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为抗日而设置的县——偏城县
日期:2021-01-22 15:03:51  点击: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涉县政协一科

 

一个专为抗日而设置的县——偏城县

 

在八年抗战中,在太行山腹地,在一个鲜为人知的深山区,有一个为抗日而设的小县——偏城县。这个县从根据地开辟到建立县级建制,一直存在了八年抗战的烽火历程,成为抗战前期太行区唯一的一个完整县。这个千载不露名声的地方,在八年抗战烽火中,成为晋冀鲁边区政府一个有名的县。这个县直到抗战结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才与邻县涉县合并。就在偏城县这块热土上我们的左权将军和无数革命战士为民族的解放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里的人民打击侵略者造就了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抗日救国伟业。

地理独特

偏城,顾名思义就是地处偏僻,正是由于它的偏僻,决定了它的特殊历史使命。偏城原属山西省黎城县管辖的一个区,它位于涉县(当时属河南省管辖)索堡区入口的一个狭长地带,是黎城县的一块飞地。这里群山起伏、峰峦叠嶂,沟壑中坐落着30多个村庄。它周边邻三省(河北、河南、山西)五县(涉县、武安、辽县、昔阳、黎城)虽然全境没有一条交通大道,但崎岖山路四通八达,一遇战争,回旋余地较大。独特的地理条件,成为八路军打击日寇,保卫自己的天然屏嶂。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一二九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太行区党委、行署等领导机关大都组建和驻扎在偏城县围边。虽然偏城全境只有260多平方公里,人口也仅1.7万人,但这里山货多,担按当时的物质条件说来,物产还算丰富,易筹组养,因此,成为最理想的抗日根据地。

开辟工作创建县制

19381,八路军先遣团和冀特委到达偏城,在偏城寨上(大财主的庄园)召开了紧急会议,作出了开辟根据地工作的决定。会后,先遣团民运股长胡兴寿便留在偏城开辟工作。任命为八路军工作队队长,还为他按了一部电话。偏城地区交通闭塞,民情民风纯朴。但在八路军到来之前,国民党前线溃退下来的53军到此骚扰、抢掠、洗劫,同时周边的一些流氓盗匪也混水摸鱼,绑架勒索,群众深受其害,对共产党八路军的到来寄以很大希望,对八路军的抗日主张更是积极响应。因此,根据地的创建工作很快便开展起来,在当时已是牺盟会会员的区长的有力配合下,不到半年时间,就从这个一万多人的山区,通过捐大户,征粮19万公斤,现大洋万元左右,衣物不计其数;光鹿头村一户财主一次就自报5000双胶鞋。有力地支援了抗日。同时,在工作队的领导和发动下,同年45月间,牺盟会、农救会、民兵自卫队、妇救会、儿童团等组织如雨后春笋在各村、各联村蓬勃发展起来,有的村不等工作队去发动就自发组织起来。地方武装也迅速发展壮大,组建了120人的新华游击队,从旧区署,大户人家和缴匪中获取了几十支步枪,武装了游击队。这支队伍后来在指导员胡兴寿,队长郭绍义(区长)带领下在打击日寇中屡建奇功。

在八路军工作队的领导下,各救会将阎锡山统治下的给八路军抗日制造磨擦的一些旧政权进行了改造。经过一年多的开辟工作,根据地的建设已经非常巩固,群众情绪高涨,至古以来几乎与世隔绝的偏城沟里,抗日救亡运动,声势汹涌、雄壮的抗日战歌在每一个山沟里回荡,群众对战胜日寇,创造美好生活充满了信心,建立抗日县的条件已经成熟,而且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也显得非常紧迫。

19401,晋冀豫边区党委下达命令:“偏城地区正式脱离黎城县管辖,建立独立县级建制”并任命了杨维为县委书记,李英任县长,县政府就设在偏城村。县委设两部一室:即组织部、宣传部、秘书室。政府设秘书处和民政、财粮、建设、武装、司法6个科,全县划为2个区,28个行政村,工作人员是各根据地抽来的骨干以及本地成长起来的一大批干部。

从开辟根据地到建立县制,这在民族之光刚刚兴起之际,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全县人民兴高采烈、敲锣打鼓呼喊庆祝口号,连续3天在全县彻夜举行了火把游行,以表达人民的欢快之情,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的版图上,正式有了偏城县的名子。

捐粮抗战

成立抗日县是偏城人民的骄傲,偏城人民不负抗日县府的称号,在抗日各项工作中做得非常出色。首先是支前工作,支前工作中首要任务就是征粮。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又处于战争和连年干旱的情况下,即要供应前方战士吃穿,还要解决军政人员和群众自身的生活,这是极其困难的。19371938两年群众应交的田赋已经向黎城县足额交上,工作团到后,又向大户征粮19万公斤,大洋万元左右。1939年至1942年实行了合理负担制,4年共征收公粮18069多石,年均4517,年人均负担51,1944,偏城县区域扩大,行政村增加到55,人口由1.7万增加到4.19,土地增加到112274,19441945两年共征收公粮2.073万石,每人每年均交49斤。八年抗战累计奉献公粮45000多石,在连年旱灾、蝗灾,甚至绝收的年景下,根据地人民挖野菜,采树叶,吃树皮千辛万苦勒紧腰带为抗日战争作出的贡献,创造了历史记录。

纺花织布

纺花织布做军鞋是抗战时期根据地每个适龄妇女的一项例行任务。偏城县气温偏低,历来不种棉花,也没有纺花习惯,为支援前线,广大群众在全县的统一组织下开始学习纺织,男女老少齐上阵,每人每年平均纺花织布10斤至15斤。出工在5060个。1944,原为棉区的涉县西戌区划归偏城县后,组织力量增加,为前线纺花120多万斤以上,织布80多万丈,做军鞋15万多双,而且质量非常高,有力地支援了抗日。

运送物资

运送军需、民需等物资是偏城县人民的一项艰巨任务。偏城外有一条洺河暗流通往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很少有人知道。八年抗战中,在敌人对根据地的铁壁封锁下,这条秘密通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方从敌战区、游击区搞到的各种军用、民用物资,通过这条通道运到根据地,再把根据地的特产山茶、核桃、柿子、花椒等运出去换回所需,粉碎了敌人的封锁。全县在运输中共动用骡马15000多驮次,时间短的三五天,一般半个月到一个月,长的还有三两个月,苦累不说,也有牺牲、负伤的。如1941年偏城畔峪、横岭村一次派去12头牲口和12个民工跟部队送子弹,一下去了2个多月,最后丢了两头牲口,还有多位民工伤残,但偏城县的群众有着很高的觉悟和爱国热情,一次次艰巨任务都圆满完成。

后方基地

偏城县作为战争时期的后方基地,偏城人民还担当了许多艰巨的后勤任务。在偏城县各村长期驻有我党我军重要后方机关。诸如:晋冀豫区党委机关报《政治导报》社、太行区《胜利报》、八路军野战医院白院二所(即现在石家庄白求恩医院,当时医护人员100多人,可容300多伤员,地址在青塔,可谓是山沟里的大医院),一二九师兵器机械厂、太行区武委会修械所、冀南军区轮训队及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教育厅、冀南银行、八路军总部后勤部等都曾在偏城驻扎过,每当敌人扫荡时,八路军总部、太行区党委、北方局党校、新华日报社等大单位也曾迁来这里临时驻防和办公。无论战备转移到偏城还是驻地休整路过的部队,地方必须保证其喝水和燃料、马饲料供应。有时百把人家的村子一下来1000人左右,而且驻扎时间有长有短。供给任务困难很大,因此,偏城采取了平时常备不懈,以备随时来随时供。全县28个行政村,每到冬季各村按男女劳力分配打柴任务,一般每人打2000斤左右,自砍自运负责拉回村里屯积起来,供过往部队和长期住扎的机关使用,不足部分就砍本村周围的杂木树。为了抗日,偏城县献出了几个原始林山场。就这样,偏城每年保证了平均万人左右的军政人员燃料和取暖用的木炭,除此之此,偏城群众常年腾出一半以上房屋供机关部队使用。

民兵参战

民兵是反扫荡的重要力量,八年抗战中,在日寇对偏城的几次大规模扫荡中,偏城人民遭受了极其残重的损失和痛苦,但坚苦的环境也锻炼了人民,垂炼了抗日必胜的信念。偏城民兵在长期的战争环境磨炼下,政治、军事素质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他们面对敌人威武不屈,勇敢拼杀使敌人胆寒。每遇敌人扫荡,英勇的民兵自卫队,在山岭沟壑,在田间道路,到处为侵略者布下游击战、麻雀战、地雷战的天罗地网,配合我八路军内线作战部队,乘敌之隙,给敌军歼灭性打击,使敌人屡遭重创。如19425,敌人以近3万人的兵力合围当时仅有1.7方人的偏城县,企图以重兵毁我华北抗战总统师机关—八路军前方总部和一二九师,敌人采取“铁壁合围”、“梳篦战术”以灭绝人寰的“三光政策”彻底灭我根据地生存条件。将以彭德怀副总司令为首的八路军总部及直属机关、北方局、党校等包围于偏城县南艾铺一带。左权将军就是在这次反扫荡中为指挥部队突围而英勇牺牲于偏城县南艾铺村的十字岭上。在这次历时22天的扫荡中,偏城县民兵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五县反扫荡联防指挥部的部署,有计划地进行防御和攻击。首先将老幼和体弱者全部藏入事先准备好的深山窑洞,民兵们按事先的安排与敌周旋,有的巡逻放哨,有的设伏候敌,有的在选好的山头打麻雀战、游击战,有的把握时机拉地雷,人自为战,村自为战,20多天时间,白天枪声齐作,夜晚一片枪炮射击发出的花网28个村有26个村与敌人打响。参战民兵自卫队多达2000余人,大小战斗41,敌人踏响地雷52,弃尸20多俱,加上我八路军在十字岭突围中击毙的敌人,这次敌人共丢尸偏城400余俱,被俘敌伪39,抓汉奸20多人,夺回牲口18,解脱被俘群众120人。青塔民兵队长郭喜,带领30多名有枪支的民兵,在敌人连续77夜对青塔至南艾铺10多里长的深山狭谷包围中,利用地形熟悉的优势,肩负新华社,驻青塔野战医院,冀南银行战备后方的保卫任务,昼夜与敌人斗智斗勇。白天打冷枪,夜间搞突袭,使敌人看不见,摸不着。就这样调动着敌人蛮闯狂吠,而郭喜民兵小分队趁隙抢救伤员50多名,抢回被打失落的冀钞37驮。反扫荡胜利后,被公认为从火海里闯出来的英雄。再如:1943年敌人扫荡达西安居,民兵王贵金被抓获,当敌人战刀要砍他头的瞬间,王急中生智,猛地将战刀夺过,一股怒气,连砍了2个鬼子的头,又砍掉了一个鬼子的一只手,最后终因寡不敌众而壮烈牺牲。这只是偏城县众多英雄民兵中的一例。

除此之外,我民兵还配合正规军作战几十次,到境外出击敌人十几次。如1939,我主力部队夜袭偏店(邯长公路上敌据点)炮楼时,从偏城县3个村就带去一个连的民兵,他们有的拿枪,有的背炮弹,有的抬云梯,连夜行程30多里,袭击敌据点,炸毁敌炮楼,全歼守敌30多人,我牺牲一名战士,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胜利。在几场遭遇战中我民兵共歼敌伪230多人。在日寇控制邯长公路的几年间,偏城民兵还担负着邯长公路上井店到鸡鸣铺近20里的破路任务,共破路13次之多,而且破坏的程度,通过不断总结经验,使敌人一次比一次难以恢复。如1940924,根据豫北地委指示,为配合百团大战,由涉县、偏城、黎城、武安4个县组成1.5万民兵的破路大会战,连续5天对邯长公路进行破路大突击,在路中央、两侧挖三、四米深沟,而且很长,使敌人完全断绝了交通,有力地配合了百团大战。

在八年抗战中,偏城县共征兵11次多,参军2242,占全县人口的5%,抗战中牺牲在战场上的有535,占参军人数的23.9%,为了民族的解放,偏城县没有一个村没有烈士,有一个78户人家的小村——寺子岩,就有16人为国捐躯。在历次战斗中,牺牲干部37,民兵11人。

偏城县从开辟根据地到19465月与涉县合并,共存在了八年半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只是个短短的瞬间,但却经历了非凡的历程,在中华民族抗日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涉县政协一科

《摘自邯郸抗战史略》

原创作品,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点击免费看热门小说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