老郑等20余名战士(一名营长)掩埋在村南侧的一个深坑里,然后挨家挨户动员群众随部队突围。为了不至于走散,战士们把绑腿解下接起来,让群众拉着,由战士端着机枪和刺刀开路,神不知鬼不觉地从敌人的间隙中冲了出去,跳出了包围圈。
第二天黎明,敌人开始炮轰,一直打到日上树梢,才命几个士兵爬着靠近村边。敌人进村后,杀害了没有撤出去的病残老人20多口。
这次战斗,警备旅仅牺牲20余人(战后得到当地群众的安葬),伤70余人,毙伤日、伪军630人。日军中佐以上的指挥官两个被打死,一个重伤,一个轻伤。敌人用27辆汽车把死人、伤兵拉走,在北馆陶县城架火焚尸,浓烟滚滚,满城腥风。
北阳堡之战,震慑了敌人,鼓舞了人民,政治影响很大。当时延安《解放日报》出版号外,登载了北阳堡战斗的胜利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