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厚的人文历史内涵——馆陶是中国置县时间最早的古县之一
日期:2021-01-22 10:41:04  点击: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

深厚的人文历史内涵

馆陶是中国置县时间最早的古县之一

 

馆陶历史悠久,“馆陶之得名,据唐朝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志》卷十六魏州馆陶县部分云:“本春秋晋地冠氏邑,陶丘在县西北七里。《尔雅》中说:“再成为陶丘。赵时置馆于其侧,因为县名。”

春秋时期,馆陶是晋国的冠氏邑。到了公元前475年后的战国时期,这里属于赵国或魏国。城(今冠县东古城)西北七里一带,有一大片层层叠叠的土山丘,名曰陶丘”,俗称陶山”,其一侧为一条西通赵国国都邯郸的大道。赵王曾到这里巡视,认为在陶山一侧的大道旁建个馆驿,既可以方便过往行人的食宿,又可以方便军政人员在这里休整议事,还可以作为传递书信的驿站。于是,便在此处建筑了一座规模较大的馆驿。这就是馆陶名称的由来。

馆陶县自从汉初置县,至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置县最早的古县之一。经过历朝历代的沧桑巨变,而县名一直未变,成为拥有两千二百多年历史的古县,这是馆陶县历史的一个特点。

古馆陶县是全国著名的大县。馆陶县在西汉初期置县后,境域很大,主要包括现在的馆陶县中南部、邱县南部、大名县北部和冠县大部。西汉宣帝年间(公元前73年至公元前49),分馆陶县西北部置平恩侯国,后为平恩县(即后来的邱县)。南北朝时期,东魏天平二年(公元535),“分馆陶县西界置贵乡县。五代后汉初改称为大名县。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8),分清渊县北部置临清县,至北宋原清渊县南部(包括唐朝新置的永济县),陆续划归馆陶县。隋朝开皇六年(公元586),分馆陶县东部置冠氏县(今冠县大部),元朝时为冠州,明朝为冠县。

馆陶作为郡州治所达四百多年。馆陶县在西汉时期是一个地域较大、物产丰富、交通发达的县份,县城(今冠县东古城)修建得又大又好,周围长八里。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黄初二年(公元221),从魏郡东部划出八个县,设置阳平郡,馆陶县城为阳平郡治所,一直到隋开皇初年废阳平郡,计有三百七十多年。后又为毛州治所三、四十年。馆陶县城作为郡州治所的时间总计约四百年。馆陶城在古代曾作为全国中等城市延续了四个世纪。

馆陶县是用作封邑较多的县份。在古代,馆陶县地域较大,物阜民丰,人性纯朴,有尧唐之遗风,有儒家教育之余泽,受到许多帝王的青睐,先后有四位帝王的爱女被封为馆陶公主。她们是:汉文帝之女刘嫖,汉宣帝之女刘施施,东汉光武帝之女刘红福,唐高祖之女。有三位帝王的爱子被封为馆陶王。他们是:三国魏文帝之子曹霖,晋庄王之子当淴,明鲁庄王之子朱常涊。此外还有被封为馆陶县男的唐朝代国公郭震。

 

链接9:王安石诗二首

馆陶古代是东郡巨邑”(馆陶旧县志语),常有名人经过,其中还有不少是著名诗人。宋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就曾经来到馆陶一带,写出了以下两首诗,现录于此,以飨读者:

发馆陶    

促辔数残更,似闻鸡一鸣。

春风马上梦,沙路月中行。

笳鼓远多思,衣裘寒时轻。

稍知田父稔,灯火闻柴荆。

 

永济道中

灯火匆匆出馆陶,回看永济日出高。

已闻空舍鸟乌乐,更觉荒城人马劳。

客路光阴真弃置,春风边塞只萧骚。

辛夷花下乌塘尾,握手何时叙汝曹。

 

链接10:四位馆陶公主

1、汉文帝刘恒的长女刘嫖(189-116)。公元前179年刘嫖被封为馆陶公主,即馆陶为刘嫖的食邑;她又是汉景帝刘启(156-141年在位)的胞姐,在汉景帝时她就是馆陶长公主,她和其母窦太后,先后辅佐文帝和景帝,解决了不少难题,文景之治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至汉武帝刘彻(14087年在位),刘嫖既是汉武帝的姑母,又是汉武帝的岳母,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刘嫖把刘彻推上皇帝宝座的,所以在西汉最为强盛的汉武帝时代,被尊为窦太主的刘嫖是作出了重大特殊贡献的。

2、汉宣帝长女刘施施(71-?)。公元前73年刘询登上皇位,公元前67年平定了霍氏家族的叛变,掌握了实权。封其女刘施施为馆陶公主。刘施施聪明贤惠,嫁给丞相于定国之子于永为妻。于永少时和一些纨绔子弟玩耍,酗酒滋事,不务学业。经公主多次劝说,于永幡然改过,重新做人,专心学习经书,掌握治国之道,进步很快,三十岁晋升中郎将,后官至御史大夫,参与朝政。公元前49,宣帝驾崩,公主刘施施的胞兄刘奭(shì)继位,史称汉元帝,她积极帮助性情文弱的元帝处理国政。相传后来为治理流经馆陶的屯氏河和受灾后的百姓出了不少力。馆陶民众为纪念公主和驸马的恩德,把河上的馆陶渡口命名为驸马渡

3、东汉光武帝刘秀(25-57年在位)的第三女刘红福(?-73)。刘红福为郭皇后所生,自幼娇生惯养,娇气、傲气十足、封为馆陶公主,曾和驸马都尉韩光到馆陶巡视游玩,并在今卫运河西岸社里卜村东建造了一座别墅式的黄花台。公元41,郭皇后被废,和刘红福一母同胞的长兄刘强也主动辞去太子之位。这一变化使刘红福在精神上受到了打击。公元57,刘秀去世,太子刘庄继位,史称明帝。刘红福请求明帝为其子安排一个郎官,明帝没有答应,刘红福再次受到打击。据传,后来驸马韩光参与了淮阳王刘延(刘红福的胞弟)的谋反活动,公元73年事发,韩光被杀,刘红福自缢身亡,根据她的遗愿,和驸马韩光葬在黄花台的西面,今馆陶县南马固村西,人称驸马坟

4、唐高祖李渊(618-626年在位)的十七女。她自幼受到李渊和其兄唐太宗李世民的恩宠。被封为馆陶公主,嫁给将军崔恭礼。夫妻和谐美满,互敬互爱,二人都活了六十多岁,因病去世,陪葬献陵(高祖墓)。其后代崔肃然、崔器均有政绩。

链接11:“馆陶县男郭震

馆陶县男郭震(656-713)字元振,魏州贵乡(今大名县人),因功被封为馆陶县男。郭震十八岁考举进士。公元701年任凉州都督,经过五年的经营,凉州大地牛羊遍地,五谷丰登,得到当地民众的称赞,河西诸郡为郭震建生祠,揭碑颂德。公元705,郭震任安西大都督。公元711,晋升郭震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一级),又任吏部尚书,馆陶县男。公元713年初,郭震任兵部尚书。公元7137,皇帝命郭震派兵诛杀帮助太平公主暴乱的主要帮凶。郭震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因功晋封为代国公。公元713年末因病去世,终年五十七岁,赠郭震为太子少保

大唐名相魏征等许多彪炳千秋的馆陶籍古今名人

馆陶地灵人杰,出现了许多名人。唐初名相魏征、宋朝开一代文风的散文家柳开、明朝不跪拜魏忠贤生祠的强项名臣耿如杞、抗日名将范筑先、名噪海内外的现代诗人、剧作漟陶家雁翼等都是馆陶人。

 

(书法作者郭俊海,20058月第三届中国文人书画北京邀请展金奖获得者。)

 

链接12:大唐名相——人镜魏征

魏征(580-643)字玄成,唐初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据《新唐书》载,“馆陶魏氏源自东汉兖州刺史魏衡,其曾孙魏珉开始在馆陶居住,传到魏征是第六代。魏征自幼受到家庭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聪敏好学,刻苦读书,志存高远,弃家产不营,对各类书籍、学问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隋朝末年,魏征参加了武阳郡丞元宝藏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元宝藏起义军后来投奔李密领导的瓦岗军,魏征积极参与谋略,向李密献计献策,为瓦岗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后随李密降唐。魏征初受唐太子李建成的赏识,被任命为太子(建成)洗马(主要职责是为东宫太子掌管图书典籍)。唐高祖武德九年(626),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其兄即皇帝位后不计前嫌,拜魏征为谏议大夫,封钜鹿男。

贤臣遇明主,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明君,魏征专以苦谏为己任,一生向太宗提了很多正确的意见,多为太宗李世民采纳,贞观之治的形成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君舟民水等论断千百年来闪耀思想的光芒。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君主如何做称为明,如何做称为暗?”魏征答到:能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是明;偏听偏信,就是暗。贞观六年(632)正月,因政治稳定,唐朝出现了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繁荣的局面。唐太宗意欲效仿历代帝王,上泰山举行祭告天地的封禅大典。魏征力排众议认为不可,谏阻道:“陛下车驾东行,千乘万骑,沿途张罗供应,劳民费财。像这种崇尚虚名而实际有害的主张,怎能采用呢!”太宗因而停止了封禅行动。同年五月,太宗任命魏征为检校侍中,封爵钜鹿郡公。太宗宴请群臣时感慨地说:“贞观以前,随朕平定天下,辗转于乱世,这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之后,进献忠诚的劝告,纠正朕的过错,为国家的长远利益着想,只有魏征一人而已。亲自解下佩刀,赐给他们两人。

魏征死后,皇帝亲临哭吊,极其悲痛,下令朝廷停止办公五天。太子在西华殿哭祭。太宗叹息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知得失。征殁,朕亡一鉴矣!”

魏征还是个著名的史学家。贞观十年(636)正月,以魏征为总撰的修史工作大功告成,先后修成了梁、陈、齐、周、隋五代史。《隋书》的序论与《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都是魏征亲笔撰写。此外,魏征还主编有《群书治要》。魏征因修史有功,进位光禄大夫,进爵郑国公。

链接13:开创一代文风的文豪——柳开

柳开(947-1000)字仲途,宋代大名府馆陶人,自幼即有胆有勇。13岁随父定居南乐。某夜有盗贼入室,众人恐惧不敢动,柳开取剑逐贼,断贼二指。长大后学文,慕韩愈、柳宗元文风,因名肖愈,字绍元(一作绍先)。后又认为为学须开圣人之道,于是又改名为开。著书自号东郊野夫、又号补亡先生。不拘小节,喜交名士。与范杲并称柳范。开宝六年(973)登进士,历官殿中侍御史、贝州知州。雍熙年间,契丹入侵,柳开上书皇帝,要求去边疆效力,:“若能赐臣同数千人,任以用武之地,必能出生入死,为陛下复幽蓟。身殁疆场,臣之愿也。于是出使知宁远军,迁往全州,招抚溪山同粟氏归朝。淳化三年(992)迁任邠州知州。所至均有政绩。后迁任沧州知州,死于途中。

柳开一生的主要贡献是对宋初浮靡文风的批判,并力倡文道合一的主张。宋太祖赵匡胤确立了宋朝的统治地位后,有意提倡诗赋,粉饰太平,使晚唐以来的浮靡文风仍然继续发展。力排浮靡文风的就是柳开。

在批判浮靡文风中,柳开提倡古其理,高其意,随言长短,应变作制,同古人之行事的古文,宣扬文道的合一,“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柳开提倡的复古主义和文道合一的主张,在浮糜文风流行一时的情况下,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著有《河东集》15,《附录》1,《家戒》千余言。《四库提要》评价柳开时认为:“《河东集》15卷……就其文而论,则宋朝变偶体为古文,实自开始。”

链接14:被宋仁宗赞赏的清廉正直名臣——王鼎

王鼎(生卒不详)字鼎臣,宋代大名府馆陶人,王沿之子。进士及第,任官太常寺博士。

王尧臣领三司,招授任为勾当公事。王鼎多次上书言论时政之得失,毫不隐匿。宰相范仲淹选择各路使者,让王鼎为江东刑狱,他和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一起,揭发所部官吏的得失,毫不隐瞒,受到官吏们的反对,被称为三虎。范仲淹宰相被罢免后,他三人也受到株连,王鼎被贬任深州(今河北深县一带)知州。

王鼎到深州后,州中有叛党庞旦与其众徒阴谋杀军校劫兵库,聚众叛乱。在他们打算举事前一天,王鼎得到消息,夜里安排军校摸清情况,做好准备。第二天,等王鼎掌握了真实情况后,秘密派兵将首谋庞旦等十八人逮入狱中。后王鼎发现有劫狱的预兆,于是,不等转运使到来,就推出几个主犯斩于市中心,震慑了坏人,全郡得以安定。待转运使到来,经审理,把其余几个叛逆者也行斩决。

第二年,河北大饥荒,竟有人吃人的,王鼎多处筹集钱物赈济灾民。调任河北刑狱后,他不畏权贵,按律惩处贪官恶霸。

后被召封为开封府判官、盐铁判官、司封员外郎,均有政绩。又升任淮南、两浙、荆州制置发运使。前往上任官员多半趁机购置南方奇珍异宝送给当朝权贵,王鼎坚决不购物献媚上司,而是对漕运路的远近、官员的劳逸、运期的先后悉心计算,大大减轻了吏民的负担。

后又任三司盐铁副使,曾数次因公事与包拯争议。包拯是有名的清官,但多次争论不过王鼎,感到心悦诚服。王鼎又历任刑部郎中、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等职,在前往河东任职途中病死。

王鼎一生清廉,不欺压百姓,为官明察秋毫,在家孝慈备至,祖上留下的财产全部分给几个兄弟。推荐人才,论事以理,善于上书言事。宋仁宗说:“王鼎所言多可用。”

 

(作者王付利,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冼夫人奖全国书法大赛二等奖获得者。)

链接15:明朝不跪拜魏忠贤生祠的强项名臣——耿如杞

耿如杞(?-1631),字楚材。博览群书,年二十补博士弟子员,明朝万历三十四年(1606)登贤书,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授户部主事。天启元年(1621)以素娴韬略,且善骑射,改调职方(兵部管理地图四方的部门)主事,转职方郎中。拒绝贿赂请托,严禁克扣军饷,其处理事务的能力人人敬服。大司马常说:“使以黄金再铸一职方,吾不易也。”

天启五年(1625)朝廷起为陕西参政,卓有政绩。六年(1626)转为河南副使,迁遵化兵备副使。当时各级官吏为魏忠贤立生祠以图巴结,如杞则坚决不立,见魏忠贤像也不参拜。他曾说:“我头可断,膝必不可屈,我有何面目见先人于地下。魏忠贤闻知后大怒,搜罗其罪名,定为死罪。但在没来得及行刑的时候,熹宗死,思宗即位,于是官复原职。

链接16:“长江三督之一的王占元中华民国前期的风云人物

王占元(1861-1934)字子春,别号象龙,馆陶镇陶西村人,出身贫苦。1861,卫河决口,不足十岁的王占元被迫沿街乞讨要饭度日。十七岁时,他逃到邯郸一带。李鸿章的淮军在邯郸招兵,他投入淮军刘铭传部当兵。王占元到淮军后,得到刘铭传的赏识。1886年被保送天津武备学堂第一期学习。1890年毕业,升任怀字营哨官(连长),参加了中日甲午战争,在旅顺金州、秀岩等处作战十四次。他作战勇敢,机动灵活,指挥有方,战功很多。1895,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委任王占元为工程营队官。19114,授陆军协都统衔。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袁世凯窃取了临时大总统职位,原北洋军各镇改为师,被任为第二师师长,驻保定。19144,王占元任湖北军务帮办。191512,袁世凯窃国称帝,王占元和段芝贵等人联名发表劝进电,被袁授为壮威将军。因对袁忠诚,又晋升襄武将军督理湖北军务。袁死后,被黎元洪任命为湖北督军兼民政长(省长),与冯国璋、李纯合称长江三督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和以段瑞为首的皖系,王占元站在直系一边。19179,孙中山在广州联合南方各省实力派,建立护法军政府,直皖两系由于利益不一致,对护法各省,是战是和的问题发生分歧。冯国璋依靠王占等长江沿岸直系三督军的支持,高唱和平统一的政策,反对祺瑞的武力统一18日王占元同李纯、陈光远、曹锟联合发出电。在直系的和平攻势下,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受挫。

1917211,冯国璋免去被联军击败的北洋第二师师长王金镜的职务,由王占元兼代。王占元和江苏督军李纯以南北议和调解人的身份展开活动。191912,冯国璋病死,曹锟成了直系首领,王占元和曹锟、吴佩孚共同对抗皖系。19204,他出席了曹锟为部署反皖系在保定召开的直奉两系联盟会议。613,北京政府任命王占元为两湖巡阅使。7,王又乘战争之机,收编了皖系吴光新的军队,扩大了他在湖北的军事实力。

19217,王占元被李书城等驱逐出湖北。87日被迫辞职,携带家眷坐专轮逃往天津。北洋军阀倒台后,托庇天津英租界经营实业,在北京、天津、大连,购置了大宗房产,在山东投资开纱ㄏ、煤厂,在河北办面粉、电力股份公司,在湖北等地开设银号。期间曾为家乡的民众办了不少善事。

链接17: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

范筑先,18811212日生于山东省馆陶县南彦寺村(该县1965年改属河北省。南彦寺村改称寿山寺村)。又名夺魁,字竹仙。抗日民族英雄、爱国将领,幼时家贫、丧父,后辍学务农,当车夫养家糊口。清光绪三十年(1904),离家投军,在北洋军任职,官至旅长。民国13(1924),因不满军阀混战,遣散部队,隐居上海,起字竹仙”,后参加广州革命政府的北伐战争,为表在北伐中出力报国的决心,竹仙筑先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失败后,隐居天津。后被推荐给山东韩复榘,任第三路军少将参议。1933年初,范筑先出任沂水县县长。1936年冬,升任山东省第六行家员空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

七七事变后,日军入侵山东。范筑先积极与共产党联系,吸收共产党和优秀青年到队伍中去,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期间,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两次命令他南撤黄河以南,都被范筑先拒绝。他说:“在这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要考虑民族大局。我是鲁西北人,坚决立足鲁西北,抗战到底。于是向全国发出了皓电:“裂眦北视,决不南渡,誓率我游击健儿及武装民众,以与倭寇相周旋,成败利钝在所不计,鞠躬尽瘁亦所不辞

范筑先接受共产党团结抗战、争取收编的建议,自冒风险,收编绿林土匪、民团和国民党溃兵武装,组建抗日游击队。他支持中共鲁西北特委发展抗日武装,并将其武装统编为第十支队,任命共产党员为支队首长。抗日武装迅速发展到35个支队、3路民军约6万人。范筑先率部屡战屡胜,共战斗80多次,每次他都身先士卒、不顾生死、精心指挥,战而胜之,收复并保卫了23县国土,使日伪军在鲁西北无立足之地。

19386,范筑先与徐向前、宋任穷会晤于威县。为了加强联系,范筑先又参加了9月中共北方局代表朱瑞在南宫召开的冀鲁两省联席会。与徐向前签订了八路军与鲁西北部队抗日联防协定。为贯彻联防协定,1012日在聊召开了军政联席会议,通过了中共鲁西北特委提出的《山东第六区抗战行动纲领》,并通过将鲁西北三十多个支队编为四个纵队的方案。范筑先更加坚定地信赖共产党、愿与八路军亲密合作。这期间,范筑先收到了由张经武带给他的毛泽东的亲笔信,读后十分感动。

范筑先积极与中共合作抗日,引起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的仇恨和不安。沈鸿烈公然指令范筑先整编游击司令部,改组政治部政干校和教育团,解散由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支队。在遭到范筑先的严词拒绝后,沈鸿烈又改用金钱、委任状,让其民政厅长李树椿利用旧关系勾结了范筑先的参谋长王金祥,使王金祥成为内奸。

19381114,日军侵犯聊城。范筑先接受中共山东省委代表和鲁西北特委的建议,先弃城撤退,再围歼敌人。但由于国民党顽固分子李树椿等人的干扰,拖延了时间,范筑先率领的最后一批人员被困在城内。15,日军出动飞机、坦克攻破城池,范筑先率部浴血奋战,多处受伤,自戕殉国。噩耗传出,举国哀悼。同年12,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范筑先追悼大会。朱德、彭德怀、吴玉章、董必武等亲送挽联以示哀悼。

 

(《聊城保卫战》作者谭俊海,河北省历史学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摘自魅力馆陶》

 

原创作品,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点击免费看热门小说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