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成洪流,几千馆陶子弟是如何最终凝聚成为129师、二纵、二野正规军的
文剑
以新中国成立前的地图为底图,图示新八旅及改编后部队进攻路线略图
这支部队于1945年8月由地方部队整编成正规军之后,就离开了家乡馆陶,踏上为了国家和民族解放而进行的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战斗之路。这支部队先后参加了上党战役、安阳战役、巨(野)金(乡)鱼(台)战役、豫北战役。1947年6月30日强渡黄河之后参加了鲁西南战役,在羊山集等战斗中,全歼敌第66师。随后挺进大别山,参加了宛西、宛东战役。1948年9月中旬参加了三大重要战略决战中的淮海战役。1949年3月负责扫清长江以北残敌,4月百万大军过长江之时围困安庆、解放安庆,胜利完成掩护主力渡江作战任务。4月22日之后,28师和第10军军直留在安庆、芜湖地区担任警备和江防作战任务。1949年10月,挺进大西南,解放凤凰县、铜仁、遵义,行军3000余里,先后解放县城29座,毙伤俘敌37000余人,与兄弟部队一起解放了大西南。
刘邓率二野进军大西南
可以说这支部队经历了解放战争中的大多数战役、战斗,从中原一直打到大西南,从一支地方部队锻炼成为了一支铁军。那么,这样的一支强军、铁军是怎样从无到有逐步形成的呢?
其实,最开始这支部队的来源极其复杂,分别有民团、土匪、国民党溃兵、八路军游击队等,在1937年底和1938年初,时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今天著名民族英雄、抗日烈士、爱国将领范筑先,在我党的帮助支持下,把这些武装力量统一整合到一起,组织起来三十五个支队、三路民军共约60000多人的队伍。
民族英雄、抗日烈士、爱国将领范筑先
1938年11月15日,聊城失守、范筑先殉国之后,这些队伍有了溃散当了逃兵,有了投降了敌人,但是大部分在我党的组织下成为了人民的队伍,之后经过数次改编、重组,终于锻炼成为了一支铁军。
为何在馆陶县一带能迅速拉起这样一支队伍呢?
建设一支队伍无非是要有人、有粮、有武器。在1937年的时候馆陶县恰巧这几点都具备。地处冀南大平原,自古就物产富饶,粮食问题不用多说了。人的问题在下面人员来源方面详细叙述。单就武器问题也很有说道。
1937年卢沟桥事件之后,日军大举入侵,枪支弹药等物资在其他地方来说是极难获得的,但是在馆陶县来说这却不叫个事。关于馆陶为何有枪支弹药的事情,不得不提及南馆陶镇人、曾经于1915年至1921年之间当过湖北督军、两湖巡阅使的王占元。
由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0年创建的汉阳兵工厂,就在“湖北督军”的驻地武昌。汉阳兵工厂所出产的枪支俗称“汉阳造”,这款武器在抗日战争中是中国军队的主力枪械,无论国民党军队,还是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都大量使用“汉阳造”,它从辛亥革命到抗美援朝一直在战场上发挥作用,是中国战争史上的一个传奇。
汉阳造
正是有这个便利条件,在1914年11月,馆陶县成立民团的时候,很多人去找王占元要枪。他在1920年一下子就给馆陶弄来10000多支汉阳造小紧口步枪。卖给民团和地方的时候,规定拥有30至100多亩地的规模的地主、富户,每两户买一支枪,150亩地以上的富户,一户买一支枪。此外,馆陶县北部申街村的大地主于二先生因与王占元外甥焦汝敬交好,要走了不少枪支,后来这批枪后让土匪、南馆陶镇的伪七区区长张星五收走了。张星五于1939年8月被我军枪决,这些枪支为我军所获,再加上其他大部分民团被我军改编,因此王占元从湖北弄来的枪支大部分武装了我们的队伍。
除了王占元的汉阳造之外,1938年春,范筑先领导下的曹县六区办事处主任牛连文通过韩复榘第二十九师曹福林部的军械处长杨仲卿,购买了一批机枪。这批机枪的费用是从政训服务员(政训服务员是中共中央军委联络部华北联络局,以华北救国会的名义与韩复榘合办的第三集团军军政人员训练班学员,以共产党员和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青年团队“民先”队员组成)生活费中拿出一部分,再加上范筑先夫人和张维翰共同出资2700元现洋解决的。通过杨仲卿到河南许昌买来了22挺机枪,并且还赠送了冲锋枪数支,子弹数万发。以这批机枪组成了机枪营,下属四个连。1938年以机枪营整编成为了我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第十支队。
说完武器的事情,再来说人员的来源问题。
馆陶县所处的鲁西北一带,向来民风彪悍,并且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官府的力量难以到达,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反抗官府的斗争。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寿张王伦、堂邑王经隆于八月二十八日在两地同时发动起义,9天之内杀了两个县官司和大批官吏,打下寿张、阳谷、堂邑、临清四座县城,占领并据守南北交通要害临清城。1875年堂邑小刘庄农民宋景诗在堂邑、冠县、馆陶、临清、聊城一带掀起黑旗军起义。1900年,义和团又在冠县茌平、聊城一带杀官吏、烧教堂。所以,这一带的民众极易受到领导者的引导而组织起来。
当时队伍人员主要来自于四方面:
一、民团、联庄会。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孙中山提出“建立民国”的程序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在军政时期其中的一项任务就是实现县村自治,自治的一部分就是加强军事建设,充实自卫能力,实现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兵于团就是要建立“民团”。
民团参加剿匪的老照片
民团有县民团、各乡民团。民国四年(1915年),全县已编为57个团,民国八年(1919年)全县民团已达104个团,全县各团共有各式快枪2341杆,土枪1077杆。民国十九年(1930年)10月,民团改为“联庄会”,但大家仍称之为民团,全县共有会员4061人,除刀、矛外,有步枪1817支、手枪192支、铝枪415支、标枪1522支。
在这些民团中,馆陶县二、七、八区的地方民团势力较大,其中二区民团有1000多人,由二区区长李凤藻控制;七区民团,有8个中队,1000多人,由区长兼南馆陶镇镇长张星五控制;八区区长有4个大队,共500多人,团长为八区区长郝国藩。
二、土匪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随着日军逼迫馆陶县城北馆陶,县长王华安接受省主席韩复榘的命令,弃城而逃到黄河以南地区。馆陶成为无政府、无组织状态,同华北广大地区一样,呈现土匪涌起、敌伪猖獗的混乱局面,馆陶县的土匪也随之发展了起来。
在这些武装里,馆陶县北榆林村的王来贤、王二厢村的王金甲和齐堡村的吴金亭、吴作修是三股最大的土匪。七七事变后,王来贤就自称“抗日义勇军”司令,打着抗日的旗号,笼络人心,招兵买马。馆陶县境内的一些小股土匪,逐渐被他们吞并,他们将司令部设在墙高沟深且偏僻的曲周县东目寨(今属邱县)。实际上,他们根本不抗日,而是到处抢劫,搜刮民财。
民国时期的土匪武装
吴作修
王来贤、吴金亭、王金甲原是拜把子兄弟。有一次因分赃不均,王来贤、王金甲密谋将吴金亭打死。吴金亭的侄子吴作修怕连累自己,就带人连夜逃往馆陶县五区,和五区民团孙镇南数百人合到一起,约有1000余人。后来在北平来的进步学生鲁西良的争取下,由聊城西北特委给了一个第七支队的编号,聊城失陷后,编入筑先纵队一团,1939年2月因日军大扫荡在车疃被冲散,鲁西良收容了一部分成立七个小游击队,合并成独立团。吴作修则投了在馆陶的日军,当了汉奸司令,新中国成立后被政府镇压。
王金甲
王金甲深知王来贤喜怒无常,说不定哪一天会翻脸不认人,于1937年冬带匪众来到馆陶县徐村以北,把司令部设在马头镇,并派他姐夫带200人占领了县城北馆陶,匪众发展到1500人,后接受邢台皇协军的联系,接受了皇协军的委任。1938年5月,第十支队机枪营和一、二团将馆陶城包围,王金甲被迫接受收编,成为范筑先队伍里的第二十五支队。1938年8月编入第十支队第一团,整编后王金甲就长期在家休养,1942年他投降了在馆陶的日军当了汉奸,新中国成立后被政府镇压。
民国时期的土匪武装
王来贤
在这几支土匪武装里,王来贤的势力仍然最大。他吞并了十几个游击队,赵瀛洲、刘海萍的曲周保安队和姜焕臣的尖冢民团也被他收编。国民党二十九军南退时,被王来贤截获机枪120挺,大炮数门,轻武器无数,同时收买了一些散兵游勇。到1938年初,王来贤已拥有7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1个骑兵团、1个手枪营,号称万人,成为两省五县边沿地区势力最大的一支土匪武装。
王来贤的队伍在我党及范筑先、张维翰等人的努力争取下,于1938年6月被编入范筑先的第一路民军。聊城失守后,王来贤在国民党省政府以二十二保安旅的委任状被收买。后来被陈赓率领八路军129师386旅688团将其大部歼灭,王来贤以几十挺机枪、200多人逃脱,到临清当了伪军司令,新中国成立后王来贤被政府镇压。第一路民军残部由在民军里的共产党员、政治部主任沈兰斋和组织科长李延令收容几百人,于1939年9月被编入先遣纵队。
三、国民党溃兵
溃兵主要是来自于曾经参加过喜峰口战斗、以大刀和手榴弹对抗日军先进武器闻名的宋哲元二十九军。卢沟桥事变前,二十九军在平津和日军胶着对峙已经有两年,而事变的时候却按兵不动,后来驻在南苑的二十九军军部遭到日军主力攻击,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阵亡,军部直属部队和一三二师寡不敌众,被击溃。这部分溃兵向南撤退时路过馆陶,被王来贤不仅抢夺了大量武器,一些人员还被迫或者主动加入了他的队伍。
二十九军大刀队
四、我党领导的队伍
一是馆陶县委组织发动的抗日队伍,名字为馆陶县抗日挺进队,1938年冬,馆陶县挺进队与冠县特务队、临西工作团(卫河支队)被编入八路军先遣纵队一团。
二是由区、乡和农村的抗日救亡团体和自卫队,救亡团体有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儿童团,自卫队则是凡18 至40岁的青壮年男子都要参加,每天早晨进行训练,每星期名区组织一次大会操,成为我军有力的后备力量。
此外还有范筑先队伍里,由我党直接领导的第十支队、东进梯队等武装,在聊城失守、范筑先殉国之后,这些队伍和其他残部在党的统一组织下组建成了筑先纵队。
1938年12月,八路军总部为了支持鲁西北的抗战而派出的八路军先遣纵队,虽然名为纵队,但仅仅是个指挥机关的空架子,其中的兵员则主要来自于馆陶一带的游击队及县委领导的乡村自卫队等组织。
1940年6月6日,八路军先遣纵队、筑先纵队在朝城西北王奉一带,进行了整编,成为八路军129师新8旅,下设第22团、第23团、第24团。
八路军129师新8旅的组成情况
旅长:张维翰
政委:肖永智
副旅长:王近山 政治部主任:王幼平 参谋长:王波(后为周光策) 新8旅第22团 团长:田厚义 政委:史钦琛(牺牲后由于笑虹接任) 副团长:徐国富 参谋长:赵小舟 主任:于笑虹(后为吴新之) 第22团是由原筑纵骨干5个营和先遣1团合编。曾为范筑先队伍的第十六支队。十六支队是临清城东四区吉占鏊、李占海,城西六区郭长海、王明贵、孙明远等小股武装组成的,组建时就有三四千人,共辖三个团,1938年3月正式成立十六支队,司令部在临清,吉占鏊为司令。1939年春,日军占领临清后,撤出到临西农村活动,遇日军遭遇被冲散,于笑虹领导了其中一部分部队,后编入八路军卫河支队,后又编入先遣纵队第一团,1940年5月和筑先纵队一团合并成为129师新8旅22团。
八路军进行军事训练老照片
新8旅第23团
团长:郝国藩(郝国藩任馆陶县长后,陈中民任团长,罗崇福为副团长)
政委:李大清
副团长:陈中民
主任:刘昌
第23团以独立团和先遣二团合编。 独立团,原为馆陶县第八区人民抗日自卫军,是第八区地主为了保卫他们的生命财产而组织起来的。七七事变后,韩复榘委派的县长逃跑后,地主们为了保卫他们的财产和怕存着枪惹祸,所以组织民团,于1938年4月由庄固地主张仲宝出面邀请各乡长和士绅在房寨镇公所开会,组织八区人民自卫团,团长郝国藩,副团长李尚达,编了四个大队,十二个分队,共五百人四百多条枪。1938年5月第十支队打开北馆陶收编了王金甲后,在地方党的争取下,团长郝国藩派浒演村的李振声、朱庄村的秦善扬到北馆陶十支队司令部,表示愿归十支队改编为抗日武装,从而获得独立团编号。1939年8月,张星吾的七区保安团(后为馆陶县保安大队)在张星吾因勾结汉奸准备投敌,被我党处决后,将其驻常儿寨的一中队先编入卫西指挥部特务营,后编为独立团第二营。其他分别驻南馆陶、辛庄、南孙店、张沙等村的其他中队约500余人由主任王乐亭率领编入三八六旅,还有几十人由王化云带着编入新8旅23团。
八路军进行训练老照片
先遣纵队第二团,原为范筑先的石鸿典五支队组成。石鸿典原为冠县城北和城东一带活动的“北杆”,后来1938年8月份冠县县委书记郭芳臣组织了以党员和进步知识分子为骨干,贫下中农为队员的六十人枪,有一天被石鸿典的100多人“北杆”武装包围,在郭芳臣同志的工作下,两者合为一起,后被范筑先收编成为五支队,石鸿典为司令。聊城失陷后,部队思想十分混乱,有的想当土匪、有的想解散回家,由盛光北、李邦林二同志聚拢后于1938年十二月初改编为第十支队第五团。先遣纵队到鲁西北后,第五团调拨给先纵(先纵是由干部组成的空架子队伍)第二团。
此外还有卫河支队第三大队也编入了23团。1938年底,第十支队李善保组织一个工作团,在馆陶五区(相当于今天柴堡镇柴庄、市庄、樊堡一带和东部罗头、富庄等村,馆陶镇社里堡、车疃、蔺村,路桥乡南部,南徐村乡)一带发动群众,发展几十人后,被馆陶县委改名为鲁西北抗日游击队。1939年10月,地委成立卫河支队(1938年冬,杜平和于笑虹建立临西武装工作团,1939年秋,临西武装工作团和邱县、冠县地方武装合编为“卫河支队”,下辖三个营),成为卫河支队三大队,后改编为八路军先遣纵队一团三营。1940年5月和筑先纵队编入129师新8旅23团。
从以上情况看,新8旅23团的人员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馆陶,是不折不扣的馆陶子弟兵。
八路军正在行军老照片
新8旅第24团
团长:徐宝珊
政委:蒋鸿钧
副团长:万德坤
主任:訾修林
参谋长:赵仁山 第24团由筑先纵队第七团、博平境内的先遣抗日游击纵队第五大队、抗日先遣纵队挺进队组成 筑先纵队第七团。是于1937年冬,徐宝珊在共产党员谢鑫鹤、陶东岱的发动支持下,成立了2、300人的抗日武装,活动在茌平北部、博平东北部一带。1938年初,这支队伍编入范筑先三十二支队二团,为三营。1938年底,范筑先将军壮烈殉国后,以此为基础组建了“筑先纵队第七团”约有1000多人,徐宝珊为团长。 先遣抗日游击纵队第五大队:1938年9月共产党员王希礼带20多人,找到八路军抗日先遣纵队司令员李聚奎,要求成立队伍。李聚奎从津浦支队给他们拨枪20支,命名为“聊博茌堂抗日武装工作队”,主要活动在博平县境内。1938年底,范筑先殉国后,各地武装瓦解后,王希礼等同志收编了博平境内的三十二支队部分人员枪支,队伍壮大到500多人。经先遣纵队批准,命名为“第十八集团军第八路军先遣抗日游击纵队第五大队”,简称“五大队”,辖四个中队。1939年底扩编为先遣纵队第三团(小团),活动区域为清平、博平、高唐、齐禹边沿地区。1940年6月,编入一二九师新八旅二十四团三营。 抗日先遣纵队:和“五大队”同时成立,约300人,贾镜五任队长。挺进队和五大队经常一起活动,1940年夏和七团、五大队一起整编为129师新八旅二十四团。
最后,附上民国时期的馆陶县政区图,供大家理解文中的“区”一级的政区,其对应今天的地理位置如下:
一区:今天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北馆陶镇和东古城镇北部童庄、李圈、杨召等村,今天河北省邯郸市南徐村乡马头村。
二区:今天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烟店镇、潘庄镇所辖区域。
三区:今天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唐园镇、八岔路镇各自所辖区域的一部分。
四区:今天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魏僧寨镇、路桥乡的大部分。
五区:今天河北省邯郸市南徐村乡,柴堡镇的柴庄、市庄一带,馆陶镇的蔺村、车疃、社里堡。 六区:今天河北省邯郸市柴堡镇南部、寿山寺乡中北部、馆陶镇西部。 七区:今天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东古城镇中南部、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馆陶镇、王桥乡自安静村向南卫运河西岸沿河村庄。 八区:今天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房寨镇、寿山寺乡南半部、王桥乡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