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关于紫峰文人事迹的记载
作者:刘心长
王恂传
王恂字敬甫,中山唐县人。父良,金末为中山府①,时民遭乱后,多以诖误系狱②,良前后所活数百人。已而弃去吏业,潜心伊洛之学③,及天文律历,无不精究,年九十二卒。
恂性颖悟,生三岁,家人示以书帙,辄识风、丁二字。母刘氏,授以《千字文》,再过目,即成诵。六岁就学,十三学九数④,辄造其极。岁己酉⑤,太保刘秉忠北上,途经中山,见而奇之,及南还,从秉忠学于磁之紫金山⑥。
癸丑⑦,秉忠荐之世祖,召见于六盘山,命辅导裕宗,为太子伴读。中统二年⑧,擢太子赞善⑨,时年二十八。三年,裕宗封燕王,守中书令,兼判枢密院事,敕两府大臣:凡有咨禀,必令王恂与闻。初,中书左丞许衡,集唐、虞以来嘉言善政,为书以进。世祖尝令恂讲解,且命太子受业焉。又诏恂于太子起居饮食,慎为调护,非所宜接之人,勿令得侍左右。恂言:“太子,天下本,付托至重,当延名德与之居处。况兼领中书枢密之政,诏条所当遍览,庶务亦当屡省,官吏以罪免者毋使更进,军官害人,改用之际尤不可非其人。民至愚而神,变乱之余,吾不之疑,则反覆化为忠厚。”⑩帝深然之。
恂早以算术名,裕宗尝问焉。恂曰:“算术,六艺之一,定国家,安人民,乃大事也。”每侍左右,必发明三纲五常11,为学之道,及历代治忽兴亡之所以然。又以辽、金之事近接耳目者,区别其善恶,论著其得失,上之。裕宗问以心之所守,恂曰:“许衡尝言:人心如印板,惟板本不差,则虽摹千万纸皆不差;本既差,则摹之于纸,无不差者。”裕宗深然之。诏择勋戚子弟,使学于恂,师道卓然。及恂从裕宗抚军称海12,乃以诸生属之许衡,及衡告老而去,复命恂领国子祭酒。国学之制,实始于此。
帝以国朝承用金《大明历》,岁久浸疏,欲厘正之,知恂精于算术,遂以命之。恂荐许衡能明历之理,诏驿召赴阙,命领改历事,官属悉听恂辟置。恂与衡及杨恭懿、郭守敬等,遍考历书四十余家,昼夜测验,创立新法,参以古制,推算极为精密,详在《守敬传》。十六年,授嘉议大夫、太史令。十七年,历成,赐名《授时历》,以其年冬,颁行天下。
十八年,居父丧,哀毁,日饮勺水。帝遣内侍慰谕之。未几,卒,年四十七。初,恂病,裕宗屡遣医诊治,及葬,赙钞二千贯。后帝思定历之功,以钞五千贯赐其家。延祐二年13,赠推忠守正功臣、光禄大夫、司徒、上柱国、定国公,谥文肃。
子宽、宾,并从许衡游,得星历之传于家学。裕宗尝召见,语之曰:“汝父起于书生,贫无资蓄,今赐汝钞五千贯,用尽可复以闻。”恩恤之厚如此。宽由保章正,历兵部郎中,知涿州。宾由保章副,累迁秘书监。
选自《元史•王恂传》
注释:
①府掾:府中的属官。掾:古代属官的通称。《后汉书•马援传》:“此丞掾之任,何足相烦?”
②诖误:错误。诖(guã挂):欺骗;贻误。《汉书•王莽传上》:“即有所间非,则臣莽当被诖上误朝之罪。”
③伊洛之学:指北宋时期的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等人所形成的学派。伊洛指洛阳一带的伊水和洛水,这个学派活动的中心在伊水和洛水之滨。这个学派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刘秉忠、张文谦、王恂、郭守敬、许衡、姚枢、窦默等元初文人都深受其影响。
④九数:即九九。古算法的一种。《三国志•魏书•刘廙传》:“九九不忽于齐。”裴松之注引《战国策》:“有以九九求见齐桓公,桓公不纳。其人曰:“九九小术,其君纳之,况大于九九者乎?”《汉书•梅福传》:“臣闻齐桓公之时,有以九九见者。颜师古注:“九九,算术,若今《九章》《五曹》之辈。”
⑤己酉:公元1249年。
⑥磁之紫金山:指磁州的紫金山,即今邯郸、武安、永年三县交界地带的紫金山。
⑦癸丑:公元1253年。
⑧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
⑨擢(zhuó濯):选拔;提升。《战国策•燕策》:“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赞善这里指伴侍太子的官员。
⑩反覆:指变化无常;变乱。《盐铁论•和亲》:“反覆无信,百约百叛。”《东观汉论•王丹传》:“丹曰:‘俱遭时反覆,惟我二人为天时所遗。’”
11发明:这里指阐发,讲明,使内容明朗。《文选•宋玉(风赋》:“发明耳目,宁体便人。”吕延济注:“言能开耳目之明。”
12抚军:慰抚军队。称海,指元代的称海宣抚司治所,在今蒙古国哈膜湖和哈膜乌斯湖以南。
13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
译文:
王恂,字敬甫,中山唐县(今河北省唐县)人。父亲叫王良,金朝末年为中山的府掾,当时民众遭受战乱后,许多人由于误判被抓到监狱中,王良前后救活了数百人。不久他弃去作官的职业,潜心钻研伊洛学派的学问,以及天文律历,没有不深入研究的,活到92岁那年去世。
王恂天性颖悟,生下来3岁的时候,家里人指示书帙给他看,就认识风、丁等字。母亲刘氏,教授给他《千字文》,再看一遍,就能背诵下来。6岁上学,13岁学习古算术,就达到很高的水平。己酉(公元1249年),太保刘秉忠北上,途中经过中山,见到王恂感到很惊奇,等到刘秉忠回南边的时候,王恂就跟随刘秉忠到磁州的紫金山去学习。
癸丑(公元1253年),刘秉忠把王恂推荐给世祖,世祖在六盘山召见了王恂,命王恂辅导太子裕宗,为太子伴读。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提拔为太子赞善这样的官员,当时年龄才28岁。三年,裕宗封为燕王,担任中书令,兼主持枢密院的政事,敕令两府大臣:凡有咨禀报告,一定让王恂知道。起初,中书左丞许衡汇集唐尧、虞舜以来的嘉言善政,写成书呈进给世祖。世祖曾令王恂讲解,并且命太子来一起受教育。世祖又诏王恂对于太子的起居饮食,谨慎地加以调护,不是应该接触的人,不要让他们得以侍从在左右。王恂建言:“太子,是天下的根本,肩负着至关重要的责任,应当延请著名德高的人与太子居处。况且兼领中枢、枢密之政,诏条应当遍览,各种政务也应当屡加了解,因罪免除的官吏不要再让他们接近太子,军官残害人,改用的时候尤其不可非其人。民众很愚笨而又神异,发生变乱的时候,我不怀疑他们,那么他们变乱伪装化为忠厚就值得警惕了。”皇帝深深地认为他说得很对。
王恂早年因算术知名,裕宗曾经询问过。王恂说:“算术,是六艺之一,定国家,安人民,这是很大的事。”每侍奉太子左右,一定要阐明三纲五常,做学问的方法,以及历代治乱兴亡的原因。又用辽、金的事近接耳闻目见的,区别其善恶,论述撰写其得失,奏给太子。裕宗问王恂心中所持守的是什么,王恂说:“许衡曾经说:人心就如象印板一样,只有板本不差,那么虽然摹印千万纸都不会有差错;板本完全差了,那么摹印在纸上,没有不差的。”裕宗深深地认为正确。世祖诏选择勋戚子弟,让他们向王恂学习,王恂师道卓然。等到跟从裕宗去称海抚军的时候,就把诸生托属给许衡,等到许衡告老离去,再次命王恂领职国子祭酒。国学的制度,实际上是开始于这个时候。
皇帝因为本朝承用金朝的《大明历》,年代长久了出现差误,打算厘正,知道王恂精通算术,于是命王恂负责主管这件事。王恂推荐许衡能够明通历法之理,世祖下诏让许衡乘驿车赴京都朝廷,命许衡主领修改历法的事,官员机构听王恂的安排设置。王恂与许衡及杨恭懿、郭守敬等,遍考历书40余家,昼夜测算,创立新法,参照古制,推算极为精密,详细记述在《守敬传》中。十六年,拜王恂为嘉议大夫、太史令。十七年,历法修成了,世祖赐名《授时历》,在这年的冬天,颁行天下。
十八年,王恂守居父亲的丧事,悲哀得毁骨瘠立,每天只饮一勺水。皇帝派遣内侍慰问劝谕王恂。没过多久,王恂去世,享年47岁。起初,王恂病了,裕宗屡次派遣御医诊治,等到埋葬的时候,赠送钱钞二千贯,后来皇帝思念王恂修定历法的功劳,又以钱钞五千贯赐给王恂家。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赠王恂为推忠守正功臣、光禄大夫、司徒、上柱国、定国公,谥文肃。
王恂的儿子王宽、王宾,一同跟从许衡交游,从家学中获得星历之传的学问。裕宗曾召见王宽、王宾,对他们说:“你们的父亲起家于书生,贫穷没有积蓄,现在赐给你们钱钞五千费,用完了还可以告诉我。”恩恤的厚意是如此之深。王宽由保章正,经历兵部郎中,涿州知府。王宾由保章副,累迁秘书监。
(待续)
原创作品,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点击免费看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