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关于紫峰文人事迹的记载
作者:刘心长
左丞张忠宣公
苏天爵
辛亥⑦,宪宗践阼,世祖以太弟日侍宸扆,所言率赐俞允⑧。公暨太保数条具特所当先治为世祖言,皆奏可施行之。是后大驾所临,若大理,若汉鄂,公皆扈行。(《神道碑》)
元朝苏天爵撰《元朝名臣事略》卷七
(《四库全书》,第451册,史部二○九,传记类)
注释:
①同研席:也作“砚席”。指砚台和坐席,借喻学习。古代因称同学为“同研席”或“同砚席”、“同砚”。《晋书•刘弘传》:“少家洛阳,与武帝同居永安里,又同年,共研席。”《北史•魏东留王虔传》:“〔元晖〕少得美名于京下。周文礼之,命与诸子游处,每同砚席,情契甚厚。”
②祝发:断发;剃去头发。《谷梁传•哀公十三年》:“祝发文身。”后指削发出家。黄庭坚《跋赠俞清老诗:“欲祝发,著浮图人衣。”
③潜邸:皇帝即位前做王子时所居的府第。
④丁未:公元1247年。
⑤戊戌:公元1238年。
⑥先容:意为介绍、关说。《文选•邹阳《于狱中上书自明》:“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方乘器者,何则?以左右先为之容也。”《旧唐书•张行成传》:“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若行成者,朕自举之,无先容也。”
⑦辛亥:公元1251年。
⑧俞允:古代指帝王的允可。语出《书•尧典》:“帝曰:‘俞。’”俞为应诺之词。《宋史•赵普传》:“又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⑨悃愊(kǔn捆,bì壁):至诚。《汉书•刘向传》:“发愤悃,信有忧国之心,。”《后汉书•章帝纪》:“安静之吏,悃幅无华。”
⑩权舆:本谓草木萌芽的状态。《大戴礼记•诰志》:“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奥。”引申为起始、初时。《诗•秦风•权舆》:“于嗟乎,不承权舆。”毛传:“权,始也。”
11龟策:指龟甲和蓍草,古人占ト吉凶的用具。《礼记•曲礼上》:“龟为,策为。”《楚辞•ト居》:“用君之心,行君之事,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12迺:乃。竟然。
13一:统一。贻(yí怡):留给。
14惟:只有。
15内圣外王:指内具圣人的才德,对外能施行“王政”。《庄子天下》:“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
16许衡(公元1209-1281年):元朝怀孟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字仲平,号鲁斋。曾从柳城姚枢处得程朱理学书,在苏门与姚枢、窦默等讲习程朱理学。忽必烈在潜邸时,任京兆提学,于关中大兴学校。世祖即位后,命议事中书省,与刘秉忠等定朝仪官制,策划立国规模,官至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后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等编定《授时历》。
17抢攘:纷乱。柳宗元《吊屈原文》:“交离抢攘兮,遭世孔疚。”龚自珍题王子梅盗诗图》:“室家何抢攘,朝士亦齮龁。”
18微:如果没有。《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19庸:难道。《管子•大匡》:“虽得贤,庸必能用之乎?”
20彝伦:犹言伦常。古代指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书•洪范》:“我不知其彝伦做攸叙。”蔡沈集传:“彝,常;伦,理也。”
21乐知君子句:见《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指人君既得贤人,又以礼乐尊敬他们,使他们快乐。知:亦作只。语气词,犹哉。邦家:国家。基:根基。
译文:
(以下录自《神道碑》文略)
曾经观察世祖的时代,从他在藩邸至于到即位,文武大小之臣乘机遇而兴起的,各以他们的职事建立功业。寻求那些至诚深厚,知道为国的根本,在混乱不安的情况下开创新始的局面,在张公那里可以看到。太保刘公学业术数通接神明,神机妙算如龟策占ト那样,他们所以参预最高决策,是非常周密精确的。在那个时候,军国的重任则有宗亲贵人担任,而书记征发的职责,选取金朝的遗留下来的人才还有余,竟然只是推荐张公为谋臣,在皇上的左右主管儒者方面的事情,让他陈述先王之道。虽然好象在智数方面显得有点阔,然而世皇信用,用其来统一天下并贻遗给子孙以至无疆,只取休养生息不求得虚名。呜呼!自孔子、孟子去世后,豪杰各自以他们的本领奋起,然而内圣外王之学,千百余年来没有人能传授它,民众怎么能得到它的惠泽呢!宋代的儒士开始有的从远处接承它的端绪,而朱熹先生算为能集这些儒士书籍的大成,可是还因为这一点被当时人感到怪异,几乎连性命也保不住。即使某些儒士诵习它,也有的不能了解它的精义。许文正公衡生在戎马动乱的年代,为学在文献散逸之后,一旦得到这些内圣外王的书籍并且遵奉坚信它,凡所以谦虚地辅佐君主的,没有一件不是取于这里的。而后朱熹先生的书,因此就加惠于海内,它的功绩怎么可以估量呢?执知张公在皇上先后扶助的时候,他的进退快慢,使他的身子安居于朝廷之上而又言论确立理论实行的,张公实在是坚持了始终的人。如果不是朱熹先生的圣贤之言,人们还在昏暗中见不到光明;如果不是许公,朱子之书也不会昭著于天下;如果不是张公,那么许公的学说也不能被进介于当时的皇上,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中统建元以来,政治举措与时局高下起伏,只有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得以和协,首举农事发展稼穑,研制历象敬授人时,凡是出于张公的所为的,都牢稳坚固不可变更。诗云:“人君既得贤人,又以礼乐尊敬他们,使他们快乐,这些贤人君子是国家的根基。”大概是指张公说的吧!(蜀都虞公撰《郭茔记》)(待续)
原创作品,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