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关于紫峰文人事迹的记载
太史王文肃公
苏天爵
公名恂,字敬甫,中山安喜人①。初事潜邸,命为太子伴读。中统元年授太子赞善②。至元十三年,奉诏修《授时历》。十六年,拜太史令。明年,历成。又明年,卒。年四十七。
公生三岁,家人示之书帙,辄指丁字及风字能道之③。母夫人授千文于膝下,一再过即尽识。乡先生以诗来贺。六岁,就外学。十三年,凡授性理、数术④,辄造其极。(济阳杨公撰《行状》)
裕宗尝从容语公,宜言心所守,公对曰:“臣闻许衡尝言,人心犹印板,然板本不差,虽千万纸,皆不差。本既差矣,摹之于纸,无不差者。”裕宗深以为然(《家传》)
世祖择勋戚子弟学于公,师道卓然,及公从裕宗抚军青海,始以诸生属文正公,名臣自是多学者,而国学之制兴矣。(《家传》)
公资质简重,不妄言笑,不乐靡丽,不喜音乐,其与人少许可,虽权贵未尝假以辞色,刚棱疾恶,至负高气以忤之。既与许公同太史院,谓人曰:“先贤吾不得而见之,今得许公可矣。”渐磨之久,德宇为之一变,亦以其子侄受业焉。(《墓志》)
自岁直辰(辛)巳,当代贤公卿如昭文窦公、平章廉公、左丞许公、枢密董公,相继捐馆舍,中外闻之,同发天下愁遗之叹,而甚于公。公得年仅四十七,重为哀惜云。(《墓志》)
元朝苏天爵编《元朝名臣事略》卷九
(《四库全书》,第451册,史部二○九,传记类)
注释:
①中山安喜:今河北省定州市。
②赞善:元代伴侍太子的官员。
③辄:便,就。《史记·商君列传》:“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④性理:指理学方面的学问。数术:指关于气数命运的学问。
⑤己酉:公元1249年。
⑥逮:等到。李密《陈情表》:“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⑦紫金山:今河北省邯郸县、武安市、永年县交界处的紫山,古代称紫金山。紫金山位于邯郸西北30里的地带。
⑧辛酉:公元1261年。
⑨唐、虞:唐是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即陶唐氏,首领是尧,居于平阳(今山西临)。虞也是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即有虞氏,首领是舜,居于蒲阪(今山永济西蒲州镇)。
⑩三纲五常:古代封建社会的思想行为规范。“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最早提出“三纲”的是西汉董钟舒,东汉《白虎通》又作了进一步的明确。
11覃(tán谈):这里指皇帝对臣下广布的关怀、恩泽。许衡由于年老,受皇上恩泽退休致仕。
12辛:公元1281年。
世祖选择勋戚子弟在王公那里学习,王公师道卓越,等到王公跟随裕宗去青海抚军,才开始把诸生属交文正公许衡,名臣从此多为学者,而国学的制度也兴建起来了。(《家传》)
国朝承接使用金朝的《大明历》,年代长久逐渐不周密,皇上经常考虑厘正,王公已经在算术方面冠称当时,所以就把这件事交给了王公,王公奏请一定要精于历法道理的人才可以担当这项工作。帝问谁人可以,王公回答左丞相许衡可以。许公这时已经蒙皇上恩赐退休致仕在家了,皇上下诏让他乘坐驿站的传车到京城的朝廷。许公来到以后,皇上命他参领主持修改历法的事务,太史院的属官全部听从王公的征辟安排。十七年(公元1280年),王公与许公上奏:“臣等集合朔漠以南的主管历法官,遍考历书四十余家,昼夜测算,创立新法,参考古代的制度进行推算。辛巳(公元1281年),那年,历法修成了,虽然有的地方还没有达到特别的精确,而所差的计算数字已经非常微小了。与前代的历书相比,附会历元更立日法,自认为是无愧的。陛下敬天时,颁正朔,授民事,不可不达到高度精密的程度,以之为后代的程式典范,必须每年测验修改,积累二三十年,差不多就可以完善这种历法了。可使如三代的日官那样,世代坚守他的职位,永远也不要改变,虽然百世之后,也不会有先后时差的弊端了。凡是旧历承续下来错讹粗不可不革除的地方,都一条一条地列出不同的情况奏闻。”皇上下制书说:“可。”于是皇上赐名叫《授时历》,在这一年的冬天颁行中外。(《行状》)
十八年(公元1281年),王公奔他的父亲尧府君丧,昼夜悲痛地哭号,进食很少,用勺饮点水,躺下不能睡觉,办理丧事全部按照礼经的规定。在此以前,母亲刘氏的哥哥刘恽弟弟刘恒侄子刘其相继去世,没有殡葬,正将要跟着尧府君办丧事葬于先人的墓地。王公亲自营造冢圹,有关部门大力帮助他办这件事,王公坚决地拒辞不接受。在办丧事当中,一共举办了五起丧事,因此坐下了疾病,一天比一天严重。皇太子多次派遣医生诊治,等到丧葬的时候,赠送皇家库藏的钱币二千纸。待到历法编成论赏的时候,王公已经去世,又对王公进行了追赐。太子趁着议论大政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王公,看着左右的人称道叹惜了很久。(《行状》)
王公资材素质简约持重,不妄言笑,不喜欢靡丽的东西,不喜欢音乐。他对于别人很少称赞表扬,虽是权贵也未曾给以好的言辞脸色。后来与许公同在太史院,对人说:“先贤我不能见到他们,现在得到许公也就可以了。”相互渐磨时间长了,品德器宇为之变,也让他的子姓从师学习。(《墓志》)
从当年到辛(公元1281年),当代贤公卿如昭文馆大学士窦公、平章廉公、左丞许公、枢密董公,都相继过世,中外闻之,共同发出上天不悯遗贤之叹,对于王公更加甚切。王公享年仅四十七岁,深为哀惜啊。(《墓志》)(待续)
原创作品,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