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中的曲周烈士
日期:2020-11-16 10:28:17  点击:
来源:曲周县地方文化研究会  作者: 周问渠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位于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的中原腹地----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陵园路。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大型烈士陵园。1946年3月奠基,1950年10月落成。陵园占地320亩,分南北两院,是我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和碑文最多的烈士陵园。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该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晋冀鲁豫四省的英雄们,目前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已成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时会有来自四个省份的人前来祭拜。

 

 

   在此安葬着副参谋长左权、冀南银行行长高捷成(我国金融事业奠基者)、《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北方局政权工作部秘书张衡宇、冀南银行第二任行长赖勤及其夫人、中共北方局军委书记张兆丰、朝鲜义勇军领导人陈光华和石鼎、抗日英雄范筑先等烈士。

   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曲周县是邯郸市所管辖的县份,也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民族解放战争中,曲周曾有千余名革命烈士,其中有多少烈士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中长眠,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中有多少曲周因素,历来众说纷纭。为正本清源,弘扬正能量,本人曾多次到陵园瞻仰探访,仅就所掌握之资料及所见、所闻,写作此文,有错误之处,期待知情者予以批评指正。

 

 

一 李尊荣烈士纪念碑


   1926年9月初,李尊荣踏入校门,感到一切都很新颖,十分高兴。他课上认真学习,课下积极参加校内植树、种菜、养猪、养牛、制肥皂等生产实践活动,脏活、累活抢着干,深受师生喜爱。 

   此间,中共豫陕区委委员兼开封团地委负责人的冯品毅,应校长谢台臣之邀到七师任英语教员,他利用课堂内外宣传北伐革命,揭露帝国主义和军阀的罪行,宣传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李尊荣深受熏陶。10月,中共七师党支部建立,李尊荣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读书会,阅读革命书刊,思想进步很快。为广泛开展革命宣传,李尊荣倡导各县同学分别成立了同乡会,各自向学友亲友写信,介绍北伐革命胜利形势,寄送进步书刊。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全国革命形势急剧恶化。李尊荣异常愤慨,他奋笔疾书,写文章登在校刊《伙计报》上,揭露蒋介石背叛革命的罪行。在共产党员随时有可能被杀的白色恐怖下,李尊荣提出入党申请。这一行动,使党支部成员很受鼓舞,很受感动,很快批准了他的入党要求。

   5月,几个县的红枪会等会道门组织围攻大名城,向驻军和官府进行武装夺权,七师提前放假。李尊荣回家乡后,在中共大名县委领导下,经常奔走于大名与曲周之间,传递党的文件,积极在校外开展革命活动。1929年初,七师重新开学。这时校内的中共党员学生增多,同时学校还陆续聘请了一批共产党员来校任教,使七师党的组织迅速壮大,300多名师生员工中有党、团员100多人,党的活动十分活跃。李尊荣与许多学友到学校周围的农村创办夜校,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和传播文化知识。10月10日,李尊荣与学校党团员,在县委号召下,在县城内外散发了5万张传单。反动当局十分惊恐,把搜查目标对准了七师。不久,反动当局从一位学生的信中找到借口,立即派一个团的兵力包围了七师,捕走了那个学生,传讯了校长。敌人围困搜查学校5个昼夜。其间,李尊荣机智地跳出校园,与县委取得了联系,并与被捕同学接近,鼓励他们坚持斗争。在党支部领导下,广大师生紧密团结,严守机密,使敌人终未查到一名共产党员。

 

 

   1930年秋,李尊荣尚未毕业,即由党组织选派到中共大名县委和直南特委工作。此间,为开展党的工作,他常常只身奔走于大名、南乐、清丰、彰德(今河南省安阳市)、磁县之间,传递上级党的文件,指导当地农民运动和学生运动,还到豫北焦作、磁县西佐等煤矿领导工人运动。他到各地进行革命活动时,因缺少路费,常徒步而行,饿了啃干粮,渴了喝冷水,夜里住在破庙或旧窑里,和衣而眠。特委领导王子青关心地问他能否适应这样的艰苦工作。而他却乐哈哈地说:“你们不是也很艰苦吗,我为什么不能?工作越艰苦越能锻炼人。”

   1931年,中共直南特委机关驻彰德时,李尊荣担负特委秘书的日常工作,除负责起草文件、刻写蜡纸、印发文件,还不断接待来人,和各地基层党组织保持经常联系。他还和李绍周等同志编印特委机关刊物《直南红旗》,先后出刊7期,扩大了党在直南各地的影响。同年8月,特委机关因工作需要,准备转移。他被派往邯郸,为特委机关转移做准备工作。他到邯郸后,因当地尚无党的组织,人地两生,他即扮成卖花生、糖果的小贩,在火车站附近接送来往过路干部和传递党的文件,还深入市民们中交结朋友,很快在城内北街租到一处合适的住房,为特委机关转移作了妥善安排。特委迁来后,李尊荣常到邯郸民众教育馆去,那里常有不少青年阅读报刊,发表议论,关心国事。他经过多次细心观察,逐步接触,深入交谈,与他们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并常给进步青年分配一些宣传任务。11月,李尊荣介绍其中的贺致平、聂怀章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邯郸党组织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1932年初,李尊荣担任了直南特委秘书长职务,他经常带着特委的指示到各地城乡指导工作。他回到家乡曲周,按照特委意见召集基层干部、开办训练班,培训干部,使那一带党的基层组织迅速在农村扎根,发展壮大起来。

磁县彭城是久负盛名的“磁州窑”所在地,这里的瓷器远销国内外,瓷货靠人力车从彭城运往码头,再装船经滏阳河运往外地行销。1932年春,青黄不接,许多农民生活无着,推车运瓷的人大增,资本家趁机降低运费,还叫工人拿过桥费、包装费,想尽办法剥削工人。为此,许多工人自发结社,举行罢工,反对资本家无理剥削。中共直南特委指示磁县县委领导这次罢工斗争,县委委员王维纲具体领导,李尊荣具体协助。

   李尊荣与王维纲精心修改、刻印了小车社的《敬告民众书》,并到工人中间大力宣传发动,成立了小车社总社和18个分社,入社工人达3000多名。6月6日,小车社工人和农民4000多人,高举红旗,在彭城东的竹林寺集会。会后,立即进行示威游行,一个工人高举红旗开路,李尊荣与其并肩前进。游行队伍冲破民团防线,直到彭城镇城门下。民团将城门紧闭,并从城墙上用枪对准游行队伍,但见游行队伍秩序井然,不敢贸然开枪。民团团长和资本家派出代表与小车社代表谈判,表示答应工人要求。王维纲、李尊荣和县委书记刘大风等商量,为了达到斗争目的,避免流血冲突,可动员大家各自回村。不料,谈判期间,国民党军队逮捕了王维纲。李尊荣立即步行几十里找到特委书记王子青,请示营救事宜。二人赶回码头,正遇逃出虎口的王维纲。王维纲惊奇李尊荣这么快就找到了王子青。王子青指着高高身材的李尊荣说:“他是飞毛腿啊!走多远的路,他都不怕。”工人们见到王维纲脱险回来,顿觉力量倍增,情绪更为高涨。资本家见罢工在继续,大量瓷器不能外运,只好再行谈判,全部答应了工人要求,罢工取得了彻底胜利。

   磁县小车社工人罢工的胜利,受到中共河北省委的重视。受“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省委提出以小车社工人为基础,发动煤矿工人参加,举行武装暴动。结果暴动失败,王维纲等18名同志被捕入狱。直南的环境急剧恶化,特委同志的处境异常困难,经费断了来源,李尊荣和同志们经常以野菜和豆腐渣充饥。李尊荣以超人的毅力进行党的工作,并保证了特委机关和领导同志的安全。

   1933年春节后,因李尊荣要执行一项紧急任务,特委给了他5元钱路费。可他得知另一位同志外出办事没有路费,便主动把钱给了这个同志。自己不顾艰险地扒火车,去磁县岳城镇执行任务。返回时,他再次扒上火车。由于天下着鹅毛大雪,风很大,火车上的门窗玻璃都结了冰。行至双庙车站时,国民党军警上车严密盘查。李尊荣为了躲避敌人盘查,毅然舍身跳车,不幸被车轮轧断了一条腿,立刻血流满地昏了过去。后被路警发现送至彰德医院。他醒过来后,考虑到身上带有党的文件,怕泄露党的机密,立即销毁了所带的文件。当天,李尊荣因伤势过重,流血过多,不幸牺牲,时年仅23岁。

   特委领导不见李尊荣回来,便分头寻找,在邯郸火车站听说有人跳车摔伤,判定是李尊荣遇有不测,于是沿铁路往南找寻,结果找到医院,李尊荣已经停止了呼吸。

   特委同志借了10元钱将李尊荣遗体运回邯郸,埋葬在铁路西侧一个高岗上。全国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寻找李尊荣烈士的遗骨,但终未能如愿。

 

 

   为纪念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1964年清明节,中共邯郸地委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东侧为李尊荣烈士建了纪念碑,并举行了隆重的揭碑仪式。

二 邓永耀烈士墓

 

    邓永耀烈士虽然不是曲周人,他生前曾在曲周战斗过、工作过,为曲周的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为抗日战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说到邓永耀烈士与曲周的缘分,主要为:

   时任一二九师骑兵团政委的邓永耀率骑兵团开进曲周后,帮助曲周县地方党组织成立了曲周县战委会、曲周县抗日县政府、中共曲周县委,同时还帮助县政府举办了五期军政干部和农民训练班。他还不断到训练班讲课。培训班的举办,培训了100多名抗日骨干,为曲周县抗日斗争的蓬勃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邓永耀烈士遗照

   邓永耀,又名邓永辉,1912年1月出生于茶陵县腰陂镇大冲村(今腰潞镇珍武村)。家庭生活贫苦,后父母因病去世,他很小就成为孤儿。1927年“马日事变”后,邓永耀在共产党员邓有禹的启迪下,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在共青团茶陵县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秘书长。后任茶陵县苏维埃政府总务处长。1933年参加红军。曾任军团政治部文书、总务处处长、军团宣传队队长、军政治部宣传部长等职。

   1934年8月,邓永耀随红六军团西征。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合,他随萧克调到红四方面军工作,任师政治部主任。在长征中,邓永耀注重在部队及群众中宣传鼓动,注重社会调查,注重扩大新兵,对敌斗争坚决勇敢。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邓永耀调任八路军第129师骑兵团政治委员,率部转战冀南一带,为开辟冀南抗日根据地做出重要贡献。在刚进入冀南的战斗中,他带领400名新兵,击退了由40多辆汽车运载的日寇,从此以骁勇善战著称。后调任冀南第5支队政治委员,率部转战于武邑、阜城、枣强一带,粉碎了日、伪军多次“扫荡”。

   1939年初,邓永耀调任第129师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3月3日晨,率部在武邑东南徐村与日军遭遇,他命令一部分战士掩护群众转移,一部分战士撤向邓庄村南设伏,自己带领30多名战士担负阻击任务。

   在激战中,邓永耀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冲锋,正准备向伏击地段转移时,不幸头部和腿部中弹昏倒在地。他在片刻的苏醒过程中,敦促战士赶快将敌人引入伏击圈,并举枪向敌人射击。最终,因流血过多牺牲,时年27岁。

   邓永耀牺牲后,《新华日报》(华北版)于1939 年4 月11 日刊载了《纪念邓永耀同志》一文,对他的光辉业绩给予了崇高评价。武邑县军政民各界在他的墓前立了一块碑,碑文记述道:“邓公永耀先生,江南有志之士也……领导东纵驻军来武,以身作则,英勇杀敌,先后数十役……武邑群众相见最切,相感最深。”这段话表达了人民对他深深的怀念之情。 

    2014年9月,邓永耀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三 赵海枫烈士墓

     赵海枫,原名赵金秀。1914年生,曲周县白寨镇娄寨村人。1931春年加入中国共产党。8岁时,身为国民党冯玉祥部旅长的父亲战死沙场。其母心灵受到创伤,决心把孩子们培养成文人,不再习武。赵海枫天生军人气质,从小爱到抱不平,扶弱抗强。

 

赵海枫烈士遗照

 

  1929年,赵海枫从高级小学毕业后,考入河北省立(永年)第十三中学,受校内地下共产党员、进步学生的影响,他以同乡、校友名义,秘密串联,组织成立了“曲周旅永同学同乡会”、“肥乡旅永同学同乡会”,相互传阅进步书刊,交流革命思想。1930年夏,十三中学学生掀起反对校长贪污的学潮,解散同乡会,组织成立学生自治会。赵海枫当选为学生会副主席。斗争争取的胜利。但是新任校长刘寿凯更加反对,限制学生进步活动,无理对学生宿舍突然搜查,新的斗争开始,学生会发挥了核心作用,创办“十三中双周刊”和壁报,揭露刘寿凯丑恶行径,最终将其赶走。斗争中,赵海枫加入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两个月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十三中学生组成四个宣传队,冲破永年县国民党部的阻扰,在赵海枫等人的带领下,分赴永年、曲周、肥乡、鸡泽四县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九一八”事变后,他和永年十三中的师生上街游行,强烈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2年夏初中毕业后,奉命留在永年县工作,同其他党员一起组织成立“农民研究社”。同年秋,组织领导了永南秋收起义。因左倾路线影响,直南党组织遭到破坏,他一度与党失掉联系。后辗转北平、太原一带寻找党组织。通过杨秀峰等领导同志与组织接上联系。“七七”事变后,参加“山西青年抗日决死队”,任排长,开赴抗日前线。1938年12月,奉命回冀南组建抗日武装,后联合其他队伍,成立冀南三军分区特务大队,任大队长。1940年初,该大队与三分区特务团合并,任副团长。1941年任冀南军区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兼滏西支队司令员。

   1942年农历正月,近一万日伪军开始对三分区进行大合围,他和其他同志准确判断形势,迫使日伪军消灭三分区的企图未能得逞。1945年8月,调任冀南军区独立第四旅旅长,率部参加了陇海路汴徐段自卫反击战等多次战役、战斗。1947年3月下旬,率四旅在河南新乡地区参加豫北战役。在攻打楚旺的战斗中,亲临前沿阵地指挥。战斗胜利后,巡视战场时被敌人冷枪击中,身负重伤。经军区后方医院抢救无效,5月21日牺牲,时年33岁。

    赵海枫烈士的遗体原葬在娄寨村,后由政府迁葬在邯郸市烈士陵园。

 

 

赵海枫烈士墓

 

习主席指示

 

点击免费看热门小说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