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大辞典·历史人物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2月第2次印刷)
“参知政事张易①,字仲一,太原交城人。资刚明尚气②,临政善断,待士以诚,忤之③,不复与合。
注释:
①参知政事:元代中枢行政构设中书省,中书令为虚崇之位,多不设置,如设置常以太子兼领。以左右丞相、平章政事为宰相,左右丞、参知政事为副相。
②资:资质,资性,指人的天资、禀赋、生性。《汉中·刘向传》:“资质淑茂,道术通明。”
③仵:违逆,抵触,触犯。《新唐书·李义府传》:“凡忤意者,皆中伤之。”
译文:
参知政事张易,字仲一,是太原交城的人。他的性格刚毅明察,崇尚义气,临政善于决断,用诚挚的友情对待士人,可是触犯了他,他就再也不与友人合好了。
张易,忻州人,与刘秉忠同学。
《新元史·宰相年表》
译文:
张易是,忻州(治所在今山西省秀容即今忻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定襄、忻县地)人,和刘秉忠是同学。
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二月壬午,“以中书右丞张易同知制国用司事。”
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并尚书省入中书省,平章尚书省事阿合马、同平章尚书省事张易并中书平章政事”①
十月,“癸已,赵璧为平章政事,张易为枢密副使”②。
十一月,“宋(荆)[京]湖制置李庭芝为书,遣永宁僧金印、牙符,来授刘整卢龙军节度使,封燕郡王。僧至永宁,事觉,上闻,敕张易、姚枢杂问”。
十三年(公元1275年),“三月丁卯,命枢密副使张易兼知秘书监事”。闰月,“辛亥,命副枢张易遣宋降臣吴坚、夏贵等赴上都”
六月,“甲戌,因为《大明历》浸差,命太子赞善王恂与江南日官置局更造新历,以枢密副使张易董其事。易、恂奏:‘今之历象,徒知历术,罕明历理,宜得耆儒如许衡者商订’。诏衡赴京师”。
十七年(公元1279年),“二月乙亥,张易言:‘高和尚有秘术,能役鬼为兵,遥制敌人。’命和礼霍孙将兵与高和尚同赴北边。”
十八年(公元1280年),十月,壬子,“以平章政事、枢密副使张易兼领秘书监、太史院、司天台事。”
十九年(公元1281年),三月,“益都千户王著③,以阿合马蠹国害民,与高和尚合谋杀之。壬午,诛王著、张易、高和尚于市,皆醢之,余党悉伏诛”。
摘自《元史·世祖本纪》
注释:
①尚书省、中书省:元代中枢行政机构为一省制,即只设中书省。尚书省虽曾三次设置,但不久便被取消。中书省设中书令,此职为虚崇之位,多不设置,如设置常以太子兼领。以左右丞相、平章政事为宰相,左右丞、参知政事为副相。
②枢密副使:元代最高军事机关为枢密院,枢密使由皇太子兼领,实际事务由知院掌管,副长官为枢密副使或同知院
③千户:元代卫所掌兵千人的武官名。元置大都督府,管辖三卫三府,卫、府都有千户所。
④醢:(hǎi海)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剁成肉酱。《左传·庄公二十年》:“比及宋,手足皆见,宋人皆醢之。”
译文:
三年(公元1266年)二月壬午,“任命中书右丞张易为知制国用使司事。。”
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尚书省并入中书省,任命平章尚书省事阿合马、同平章尚书省事张易合同为中书平章政事 。”
十月,“癸已,任命赵璧为平章政事,张易为枢密副使”。
十一月,宋朝〔荆]〔京〕湖制置李庭芝作书,派遣永宁僧人金印、牙符,前来授任刘整为卢龙军节度使,封燕王。僧至永宁,事情被发觉,皇帝敕令张易、姚枢共同审问”。
十三年(公元1276年),“三月丁卯,任命枢密副使张易兼知秘书监的政事”。闰月,“辛亥,命枢密副使张易遣送宋朝的降臣吴、夏贵等赴上都”。
六月,“甲戌,因为《大明历》有差误,命太子赞善王恂与江南日设置机构重新修造新历,以枢密副使张易总董其事。易、恂奏请:现今的历象,是知道修历的办法,很少能通明历法之理,应征得史耆儒如许衡这样的人进行商订’。诏许衡赴京师”。
十七年(公元1280年),“二月乙亥,张易建言:‘高和尚有秘术,能役鬼为兵,遥制故人。’ 命和礼霍孙将兵与高和尚赴北部边境”。
十八年(公元1281年),十月,壬子,“任命平章政事、枢密副使张易兼领秘书监、太史院、司天台事”
十九年(公元1282年)三月,山东益都(今山东省益都县)千户王著,因为阿合马蠹国害民,与商和尚全谋杀死阿合马。壬午,诛杀王著、张易、高和尚于市,都剁成了肉酱,余党全部伏法诛杀”。《待续》
原创作品,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