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关于紫峰文人事迹的记载
作者:刘心长
墓志铭①
徒单公履②
故光禄大夫、太保刘公墓志铭,翰林侍讲学士,少中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徒单公履撰
《藏春集》卷六
(《四库全书》,第1191页,集部一三,别集类)
注释:
①墓志铭:古代的人死了,在埋葬的墓室中放有墓碑,后来也立在坟墓前的地面上,墓碑文字内容前面的部分记述死者生平功德的内容称墓志,墓志后面的铭文称墓志铭。
②徒单公履:女真族人,刘秉忠同时代人。《元史·奸臣·阿合马传》记载:“世祖命姚枢、徒单公履、张文谦、陈归汉、杨诚等,议行盐、钞法于江南,及贸易事。”由此看来,徒单公履为忽必烈时朝中重臣,但《元史》无传。
③藏春:刘秉忠在邯郸紫金山自己给自己起的道号。《元史·刘秉忠传》:“自号藏春散人。
④谱谍:家谱。
⑤适:古代指女子出嫁。欧阳修《江邻几墓志铭》:“女三人,长适秘书丞钱衮,余尚幼。”
⑥庚辰岁:公元1220年。
⑦太师国王:指蒙古贵族木华黎。
⑧都统:指邢台都元帅府统军官员。
⑨录事:郡官,相当主簿之职。
⑩提领:县主管司籍官员。
11遗爱:古代指将“仁爱”遗留于后世。《汉书·叙传下》:“淑人君子,时同功异。没世遗爱,民有余思。
12卓荦(luò):特出,杰出。《三国志·魏志·陈矫传》:“博闻强记,奇逸卓荦。”
13三迁:相传孟轲母仉氏三次迁居,培养孟轲学儒习孔。孟轲幼年因住处靠近墓地,嬉游时“为墓间之事”。孟母遂迁至街市附近,孟轲又学“为贾人炫卖之事”。再迁至学宫旁,“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见《列女传·母仪》。
14丙申岁:公元1236年。
15毁瘠骨立:古代形容居父母丧,因悲痛以致形毁骨立。也称“哀毁骨立”。《世说新语·德行》:“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16戊戌春:公元1238年的春天。
17武安之清化:今河北省武安市清化村。清化村在武安市东紫金山下西边。
18滴水涧:据《武安县志》记载,滴水涧在武安县东南10里。这可能是当地人的附会。我考证后认为滴水涧当为竹林寺的山涧。
19己亥岁:公元1239年。
20三式:术数家语。批遁甲、太乙、六壬。《四库全书总目术数二六壬大全》:“六壬与遁甲、太乙,世谓之三式,而六壬,其传尤古。”
21该贯:该通“赅”。全部通晓。《金史·梁襄传》:“襄长于《春秋左氏传》至于地理、氏族,无不该贯。”
22丙午:公元1246年。
23斩衰(cuī崔):“衰”同“缞”。丧服名称,“五服”中最重要的一种。其上衣下裳均用最粗的麻布做成,缝制侧边不交裹,使断处外露,以示无饰,谓之斩。用长六寸广四寸的麻布连缀外衿当心处,以示哀戚,谓之衰。服期三年。
24戊申:公元1248年。
15甲寅:公元1254年。
26己未:公元1259年。
27壶箪(dān):即箪食(sì寺)壶浆的简称。指用竹篮盛着饭,用瓦壶盛着浓汁饮料。《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后因以“箪食壶浆”称民众欢迎军队时用来犒献之物。
28徯后来苏:意为等待我君,我君来后可以获得休养生息。《书·仲虺之诰》:“徯予后,后来其苏!”孔安国传:“汤所往之民皆喜曰:待我君来,其可苏息。”
29庚申:公元1260年。
30草茅:指在野未出仕的人。《仪礼士相见礼》:“在野则曰草茅之人。
31至元:指至元元年,为公元1264年,即元中统五年,由中统改至元。
32十一年:指至元十一年,即公元1274年。
33七年:指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
34鲁公:指书法家颜真卿。
35二王: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36琴阮:两种乐器名。阮是阮籍侄子阮咸的简称。古琵琶的一种,形似月琴。《宋史乐志》:“命待诏朱文济、蔡裔赍琴、阮,诣中书,弹新声。徽音:指抚琴弦发出声音。刘峻《广绝交论》:“客所谓抚弦徽音,未达燥湿变响。
37启沃:开诚忠告。古代以治国之道开导帝王。《书·说命上》:“启乃心,沃朕心。孔颖达疏:“当开汝心所有,以灌沃我心,欲令以彼所见己未知故也。”
38繄(yī衣):犹“惟”。句首语气词。《左传·隐公元年》:“尔有母遗(weì卫), 繄我独无。”禀(bǐng秉,旧读bǐn):古代指禀受于自然的体性和气质。《论衡·气寿》:“非天有长短之命,而人各有禀受也。
39元精:指元气的精微。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元气是世界的物质本原,或指阴阳二气混沌未分的实体。王充《论衡·言毒》:“万物之生,皆禀元气。”《谈天》:“元气未分,浑沌为一。”《奇怪》:“说圣者以为禀天精微之气故其为殊绝之知。”
40夺:光耀。玄牝:即道家所说的玄北,指大自然孳生万物的根源。《老子》:“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41大觉:指佛教中的修成大法,也称正果。
42正法:佛教术语,指真正的道法。理无差称正,以三宝中之法,教理行果之四为体。《无量寿佛经上》:“弘宣正法。乘(shèng)):佛教中的教派或教法。如大乘、小乘。缘:这里为佛教“因缘”的代称,指佛教所说的事物赖以存在的各种关系,其中为事物生起或坏灭的主要条件的叫做因,为其辅助条件的叫做缘。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由因缘和合生成,事物本身不是存在的实体,也不具有任何质的规定性,以之论证一切事物都是虚幻不实的。
43尘缨:世事的缠绕。《文选·谢灵运场〈述祖德诗〉》:“而不缨垢氛。”李善注:“缨,绕也;垢,滓也;氛气也。谓世事呰恶,不相缨绕,不杂尘雾。”《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方解缨络,永托兹岭。”谓解除世事纠缠,隐居山中。
44成己成句:这是一句佛教语。意谓修炼成后,自身的物身也就自然成佛了。《四库全书》载《藏春集》卷六,“己”为“已”
45晨门:管早晨晚上开关门的人。《后汉书·张皓王龚传论》:“故晨门有抱关之夫。”荷筿(diǎo调):荷,扛;担。筿,古代芸田所用的一种竹器。《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筿。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46绝世:弃世,也指死。这里指佞佛弃世而去。《左传·哀公十五年》:“绝世于良。杜预注:“绝世,犹言弃世。”良是地名。
47旁达技数:这里指还通达儒学以外技艺学问。玄冥:幽奥深远的意思。《庄子大宗师》:“於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成玄英疏:“玄者,深远之名也;冥者,幽寂之称。
48宁:这里是曾的意思。《诗经·邶风·日月》:“胡能有定,宁不我顾。”郑玄笺:“宁,犹曾也。”致征:被征召。
49絜(xíe协)世:指累世絜驾,意谓可累世享受富贵。《韩非子·五蠹》:“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
50溥(pǔ谱)洽:指广大而和洽。
51提封:这里指国内、四境之内。《北史·隋宗室诸王传》:“圆首方足,秉气食毛,莫不尽入提封。”所暨:所及,所到。四溟:四海。张协《杂诗》:“雨足洒四溟。”
52啻(chì翅):但,仅,止。葵心倾:指象葵花向日而倾,比喻向往渴慕之忱。《宋史乐志十五》:“千官云拥,群后葵倾。
53保衡:这里指刘秉忠在忽必烈左右辅佐参赞军政大事,还处在推荐选拔官员人才的重要位置。《旧唐书·裴行俭传》:“是时苏味道、王局勮未知名,因调选,行俭一见,深礼异之,仍谓曰:‘有晚年子息,恨不见其成长。二公十数年当居衡石,愿记识此辈。’其后相继为吏部,皆如其言。”
54斟酌:商量,考虑,以定取舍。诸葛亮《出师表》:“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恢:发扬;弘大。邦经:国家治理。《周礼·天官大宰》:“以经邦国。”
55董:督;监督。《书大禹谟》:“董之用威。”
56叔孙:指西汉叔孙通。绵蕝(juè绝,又读zuì罪):古代演习朝会礼仪时,牵引绳索以表示演习处所称之为绵,树立茅草以表示尊卑位次称之为蕝。蕝又为“蕞”。《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记载,刘邦平定天下以后,善知时变的儒者叔孙通帮助刘邦制定演习礼仪,“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余人为绵蕞野外”。锵(qiàng 枪):金玉相击声。《礼记·玉藻》:“然后玉锵鸣也。”珮珩(pèi配,hèng衡):佩带在身旁的玉器。珮,又作“佩”。
57铿(kēng坑,hōng轰):钟鼓并作声。班固《东都赋》:“钟鼓铿鍧。
58旷时:历时长久。坠典:遗失的典章礼仪。仪刑法式。《宋史·乐志十二》:“仪刑有焕。”亦指效法;以之为模范。白居易《襄州别驾府君事状》:“皆景慕而仪刑焉。
59铺张:指铺张扬厉。铺张,敷陈渲染;扬厉,发扬光大。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铺张对天之闳休,扬厉无前之伟迹。”亦作“敷张扬厉”,《文史通义·诗教下》:“文之敷张而扬厉者皆赋之变体。”后多以“铺张扬厉”形容过份讲究排场。倚凭倚靠凭借。
60拔擢(zhuó濯):选拔;提拔。李密《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髦英:指才能出众的豪杰英俊人物。髦通豪。
61于飞:于,语助词,无义。《诗·大雅·卷阿》:“凤皇于飞,翙翙其羽。”《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懿氏ト妻(嫁女)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本指凤和凰相偕而飞,古代用为夫妻和谐的比喻。振露:群飞的样子。《诗·鲁颂·有》:“振振鹭,鹭于下。
62谋主:谋士的主脑。这里指刘秉忠。裨益:补益。
63宸虑:皇帝考虑。
64尚冀:还希望。假寐:和衣而睡,打盹儿。《诗·小雅·小弁》:“假寐永咏。”郑玄笺:“不脱冠衣而寐曰假寐。”《左传·宣公二年》:“赵宣子〕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聊:暂且。遐征:远行。
65赙(fù付):古代指以财物助人办丧事。《左传·隐公三年》:“武氏子来求赙,王未葬也。”
66慭(yìn胤):当为愍(mìn悯)。哀怜。《后汉书·应奉传》:“追愍屈原,因以自伤。”鉴零:审察一下。
67瞻模形:瞻仰的楷模。
68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喻杰出的人。《晋书·顾和传》:“族叔荣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汉代有麒麟阁,在未央宫中。《三辅黄图·阁》:“麒麟阁,萧何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汉宣帝时曾图霍光等十一功臣像于阁上,以表彰其功绩,见《汉书苏武传》。后多以“麒麟阁”或“麒麟”表示卓越的功勋和最高的荣誉。丹青:古代绘画中常用的颜色。《汉书·苏武传》“竹帛所载,丹青所画。”这里指画有图像的英杰人物。
69燕山:在元大都以西。卢水:在元大都以南。这里指刘秉忠陵墓所在的位置。萦:环绕。
70坟科:坟的等级。马鬣(liè烈):马头上的长毛。扃((jiōng 平):门窗箱柜上的插关。
71岸深为谷谷乃陵:这句话比喻世事变迁,高下易位。《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译文:
故光禄大夫太保刘公墓志铭,翰林侍讲学士少中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徒单公履撰文。
公姓刘氏,讳侃,更名秉忠,仲晦是他的字,号称为藏春。世代居住在瑞州(今辽宁省绥中县南)的刘李村。他的祖先在辽朝作官,出了很多显贵的人物。经过战乱,家谱散失,不能进行详细地考据。只有刘公的曾相,在金朝初年以世族屡次升迁为邢州节度副使。任职期满,喜爱邢州的风土,于是就在邢州安家定居下来。后来母亲去世,回到瑞州,留下一子二女,长女嫁给邢台的李氏,次女嫁给陈氏。刘泽性情倜傥,有志节,乡里的人们都爱重他。张氏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刘润,就是刘公的父亲。刘润幼时通晓音律,性情慈祥,居家生活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天到晚没有一点不满意的神色,被人号称为长者。庚辰(公元1220年)那一年,蒙古军队南下,邢州全郡投降,太师国王木华黎非常高兴,听从在邢州建立都元帅府,大家推拥刘润公为副都统,不久又升为都统。在局势稍微稳定之后,刘润公改任为本郡的录事,他为政宽厚而不苛刻。民间有争讼打官司告状的,他必定用道理进行晓谕,人们都很服气。那些争讼的人都相互原谅就算了结了,大约差不多象古代的那些不忍相互欺诈的人。当时处在草创时期,没有确定的制度,邢州长官多次变换没有常规。每次更换长官他们就各自树立自己的亲党,用来代替前任的亲党。刘润公却独不为长官所忌嫌,累迁巨鹿、内丘提领,所到的地方都留有惠爱。年龄刚到六十岁,就以老告归了。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秉忠,就是刘公,二儿子叫秉恕。刘公天资颖悟,杰出不凡。儿童时代与群儿戏耍,群儿都推举刘公为头头,刘公发令指使,群儿没有不奔走服从的,也没有违抗的。有见识的人很奇怪这件事。刘公的母亲马氏,治家有法,简而不严,效法孟子母亲三迁住宅的故事来教育孩子,尤其对孩子不加以姑息。乡里的人们都称道她的贤慧。刘公8岁入学,每天能记诵数百字的书,刚到13岁,为质于元帅府,元帅一见就对同僚说:“这个孩子很贵重,他日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指命老师教以文化典籍技艺,不使隶列于质子班。刘公于是致力于学习道艺文章,同辈的人没有能赶上他的。17岁那年,节度使赵公认为刘公是个人才,要过来安排在自己的幕府下。丙申(公元1236年)那年,刘公母亲去世,居丧期间,他瘦得毁瘠骨立,经常穿着一件破旧的绵衣,有三年的时间昼夜不解衣带,人们都以为这是很难能做到的,刘公非常好的做到了,可谓是尽了为子的孝道。戊戌(公元1238年)春,刘公忽有所感,对人说:“人生是有限的,世事难道有穷尽吗?我将要歇息了!”于是就隐居到武安的清化,写了几篇文章来寄托他的志意,后来又迁居到武安的滴水涧,虽然吃粗食,喝白水,但他表现得却宽宏豁达。天宁寺虚照禅师听到了这件事,惊奇刘公的行为高尚而生活清苦,就派遣弟子颜仲复等人以礼劝谕刘公,刘公于是成了虚照禅师的弟子。这一年的秋天,发生了严重的蝗灾,虚照禅师于是就带着刘公到收成好的云中(今山西省大同市)去度荒。己亥(公元1239年)那年,庄稼丰收了,虚照禅师回到了邢台,刘公于是就留住在南堂寺,讲习天文、阴阳、三式等书。这时海云大士应现今皇上的召请赴漠北路过云中,两人一相见,就携带刘公一块北行。到达以后,现今皇上认为刘公博学多能,遂把刘公挽留下来。从此对刘公的礼敬越来越隆重,刘公闲暇时读四书,穷究易道,讲明圣人心学之妙,没有不全都通晓的。丙午(公元1246年)冬,刘公的父亲录事公去世。听到哀讯,刘公乞请奔丧。皇上允许了,以黄金百两相赠送。刘公回到邢台以后,依照通礼披麻戴孝办丧事,不按佛家的规矩,所以对佛家世法来说是一种亏欠,而对传统的父子伦理来说却是正确的。第二年冬十月,葬祖父母及父母于邢台的贾村,这时遵礼呀。戊申(公元1248年)十二月,皇上派遣使者召刘公,回来以后,刘公就上策论奏议万余字,内容是匡正朝廷,振肃纲纪,选相任贤,安民固本,象这样的内容有几十条。皇上说:“诚如你说的那样,天下就可以不劳而治。”刘公说:“臣所言不敢不忠,这里就看圣上听从和不听从了。不久再次言于皇上说:“现在天下困顿凋弊,其中邢州特别严重,郡里的民众多次请求派官员去治理,如果答应他们的请求,邢州的民众受到的恩赐就多了。皇上就派遣本朝德高望重之臣,同刘肃才卿、李简子子敬前往,专门做存恤方面的工作。从前邢州的在册户籍不过二千,一个多月的时间流民回来的有二万人,邢州遂得以大治。甲寅(公元1254年)秋,刘公跟随皇上远征云南,他首先以神武之君不应妄杀向皇上提出请求,因此保全性命得以活下来的人很多。刘公决机制胜,很多方面都与皇上的考虑相合。云南的平定,这固然由于朝堂谋划英明卓识算无遗策,也是由于刘公赞佐助成的力量。己未(公元1259年)秋,蒙古六军渡江,刘公又以云南不应妄杀的请求再次向皇上建议,这样做了之后,民众都用竹篮盛着饭,用瓦壶盛着汤饮,来欢迎犒献蒙古的军队,他们等待我君,没有不认为我君来后可以使他们获得休养生息,以此来实现圣上好生恶杀之德的都诸如此类。庚申(公元1260年)春,圣上登极作了皇帝,指命刘公商议建立中书省,分置每一路的宣抚司,内部的藩邸旧臣,外部的草野隐士,都得到了进用。所以官位没有空缺的职员,当时没有闲滞的人才。于是除繁苛、定官制、颁俸秩,轻徭薄赋,制礼作乐,宏扬昌明文化典章,出现了粲然一新的景象,曾被号称盛时。中统五年八月,改年号中统为至元,皇上诏命刘公以光禄大夫进位参领中书省事,更为现在秉忠的名字。刘公已经拜授高官重位,他以天下之重为己任,以身许国,凡是所知没有不上奏的,建国号,定都邑,颁章服,立朝仪,事无巨细,有关国家大体的,都一一列举并详尽陈述,没有遗漏的。十一年(公元1274年)夏,刘公在上都南屏山精舍中斋戒居住,秋八月壬戌日夜,他对侍者说:“你们暂且退下,不叫你们,暂且不要进来。”这天晚上,刘公高声歌唱到鸡鸣的时候才停止,黎明时分侍者进入屋中,见刘公端坐不动,近前一看,已经闭目停止了呼吸,这才知道刘公已经去世了。众人没有不大惊的。大概刘公平日不断涤除思想上的尘虑,没有牵累,所以他的去世也显得很平静安详。刘公所以高声歌唱,大概就象古代的所谓超世高人那样的吧?刘公去世时享年五十有九。侄子兰璋作为他的过继人。皇上派遣礼部郎知侍仪司事兼秘书少监赵秉温选择在十月最后一天葬在大都西原的崇福原,凡所料理丧葬的费用,全部出于皇上的特恩。弟秉恕,累任礼部侍郎顺德安抚使,彰德、怀孟、淄莱、顺天路总管,有政绩昭著富有才能的声誉。刘秉恕的母亲张氏,性格勤俭,持家谨严,对待刘公就象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刘公的夫人窦氏,就是现今翰林侍讲学士窦默的女儿。七年(公元1271年)七月,皇上诏遣礼部待郎赵秉温以礼选择聘配,夫人贤慧而且富有文才,管理仆妾多有恩德,内外事情都处理的很适当。刘公的勋劳卓然昭著于世的,当然是不可掩蔽的,而谈到刘公的文化技艺学业,字画楷书虽多,他只以颜真卿鲁斋公的笔法为正宗,草书又独取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以之作为自己的专门学业,其他的技艺就没有闲暇时间论及了。刘公的用心之正从这里就可以看到了。他深入探究邵康节先生《皇极经世书》的玄奥旨意,修正前代有积差的历法,妙解琴阮徽外的遗音,以及天文、星纬、ト筮、算数都有成书,诗章、乐府又都脍炙人口,其多才多能又如此。至于他的嘉言正论,达到用治国之道开导皇上的有实际效果的,未能尽录,等待以后记载于神道碑吧。
铭曰:刘公最初禀受元精,那元气光耀玄化。他生而灵异,从小信奉佛教。修成真正的道法参乘万缘,一扫心中尘累象鸿毛一样轻捷。超然远伸抛去尘事的缠绕,自己物身修成就达到了自我精神修成的境界。圣哲先贤曾有训言留下来告诫人们,晨门荷荼的人真是一位狂生。弃世而往恐怕是不能做到的,归来读书志向更加坚定。另外刘公还通达技艺术数探索玄冥的奥秘,学通以后曾被皇上召见征用。刘公的政略可以使累世实现天下升平,新的朝代象天开地辟旭日东升。新的政教宏大和洽昭示皇上英明,国内四境所及穷尽四海。万众面向朝廷不能不象葵花向阳一样倾心拥戴,刘公当时居于保衡的显位。考虑当时大政举措弘大国家的治理。刘公居于天官上宰的高位董管六卿,百官众尹都把他作为老师一样承教。一时典章制度明确了章程,就象叔孙通用“绵蕝”的办法为汉初制定礼节众官锵珮珩上朝一样。宫殿悬列九重乐奏钟鼓之声何其铿鍧,长久遗失的典章礼仪如今有了法式。象这样讲究宏大排场的朝仪要倚凭谁呢?刘公提拔俊秀人才推荐英杰之士,夫妻和睦比翼双飞。作为谋主决断国家大事更有重大的裨益,所做的策划大事都推为皇上的考虑自己不宣露张扬。取得成功不居为己有是如此的睿智,有一天皇上突然听到了刘公去世的讣告,人们还希望他是和衣小睡暂时远行,可是神游再也不返,圣情无比悲痛。有始有终的宠赙成全了丧事的荣耀,上天不哀怜再遗留一人再审察一下。九原大地可作为瞻仰的楷模,麒麟阁上画有图像史册记载传扬他的英名。燕山西来,卢水萦绕,坟上的等级饰物石马头上的长毛将永远把灵柩扃固在地下。高岸变为深谷,深谷变为冈陵,荣耀的刘公永垂不朽,将永远存留在我的墓铭文中。(待续)
原创作品,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