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6月,住肥乡县辛庙村的386旅派出宣传队,利用快板剧等宣传形式,到周围村宣传中共中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帮助建立新政权,成立群众团体,恢复农村支部,对推动全县抗日救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共产党员史弼臣(邓庄人)在冀南区举办的民族学校学习结业后,到前黄寨村建立“肥乡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史弼臣为队长。此后,队部成员分头到各区组织区民先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抗日,站岗放哨,防奸防特,破坏敌人通讯联络和交通。
县“战委会”以东、西两大民团为基础,组成抗日武装——县大队,李斐然任大队长,有战士七、八百人。此后,各村也都建立自卫队进行操练和演习。
肥乡县学生抗日救国会在北街成立,他们敲锣打鼓,召集群众,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号召群众捐钱捐物支援住在辛庙的386旅指战员,随之,各区学生抗日救国会也先后成立。
陶朝众、冯鸣儒经肥乡抗日政府许可,组织抗日武装“肥乡县大队第四中队”。后来,陶朝众、冯鸣儒二人离队参加训练和学习,该队遂并入县大队。
1938年7月初,386旅政委王新亭据上级指示,在肥乡县辛庙村常福珍家里建立了“三特委”(对外称“编辑部”),张增敬为书记,此后,肥乡一带党的活动进入了有组织的活动时期。
1938年10月,日军重占县城。肥乡抗日政府撤离到南西落堡、前黄寨一带。不久,安明新卷土从来,任县长,建立武装。肥乡抗日政府和民众团体为避锋芒,转移到东营、旧店一带根据地内。
北高村长高富海、高富江在党的影响下,组织七、八十名贫民公开斗争伪村长牛运奇,夺取了村政权,振奋了贫苦农民抗日救国斗志。
1938年底,386旅10连部分战士在白落堡村南的邯肥公路上埋设地雷,炸毁日军汽车多辆,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1939年,肥乡地方武装发展到800多人。县委和抗日政府一面发动群众参军作战,支援军队,一面加强统战工作,通过上层士绅名流张老雅、朱老尚、郭演林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抗日。
县长赵秉谦带领部分武装和工作人员从城东绕到城西,开辟西部革命阵地。经过粉房头、相公庄、大西韩、李堡等村,从城边绕道城东、鼓舞了东部民众热情,扩大了自己的影响。
1939年4月,县委书记郭致通,县长赵秉谦等人在城北水寨刘庄村召开县城附近村的村长会议,讲解党的抗日政策,教育大家如何对付敌人,如何为群众办好事。拂晓,他们遭受了敌人的包围,经大家团结奋战,终于安全突围。
1939年7月,日伪军千余人扫荡到旧店村后,继续向东进犯,东高村武装小组长崔治国率20多名模范班战士借交通沟,开枪阻击敌人。这是肥乡农民武装首次与日伪作战,且是旗开得胜。当时《冀南日报》《人山报》都曾在头版作了报道和评论。
陶朝众率领西南庄党员将日伪军设在该村的三个炮楼同时烧掉,使敌人修城墙、守公路、保交通的计划彻底破灭。
国民党石友三部在东漳堡搞第二政府,设“招兵处”与肥乡抗日政府对立。当地党组织发动本村和大靳村、清漳村数百名群众把他们轰跑。县妇女主任殷耀中、齐鲁旺也率领了十几名妇女参加了这场战斗。
1940年7月1日,肥乡首次庆祝党的生日大会在大移庄村召开,到会的有自卫队、模范班、干部、群众数千人,大家载歌载舞,表达了对党的热爱。
1940年7、8月间,肥乡扩军高潮方兴未艾。党中央冀南工作团团长黄镇同志亲自参加了罗卜(现小营村)欢送新战士入伍大会,肥乡很多热血青年奔向抗日战线。
肥乡人民抱定了“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
抱定了血战到底 抗战到底的信念
谱写了惊天地
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